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和平  瞿国雄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8):1822-1823
目的:探讨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特征.方法:本文收集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新生儿SAH共100例,均行CT平扫.结果:100例均有直接征象,大部分病例伴有间接征象、特殊征象.结论:CT对诊断SAH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高危因素影像学检查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芬  王胜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264-1265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新生儿颅内出血(ICH)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在我科诊治经CT证实为新生儿ICH78例,其中SAH60例(69%)。本文就其60例SAH发病高危因素、头颅CT征象预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与正常新生儿颅脑的CT鉴别诊断。方法对比分析85例新生儿SAH与85例正常新生儿的颅脑CT表现,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鉴别。结果85例SAH中发生于直窦27例(31.76%),上矢状窦22例(25.88%),纵裂池14例(16.47%),小脑天幕11例(12.94%),外侧裂池8例(9.41%),脑底池2例(2.35%),小脑延髓池1例(1.18%)。在85例SAH征象中,出现线状征及空三角征49例(57.65%)。85例正常新生儿颅脑相对高密度部位:直窦9例(10.59%),上矢状窦7例(8.24%),纵裂池3例(3.53%),小脑天幕1例(1.18%)。85例SAH患儿,有6例诊断不符。两组CT表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正常新生儿CT表现为直窦、上矢状窦、纵裂池、小脑天幕有时密度相对略高,易误诊为新生儿SAH,因此要注意正常新生儿颅脑与新生儿SAH的CT鉴别。  相似文献   

4.
梅希成 《中外医疗》2009,28(3):168-168
目的研究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影像学表现与高危因素的关系以及预后分析。方法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是河南省设在鹤壁市的唯一分中心,2002年9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诊治经CT证实为新生儿颅内出血(ICH)118例,其中SAH88例(74.2%)。本文就88例SAH发病高危因素、头颅CT征象及预后分析做探讨。结果SAH是ICH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CT检查可作为早确诊、早治疗的依据。结论产前高危因素是导致SAH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张建华 《广西医学》2003,25(7):1216-1217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 (简称SAH) ,是颅内出血的一种表现 ,也是致新生儿早死及并发严重后遗症重要原因之一。CT应用以前主要靠腰穿诊断 ,CT应用以来 ,临床诊断主要靠CT扫描确诊 ,并对帮助治疗及预防并发症起到很大作用。本文目的通过对2 0例新生儿SAH观察浅析其病因、临床与CT表现及一些鉴别点 ,以提高对本病诊断准确性。1 资料与方法本组 2 0例新生儿SAH全部CT扫描 ,患儿给予冬眠后平扫 ,OML基线 ,层厚 6~ 8mm ,层距 1 0mm。最早生后 1h ,晚至 30h ,足月产儿 7例 ,早产儿 1 3例 ,且其体重 <2 5kg ,均有产前及产后窒息缺氧史。…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由缺氧、产伤引起 ,是导致新生儿严重后遗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临床易误诊 [1 ]应引起重视。CT扫描能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正确认识 CT征象及时准确作出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观察疗效、判断预防有重要意义。1 材料与方法收集近 2 a CT平扫发现的 SAH4 6例 ,男 2 9例 ,女 17例。其中早产儿 5例、胎头吸引助产 16例、剖宫产 1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脐带绕颈 14例、有窒息史 37例 ,其中重度窒息 8例。临床表现主要有惊厥、抽搐、肌张力改变、颜面青紫等。4 6例均使用 PRATICD型螺旋 CT机进行平扫 …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新生儿颅内出血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随着CT技术的普及应用,CT在诊断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收集了2002年10月-2007年12月间48例CT检查与临床资料证实的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就其CT征象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CT与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住院治疗的新生儿SAH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缺血缺氧是造成新生儿SAH最常见原因,新生儿缺血缺氧的主要原因为产科异常。其CT表现主要有:1)沿大脑表面的脑回形线状高密度影。2)脑裂、脑池内条状高密度影。3)前、后纵裂密度增高且外缘模糊征。4)矢状窦密度增高表现为矢状窦旁征(△征)。5)窦汇及小脑天幕征,表现为Y或M形密度增高影。结论SAH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一个重要表现,其CT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能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并对出血量进行估计,故CT检查是新生儿SAH确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惠者CT报告阴性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CT阴性的SAH患者病例资料,总结CT阴性的原因。结果 经腰穿或CT、MRI复查,25例患者均证实为原发性SAH。导致CT阴性的原因包括受检时间过早(〈4h)或出血量太少、受拴时间过晚(〉3d)、CT操作员经验不足、读片漏诊以及CT设备分辨率低等因素。结论 CT报告阴性不能排除原发性SAH。CT征象不典型病例应予腰穿检查;加强CT医技人员培训。以减少此病的漏诊。  相似文献   

