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医务人员在诊疗患者的过程中,有可能意外地被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自身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被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被感染,造成医务人员的职业损伤^[1]。主要为锐器伤和黏膜暴露,最常见的是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等。  相似文献   

2.
<正>黏膜组织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道重要屏障。人体黏膜组织的总面积远远大于体表皮肤,并且与体内广泛分布的淋巴组织紧密相连。由于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等器官与外界想通,因此在其黏膜表面存在大量微生物,研究发现人体病原体感染90%以上与黏膜有  相似文献   

3.
《护士进修杂志》2009,(18):1688-1688
答:皮肤、黏膜及其附属腺体构成机体的外部屏障。它们可以通过机械阻挡和排除作用、分泌杀菌抑菌物质和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三种方式抗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黏膜广泛分布于机体的肠道、泌尿生殖道及呼吸道的表面,它们形成一道物理和免疫屏障,抵御入侵的各种病原微生物。有关黏膜免疫的研究多集中在肠道和呼吸道,而关于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就女性生殖道先天性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和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皮肤和黏膜组织是人体预防感染的第一道屏障,其能够阻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抑制致病微生物的增殖,同时也为正常微生物菌群提供生存环境[1]。皮肤长期暴露于外界环境,可因外伤造成的皮肤组织及毛囊等结构增生形成瘢痕,导致其表面光滑程度变化,为接触各类病原微生物提供了有利条件。简单的流水冲洗作用并不能消除皮肤表面附着的病原菌[2],适度使用具有杀菌效果的洗手消毒产品是预防各类传染病的重要措施。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后,国内外针对洗手液的组方、效用和不良反应的研究数量激增,各类产品也大量涌入市场,由于洗手液成分不同,其抑菌效果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6.
口腔是机体与外界相通的重要通道,其内部环境特别适合病原微生物的寄居和繁殖。正常人因其自身的自洁活动能有效清除口腔病原微生物,因而很少引起严重感染。当机体患病时,尤其是重症或意识障碍的患者,机体的自洁活动减少,导致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继而引起呼吸道,甚至血流感染。口腔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口腔护理可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促进口腔正常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口腔护理方法、口腔护理液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口腔是机体与外界相通的重要通道,其内部环境特别适合病原微生物的寄居和繁殖。正常人因其自身的自洁活动能有效清除口腔病原微生物,因而很少引起严重感染。当机体患病时,尤其是重症或意识障碍的患者,机体的自洁活动减少,导致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继而引起呼吸道,甚至血流感染。口腔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口腔护理可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促进口腔正常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口腔护理方法、口腔护理液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ICU护士的职业损伤及管理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医务人员在诊疗病人的过程中,有可能意外地被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自身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黏膜,或被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被感染,造成医务人员的职业损伤。ICU环境封闭,设备繁杂,且实施介入性检查和治疗多,有创监测和护理操作频繁,护士在工作中有较高的职业损伤率[1,2],主要为锐器伤和黏膜暴露,最常见的是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等。护士的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和防护措施落实不严,可致使护士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大。因此…  相似文献   

9.
口腔是机体与外界相通的重要通道,其内部环境特别适合病原微生物的寄居和繁殖.正常人因其自身的自洁活动能有效清除口腔病原微生物,因而很少引起严重感染.当机体患病时,尤其是重症或意识障碍的患者,机体的自洁活动减少,导致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继而引起呼吸道甚至血流感染.口腔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口腔护理可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促进口腔正常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口腔护理方法、口腔护理液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就其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1].高龄卧床患者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多需要通过胃管进食,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导致细菌生长,易引起口腔黏膜溃疡、糜烂,导致口腔炎、肺炎的发生[2,3].加强长期卧床患者的口腔护理,可减少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4].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采用苯扎氯铵溶液对34例高龄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答     
【皮肤、粘膜为什么能防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人们生活在自然界中经常会遇到外界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对机体的侵袭,但是由于机体具有一整套天然的生理防御机能,因此能够不断地排除或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完整的皮肤、粘膜具有机械屏障作用,是机体阻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所以在一般情况下,  相似文献   

