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漏斗胸与脊柱侧弯存在密切关系, 而其诊断和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一方面, 漏斗胸人群中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另一方面, 漏斗胸患儿接受Nuss手术可能会继发获得性脊柱侧弯, 也可能会减轻或加重所合并的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本文通过回顾漏斗胸合并特发性脊柱侧弯与漏斗胸术后获得性脊柱侧弯的相关临床经验、动物实验及生物力学研究结果, 对其潜在病因、疾病关系及治疗方案进行总结, 旨在启示外科医生以提高此类疾病的诊疗效果, 为患儿带来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2.
小儿心胸手术后膈肌麻痹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损伤性膈肌麻痹对小儿心胸手术恢复的影响及其诊断和治疗,将 2000年 7月~ 2002年 6月,心胸术后经 B超或 X线透视诊断损伤性膈肌麻痹 1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呼吸机支持呼吸, 5例行膈肌折叠术.结果显示,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 5~ 1138 h,平均 (286.05± 117.32) h;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9例;呼吸机依赖 6例; ICU滞留时间 5~ 58 d,平均( 16.55± 5.76)d; 5例于手术后 21~ 57 d,平均( 40.67± 5.33) d,接受膈肌折叠术;膈肌折叠组体重小于非膈肌折叠组,折叠组术前、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和 ICU滞留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提示对于小年龄、低体重、营养不良等高危病儿,明确诊断后应尽早行膈肌折叠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手术后膈肌麻痹的临床表现,探讨其诊断及手术时机.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共有51例诊断为先心病术后膈肌麻痹,其中22例行膈肌折叠术,3例死亡.结果 膈肌麻痹患儿的术后住院时间多于无膈肌麻痹的患儿(38.7d±20.1 d比12.1d±11.3d,P<0.001).膈肌麻痹患儿的年龄小于无膈肌麻痹的患儿(P<0.001).行膈肌折叠术与未行折叠术患儿的年龄(9.3个月±30.2个月比2.8个月±3.3个月,P=0.254)和体重(6.9 kg±1.7 kg比4.9kg±0.4 kg,P=0.190)无区别.膈肌折叠术后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膈肌折叠术前的机械通气时间(3.8d±4.6d比18.0d±2.4d,P<0.001).结论 膈肌麻痹增加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膈肌折叠术有助于膈肌麻痹患儿脱离呼吸机;年龄不是施行膈肌折叠术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膈疝复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总结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们收治的7例复发性膈疝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初次手术时有3例膈肌缺损边缘分辨不清;1例胸壁缘膈肌缺损,未完全修补;2例膈肌撕裂;另1例未见明显手术痕迹。7例患儿均再次行膈疝修补术,其中1例患儿术后因合并脓毒血症治疗无效死亡,6例患儿痊愈出院,随访5个月至4年8个月,均未见再复发。结论膈疝复发除与膈疝本身的特点有关外,更多的是与术者手术操作有关。把握一定的手术原则,能明显降低膈疝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婴儿心脏手术后膈肌麻痹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阜外心血管医院应用膈肌折叠术治疗婴儿心脏手术术后膈肌麻痹资料,讨论膈肌折叠术适应证及其使患儿脱离呼吸机的益处。方法1996年10月-2005年10月完成9个月以下婴儿心内直视手术2310例,同期术后经B超或/和X线透视诊断膈肌麻痹12例,患儿平均手术年龄3个月(5d~9个月),平均体重5.1(4-8)kg,其中轻度营养不良者7例,中度营养不良者2例。均行膈肌折叠术,对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心脏手术术后38(5~73)d诊断膈肌麻痹;术后41(5~73)d接受膈肌折叠术。1例全身感染、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ICU滞留时间54(2-106)d,住院时间65(29~159)d。