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周志杰,陕西省首批名中医,是全国和陕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历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陕西省针灸学会副会长,现任西安市针灸学会会长,西安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笔者随师学习,受益匪浅。周老师在临床上经常将腹部的中脘、关元、天枢(双)四个穴位组合在一起应用,称其为"腹四针"[1]治疗病种广泛,疗效卓著。现将老师"腹四针"配合温针灸治疗五更泻  相似文献   

2.
李观荣 《华西医学》2000,15(1):75-76
头针又名头皮针 ,是针灸学的一个分枝。笔者对中国针灸学会公布的、世界卫生组织 (WHO)通过的《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方案》进行研究 ,初步观察到头针有醒脑开窍、镇静解毒、益气缩泉、升清降浊之功 ,在临床上可广泛推广应用 ,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在此仅就应用头针治疗疑难病症的体会小结如下 :1 醒脑开窍祖国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 ,《灵枢》 :“脑为髓海”、“髓海有余 ,则轻劲多力 ,髓海不足 ,脑转耳鸣。”若是 ,六淫之邪侵入髓海 ,以致经络阻滞、元神之府不通 ,发为脑病。例 :吴 ,女 ,17岁 ,住院 5 83 898。因头痛2天 ,发热呕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在心内科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至6月心内科住院的162名留置针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7年7至9月的176名留置针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成立FMEA静脉小组,分析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原因,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 RPN)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比较实施FMEA前后优先失效模式的RPN值、非计划拔针率和留置针保留时间。结果:优先失效模式的RPN值降低,非计划拔针率降低,留置针保留时间延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FMEA应用于心内科患者留置针输液中,可有效降低RPN值,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降低留置针的非计划拔针率。  相似文献   

4.
头针与体针治疗脑卒中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张红星 《中国康复》2003,18(4):237-237
目的 :探讨头针国际标准化方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6 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 2组 ,分别采用头针与体针治疗 4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头针组痊愈显效率 6 9 70 % ,总有效率 90 91% ,与体针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采用头针国际标准化方案治疗脑卒中与体针疗效相仿 ,但头针可以对患者肢体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 ,更有利于提高疗效和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5.
5月14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在京召开针灸国际标准新闻发布会,发布《针灸针》、《耳穴名称与定位》、《艾灸操作规范》和《头针操作规范》4项针灸国际组织标准。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邓良月、副主席刘保延等出席发布会。《针灸针》标准明确了无菌一次性针灸针的分类、应用原则、检验方法、包装、产品说明、储存等;《耳穴名称与定位》提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头皮针与留置针连接的2种固定方法在输液过程的稳定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1月-10月400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将胶布横贴以固定头皮针针柄于皮肤,称为"一"字型横贴固定法;改良组采用将胶布横跨针柄下方向上交叉的固定方法,称为"又"字型交叉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改良组在针管部分滑出、针头全部滑出、感染及针刺伤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又"字型交叉固定方法操作简单,固定牢固,不宜滑脱,减少职业暴露危险;减少反复插入,避免感染;方便又实用,保证了输液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采用芒针特种针法与体针并用治疗脑梗死偏瘫病人52例,并以体针治疗30例作对照,2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2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到,芒针、体针并用病程短者疗效更佳.结论:芒针特种针法与体针并用对脑梗死偏瘫有明显疗效,较单纯体针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 据报道,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的波幅和时限受记录肌电图针电极类型的影响。有报道单极针电极记录的波幅较同轴针电极记录的大一倍。诊断肌无力的原因需考虑MUAP 的波幅,因此确定单极针电极和同轴针电极记录的波幅是否存在差别是重要的。有文献报道这两种针电极记录的MUAP  相似文献   

9.
许平  刘晶 《现代护理》2002,8(12):914-914
静脉留置套管针以其众多的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如何针对不同情况选择最佳型号的套管针已逐渐引起临床上的重视。自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5月我们对 2 0G、2 2G、2 4G 3种型号套管针在滴液速度、静脉炎发生率、单纯静脉内留置间断给药的套管阻塞率和在穿刺时疼痛程度 4个方面进行了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0例普外科住院患者 ,男 32例 ,女 18例 ,年龄 15~ 6 8岁 ,平均年龄 (36± 1.5 )岁 ;无心脑疾患及其他合并症。穿刺血管均选择手背静脉 ,按所用套管针型号不同分3组 :第 1组 ,5 0名患者…  相似文献   

