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韦菊临  梁桂录   《放射学实践》2012,27(3):298-300
目的:提高对纵隔内胚窦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内胚窦瘤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11例CT平扫均表现为纵隔内实性肿块,8例密度不均匀,3例密度较均匀。10例行CT增强扫描,表现为中度-高度不均匀强化,其中5例表现为周边部不规则线状及网状强化。结论:纵隔内胚窦瘤的CT表现虽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但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纵隔内胚窦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内胚窦瘤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11例CT平扫均表现为纵隔内实性肿块,8例密度不均匀,3例密度较均匀.10例行CT增强扫描,表现为中度-高度不均匀强化,其中5例表现为周边部不规则线状及网状强化.结论:纵隔内胚窦瘤的CT表现虽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但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小儿睾丸内胚窦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16例CT平扫均表现为睾丸实性肿块,14例肿块表现为均质密度,2例表现为不均质密度。12例CT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周边部强化明显。结论CT对小儿睾丸内胚窦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合血清甲胎蛋白测定有助于与其他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纵隔内胚窦瘤(mediastinal endodermal sinus tumor,ME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病理证实的纵隔内胚窦瘤的MSCT表现。结果 7例病例均位于前纵隔,其中前上纵隔4例,前中上纵隔3例;CT平扫显示肿块均为实性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6例密度不均匀,5例肿块内部可见坏死囊变,2例可见不规则钙化;增强扫描肿块中度~高度不均匀强化;1例较大肿块内可见强化血管。结论纵隔内胚窦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图像后处理有利于病变细微结构的显示,根据CT表现可以提示诊断并帮助确定手术方案和推测预后,但确诊需依靠病理学。  相似文献   

5.
小儿腹部内胚窦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提高对小儿腹部内胚窦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腹部内胚窦瘤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23例CT平扫均表现为实性肿块,18例肿块表现为不均质密度,5例表现为均质密度。19例增强CT扫描表现为中~高度不均匀强化,其中9例表现为周边部的不规则条状及网状强化。结论 CT对小儿腹部内胚窦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合血清甲胎蛋白测定有助于与其他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胸腺内胚窦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腺内胚窦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内胚窦瘤患者的CT表现。主要观察内容包括病变位置、大小、内部结构、边界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结果:8例中病灶位于前上纵隔5例,前中纵隔2例,前下纵隔1例。最大截面直径<3cm者2例,3~5cm者2例,>5cm者4例。CT平扫示病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片状坏死,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所有病灶边界不清,其中2例病变与纵隔血管分界不清,脂肪间隙消失;1例病变推移纵隔血管,但血管没有明显变形;5例可见病变周围结构受侵犯,3例为血管受侵,表现为血管变形,其内并见软组织密度影,1例病变侵及邻近肺组织,1例侵犯前胸壁及胸骨。结论:胸腺内胚窦瘤的CT表现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但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CT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CT扫描对诊断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睾丸内胚窦瘤患者均经CT平扫与增强扫描,随后,对全部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睾丸内胚窦瘤CT平扫表现为睾丸内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7例的肿瘤病灶表现为不均匀,其中2例瘤内可见小片状钙化,2例瘤内可见小片状低密度影;另4例的肿瘤病灶表现为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显示全部患者的肿瘤病灶呈明显片状、团块状强化,2例小片状低密度影处增强后无强化。结论 CT平扫与增强扫描在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尤其结合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可准确地将其与睾丸的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于纵隔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 10例病灶均单发,前纵隔8例,前中纵隔1例,1例位于前纵隔-心包区;最大径范围:8~13cm,中位数:11cm;类圆形/卵圆形6例,不规则形4例;局部边界不清;8例为单纯精原细胞瘤,CT平扫显示肿块呈均匀等密度,其中3例并外周小囊变,1例病灶中央见点状钙化,增强后呈轻度较均匀强化,5例病灶内见条状血管影,病理组织学检查,镜下为纤维血管间隔;2例为内胚窦瘤为主(60%~70%),伴精原细胞瘤,CT平扫/增强病灶呈“类蜂窝状”改变,内见明显坏死、囊变影;所有病例均未见肿大淋巴结及肺内、外转移.3例上腔静脉明显受压变窄;2例肿块呈灌注样生长,填充前上纵隔间隙,纵隔血管于肿块内呈“漂浮状”;6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同时并心包积液,其中1例侵犯心包;8例出现β-HCG轻-中度升高,其中2例同时伴AFP明显升高.结论 青少年男性、前纵隔占位,肿块巨大,而密度却较均匀,强化较轻微、特别是肿块呈灌注状生长、病灶内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结合βΝ-HCG升高,排除继发,应考虑该病诊断.  相似文献   

