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余新觉(1945-)出身于中医世家,高中毕业后随父学医,至1979年参加安徽省选拔中医药人员考试录取后获中医师职称,1993年晋升副主任医师。从医50年,崇尚仲景、东垣、景岳及郑钦安学说,对于内、妇科疑难杂症,如肝、肾及脾胃疾病及妇科月经病、不孕症等颇有一定治疗经验。右归丸出自《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阵》,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等组成[1]。有温肾补阳,  相似文献   

2.
正保阴煎最早见于三百多年前明代医圣张景岳所撰写的《景岳全书·新方八阵》[1],是治疗妇科出血性疾病最常用的方剂。保阴煎由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八味药组成。《景岳全书》卷之五十一德集曰:"保阴煎治男妇带、浊、遗、淋,色赤带血,脉滑多热,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经期太早。凡一切阴虚内热动血等证。"本方的主要功效在于滋阴清热、止血调经、养血安胎,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月经过多、崩漏、胎漏、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绝等血  相似文献   

3.
<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学"泄泻"范畴。本病多属本虚标实证,病位多在脾胃,病机多为脾虚湿盛。我院名老中医何炎燊善用加味缩脾饮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证属脾虚湿困型,临床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1病本在脾胃,以脾虚湿困为最主要病机《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泄泻》也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可见泄泻的发病与脾胃关系密切。多数医家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  相似文献   

4.
<正>男科疾病病因病机纷繁错杂,诊断治疗难易参半,是临床具有挑战性的病症。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观念逐步转变,男科疾病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重视,其就诊率逐年增高。祖国医学对于男科疾病的研究起步较早,历代医家有较为全面的论述,且治疗方法较为多样,尤以滋阴降火法治疗男科疾病最为突  相似文献   

5.
1中医学对痛经发病原因及机制的认识中医古籍并无“痛经”病名的记载,对痛经症状的最早描述,始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首立“月水来腹痛候”,至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首次出现“经行腹痛”病名。  相似文献   

6.
清瘟败毒饮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瘟败毒饮一方为清·余师愚先生针对瘟疫淫热而立,为温热病的辨证施治开拓了新的境界.笔者深悟其制方之妙,以辨证施治为重要依据,抓住主症病机进行辨证,用以治疗热毒火邪充斥、气血两燔、热深毒重之病证,体现了"异病同治"的辨证施治精神.认为本方对中医急证、热证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等组成。原为少阴病肝气郁结,阳郁于里之热厥证而设。笔者根据临床上凡其病理机转是肝气郁结,阳气内郁所致的不同疾病,均以本方加味施治而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爰录于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麻杏石甘汤》是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四种药物组成。具有宣泄郁热、清肺平喘的作用。该方在临床上应用范围相当广泛。本方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为《麻黄汤》之变方。即以石膏易桂枝,变辛温之法为辛凉之法。本方证是外感风邪,邪热闭肺,或风邪化热入里,热壅于肺所致,故本方以身热、咳喘为应用的依据,以清宣肺气为治法。方中麻黄为主药,既能发汗,亦能宣肺平喘;重用石膏为辅,则专清肺热。麻黄石膏相配,虽一辛温,一辛寒,而辛寒大于辛温,不失为辛凉之重剂;杏仁宣利肺气为佐,助麻黄以止咳平喘;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四药配合,可使肺表邪得解,肺气得宣,里热得清,则身热喘咳诸症自愈。  相似文献   

9.
<正>主症是指患者表现的有代表性的、最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是疾病表现于外的征象,是疾病之基本的、本质的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在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可以揣测先贤在一大堆杂乱无章的症状中,不一定都能立即认识其病理本质。比如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论及该方的条文有二:"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从中可知"妇人腹痛"是本方的唯一指征,也即是本方  相似文献   

10.
名称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剂组成麻黄6克附子9克细辛3克源流发展本方见于汉代《伤寒论》(公元219年)为张仲景所拟。原方用于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明·赵献可《医贯》用于治疗少阴伤寒“有头痛连脑者”。清代《张氏医通》用于治  相似文献   

11.
四逆散新解     
名称四逆散。方剂组成柴胡3钱白芍3钱枳实3钱炙甘草3钱。源流发展本方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订,见于《伤寒论》(公元219年),原用于治疗少阴病四逆(四肢发凉,并有精神不振、嗜睡、脉细微),后人扩大本方之适应证,根据方内四药的性能,更多地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肝脾失调,并以本方为基础,加减衍化而成多种疏肝解郁方剂,其著者如《和剂局方》之逍遥  相似文献   

12.
第三届亚太地区男科学论坛(3APFA 2009)暨《亚洲男科学杂志》创刊十周年庆将于2009年10月10—13日在南京举行,主题是“环境、生活方式和遗传/表观遗传与男性健康”。此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共同主办,由《亚洲男科学杂志》编辑部和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实验室承办。论坛主席为《亚洲男科学杂志》主编、亚洲男科学会学会执行主席、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顾问王一飞教授,  相似文献   

13.
张介宾,号景岳,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对《内经》深有造诣,对待前人的医学论点,能以实事求是的择善从之。他的代表著作《景岳全书》,该书各科俱全,是一部综合性临床参考资料,其中《小儿则》上下两篇,可以看出张介宾对儿科学术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男科疾病临床多从益肾填精,壮阳之属治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腻厚味,恣食豪饮,烟酒无度,造成痰湿所致的男科顽证屡见不鲜,现将从痰论治的几则男科治验小结如下。一、阳萎赵××,男,29岁,干部,1988年9月6日初诊。患者婚后3年无子,近2年阳萎不举,曾多方医治,均罔效。视其以往处方均为补肾壮阳之剂,近几日肌注丙酸睾丸素,虽性欲萌动,但仍阳事难举。今  相似文献   

15.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本方由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等证。临床上探索应用本方治疗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婴儿湿疹、小儿睾丸鞘膜积液等儿科疾患,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16.
生化汤出自于《傅青主女科·产后篇》。傅氏说:生化汤新产之主剂、而血块之圣药也,凡当新产、块痛未除,或有他病,总以生化汤为主、随症加减,不可拘于贴数,一昼一夜必连服3、4剂,服至病愈为止。可知生化汤是傅氏治疗产后块痛的主方。后人应用也取得实际的功效,所以能流传于世。本方是一个强壮性的活血剂,主要用治产后恶露  相似文献   

17.
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功效为疏风止痛,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之头痛。临床应用很广泛,笔者近几年来运用本方加减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朱佳教授对咳嗽的诊治经验丰富,造诣颇深。对于"肝咳",朱佳教授有着独特的见解。本文梳理了朱佳教授的学术观点,总结了他对"肝咳"病因,病机,治法的观点。"肝咳"的理论发展"肝咳"首载于《素问·咳论》。历代医家对"肝咳"的症状,病因,病机有着逐渐深入的认识。《素问·咳论》提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胁下满。"隋代,巢元方所著《诸  相似文献   

19.
柴胡疏肝散系明代医家张景岳所创,始载于<景岳全书>,是方由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组成,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活血之功效,因而对肝郁疏泄失常的病理改变具有调节作用.笔者临床应用此方辩证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当归芍药散系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之经方,笔者在近几年临床实践中,常运用本方加减治疗一些妇科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