结论9个月以下、低体重、营养不良等高危患儿行膈肌折叠术,有利于脱离呼吸机或改善呼吸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漏斗胸患儿合并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病情况及经Nuss手术治疗后脊柱侧弯的改变情况。方法以2011至2013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71例漏斗胸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后行CT检查了解漏斗胸情况,并分别于Nuss手术前及取出钢板后行胸部及脊柱X线检查了解脊柱侧弯情况;对比脊柱侧弯与非侧弯患儿的胸骨旋转度、胸廓旋转度、Haller指数等指标,同期对比胸廓对称与非对称患儿的脊柱侧弯改变情况。结果171例漏斗胸患儿中合并脊柱侧弯的比例为21. 1%(36/171),平均Cobb角16. 9°;侧弯患儿与非侧弯患儿Haller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但胸骨旋转度及胸廓旋转度均显著大于非侧弯患儿(P 0. 05);侧弯患儿根据弯度给予相应治疗(侧弯25°的患儿继续随诊观察,侧弯在25°~45°且骨骼发育未成熟的患儿要求佩戴支具,侧弯 45°的患儿予以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35. 73个月,随访过程中,13例原脊柱正常患儿出现脊柱侧弯,14例患儿原脊柱侧弯消失;胸廓不对称患儿脊柱侧弯出现变化的比例显著高于胸廓对称的患儿(P 0. 05)。结论漏斗胸患儿易合并特发性脊柱侧弯,Nuss手术治疗后其脊柱侧弯程度可能发生改变,需要小儿胸外科医生与小儿骨科医生共同协作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术前Halo重力牵引(halo gravity traction, HGT)辅助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弯(congenital scoliosis, C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55例重度脊柱侧弯患儿临床资料, 其中男28例, 女27例, 年龄(9.4±3.8)岁。根据病因分为先天性脊柱侧弯组(28例)和非先天性脊柱侧弯组(27例)。两组均接受HGT治疗。收集两组牵引前、牵引后及术后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 测量主弯、代偿弯、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冠状面及矢状面躯干平衡、肩高度、T1-S1高度, 评估两组患儿畸形矫正情况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先天性脊柱侧弯组和非先天性脊柱侧弯组术前主弯Cobb角分别为(88.9±14.1)°和(89.5±17.4)°;代偿弯Cobb角分别为(28.8±12.9)°和(33.3±12.9)°;胸椎后凸分别为(74.1±21.0)°和(69.9±20.8)°;腰椎前凸分别为(47.9±13.4)°和(38.9±6.6)°;冠状面躯干平衡分别为(43.2±15.5)mm和(3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幼JLN肌发育缺陷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38例膈肌发育缺陷患儿,其中膈疝4例,膈膨升5例,食管裂孔疝29例。术前均经上消化道造影及胸腹CT检查确诊;腹腔镜下探查膈肌病变类型及有无合并病变;膈疝患儿行膈肌修补缝合术,食管裂孔疝行食管裂孔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术,膈膨升患儿行膈肌折叠术。结果38例中3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余35例采用腹腔镜技术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7min(75—210min);手术中出血量平均5mL(1—10mL)。患儿术后平均24h饮水,5d恢复饮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7d。随访1个月至5年,原有症状消失,体重增加,生长发育正常,无明显并发症发生。2例食管裂孔疝术后3个月及1年复发,经再次腔镜手术后治愈。2例食管裂孔旁疝分别复发2次,1例现第3次腔镜手术后1年余无复发;另1例术后4个月食管裂孔疝复发、胃小弯侧靠近幽门处穿孔,行膈肌修补、胃穿孔修补;第二次手术后3个月再次复发,行生物补片修补,随访至今4个月无异常。结论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膈肌发育缺陷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用补片修补小儿后外侧膈疝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1年5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胸外科后外侧膈疝行胸腔镜补片修补手术的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9例, 女7例;平均年龄为22(1~132)个月。