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病人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持续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是心脏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约占心脏性猝死的 87%。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mplantablecardiovert erdefibrillator ,ICD)是目前治疗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方法 ,临床资料表明 ,ICD降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总病死率的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1] 。随着ICD的逐步推广应用 ,植入ICD后病人的心理障碍日益受到关注。我院心内科自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 3月收治 7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 /或心室颤动并心源性晕厥…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近几年自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开发以来,已逐渐被引用于临床.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是心脏性猝死常见的病因,约占心脏猝死的87%.植入ICD是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首先措施.临床资料表明,ICD降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病死率的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我科已成功为一名患者植入了埋藏式自动转复除颤器(ICD),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例 1 男 ,6 5岁 ,5 7kg ,农民。因患膀胱乳头状癌非急症入院 ,血压 15 2 /7 2kPa(1kPa =7.5mmHg) ,心率 5 3次 /min ,心电图报告窦性心动过缓 ,低电压。做阿托品试验 ,30s内静脉注射阿托品2mg ,即刻出现室性心动过速 ,律齐 ,室率 16 6 7次 /min ,注药后 92s出现心室扑动 ,心率 2 5 0次 /min ,紧急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5 0mg ,2 3s后转为窦性心律 ,心率136次 /min。麻醉科会诊 ,在心电监护下静注阿托品 0 5mg ,3min后心率升至73次 /min ,心律齐 ,病人无不适 ,未见室性心律失常 ,阿托品试验阳性。手术…  相似文献   

4.
李瑜 《护理学杂志》1991,6(4):180-182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1966年由法国学者 Desser-Tenne 根据心电图及临床表现的特征首先提出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其心电图特点与典型室性心动过速不完全相同,继后Sclarosky 等(1979)称之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Polymorphous Ventricular Tackycardia),近20年来 TDP 病例积累增加,对其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护理等方面的认识都有了较大进展,下面就笔者所遇到的一例特殊类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我科近年来14例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疗效进行总结.方法14例患者中,术前体表12导心电图及食道调搏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9例为左侧旁道,3例为房室结双径路,经射频消融旁道及慢径;另有2例为室性心动过速,采用起搏标测,标测位置满意后射频消融.结果1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手术成功率100%,无一例严重并发症,长期随访无一例复发.2例室性心动过速病人,一例手术成功,术后一年复发,一例手术失败.结论射频消融是目前治疗折返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唯一创伤小、危险少、效果最满意的方法.目前除一些左室特发性室速及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外,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明确,消融结果欠满意,且复发率高.因手术费用较高,室性心动过速病人手术应慎重,可作为顽固性室速药物治疗无效情况下的一种补充办法.  相似文献   

6.
室性心动过速伴逆性P波比较少见,本文收集近年来5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伴逆性P波的心电图,并分析其特点,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28岁,因反复心悸、胸闷3月,再次发作1h  相似文献   

7.
小儿快速诱导插管心血管系反应大多以窦性心动过速多见,室性心动过速较少见。我院小儿手术仅发生过2例室性心动过速,此2例病人均行口内手术,1例为男性6岁行腭裂修补术,1例为男性8岁行舌下腺囊肿摘除术。术前检查无麻醉禁忌,常规术前用药,诱导插管方法如常。第1例用利多卡因后转为窦性心律,第2例使用利多卡因却无效,反而出现四肢抽动,经静推硫喷妥钠后室速得到控制转为窦性心律。 该2例小儿口内手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时均在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出现的异位性心动过速常见类型及发生机制。方法对术后发生异位性心动过速的23例进行血生化、心电图检查,12例行食管电生理检查,11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房扑,折返性房速11例,交界性异位性心动过速(JET)5例,室速3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例,紊乱性房速1例。3例房速、1例房扑的发生基础为电激动围绕心房切口折返,3例房扑乃电激动围绕三尖瓣环折返,房室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为围绕旁路或双径路折返引起,1例室速为折返所致。5例JET、1例紊乱性房速与术后心脏细胞自律性增高有关。1例室速为高血钾诱发。结论房扑,折返性房速、JET是较常见的小儿术后异位性心动过速。该类心律失常的机制复杂多样,部分与心脏手术因素关系密切,部分病例则与手术无关。  相似文献   