10.
左翃  何国英 《四川医学》2002,23(5):481-482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是出血性脑血管病中较为常见之疾病 ,笔者搜集了我院 4年来 36例中青年人SAH的病例 ,分析探讨其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均通过其临床表现、头颅 CT或腰穿证实为 SAH。36例中男 19例 ,女 17例 ,<2 0岁2例 ,既往体健 ;2 0~ 2 9岁 11例 ,占 30 .5 % ,既往史无明显异常 ,其中 1例有高血压家族史 ;30~ 4 0岁 2 3例 ,占 6 3.9% ,既往有心脏病史者 2例 ,高血压病史者 4例 ,高血压家族史者 2例 ,有≥ 10年吸烟史者 6例 ,平均≥ 15支 /天 ,3例有 10 + 年饮酒史 ,平均 10 0~ …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的机制探讨(附4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9例SAH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血清钠、CT及脑脊液检查资料。结果 :SAH中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占同期住院SAH患者的14 .80 % ,并发低钠血症者发生昏迷和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低钠血症的发生与CT显示积血阳性、分布区域不同有关 ,尤其有脑梗死以脑表面有积血块和脑室内有出血者更易发生低钠血症。结论 :下丘脑 -垂体功能紊乱是引起SAH并发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98例颅内出血新生儿头颅CT征象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头部CT特征及临床表现,更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方法全部病例行头颅CT检查,临床资料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颅内出血以SAH为主,足月儿难产史13例(65%),而早产儿有难产史30例(42.4%),两者分别比较χ2=2.354,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缺氧和产伤是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因素,早产儿发病率高,新生儿颅内出血头颅CT检出率高,以SAH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CT特点,以提高诊断正确性。方法:回顾分析45例资料齐全的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出血类型和临床意义。结果:45例SAH中,原发性39例,继发性6例,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20例,显示脑积水者4例。结论:新生儿SAH适时的CT检查大多具有典型表现,诊断符合率可达95%;但有时可有假阴性;并应与纵裂、直窦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迟发件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4例新生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所有病例均行常规颅脑CT平扫。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硬膜下出血14例,脑实质出血2例,脑室内出血3例。颅内单部位出血14例,多部位出血10例。结论:颅脑CT扫描对新生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诊断有重要的作用,对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合理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 (SAH)的诊断价值以及造成假阳性、假阴性的原因。方法 所有的脑外伤患者均行CT检查 ,对凡是CT检查有SAH及临床上有脑膜刺激征而CT阴性的患者均进行了腰穿检查。结果 CT检查SAH5 7例患者中 ,腰穿证实有出血者 38例 ,19例无出血。结论 SAH5天内CT的假阳性率为 33 3%。  相似文献   

16.
李清锋 《中外医疗》2011,30(25):167-16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月8月间住院治疗的110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CT诊断与病理情况。结果 110例患儿颅脑CT平扫都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征象。CT诊断轻度者有60例,与临床分级符合者有55例;CT诊断中度者40例,临床分级符合者有38例;CT诊断重度者10例,临床分级符合者有10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是能准确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范围,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有利的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头颅CT和腰穿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32例SAH患者行头颅CT和腰穿。结果 腰穿的阳性率为 10 0 % ,CT的阳性率为 71.88%。结论 提示临床医生凡临床上怀疑SAH而CT扫描未见异常者应做腰穿和脑脊液检查 ,对SAH的诊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腰穿而不是CT扫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我院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3年 6月经过 CT、病检、随访证实 5 1例原发性肺癌的 CT诊断。资料表明 :5 1例肺癌中男性 33例、女性 18例 ,性别比 183.3:10 0 ,年龄最大 87岁 ,最小 32岁 ,5 0岁以上 38例占 74 .6 % ;中央型肺癌 2 7例占 5 2 .9% ,周围型肺癌 2 4例占 4 7.1% ;周围型肺癌中细支气管肺泡癌 6例占 2 5 % ,肺上沟癌 3例占12 .5 %。CT表现 :中央型肠癌直接征象为肺门肿块占 10 0 % ,支气管改变占 5 5 .6 %。间接征象主要为支气管阻塞征 ,即“三阻征”占 6 3%。周围型肺癌 CT征象有分叶征占 6 6 .7% ,棘状突起占 4 1.7% ,毛刺征占 2 5 % ,空泡征 2 9.2 %。坏死、空洞、胸膜凹陷 ,毗邻血管气管变化 ,均具有特征性。提示 :周围型肺癌中细支气管肺泡癌不具有特征性易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表现、CT征象、病因机理及临床应用,评价CT诊断SAH的意义.方法 分析我院74例有完整资料的经腰穿检查、生化检查及CT证实的SAH,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自发性SAH35例,外伤性SAH39例.男46例,女28例.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或尖叫61例,频繁呕吐47例,一过性意识障碍31例,脑膜刺激征36例,偏瘫11例,抽搐8例,紫绀5例,病理反射7例,眼底出血3例.CT表现为:1)局限于侧脑裂内条带状或小片状高密度影.2)局限于脑池内铸型高密度影.3)局限于脑纵裂、脑沟内线状、条带状高密度影.4)广泛分布于脑基底池、脑裂及脑沟内的高密度影.5)不典型脑裂或脑沟内线片状稍高密度影.6)出血的CT密度一般在35~60HU,并常合并其他表现.结论 CT诊断SAH是完全可靠的,一般无需做腰穿检查.16排以上螺旋CT机及双源CT检查后进行3D重建后处理可发现SAH的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客现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β-七叶皂甙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晓岚 《中原医刊》2003,30(20):50-51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病 ,约占卒中的 10~ 15 %。我国统计发病率为 4/10万[1] 。该病发病急骤 ,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往临床上常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以缓解头痛 ,但此药易引起肾功能不全并易于反跳。我院自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4月应用 β 七叶皂甙钠联合甘露醇治疗SAH ,缓解头痛作用明显。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 8例病人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2 0例 ,年龄在 3 5~ 75岁之间 ,平均 5 6岁。 3 8例病人均有明显的头痛、呕吐症状 ,均经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 1例有轻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