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细胞分泌受损是2型糖尿病的两大发病机制,IR早在糖耐量受损阶段即已存在.然而只有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没有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下降是不会发生糖尿病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提示在糖尿病诊断前的10~15年,胰岛β细胞功能已开始逐渐下降,也有报道认为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甚至先于IR出现.现主要就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是肥胖患者的一相胰岛素分泌变化作一综述,旨在为糖尿病的早期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主要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在2型糖尿病表现为初相胰岛素分泌不足。故2型糖尿病的治疗应为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恢复初相胰岛素分泌不足。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是缓慢进展性疾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的两个主要发病机制。持续高血糖可导致或加重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如何保护β细胞功能,延缓糖尿病的进展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胰岛素泵模拟正常人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既更快更有效地将24 h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又减少了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目前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多偏重于时程、药物的选择、安全性等,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众所周知,高血糖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使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胆红素是天然的内源性抗氧化剂,能对抗氧化应激反应,可能对胰岛β细胞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中我们比较了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受体或受体后缺陷)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可分为Ⅰ型和Ⅱ型糖尿病,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终生需要胰岛素治疗,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通过胰岛细胞移植来增加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细胞,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代谢,减少和改善糖尿病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进而达到根治糖尿病的目的,而且可以避免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引起的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因此胰岛细胞移植意义重大。现对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共同作用而引发的代谢性疾病。目前,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通常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则是糖尿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转录因子CNC-bZIP蛋白Nrf1(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1)在抗氧化、组织发育、蛋白酶体稳态、线粒体呼吸、细胞凋亡、炎症反应、脂质代谢和细胞分化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但Nrf1在胰岛β细胞中的功能到目前为止尚无文献报道。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皮静波教授课题组与美国和日本相关专家合作,利用Nrf1基因稳定沉默MIN6细胞和β细胞特异性Nrf1敲除小鼠模型,证实了Nrf1在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中发挥关键调节作用。研究发现,Nrf1在胰岛β细胞中的缺失导致糖尿病早期症状,即β细胞糖代谢紊乱,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继发严重的高胰岛素血症和葡萄糖不耐受。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Nrf1缺失导致胰岛β细胞内高亲和力的己糖激酶1(Hexokinase 1,HK1)和低亲和力的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CK)表达失衡,进而出现糖代谢途径改变,即葡萄糖摄取增强和有氧糖酵解升高。本研究首次报道了Nrf1在胰岛β细胞糖代谢和胰岛素分泌功能中的关键调节作用,提示Nrf1可能是一个有价值的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韩咏霞 《家庭医学》2006,(21):45-45
糖尿病主要是与胰岛素的分泌有关,无论是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还是相对不足,都可引起血糖增高,促使糖尿病生成。众所周知,胰岛素是由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一旦胰腺受到伤害而发生炎症,其组织水肿、增生、纤维化,胰岛细胞的变性、坏死及胰腺管的阻塞、破坏等病理改变,都将影响胰岛素的合成及分泌,使得胰岛素分泌减少,由此引起血糖升高或引发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明丽  徐焱成 《中国校医》2008,22(5):603-604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基础和最有效的方法。但长期以来,胰岛素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应用,仅限于1型糖尿病和有严重并发症或口服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近年的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始于胰岛素抵抗(IR),但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β细胞功能也呈逐渐下降趋势,早期应用胰岛素,对于控制代谢紊乱、保护和改善胰岛功能、减少慢性并发症及促进糖尿病的治疗达标有着积极的作用。已有证据表明,早期使用胰岛素可使高糖毒性尽快缓解,胰岛β细胞得到休息。前瞻性糖尿病研究也证实,随着胰岛细胞功能的进一步减退和胰岛素分泌的不足,要达到理想的控制血糖的目标,大部分患者需启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9.
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但是葡萄糖必须依靠胰岛素才能被人体利用。胰岛素是由胰腺内呈小岛样分布的细胞团块中一种称为β-细胞所分泌的,如果β-细胞不能生产足够的胰岛素,或者胰岛素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医学上称为胰岛素不敏感),葡萄糖就会在血液中积聚,糖尿病就发生了。糖尿病对人体危害严重,长期高血糖可使心、肾、神经、眼等体内多种重要器官受到损害,出现各种各样的慢性并发症。饮食管理、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那么,哪些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治疗呢?首先,Ⅰ型糖尿病必须采用胰岛…  相似文献   

