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常存在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等病理、生理改变。此患者易形成血栓和栓塞性病变,肾小球毛细血管微血栓形成,不仅影响NS的疗效,而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抗凝、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治疗,是NS的重要治疗措施。以往我们常通过应用降脂药物和肝素来预防上述并发症,而这些药物不仅副作用发生率高,而且对  相似文献   

2.
用蝮蛇抗栓酶、血栓通和丹参注射液三种溶栓抗凝药共治疗198例缺血性脑梗死.蝮蛇抗栓酶的显效率71.3%,临床疗效明显高于血栓通和丹参注射液,P<0.01.蝮蛇抗栓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纤维蛋白质和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且临床体征的恢复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相符.作者认为蝮蛇抗栓酶是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血液流变学的观察对临床用药疗程和剂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高黏滞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患者分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组(42例)和丹参注射液对照组(30例),比较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心电图、心功能、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和上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血栓通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丹参对照组(P<0.05).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高黏滞血症有明显疗效,作用效果比丹参佳.  相似文献   

4.
闾建辉 《广东药学》1994,4(1):59-61,14
用蝮蛇抗栓酶、血栓通和丹参注射液三种溶栓抗凝药共治疗198例缺血性脑梗死。蝮蛇抗栓酶的显效率为71.8%,临床疗效明显高于血栓通和丹参注射液,P<0.01。蝮蛇抗栓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纤维蛋白原和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且临床体征的恢复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相符。作者认为蝮蛇抗拴酶是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血液流变学的观察对临床用药疗程和剂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1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血栓通组及丹参组进行对比观察(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心电图心肌缺血的改变及血流变等相关理化检查指标)。结果血栓通治疗组的心绞痛症状恢复,心电图改善均优于丹参治疗组,并对血液流变学有一定影响,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抗凝、降脂、扩冠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并可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鸽华 《安徽医药》2008,12(4):356-357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常有不同程度的高黏及高凝状态,易于形成血栓及栓塞性病变,影响激素的疗效,加重肾脏损害。因此抗凝治疗,改善患者高黏高凝状态是NS的重要治疗措施。我们用强的松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等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降颅内压、抗凝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血栓通注射液,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结果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56.67%,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86.6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张建萍  吴卫新 《中国药房》2012,(20):1851-1853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采用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钙抗凝,阿司匹林祛聚,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溶栓后下肢静脉通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溶栓后血液黏度较溶栓前显著下降,同时治疗组患者血液黏度下降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下出血、内脏出血、皮肤过敏、发热反应发生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于随访期内下肢浅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下肢行走时疼痛发生率也高于治疗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挥较好的协同作用,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6,(5):1154-1156
目的:考察血栓通注射液对髋部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相关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间骨一科收治的髋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 d和术后30 d时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 d时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血栓通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联用对髋部手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液流变学有较大影响,降低了血黏度,改善临床症状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用血栓通注射液静滴;对照组(30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均以20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辅以抗生素、降颅压、降血压等治疗,均不使用其他扩血管药、溶栓药和抗凝药等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前10d的疗效相近,第20天两者疗效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93.7%,明显高于对照组73.4%(P<0.05)。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加尿激酶治疗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应用血塞通注射液加尿激酶治疗,对照组21例单用尿激酶治疗,并检测血液流变性、进行患肢静脉系统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治疗组疗效及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加尿激酶对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明显疗效,并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且安全可靠,是治疗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蔡咏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3):122-12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加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加尿激酶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尿激酶治疗,并检测血液流变性、进行患肢静脉系统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治疗组疗效及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加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疗效,并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且安全可靠,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肖章红 《首都医药》2009,(22):37-38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5例脑梗死患者在基本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血栓通静脉滴注,并与丹参注射液组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非常明显改善(P〈0.01)。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BNP水平影响。方法共收集60例溶栓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例资料.治疗组30例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滴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BNP的动态水平变化。结果血栓通注射液能够降低早期STEMI患者血清BNP水平。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可改善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6.
回顾分析8例在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后并发血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栓形成原因,总结其护理对策。7例患者在置管后7天之内发生血栓,1例患者第40天发生血栓;7例患者经过抗凝、活血化瘀等治疗护理后管腔再通,继续使用,随访观察,无其他部位栓塞症状,1例患者经过抗凝、活血化瘀等治疗护理后管腔再通后拔管。  相似文献   

17.
PICC置管术后并发导管阻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代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3):286-287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形成导管阻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106例行PICC置管发生导管阻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并发导管阻塞的5例患者及时给予导管内溶栓治疗,4例再通,效果较好。2例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给予及时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及护理,1例早期再通,2例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肿瘤患者行PICC化疗过程中,其发生导管堵塞和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患者自身原因及护理有关。通过对管道堵塞患者的溶栓通管护理及血栓患者的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护理,保证了管道和血管的再通,使患者治疗得以顺利进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应用血栓通粉针联合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永城市人民医院经 CT 或 MRI 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120例,按照给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单纯给予血栓通粉针治疗组;单纯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组;血栓通粉针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组,每组均为40例。观察3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SS 评分)情况。结果血栓通粉针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明显高于血栓通粉针治疗组(65.0%)及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组(67.5%)(P 〈0.05)。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血栓通粉针治疗组和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组(P 〈0.05)。结论血栓通粉针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具有安全性、有效性,是临床上用于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血栓通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7月到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划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联用血栓通针治疗.比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血栓通注射液350 mg,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分别加入5%葡萄糖250 mL或0.9%氯化钠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两组均以两周为1疗程。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30/40)和32.5%(13/40),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临床症状、体征、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改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