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袁芳  傅应云 《河北医药》2022,(1):113-118,123
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drug-induc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DI-ILD)为药物性肺损伤的常见类型,累及肺间质及肺泡腔,可发展为肺纤维化和蜂窝肺,患者肺功能严重受损继而死于呼吸衰竭.随着新药尤其是新型抗肿瘤靶向药物和生物治疗制剂的使用,DI-ILD的发病有升高趋势,而比起药物性肝损...  相似文献   

2.
<正>间质性肺疾病(ILD)通常代表一大组不同性质的肺部疾病,由于其病变弥漫于双肺,并不仅限于肺的间质,也被称为弥漫性肺实质性疾病(DPLD),主要侵犯周边的肺组织,如肺泡、肺泡壁、肺泡道、肺泡间隔、细支气管和微小血管及肺间质部位。由于间质性肺病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缺少特异性,虽然影像学上有一些特点,但常不能作为确诊的绝对依据[1]。而且间质性肺病涵盖的病种太多,患病率似有增多的趋势,其中仅有少数几种有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数疾病均无有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科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点。本文就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与肺功能特征等可做出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临床医生和间质性肺疾病(ILD)研究者而言,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是否为潜在系统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如结缔组织病(CTD)]的一种肺部表现,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于间质性肺炎(IP)患者,临床医生经常根据患者存在循环自身抗体、特异性组织病理学特征或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药源性间质性肺疾病(ILD)的特点。方法检索1994-2012年CHKD数据库,对53篇药源性IL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药源性ILD,男性明显高于女性(2.5∶1.0);用药后出现ILD的时间分布在2天~10年,死亡率高达37.7%左右;引起ILD的14种药物中,列第1~4位的依次是胺碘酮、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来氟米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已日益认为肺也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肺是一个靶器官,所以肺部也易受到药物的损害。对于药源性肺疾病目前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就此方面作一简要概述,旨在了解药源性肺疾病的潜在危险以便及时识别此类不良反应。药源性肺损害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肾脏作为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之一,当药物使用不当并未能得到有效排泄时,将导致其蓄积于肾脏或肾小管间质中,进而引起药源性肾损伤。肾小管间质占肾脏体积的80%,并且是对各种肾损伤做出反应的主要部位。本文主要关注药源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着重介绍其临床症状、列举常见诱导药物、分析病理学特征,并从免疫反应角度解释其发病机制,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8.
药源性肺部疾病的致病药物及临床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因药物导致的肺部疾病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药源性肺部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具有涉及的药物范围广、疾病的种类多、发病机制复杂、起病方式差异大等特点。本文综述了可导致药物性肺炎、肺纤维化、哮喘、肺水肿、肺栓塞、肺出血、肺癌、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炎等疾病的药物及可能的致病机制。提示药源性肺部疾病在其诊断、治疗、预后及其潜在的用药危险因素等方面均应引起医师足够的重视。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因药物导致的肺部疾病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药源性肺部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具有涉及的药物范围广、疾病的种类多、发病机制复杂、起病方式差异大等特点。本文综述了可导致药物性肺炎、肺纤维化、哮喘、肺水肿、肺栓塞、肺出血、肺癌、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炎等疾病的药物及可能的致病机制。提示药源性肺部疾病在其诊断、治疗、预后及其潜在的用药危险因素等方面均应引起医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药源性甲状腺疾病是指因应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甲低)、甲状腺肿以及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等。药源性甲状腺疾病可以发生于药物治疗前原本甲状腺完全正常的个体,也可发生于具有潜在甲状腺异常的患者。引起药源性甲状腺疾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不同药物所致药源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不一。药源性甲状腺疾病临床虽然并不常见,但对该现象的了解有助于临床在某些药物的应用过程中,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监测,以便及时正确诊断与合理治疗药物相关的疾病。另外,有些药物可能会引起甲状腺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误诊为间质性肺疾病的肺结核患者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对2007年6月~2009年12月在综合医院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后经病理活检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发热3例,咳嗽4例,呼吸困难2例,盗汗1例,浅表淋巴结肿大1例,肝脾大1例;胸部CT显示多发性斑片影2例,其中"树牙征"1例,磨玻影2例。4例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3~12个月,肺部病变吸收或明显吸收。结论:对发热、咳嗽及淋巴结肿大、CT表现间质性改变者应行结核病检查。  相似文献   

