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左琼  邬祖霞  王兴兵 《安徽医药》2015,19(10):2035-2036
目的:探讨比较经皮穿刺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完全性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短期临床护理与应用。方法中、短期回顾性分析血液科化疗患者158例,其中行 PICC 置管113例及 VAP 45例,分别统计两组Karnofsky 分以及非计划拔管例数和导管相关并发症。结果VAP 组患者自我护理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 PICC 组(P >0.05),而 PICC 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则明显多于 VAP 组患者(P <0.05);6个月以内两组非计划性拔管无明显差异(P >0.05),而之后则 PICC 组则明显多于 VAP 组(P <0.05)。结论VAP 导管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 PICC,且留置时间长,可以作为中、长期静脉化疗患者采用,但短期内 PICC 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对我科近一年选用VPA通道化疗的79例和选用PICC通道化疗的89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VPA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PICC组为95.5%(P>0.05);非计划性拔管率VPA组为1.3%,PICC组为5.6%(P>0.05);并发症发生率VPA组为5.1%,PICC组为15.7%(P<0.05)。结论:VPA是乳腺癌化疗值得推广的通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因素,并对其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推广应用至ICU危重症患者以降低其非计划拔管率.方法 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肿瘤相关科室收治的100例危重症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群体.研究时间为30 d,其中按照治疗需求进行常规拔管70例,非计划性拔管30例,分析PICC非计划性...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经肘前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上腔中心静脉处的导管,可以较长时间留置使用[1].肿瘤患者长期输液,PICC可防止反复穿刺的痛苦,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PICC非计划性拔管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过程,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非计划性拔管为PICC导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除[2],患者预期的治疗未完成,并未达到预期将导管拔出.本文对我科2012年以来行PICC置管患者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妇科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护理对策。方法接收于我院的98例PICC拔管患者有非计划性拔管的现象,分析其原因。结果 98例PICC拔管患者中有33例(34.38%,其中失访2例)出现了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结论PICC置管后引发的并发症(感染、导管脱出、导管堵塞等)、患者的心理状态、置管侧肢体的舒适度以及其家庭经济原因都可能诱发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而通过这些可能诱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将PICC的临床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6.
谢春莲  钟海莉  廖欢  杨莉  钟世冰 《江西医药》2021,56(11):1932-1933
目的 评价自制支架在NICU中PI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7月在本科室住院PICC置管的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PICC支架行PICC置管;对照实施常规PICC置管.观察两组PICC置管中送管异位率、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在PICC置管中,观察组的送管异位率、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 我院自制支架在NICU中的PICC置管效果可靠,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置管障碍发生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的一种良好给药方式,是建立静脉营养及化疗通道的首选方式,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现将对周口市中医院肿瘤科PICC使用患者术后发生CLABSI的感染因素及采取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淑英  于长玲  宿国波 《医药世界》2010,(11):1550-1550,155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对肿瘤科2009-02-2010-07161例置管患者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结果本组置管成功率为99.37%,最长留置255d,最短20d。发生机械性静脉炎8例,穿刺点出血1例,导管堵塞3例,非计划性拔管1例。所有病例导管全部完整。结论对置管期患者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延长了PICC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降低新生儿PICC非计划拔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接受PICC置管的新生儿92例为对照组,另选2018年1—12月接受PICC置管的新生儿9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两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PICC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家属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导管阻塞、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异位、导管血流相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较对照组(19.57%)低(P 0.0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6.25%,明显较对照组(20.65%)低(P 0.05);观察组患儿PICC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家属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也能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延长PICC留置时间,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家属满意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拔管前行置管侧上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确认有无导管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必要性。方法对578例PICC置管患者在拔管前行置管侧上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发现无症状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65例,均于抗凝后血栓消退后再拔管。结论综述其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及危险性,认为拔管前行置管侧上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发现无症状的导管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必要的,予处理后血栓消失再拔管比不进行静脉彩超检查确认有无血栓形成而盲目拔管更安全。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1].PICC置管过程中容易出现导管尖端异位,发生率高达34.2%[2].导管异位可增加PICC并发症的发生,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从而造成患者不能完成治疗.并且导管费用较高,如果置管不成功,易影响护患关系及治疗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在临床中的应用来比较不同患者更适合于哪一种导管,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选择PICC组、VPA组各30例,分别统计置管成功率,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3.3%,总置管成功率为100%;VP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6.7%,总置管成功率1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PICC组为20.0%,VPA组为3.3%(P<0.05);两组因意外因素致拔管留置时间,PICC组为1年左右,VPA组为2年以上。结论从长远期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考虑,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需要二年以上的长期静脉输液的推荐使用VPA,反之推荐使用PICC。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PICU患儿中心静脉导管(CV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提高PICU患儿CVC使用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科173例CVC置管患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原因,总结归纳,制定应对护理措施。结果 CVC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导管固定欠妥、有效约束不到位因素有关。结论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对患儿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行深静脉双腔导管置管术患者396例次的临床资料.找出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结果为提高血液透析患者患者的透析质量,确保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血管通路的建立十分重要。中心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治疗中重要的血管通路方式,回顾性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出现非计划性拔管13例次,其中自行拔管10例次(76.92%)、导管意外滑脱2例次(15.38)、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将导管带出1例(7.69%)。所有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经对症处理,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并通过相关知识培训、有效固定导管、有效的沟通、重视人的整体性、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及适当的肢体约束等防范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血液透析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从而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分析临床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PICC非计划性拔管共21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没有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儿2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以分析非计划拔管的原因,总结预防措施。结果两组患儿中,置管时日龄、胎龄、性别、体重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计划性拔管患儿的主要原因为:导管堵塞、肢体肿胀、疑似感染、导管脱出等。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PICC非计划性拔管与患儿一般资料无关,主要原因为导管的维护,需要临床护士积极改良临床护理方法,对患儿PICC导管进行积极护理,预防非计划性拔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本院PICC导管留置患者预设留管期间非计划拔管的原因,总结避免或减少该现象发生的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1年10月来本院行PICC置管的136例血液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的136例患者32例(23.53%)出现非计划拔管。结论加强对血液肿瘤患者治疗期间PICC导管的管理,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可以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及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本科室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的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另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科室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的9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成立品管圈,根据品管圈的"PDCA"循环管理原则,确立"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作为品管圈的活动主题,分析非计划拔管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对应的护理对策。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置管时间和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的平均置管时间分别为(12.56±3.32)d、(8.83±2.25)d,经t检验,观察组的平均置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11.22%(11/98),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3.13%(3/96),经χ~2检验,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施以品管圈活动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置管时间,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一般适用于需长期进行补液及外周静脉反复穿刺不耐受患者,其优势在于能够使药物迅速进入静脉中,同时大静脉血流速度快可在短时间内使药物稀释,减少治疗药物对患者血管所产生的刺激性。对于长期需持续静脉输液的白血病患者来说,尽管PICC置管有许多优势,但由于导管需长期置于体内,诸多原因导致置管后发生的各类并发症使患者承受巨大痛苦。本研究选取50例PICC管置管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白血病化疗患者使用PICC管置管后所引发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关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心外ICU患者在动脉置管之后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研究品管圈对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确定以"减少动脉置管的非计划性拔管"为品管圈活动主题,全体圈员按计划按程序各尽其责开展活动。结果动脉置管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10.3%降低到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2.99%。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了解颈外静脉PICC降低血栓的主要相关因素,为颈外静脉PICC置管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行PICC置管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上肢静脉置管方法,观察组实行颈外静脉置管方法,对两组患者置管情况、血栓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完成时间、血栓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外静脉PICC能有效的降低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