10.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恢复胰岛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实验前测患者空腹和葡萄糖负荷后0.5h及2h胰岛素分泌水平,经过3个月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再进行空腹及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测定。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3个月,葡萄糖负荷后0.5h胰岛素释放量增加明显,空腹及2h胰岛素分泌量有所下降。结论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早期胰岛素分泌缺陷。  相似文献   

11.
β细胞凋亡是Ⅰ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胰岛β细胞凋亡增加、使胰岛素分泌不足是导致Ⅰ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免疫机制在Ⅰ型糖尿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IL)-Ⅰ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可活化多条凋亡途径,进一步促进β细胞凋亡。过度氧化在Ⅰ型糖尿病β细胞凋亡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苏雪萍 《现代保健》2009,(36):123-123
糖尿病是由胰岛部细胞合成及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案紊乱。而有些患者必须注意胰岛素控制血糖:1型糖尿病,经饮食及口服药物治疗无效型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伴严重并发症,合并急性感染或消耗性疾病,外科疾患,施行大手术前后,妊娠与分娩时。  相似文献   

13.
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T2DM)最主要的病因,对西方患者而言,胰岛素抵抗被视为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而对于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可能显现得更为明显,β细胞功能的逐渐衰退贯穿于2型糖尿病整个病程中.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学会(UKPDS)研究结果显示,患者一旦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其β细胞功能就已明显受损达50%左右,且从此无论开始饮食控制还是药物治疗,β细胞功能均会呈现进行性减退.因此,在临床中2型糖尿病患者除控制血糖外,如何减缓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或衰竭、改善β细胞功能、维持甚至促进其功能恢复已经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人们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而且在改善β细胞功能方面有着令人瞩目的效果.GLP-1的出现将会为2型糖尿病传统的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主要是与胰岛素的分泌有关,无论是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还是相对不足,都可引起血糖增高,促使糖尿病生成。众所周知,胰岛素是由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一旦胰腺受到伤害而发生炎症,其组织水肿、增生、纤维化,胰岛细胞的变性、坏死及胰腺管的阻塞、破坏等病理改变,都将影响胰岛素的合成及分泌,使得胰岛素分泌减少,由此引起血糖升高或引发糖尿病。  相似文献   

15.
达美康引起致命低血糖相关因素浅析(附10例报告)浙江省台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317000)许国斌达美康是治疗Ⅱ型糖尿病(NIDDM)的常用药物,具有刺激胰岛β细胞及时分泌胰岛素、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抑制δ细胞...  相似文献   

16.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案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是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保护胰岛细胞功能,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2型糖尿病(T2DM)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作用两者损害的结果.发病早期,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几乎丧失而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增强,这种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损害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预测糖尿病进程.对初发T2DM合理选择血糖控制方案,有助于恢复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功能,从而诱导病情缓解[1].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是2型糖尿病重要的发病因素,由B细胞凋亡导致的胰岛细胞功能受损在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有研究显示,噻唑烷二酮类(TZDs)药物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还有效地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2],体外实验显示,TZDs药物能够抑制高血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3].  相似文献   

18.
韩志敏 《现代保健》2009,(8):115-116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B细胞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导致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其特征为血液中含糖量过高及尿中有糖。糖尿病已成为当今社会三大疾病之一,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残疾或死亡。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特征性的高血糖可引发一系列急、慢性并发症,带来严重后果,并且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胰岛β细胞功能,因此,早期解除高糖毒性有利于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胰岛素治疗在恢复β细胞功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口服降糖药多为促泌剂,促进胰岛β细胞分  相似文献   

20.
肥胖与Ⅱ型糖尿病 肥胖者尤其是腹部肥胖者体内常有胰岛素抵抗,体内的胰岛细胞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长期的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不堪重负,分泌的胰岛素不足以对抗胰岛素抵抗时,血糖逐渐升高,高血糖的毒性使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同时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越来越不敏感,分泌的胰岛素越来越少,血糖进一步升高,导致临床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