10.
木针介绍     
木针为作者1992年初创制的一种无创痛新型针具。该针由木材做成,有两种针型,四种针头。本文介绍了木针的针型、规格、持针方法、用针方式、用针方向、行针手法、刺激强度、施术时间、疗程安排等。临床试用表明,木针既能单独治疗不少病症,也能配合其它疗法综合施治;既能用于治疗,也能用于保健,除具有毫针和指针的共同优点外,木针较之毫针无损伤、无创痛,易为人们所接受;较之指针更便于准确取穴和持久操作。木针易学好用,除针灸医生外,还适合个人和家庭在针灸医生指导下进行自我或相互治疗、康复或保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 0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0例)和观察组(500例),观察组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直式留置针.结果:观察组血液污染、针刺伤、微粒污染、操作污染、堵塞导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具有正压、单手操作等优点,可有效避免污染、针刺伤、堵塞导管等护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针刺留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针刺留针的临床意义、留针原则与留针方法。针刺留针有候气、催气、守气、扶正祛邪等作用;针刺留针应遵循因人、因病、因时、因经而宜的原则;针刺留针的方法主要有静留针候气法、动留针促气法、动留针守气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型号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评价,从而为小儿临床静脉输液留置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5月,选择我院儿内科160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直型静脉留置套管针组与Y型静脉留置套管针组,每组各80例,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穿刺技术好的护士进行穿刺。观察两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静脉炎、阻塞、液体外渗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脱出、阻塞、外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4.
朱婕辛雨桐  马东华 《现代护理》2006,12(22):2130-2130
目的探讨正确丢弃套管针针芯的方法。方法将195例采用套管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随机分成3组进行观察。结果采用自制方法丢弃套管针针芯,医护人员被扎伤的机率及床单位被污染要率小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自制丢弃套管针针芯方法安全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头体针治疗脑卒中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观察头体针结合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83例脑卒中患者分头针、体针、头体针 3组进行治疗 ,疗程满2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头针组与体针组之间、体针组与头体针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但头体针组与头针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头体针结合较单纯的头针或体针治疗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压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在ICU病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留置针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使用正压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回血、堵管、静脉炎、护理人员针刺伤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期间回血、堵管、针刺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压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通过正压保证和无针连接,不仅有效减少回血、堵管等护理问题,避免针刺伤、保护操作者安全,而且减轻了ICU病房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覃惠云 《当代护士》2015,(12):135-136
目的 探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在感染性疾病科的应用与护理。方法 将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192例感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对其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给予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并采取相关护理及预防措施后,发生静脉炎12例(6.25%)、液体外渗2例(1.04%),套管堵塞6例(3.13%);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6.88%。结论 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具备多方面的优势,如针尖特殊、穿刺成功率高,将其应用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能使患者疼痛感得到有效减轻,并使患者血管通路得到有效维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压旋口单手夹留置针和普通留置针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87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正压针组和普通针组,正压针组采用正压旋口单手夹留置针,普通针组采用普通夹留置针。结果正压针组在留置针回血的发生率较普通针组低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5,P<0.001,OR=0.086,95%CI:0.031~0.237)。结论正压旋口单手夹留置针能够有效减少留置期间的回血、堵管等并发症,并具有正压,操作安全、方便等优点,能够提高临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护士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的现况,为护理管理者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法对某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405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护士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7.4%,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7.3%;一般资料中护士工作年限、学历、患者血管状况与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年限和患者血管情况是护士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较低,正确评估且选择合适的静脉对留置针穿刺成功尤为重要。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培训及考核,不断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从而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正确丢弃套管针针芯的方法.方法 将195例采用套管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随机分成3组进行观察.结果 采用自制方法丢弃套管针针芯,医护人员被扎伤的机率及床单位被污染要率小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 自制丢弃套管针针芯方法安全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