补片修补膈疝手术操作时, 先借助于疝针将补片缝合固定于胸壁, 再将补片另外的边缘与相应的膈肌缺损缘进行连续缝合, 完全关闭膈肌缺损。总结病例的临床特点、手术时间、出血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效果。结果 5例为右后外侧膈疝, 11例为左后外侧膈疝;术中见12例有疝囊, 4例无疝囊;根据CDHSG分型, B型13例, C型3例。所有病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 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最快者110 min, 最慢者255 min, 术中几乎没有出血。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0~10 d, ICU住院时间0~11 d。所有患儿都顺利出院, 随访时间7~69个月, 1例术后2年复发。所有病例无胸壁畸形, 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胸腔镜补片修补膈疝效果良好, 借助于疝针可以简化手术操作, 连续缝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膈症围手术期机械通气策略,以期减少并发症,改善肺功能,提高存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3月新生儿外科手术治疗的28例重症先天性膈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机械通气策略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12例)为2001年至2005年收治的患儿,使用常频呼吸机和高PIP、低PEEP,维持PaCO2在30~35 mm Hg(1 mm Hg =0.133 kPa);B组(16例)为2006年至2009年收治的患儿,使用常频呼吸机和较高PEEP(6cm H2O,1 cm H2O=0.098 kPa),当PIP高于25cm H2O,导管前SaO2> 85%时,改用高频震荡通气,并采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策略.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及肺功能随访结果.结果 A组12例,9例出现复张性肺水肿,3例气胸,死亡2例.B组16例,3例出现复张性肺水肿,无气胸发生,1例死亡.A组术后复张性肺水肿发生例数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功能随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重症膈疝术后通过机械通气策略的改变,可以减少患儿术后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但对肺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年龄段漏斗胸患儿手术前后胸廓的扁平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漏斗胸患儿手术前后胸廓扁平程度与年龄变化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03年7月-2005年7月本院住院的漏斗胸患儿70例.其中1~3岁25例,>3~6岁25例,>6岁20例.均行改良Ravitch术矫治,术前和术后2 a分别摄胸部标准正侧位片,测量胸廓扁平指数.手术前后分别选择一般情况与患儿相当的无胸廓畸形儿童作为术前、术后对照组,术后另选择一般情况与患儿相当的未手术漏斗胸患儿作为未手术对照组.结果 不同年龄段对照组组间胸廓扁平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术前与术前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术前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年龄越大,胸廓扁平指数越大;各病例组术后与术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廓扁平指数未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但术后与未手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廓扁平指数较术前减小,且年龄越小,术后胸廓扁平指数越小.结论 各年龄组漏斗胸患儿术前胸廓较健康同龄儿章扁平,且胸廓扁平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术后2 a漏斗胸患儿胸廓扁平程度未能达到正常水平,但较同龄未手术患儿有明显改善,且手术年龄越小,术后改善越明显;漏斗胸应早期手术,最恰当的手术年龄为1~3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再手术治疗小儿复发性食管裂孔疝的疗效及预后。方法自2010年至2014年我们对6例复发性食管裂孔疝患儿实施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再修补、胃底折叠术。患儿年龄3个月至17月,平均9.6个月。术后复发时间3~9个月,平均6.2个月。