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作为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数量迅速增长。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最新报告,目前全球糖尿病粗患病率为9.3%,患者人数约4.63亿,预计到2030年患病率将持续增长至10.2%,患者将达到5.784亿,每10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全世界12%健康相关医疗支出被糖尿病所占据,中国位居第二,大约为1090亿美元[1]。  相似文献   

2.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1980年仅为0.81%,至1994年已达2.8%,1996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患病率为3.21%。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患病率已接近10%。最新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5000万,约占全球糖尿病患者1/5。预防到2025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将近1亿,可怕的是儿童以及青少年糖尿病发病率呈迅猛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危害巨大,已成为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健康杀手。世界卫生组织在1997年的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上升到3亿。另据2007年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快速增长,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据此推算,我国现有9 240万成年人患糖尿病,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在我国高发、早发。5次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和2013年最新全国成年人群糖尿病的流调显示,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2010年杨文英教授做的全国的流调发现T2DM的患病率为9.7%;2013年宁光教授的流调显示中国成年人群T2DM的发病率则高达为11.6%。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发布的第八版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目前全球有4.2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5年,将会有近7亿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郭晓红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2033-2034
据WHO报道,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第三位威胁人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患病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7年全球有糖尿病病人1.35亿,到2000年大约有1.75亿,2025年将剧增至3.00亿[2]初步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病人约3 000万人,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0%~95%,  相似文献   

6.
浅谈糖耐量低减(IGT)的中医证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糖尿病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流行的多发病,其持续增长的流行病学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年报告,全世界糖尿病患者1.35亿,其中90%为2型糖尿病,估计到205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数将达3亿,较目前增长近两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正在急剧增高,全国人群调查资料显示,我国近4000万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7.
沈桂根 《中医药导报》2011,17(12):110-1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方式的逐渐西化,人口老年化进程加速,糖尿病的发病率亦逐年提高。1980年我国30万全龄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0.67%,而2007-2008年全国11省市4.2万人的调查发现,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9亿,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一倍[2]。而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000万,且每年新增糖尿病患者约120万人,每天初发糖尿病患者约3000人,糖尿病已成为  相似文献   

8.
吴志强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6):110-1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日趋老龄化,糖尿病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1997年WHO报告全世界确诊糖尿病人约1.35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亿,在发达国家上升45%,发展中国家上升200%,它是继肿瘤、心脑血管之后将成为第三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特别对餐后2小时的血糖监测未能引起注意,致使有些无症状的血糖异常  相似文献   

9.
回首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1%,急速上升到现在的全国男性、k性和总人口糖尿病患病率12%、9.5%和10.5%,而男性、k性和总人口糖调节受损(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1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糖尿病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1.75亿,到2025年将突破3.0亿。糖尿病的患病率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尤其是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同时糖尿病发病年轻化,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是一个既"老"又"新"的疾病,说其"老"是因为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已有几千年,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时期;说其"新",是因为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飙升,从1994年到2008年,糖尿病患病率从2.5%升至9.7%[1],并且出现了新的临床特征。近10余年,中医对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由过去散在的、相对滞后的逐渐发展为系统化、规范化的。笔者综合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长,已经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根据文献调研可知,预计到2025年,糖尿病患病人数约高达3.33亿,80%的患者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会在全球居于榜首,而其中90%的临床患者为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3.
李沛纯 《新中医》2014,46(10):210-213
<正>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其生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2013年第73届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AD A2013)估计,糖尿病患病率将从2010年的14%增至2025年的23%,到2030年,全球估计有4.39亿人受糖尿病困扰。糖尿病已经成为全世界必须积极面对的问题,它给人类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以及高昂的经济负担不可小觑,脂代谢紊乱因其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进程中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主要以阴虚火旺为主要病机,以"三多一少"为主要临床表现。据报道,2017年全球糖尿病人口约有4.51亿,预计到2045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6.93亿。预计至2030年全球肥胖患者将会达到11.2亿,超重患者将会达到21.6亿。肥胖型的2型糖尿病,约占到糖尿病总数的60%~70%。本文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据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报告显示,全球已有4 . 63 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 2045 年将上升至 7亿[1].而我国现有1. 16 亿糖尿病患者,居世界首位,其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患病率最高.T2 DM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缺陷和(或)生物学作用障碍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而糖尿病足是继发于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3.7亿,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1])。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持续增长,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我国糖尿病足患者约占糖尿病住院患者的1.6%~6.4%,其中85%糖尿病患者的截肢原因是足部溃疡~([2])。因此,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防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增加.据WHO 2000年报告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35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99亿.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以后列第三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大多病因不明,无法根治,糖尿病将终身存在.  相似文献   

18.
正最新报告~([1-2])显示,1994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仅2. 5%,截至2008年,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9. 7%,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 5%;如果按照ADA的诊断,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诊断标准之一,至2010年,中国人群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1. 6%,糖尿病前期发病率高达50. 1%。积极有效地防控糖尿病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1理论创新1. 1发展糖尿病中医药诊疗体系以三消理论为基础,依据现代糖尿病发病特点,重新将糖尿病中医病名命为"糖络病",将疾  相似文献   

19.
<正>糖尿病(DM)是一种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据1999年第17届世界糖尿病联合会报告的数值表明,目前全世界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己超过1.25亿,到2025年预计超过3亿,有关专家预测“近10年是糖尿病的国际流行年”。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4000万人,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3%,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高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一项最新的全国范围的糖尿病专题调查结果发布,再次刷新了我国糖尿病的总人数。11.6%,按照这一新的患病率估测,我国18岁以上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1.14亿!与如此庞大的人数不相称的是,已知患者对于糖尿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都不足1/3。严峻形势下糖尿病防控的重点在哪里?目前糖尿病患者每年与主治医生沟通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患者做好在家的自我管理就成为糖尿病防控的关键一环。对此,谷伟军也进一步给"糖友"提出了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