12.
肠黏膜屏障的构成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书良  李兰梅  陈育民 《临床荟萃》2008,23(24):1809-1811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对肠道在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方面的功能研究较多,而对肠黏膜屏障在抵御内外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疾病方面研究较少。近几年来,随着对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肠黏膜屏障的功能越来越重视。目前,肠黏膜屏障的概念已不仅仅局限在简单的传统的机械屏障上,而是由肠黏膜上皮、黏液层、黏膜免疫系统、肠道正常微生物群、肠道内分泌及肠蠕动等环节组成的一种复杂的防御体系。从而可有效地阻挡肠道内上百种寄生菌及其毒素向肠腔外组织、器官移位和外源性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现就近几年对肠黏膜屏障的组成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口腔护理操作材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机体的微小变化都能从口腔黏膜和舌苔的变化、口腔的特殊气味反映出来,因此,规范的口腔护理操作能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日前,我们使用了一种由上海科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专利制作的新颖黏膜及皮肤清洁材料(一次性清洁刷)进行口腔护理,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郭双荣 《全科护理》2008,(5):446-447
护士在治疗活动中,实施介入性检查和治疗较多,接触病人的机会多,有创监测和护理操作频繁,可意外地被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了自己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黏膜或被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感染,造成职业损伤。护士的职业损伤主要为锐器刺伤和黏膜暴露,最常见的是血液性传播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原因是护士的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和防护用品不到位或防护措施落实不严格。因此,要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加强综合管理,积极有效地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15.
抗菌药物给药方案设计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琴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704-1706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在医院各类药品费用消耗占有率最高、由于滥用引发药源性疾病最多、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和院内感染问题最严重的一类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临床用药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抗菌药物作用对象不是机体,而是引起机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其药理学研究则涉及药物、病原微生物、机体三个方面,病原微生物造成机体感染,药物发挥抗菌作用,机体对药物进行代谢,  相似文献   

16.
氧气湿化液是用以湿润氧气,避免干燥氧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为了防止病原微生物通过吸氧途径进入呼吸道,造成医院感染,我院于2006年7月~12月对我院氧气湿化液进行了抽样监测,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效果。现将监测及管理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护士在治疗活动中,实施介入性检查和治疗较多,接触病人的机会多,有创监测和护理操作频繁,可意外地被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了自己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黏膜或被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感染,造成职业损伤。护士的职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六安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非典型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为六安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3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九种病原微生物IgM抗体,分析非典型病原微生物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影响。结果3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标本中,IgM抗体阳性69例,阳性率为17.42%。其中69例阳性标本中,检出2种和2种以上病原微生物同时感染10例,混合感染率为2.53%,占所有阳性标本比率为14.49%,混合感染中主要为肺炎支原体(MP)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模式。9种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MP(9.34%)、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1,5.56%)、乙型流感病毒(Flu B,1.77%)、副流感病毒(PIV,1.77%)、Q热立克次体(COX,0.51%)、肺炎衣原体(CP,0.51%)、腺病毒(ADV,0.2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0.00%)、甲型流感病毒(Flu A,0.00%)。9种病原微生物中MP和Flu B阳性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呼吸衰竭组MP和LP1阳性率显著高于非呼吸衰竭组(P0.05)。结论六安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主要感染MP和LP1两种非典型病原微生物,且感染与病情加重相关。  相似文献   

19.
黄丽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591-5591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由于不能作进食,吞咽、咀嚼功能受限,而且口腔长时间处于开放状态,口腔黏膜干燥,使口腔自净和抵抗力减弱,大量细菌在口腔内繁殖。另一方面,机械通气患者往往病情危重,病程长,机体免疫力低下,大大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目前小儿的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LRI)的病原学检测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发现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不仅局限于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巨细胞病毒(CMV)、肺炎衣原体(CP)、肺炎支原体(MP)和鼻病毒等常见病原菌,其他病原微生物也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