术后复查食管钡餐造影(GI)和24 h食管PH值监测进行评估。结果本组病例中,5例首次手术经腹腔镜完成,1例经右侧胸腔完成。6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再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2例修补膈肌脚的缝线脱落,2例一侧膈肌脚被缝线切割裂开,2例膈肌脚缝合不紧密,均通过缝线再次缝合,未使用人工补片。手术时间2~3h。术中出血25 mL,无一例食管穿孔。随访1~4年,术后无呕吐、呛咳、肺炎等症状,吞咽功能良好,复查GI无复发,24 h食管pH值监测无病理性反流。结论小儿食管裂孔疝经腹腔镜或经胸修补后复发者,通过腹腔镜再次修补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桥式连接技术在漏斗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5例漏斗胸患儿临床资料, 其中男21例, 女4例;年龄10岁5个月至16岁9个月(平均年龄14岁4个月);Haller指数3.16~6.78(平均4.93);轻度1例(Haller指数<3.2), 中度2例(Haller指数3.2~3.5), 重度18例(Haller指数3.5~6), 极重度4例(Haller指数>6)。患儿均在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并采用桥式连接技术进行固定, 总结并分析所有患儿一般资料、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一例发生术中并发症。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 其中双侧胸腔积液1例(1/25, 4%), 于B超定位下穿刺抽液后缓解;桥式连接片螺母螺钉脱离2例(2/25, 8%), 均为单侧单个固定片螺母脱落, 支架未出现移位, 胸壁外观未受影响, 脱落螺母于取支架手术时同期取出。取支架后进行手术效果评估, 优良率100%, 无一例复发。结论桥式连接技术矫治儿童漏斗胸安全有效, 可降低钢板移位风险,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椎弓根-肋骨撑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初步经验.方法选择35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岁(1.7~7.5岁);术前脊柱侧弯Cobb角平均为55°(30°~94°);采取后路手术,切断骨桥、融合肋,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器械进行脊柱侧弯凹侧撑开,近端肋骨用钩固定,远端椎体用椎弓根钉固定.术后每半年至1年撑开1次.结果患儿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18~49个月),撑开2~5次;术后脊柱侧弯Cobb角平均为38°(15°~61°),可持续撑开;患儿畸形改善,并发症少.结论椎弓根-肋骨撑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胸(腰)段脊柱侧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达到非融合手术的目的,伴发胸廓畸形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例 1.男性 ,2岁。因近 6个月以来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 ,偶有呕吐于 1992年 2月就诊。症状常在夜间出现或 (和 )加重 ,无发热及胸痛 ,尿便未见异常 ,无腹部手术史。曾在外院及本院门诊长期诊断为消化不良 ,服用助消化药无好转。体检 :患儿生长发育尚可 ,无紫绀 ,轻度漏斗胸 ,心肺未闻异常 ,腹平软 ,无明显压痛点 ,未触及包块 ,腹叩鼓音 ,肠鸣音未闻异常。血、尿、便常规未见异常。胸腹部X线平片 :膈下见扩张的结肠影 ,肝和隔之间见肠影 ,未见液平面。腹部B超检查 :肝胆脾肾未见异常 ,肝和膈之间见肠影及蠕动波 ,腹部未见包块影。诊断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膈疝的手术经验及技术难点分析。方法对27例新生儿CDH患儿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顺序还纳疝入脏器,脾脏还纳时切忌使用尖锐器械直接压迫还纳,应间接推挤或以胃结肠等空腔脏器辅助推挤还纳,避免脾脏及血管撕裂导致出血。后外侧膈肌缺损严重者可行膈肌缘-肋间肌-膈肌缘缝合,适度打紧线结完成膈肌闭合修复。膈肌缺损严重可先连续缝合尽可能对合关闭缺损,测量缺损薄弱处大小,将体外裁剪好的补片置入胸腔,贴紧固定补片至膈肌薄弱处并以4-0 prolene线间断缝合。结果27例膈疝中左侧25例,右侧2例。产前诊断23例,产前诊断胎龄为(28.2±5.1)周;出生孕周为(37.5±2.7)周,孕周最小为28.0周;出生体重为(2.90±0.70)kg,最小为1.36 kg。所有患儿均采用胸腔镜手术,23例顺利完成,4例中转。存活23例(85%),死亡4例(15%)。手术年龄为出生后(41.0±40.0)h,手术时间为(159.0±14.0)min,行补片修补3例,术后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为(5.1±1.2)d,术后住院时间为(18.0±4.0)d。