9.
正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S)是心肌细胞上编码Na+通道的基因产生突变的遗传性疾病,胸导联V1~V3ST段抬高,T波倒置,而心脏结构正常。患者可在安静状态下发生不明原因的晕厥或猝死,心脏电生理表现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最早由西班牙学者Brugada等~([1])于1992年报道。围术期BS患者的麻醉风险极大,一旦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前并发心室电风暴(恶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行急诊手术的疗效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成人心脏瓣膜入院后突发恶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患者6例,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35.0~64.0岁,平均49.8岁。6例患者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中重度狭窄并主动脉瓣及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2例,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并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4例,恶性心律失常发作后立即予艾司洛尔等药物控制,病情基本稳定后急诊手术。其中,行双瓣膜置换+三尖瓣成形术2例,行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4例。结果无围术期患者死亡,术后无心功能显著恶化、无多脏器功能衰竭、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术后1~2周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大于1 000次的2例,室性早搏500~1 000次1例,小于500次的患者3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次的患者2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次的患者1例。所有6例患者均安全出院,随访6个月至10年,无患者死亡。结论急诊外科手术联合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成人心脏瓣膜疾病术前突发的反复恶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王锐娟 《中国科学美容》2011,(19):172-172,178
对1份QRS波增宽心动过速的心电图有下列可能:①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②原来就有束支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发生了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③患者有显性旁道,于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激动从旁道下传。④心房颤动-扑动伴有室内差传,或者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或者从旁道下传。⑤室性心动过速。正确的鉴别诊断具有现实意义,直接关系到治疗方针的选择与对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8例无休止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特点及射频消融术后的观察,提高对无休止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再认识。方法:全组8例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12-32岁。24h动态心电图记录中心动过速所占比例可达50%-90%。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末径56-74mm,EF值28%-45%。心律失常类型:(1)无休止性房性心动过速2例;(2)持续性反复性交界区心动过速(PJRT)5例;(3)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结果:7例患者经射频消融术得以根治。随访6个月-2年半,心动过速均未复发,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报告心脏各腔大小正常或接近正常,EF值明显提高。心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人们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扭转型室速),(最近又有人提出称之为多形性室速综合征较为全面)在30多年前皆误诊为心室颤动,而近十几年来的研究,人们才发现其与一般的室速  相似文献   

14.
江小凤 《护理学杂志》1994,9(6):258-259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监测和护理湖北省武汉市第二医院江小凤尖端扭转型室速(TDN)是一种严重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急症,容易转为心室颤动导致死亡。监测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心律、心率变化及心电图特点,积极配合抢救。我科1976年10月至1992年12月共收...  相似文献   

15.
围术期室性心律失常,是器质性心脏病人心电的表现形式或短暂的生理失衡,它有可能增加围术期心血管的危险性。为此作者评价了麻醉和手术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它们包括室性早搏(PVB)和心室的反复搏动(RFVB):二联律和(或)非持续性心动过速(VT),同时判定围术期室性异位心律是否增加心脏的不利转归。  相似文献   

16.
镁与心律失常文献已有很多介绍,低血镁与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则较少了解。本文报道一例。女,75岁,因车祸头、胸部受伤,神志丧失。曾有心肌梗塞病史,但无  相似文献   

17.
全麻手术病人术中突然低血压并室性心动过速,在输液通路发生故障,不能从血管途径给药的紧急情况下,从气管内滴入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复苏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体重〈10 kg行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发生心律失常婴幼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9年6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收治的88例体重〈10 kg行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发生心律失常婴幼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39例;年龄1.0个月~2.5岁(12.4±5.5个月);体重2.5~9.7 kg(6.4±2.8 kg)。术后对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如无效,给予西地兰或普罗帕酮或胺碘酮治疗;对Ⅱ°和Ⅲ°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心率缓慢患者,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激素,临时/永久心脏起搏器;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治疗。结果围术期共死亡4例,病死率4.5%。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术后发生窦性心动过速5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8例(心率200~300次/分);房室传导阻滞6例(Ⅰ°1例、Ⅱ°4例、Ⅲ°1例);室性心律失常6例;均经给予对症处理、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安置临时/永久心脏起搏器治疗好转或治愈。随访76例,随访时间6~40个月(20.4±11.5个月),所有患者健康状况良好,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失访8例。结论体重〈10 kg的婴幼儿行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应加强监护,慎重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复杂型心内畸形,体重〈6 kg、年龄〈6个月的婴幼儿术后早期更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9.
宽QRS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要点与处理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18例宽QRS心动过速的病例,重点讨论宽QRS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提出了鉴别诊断时需结合病人病史,年龄,临床诊断,发作时的症状,心电图主要表现综合分析,处理原则是:明确诊断者作相应处理,不能明确诊断者可先按室性心动过速处理,紧急情况下,若能排除洋地黄中毒所致者,应立即进行直流电击复律。  相似文献   

20.
潘瑾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98-99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4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95例,发生率为64.63%。其心律失常类型以房性心律失常为最多,其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房扑房颤等也常出现。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