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健脾益气 ,化湿开窍〔例一〕 郭某某 ,女 ,42岁。患者因嗜睡半年 ,于 1999年 2月就诊。患者半年以来感困倦、嗜睡 ,常在午饭后不可遏止的入睡 ,白天竟在逛商场时入睡 ,被人叫醒。患者形体肥胖 ,伴有身沉肢软 ,微咳多痰 ,晨起恶心 ,脘闷纳呆 ,便略溏 ,舌胖苔腻 ,脉弦滑。给以二陈汤加味以健脾胜湿 ,化痰开窍。药用半夏 12g ,陈皮 12 g ,茯苓 2 0 g ,白蔻 12g ,佩兰 12 g ,石菖蒲 10 g ,苍术 12g ,白术 15 g ,厚朴 10 g ,生黄芪 2 0 g ,炙甘草 6g。 5剂后症状好转 ,原方加桂枝 12 g ,嗜睡减轻 ;原方继服 10剂 ,症状消失 ,嘱服补中益气丸以…  相似文献   

2.
咳喘 患者,男,70岁。自述有高血压病病史5年,最高时血压为170/110mmHg,近1个星期来出现咳喘,夜间尤甚,剧则不能入眠。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颜面水肿,日轻夜重,小便短少,大便调。舌淡胖,苔水滑,脉濡。此为水寒射肺之证,治宜温阳化饮、利肺止咳,遂给予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15g,桂枝10g,白术15g,甘草5g,麻黄8g。杏仁10g。日1剂,水煎服。服5剂小便得通,咳喘得减,原方再进5剂,咳喘消失,至今未再发。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曾于门诊遇到以下症状的患者:患者白天无任何不适,夜间咳嗽严重,胸闷不舒,痰液黏稠不易咯出,五心烦热,舌边有齿痕等。胸片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笔者给予二陈汤加味治疗:陈皮12g,清半夏9g,茯苓15g,甘草片6g,当归15g。5剂后患者的咳嗽症状有明显改善,再服5剂症状消失,诸症获愈。  相似文献   

4.
笔者由民间得一治疗荨麻疹验方,试用于临床,多年来屡试屡验。其方为:麻黄5g、黑芝麻30g、防风15g、白芷15g、羌活15g、桂枝5g、干姜5g、附子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多数患者用药3~6剂,即可获疹退痒止之效。个别慢性患者服6~10剂亦可痊愈,治愈后一般无复发曾治李某,女,33岁,患荨麻疹已3年余,服中西药物,虽皮疹可退,但反复发作。予上方3剂后皮疹消失,恢复正常,至今未复发。荨麻疹属中医风疹、瘾疹范畴,多病程缠绵,反复发作。中医认为本病主因肌肤有湿,复感风热或风冷,或由肠胃实热,复感风邪,或寄生虫等所致。方中麻黄、桂枝…  相似文献   

5.
<正> 笔者从1991年10月以来,应用自拟“镇咳止嗽汤”治疗百日咳5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0例患儿,男32例,女18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1岁。发病时间最短5天,最长3个月。其中有37例就诊前用西药治疗不见好转。1.2诊断标准:有阵发性咳嗽,伴吸气性鸡鸣样吼声。咳呕痰涎等痉咳期典型症状,眼睑浮肿,目赤睛红,咳嗽日轻夜重,舌系带溃疡。1.3疗效评定:服药6剂后咳嗽止,无并发症。好转:服6剂以上,咳嗽逐渐消失。无效:服药10剂以上咳嗽无明显好转。2方药组成 百部10g,无冬6g,麦冬6g,陈皮10g,云苓6g,半夏6g,枳壳6g,竹茹10g,葶苈6g,勾藤10g。 服法:水煎留120ml,分6次服,每日服4次(2~4岁量)。3治疗效果 50例均服中药治疗。治愈39例,占78%;好转7例,占14%;无效4例,占8%,总有效率为92%。此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大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金哲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495-495
患者张某,男性,52岁。因胃窦部溃疡并反复出血5年,于2004年9月15日行胃大部切除及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术后第8日进流质或半流饮食时出现心慌,出汗,面色苍白,上腹胀满疼痛,恶心呕吐,腹中雷鸣,大便溏泻,舌苔厚腻而滑,脉沉细无力。诊断为倾倒综合征。经调节饮食,餐后平卧,或应用抗组胺、解痉、镇痛剂无效而改服中药治疗。中医辨证为手术损伤脾胃,运化失调,食积内停。治宜健脾开胃,行气涤饮,通阳散结。处方:党参30g,生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焦三仙各30g,厚朴15g,枳实12g,黄连10g,甘草10g,生姜3片。服5剂后,症状减轻。仍守原方再服7剂,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7.
桂枝汤的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惠莉  王明亮 《陕西中医》1994,15(9):420-420
<正> 笔者近年来用桂枝汤加味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兹举例如下。 1 冠心病心绞痛 刘某,女,50岁。1991年3月26日初诊。患者5d前出现阵发性胸骨后疼痛,胸闷气短,失眠多梦,舌暗、苔薄白、脉涩;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断:心痛,证属营卫失调,治则调和营卫,桂枝汤加味:桂枝20g,白芍15g,炙甘草10g,炒水蛭9g,龙齿30g,菖蒲12g,姜枣少许,水煎服。日1剂。3剂疼痛明显减轻,余症好转,6剂诸症消失,继服3剂巩固,1年后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8.
<正> 治疗方法 清血降压汤:丹参30g,川牛膝20g,丹皮15~20g,地龙6~10g,炒杜仲10~15g,益母草20g,白芍15~20g,莱菔子20~30g,蒲公英20g,水煎服,早晚各1次。 治疗结果 286例患者检测其血压收缩压≥21。3kPa/舒张压≥12.7kPa。均以上方嘱服5剂再测血压。所有患者在服3剂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血压下降。服10剂后血压正常,如有回升继服仍效。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42岁,2015年3月5日来诊。自述一个多月前患感冒,自购西药服后,鼻塞、头痛的症状有所好转。但仍咽痛、咳嗽月余,痰黏难咯,口微渴,二便正常,舌红苔微黄,脉浮数。处方:款冬花15g,苦杏仁15g,连翘15g,桔梗12g,蒲公英15g,黄芩10g,北沙参12g,浙贝母15g,法半夏10g,前胡10g,玄参15g,炙甘草6g。3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患者服3剂后,咽痛、咳嗽均痊愈。按:患者虽服西药后,某些症状得到缓解,但其病型仍属外感风热,当以辛凉解表之法治之。连翘、蒲公英、前胡、黄芩共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止嗽散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咳嗽疗效。[方法]对47例感冒后顽固性咳嗽患者使用止嗽散(桔梗6g,荆芥9g,紫菀、白前、百部各15g,甘草5g,橘红10g,枇杷叶包30g);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加制半夏10g,厚朴6g,茯苓15g,燥湿化痰;热为寒遏,咳嗽声哑、气急似喘、口渴心烦、痰粘稠加桑白皮10g,黄芩6g,解表清里;纳差胸闷加枳壳9g,莱菔子15g,理气消食;喉痒咳甚加旋复花15g,降气止咳。1剂/d,水煎10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咳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愈35例,好转10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5.70﹪。[结论]止嗽散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咳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