术后1例复发,第二次经胸腔镜完成手术,预后良好,3例并发胸腔积液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CDH安全可行,术者有丰富的胸腔镜操作经验下,可优先考虑,补片修补可以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术中心肺功能不稳定,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持续高于65~75 mmHg(1 mmHg=0.133 kPa)应及时中转开放手术。低体重早产儿对胸腔镜手术的耐受性并不低于足月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对比分析胸腔镜下连续与间断折叠修补膈肌治疗小儿先天性膈膨升(CDE)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1例行胸腔镜膈肌折叠术CDE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连续缝合折叠膈肌12例,为连续缝合组;采用间断缝合进行手术9例,为间断缝合组.连续缝合组,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19.5±8.7)月;平均体重(12.5±4.2) kg;左侧膈膨升5例,右侧膈膨升7例.间断缝合组,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23.1±9.5)月;平均体重(13.8±5.7)kg;左侧膈膨升3例,右侧膈膨升6例.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术前膈肌均抬高≥2个肋间(3.5~6.5个肋间,平均4.75个肋间).结果 连续缝合组和间断缝合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3±17) min和(75±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出血量分别为(7.5±1.5) ml和(8.7±2.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两组患儿胸腔引流时间均为2~3 d,术后住院时间为4~5 d.术后随访1.2~4.7年,平均(3.2±1.5)年,仅连续缝合组术后复发1例,再次行开胸手术后治愈.结论 与间断缝合折叠修补膈肌相比,胸腔镜下连续缝合折叠修补膈肌治疗CDE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手术方法,并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8.
脊柱侧弯是一种包含冠状面侧弯、矢状面前弯或后弯及横断面轴向旋转的复杂脊柱三维畸形.除影响患儿的外观,胸段侧弯还对患儿的胸腔、肺容积及其发育有不同程度地限制,进而影响肺功能.随着脊柱侧弯研究的深入.胸廓畸形渐渐为人们所关注,有些学者甚至将其归为脊柱侧弯的第四维[1].特别对于婴儿型及少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弯,年龄较小的先天性、神经肌肉型及综合症型脊柱侧弯.由于患儿脊柱、胸廓及心肺功能发育不完全、脊柱胸廓畸形进展快、手术耐受能力差,充分保留脊柱、胸廓、肺脏的发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故医学界常将年龄<10岁或处于青春发育前期的脊柱侧弯称为低龄儿童脊柱侧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肋骨瓣加涤纶布在膈肌缺如患儿膈肌重建术中的体会 ,探讨儿童胸腹裂孔疝的诊治方法。方法 通过对胸腹裂孔疝 10例患儿的诊断、误诊原因、膈肌缺损的修补方法及膈肌缺如 2例膈肌重建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首诊均误诊。 10例经腹手术及 2例膈肌重建后均治愈。结论 儿童胸腹裂孔疝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易误诊 ,诊断一经确定 ,应尽早手术。膈肌缺如应重建 ,肋骨瓣加涤纶布为膈肌重建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患儿膈肌疲劳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 2K VI型智能电阻抗呼吸图仪分别测定 10 9例毛支患儿和 6 0例正常儿的膈肌功能 ,并根据其一维图中胸腹运动曲线的变化及二维图中M值与α角度的变化判断其膈肌疲劳的程度。结果  10 9例患儿中 78例有膈肌疲劳 ,其中 5 8例为Ⅰ型膈肌疲劳 ,2 0例为Ⅱ型膈肌疲劳。Ⅰ型膈肌疲劳患儿M值为 4 5 2± 13 0 ,α角为 (135 8± 9 5 )° ;Ⅱ型膈肌疲劳M值为18 6± 1 2 ,α角为 (4 5 1± 6 9)° ;对照组M值为 5 3± 1 7,α角为 (2 9 5± 4 4 )° ;三组间比较均为P <0 0 1。膈肌疲劳的程度与临床诊断呼吸衰竭呈高度相关 ,与年龄的大小呈负相关。结论 电阻抗呼吸图仪可作为毛支患儿膈肌疲劳的临床诊断方法 ,膈肌疲劳与毛支患儿呼吸衰竭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