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及中医教科书均以上、中、下三消分证,而从肺、胃(脾)、肾论治。少有从心、肝论治者。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糖尿病当从五脏论治的整体观念,本文仅论从心、肝论治糖尿病,浅述如下:1 从心论治 消渴病的产生有多方面因素,从心得之古已有论述。明·周慎斋《慎斋遗书·渴篇》有:“心思过度,……此心火乘脾,胃燥而肾无救”发为消渴  相似文献   

2.
中医重视整体观念,脏腑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心肾水火既济,心胃土火相生,医籍中对心肾、心胃关系多有论及,可见从肾、胃论治胸痹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笔者探析了肾、脾胃与心的生理联系,与胸痹病机"痰瘀滞虚"的理论基础,在临床应用上运用从肾论治、从脾胃论治的方法治疗胸痹。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倡导在治疗胸痹时不要单从心出发,应整体把握,综合考虑,重视心与肾、胃的先后天关系,标本兼治,为临床治疗胸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浅析中医从肝脾论治糖尿病的优势。方法:分析总结近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从肝脾论治糖尿病的文献。结论:从肝脾论治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理论的补充与发展,是值得研究与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希言  时明伟 《中医学报》2011,26(5):624-625,628
目的:通过对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进行研究,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资料按从心论治、从脑论治、营卫学说、辩证论治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针灸治疗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路志正教授论治不寐,立足五脏神的理论,五脏神指神、魂、魄、意、志,由五脏之气所化生,又称五脏神。认为五脏功能失调可引起五神的变化而发生不寐。如思虑伤脾,恼怒伤肝,悲哀伤肺,过喜伤心,惊恐伤肾等。治疗上强调审证求因,调理五脏。如心神所伤、从心论治;神魄失守、从肺论治;魂不安舍、从肝论治;意不能藏、从脾论治;志无所定、从肾论治。文章归纳总结了路老论治五脏不寐的临床经验,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疑难杂证之治,从气血入手,疏通血气,着眼于通畅气机,平衡气血,必使气机升降出入得宜,为从气论治之要;并且要在活血之中以动求静,力展从血论治为枢。但临床上必须十分重视从气血双治,以便求得平衡,为杂症诊治之核心。  相似文献   

7.
从肝论治合剂对失眠症夜间慢波睡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从肝论治合剂对失眠症夜间慢波睡眠的影响.方法选择无器质性病变,每天睡眠少于240~300min为主症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从肝论治组在08:00和19:00时分别服用从肝论治合剂200mL.对照组在08:00时饮1~2杯茶(含5g茶)或咖啡(含5g咖啡),在19:00服同量红糖水,两组连服4周.睡眠监测的数据包括记录时间、非快动眼睡眠期、快动眼睡眠期、睡眠时间、觉醒时间、睡眠比、觉醒比.结果从肝论治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相比,夜间睡眠Ⅰ、Ⅱ期减少,Ⅲ、Ⅳ期增加;夜间觉醒次数减少,总睡眠时间明显增加;SWS睡眠结构比改变,SWS睡眠的连续性好,周期性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肝论治合剂可以增加失眠症夜间慢波睡眠,是治疗失眠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由于慢性肾炎是难治性迁延性疾病,血瘀作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贯穿疾病的始终,因而从瘀论治至关重要。为此,根据临床实践,综合历代医家及现代众多学者的观点和经验,总结了从瘀论治六法,即健脾益肾化瘀、益气化瘀、清热利湿化瘀、利水泄浊化瘀、养阴化瘀、祛风通络化瘀。  相似文献   

9.
提出从心论治中风病的观点。从文献学、发病学、症状学、中药方剂学及针灸学五方面研究心与中风病的关系,从而为从心论治中风病提供立论依据。并探讨了从心论治中风病的理论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说[1],指出眩晕可因肝风内动而发生,因此临床上对眩晕多从肝论治。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对眩晕的治疗,除从肝论治外,还采用从脾论治,收到了良好  相似文献   