11.
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患者呼吸系统的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肺部影像学特点、有无肺动脉高压、肺功能与肺部影像学关系。结果124例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患者呼吸系统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胸闷憋气,严重时表现为活动耐量下降、呼吸困难。64例行肺功能检查均有弥散功能减低,其中26例为单纯弥散功能减低,32例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减低,4例为}昆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减低,2例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减低。22例合并有肺动脉高压。肺间质病变在影像学上可有结节影、索条影、斑片影、网格影、磨玻璃影、肺大泡等多种改变。32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减低患者中有15例表现为网格样、纤维化样改变,26例单纯弥散功能减低患者中有8例表现为网格样、纤维化样改变。结论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患者呼吸系统表现多种多样,肺功能检查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减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是较易出现肺间质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结缔组织病。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在影像学上可有多种多样改变,影像学上表现为网格样、纤维化样改变的患者肺功能易出现限制性通气伴弥散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间质病变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间质病变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与转归。结果12例患者类风湿关节炎5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2例,干燥综合征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皮肌炎1例,多发性肌炎1例。呼吸系统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活动后胸闷气短;肺部体征以Velcro啰音为主;肺部高分辨CT( HRCT)检查表现为磨玻璃样影、条索状影、网状影、斑片状影、肺大泡和蜂窝样影,全胸片表现为条索状影和斑片状影;1例干燥综合征和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肺间质病变发现较早,经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症状缓解,肺间质病变发现较晚者,经糖皮质激素和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无明显改善,预后差。结论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间质病变早期呼吸系统症状不明显,肺部HRCT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早期治疗有利于改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夏秀娟 《中国医药》2009,4(9):689-690
目的探讨皮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比分析皮肌炎伴肺间质病变组(30例)和无肺间质病变组(90例)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结果皮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发病率为25%。合并肺间质病变组中肌痛、发热、关节痛的比例分别是19例(63.3%)、19例(63.3%)、16例(53.3%),无肺间质病变组分别是30例(33.3%)、16例(17.8%)、23例(2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肺间质病变者抗Jo-1抗体阳性率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比例分别为7/30(23.3%)、24/30(80.0%)。无肺间质病变组分别为0、45/90(5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皮肌炎患者的肺间质病变发生率高,对皮肌炎患者出现肌痛、关节痛、发热等症状,同时抗Jo-1抗体阳性、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时,应警惕合并肺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14.
刘琳  许玲华 《安徽医药》2004,8(6):421-422
目的了解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肺部损害.方法选择26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进行临床、放射学及肺功能的观察.结果26例患者中有呼吸系统症状者7例,X线检查有肺间质病变10例伴肺动脉高压者2例,X线仅有肺动脉高压者1例;16例行CT检查有肺间质病变14例,其中8例X线检查无异常者CT检查发现有肺间质炎症6例;肺功能检查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21例,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11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增宽9例.结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肺部损害主要表现为肺间质病变及肺动脉高压.肺功能损害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肺功能损害早于临床及放射学表现.  相似文献   

15.
运乃茹  段金菊 《中国药房》2011,(46):4412-4414
目的:证实临床药师在治疗团队中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方法:在1例青霉素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发现诊断过程中,临床药师利用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和药学专业知识,通过询问病史特别是用药情况,查阅相关文献,寻找循证医学证据。结果:最终帮助团队诊断1例药源性疾病。结论:临床药师能成为治疗团队中真正的一员,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急进性肺间质病变临床特征认识。方法结合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性肺间质病变临床资料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62岁,因咳嗽气喘5 d入院,诊断:①急进性肺间质病变,呼吸衰竭。②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强的松治疗有效。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急进性肺间质病变是一种少见严重并发症,胸部HRCT对急进性肺间质病变诊断和疗效评估起重要作用。早期诊断,积极免疫抑制治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镇静催眠药物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合理选用.方法:通过对1例间质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镇静催眠药物的种类特点、艾司唑仑的潜在呼吸抑制作用及该类药物的合理用药建议.结果:药师发挥专业特长,协同医生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用药史,相继停用艾司唑仑,并换用氯美扎酮,患者情绪明显好转,夜间睡眠逐渐改善,血气分析示二氧化碳分压(PCO2)逐渐降低.结论:新型非苯二氮(萆)类药物(non-BZDs)是目前临床首选的镇静催眠药物.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失眠患者应结合个体及药物特点,合理选用镇静催眠药物.  相似文献   

18.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诊断与及其预防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根据临床用药史、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本站2004年至2006年管治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6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8例结核病人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有61例病人出现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发生率17.53%,348例病人中HBsAg阳性32例,其中13例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占40.63%。结论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且多发生在用药的第1~8周。在进行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对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9.
毕春山  展玉涛 《药品评价》2007,4(6):410-412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方法对2003年4月~2007年7月住我院的4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涉及的药物进行总结。结果女性22例,男性18例。潜伏期多为1~8w。临床分型:肝细胞型24例(60.0%),胆汁淤积型5例(12.5%),混合型11例(27.5%),肝细胞型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由西药引发肝损害27例(67.5%),中药9例(22.5%),多种药物(如中药 西药,成分不详的减肥药)4例(10.0%)。临床治愈34例(85.0%),好转4例(10.0%),死亡2例(5.0%)。结论多种药物均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应予以重视,临床上以肝细胞型为主,经积极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肺部磨玻璃密度影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部磨玻璃密度影的CT特征及在肺内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及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32例以磨玻璃密度影为主要表现的肺部疾病CT、HRCT及临床资料,观察磨玻璃密度影的分布范围、出现部位、形态、伴随征象及动态变化。结果:32例中,以间质性病变为主的疾病15例,磨玻璃密度影呈弥漫性分布,其中外围型磨玻璃密度影11例,中央型磨玻璃密度影4例,12例伴有间质增厚及纤维化征象。以实质性病变为主的疾病10例,磨玻璃密度影呈限局性或弥漫性分布,4例伴有肺实变阴影。慢性阻塞性肺病7例,磨玻璃密度影呈小叶、亚肺段分布,常伴有病灶区小血管增粗和肺气肿表现。在动态观察的12例中,8例磨玻璃密度影消失,1例进展为蜂窝肺,1例病变范围增大,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肺部磨玻璃密度影是一种非特异性CT征象,可见于多种疾病,密切结合临床,观察分析磨玻璃密度影的分布范围、出现部位、形态、伴随征象及动态变化特点有助于缩小拟诊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