11.
从肝论治现代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整理,从肝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其他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详细阐述了现代疾病从肝论治的相关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肝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进行性、以滑膜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血不足为其主要内因,而肝失疏泄也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结合RA不同的发病阶段,按早、中、晚期分别从肝予以施治。并在各期据风、寒、湿、热之偏盛.分别佐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之药,适当结合西药治疗。一般用药6个月左右即可控制病情,得到临床缓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肠道易激综合征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易激综合征其发病多与情志因素有关,肝气郁滞、肝脾不和,久病伤肾是主要病机,IBS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尤以肝的功能失调最为密切。临床常见证型:肝气乘脾型、脾虚肝旺型、肝脾不和,寒热夹杂型。治疗上应从肝论治,参以他法。  相似文献   

14.
失眠中医学称之为不寐,现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中医治疗失眠注重整体观,多从心论治,注重补心血,滋心阴,养心神,从而达到调理人体元神之府,使生理功能恢复正常的目的。文章根据脑心同源、脑心同病及脑心同治的理论,纵览汉代至今数千年间从心论治不寐的处方,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新的处方思路和依据,也从文献角度佐证脑心同治这一理论与治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是中医学的一个命题,系统论述了该理论的临床优势、临床表现及临床应用,说明该理论在中医疾病认识、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病证,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型的各异,病机的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1]。两者均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1提示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的重要性《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素问·病能论》又说:“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岐伯曰:此同名异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韩延华教授从痰论治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产后抑郁症提供新思路。[方法]以阐述中西医发病机理及治疗为切入点,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用药特点等方面论述韩延华教授治疗产后抑郁症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举隅。[结果]韩延华教授认为痰邪是产后抑郁症的关键因素,责于肝脾肾三脏。脾肾亏虚,虚则生痰,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痰火互结,上扰清窍是其最终的结果。临床上多见于痰火上扰型、气郁痰阻型、脾虚痰凝型。治疗上始终以祛痰作为总纲,辨证治疗,气郁者当疏肝解郁以顺之,脾虚者当健脾祛痰以补之,痰火者当涤痰祛热以清之,临证加减,收效甚佳。所举验案为气郁日久,痰火上扰型,辨证准确,用药得当,疗效显著。[结论]韩延华教授从痰论治产后抑郁症理论独到,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应用。  相似文献   

18.
范永升教授从肺论治硬皮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范永升教授对硬皮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着独到的见解.认为范永升教授从肺论治的观点既体现了有病治病,既病防变,又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为硬皮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创立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刘绍武先生从“心”论治紊脉型月经过少的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分析紊脉的形成机制及紊脉型月经过少的病因病机,基于临床实践总结刘绍武先生的临证思路及经验,并附医案加以验证。[结果] 刘绍武先生认为,月经过少的患者以紊脉多见,心气虚衰,则心搏失常,血运失常,形成紊脉,情志所伤,首伤及“心”,情志不畅为其主要病因。心气虚则运血无力,生血乏源,进而导致冲任亏虚,心气不足、冲任亏虚为本病核心病机。治疗上首畅情志,次用“整体与局部双关疗法”进行治疗,运用协调疗法协调整体,提高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局部以强“心”为重点。所举医案中,患者月经量少1年余,其脉象为紊脉,辨为气血亏虚证,治宜强心壮阳、益气养血,处以刘老自创的调心汤,用药准确,疗效显著。[结论] 刘绍武先生强调了月经过少从“心”论治的重要性,突破了传统的治疗思路,以脉定证,依证定方,为月经过少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思路,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高桂英  刘瑛 《中国病案》2005,6(11):40-41
目的对我院163例手外伤病案进行统计调查.方法从七个方面进行分组分析,从中揭示出外伤病人发生的变化规律.结果163例手外伤患者损伤原因有:单纯性摔伤,自行车摔伤、电锯伤,皮带轮绞伤等.结论对于我院治疗的手外伤,能为社会所认识,还必须注意医疗质量,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也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重视安全生产,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