9.
小儿睾丸内胚窦瘤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在小儿睾丸内胚窦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7例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临床、CT表现.结果 肿瘤位于右侧阴囊5例,左侧阴囊2例.平扫肿瘤均表现为单发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2例其内见低密度区;1例其内见点状钙化.增强扫描5例肿瘤呈多个结节状或片状明显强化,强化幅度达周围强化血管程度,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AFP术前增高6例,术后增高1例.结论 小儿内胚窦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血清AFP测定有助于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定性诊断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0.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46个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CT资料,结合病理讨论其CT表现特点.结果本组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畸胎瘤43个,内胚窦瘤2个,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个.对卵巢畸胎瘤,CT和B超的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93.02%和58.14%.30例38个成熟囊性畸胎瘤,CT明确诊断27例35个,均含有脂肪密度区,5个见脂液平面,11个有浮球征,16个有钙化或牙齿状影.5个未成熟畸胎瘤呈囊性或实性为主肿块,肿块内均见多发斑点状钙化和少许小片状脂肪密度影,其中1例实性成分内见盘曲的带状略低密度影.内胚窦瘤呈囊性1例,呈实性为主1例,实性肿块内见较大的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呈实质性,不规则形.结论卵巢畸胎瘤和内胚窦瘤的CT表现具有各自的特点,尤其是畸胎瘤,具有特征性表现,与B超相比,CT是更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小儿生殖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小儿生殖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生殖细胞瘤的CT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多种组织成分组成的混杂密度占位18例,囊性或以囊性为主的占位12例,软组织密度或绝大部分为软组织密度的占位8例。其中良性28例,恶性10例。良性均为成熟畸胎瘤。恶性组中内胚窦瘤合并畸胎瘤3例;末成熟畸胎瘤、无性细胞瘤、内胚窦瘤各2例;卵巢绒毛膜癌1例。结论小儿生殖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各自的特点,CT诊断准确性较高,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纵隔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纵隔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的CT表现及良、恶性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结果32例中,良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26例,其中囊性肿块10例,实性肿块9例,囊实性肿块7例;恶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6例,其中精原细胞瘤、内胚窦(卵黄囊)瘤及胚胎细胞癌各1例和恶性畸胎瘤3例。典型的良性畸胎类肿瘤显示水样至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清晰,其内有脂肪或钙化等,推移压迫周围组织,恶性肿瘤具有边缘分叶状或不规则,与周围组织脂肪间隙消失并侵犯相邻器官的征象。结论CT对纵隔良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能准确作出诊断,纵隔恶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难以与纵隔其它恶性肿瘤区分。  相似文献   

13.
Five patients with primary mediastinal endodermal sinus tumor have been evaluat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The tumors were all located in the anterior mediastinum. Prechemotherapy CT demonstrated large, irregularly enhancing inhomogeneous masses without fat components. Calcification was visualized in two tumors. Some parts of the pleura-lung interface were irregular in four cases. Obliteration of fat planes to pericardium and chest wall was evident in all cases, and there was infiltration of intercostal muscles in four. Postchemotherapy CT in two patients who responded to chemotherapy showed either newly developed cystic lesions or cystic change of the original mediastinal mass. The cystic masses had more regular borders, a homogeneous hypodense center, and a smooth peripheral rim of contrast-enhancing tissu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纵隔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的CT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不同病理类型的前纵隔淋巴瘤患者的CT征象.结果 (1)部位:20例CT均表现为前纵隔肿块,前上区2例,前下区1例,前中区17例;4例肿块偏一侧生长,16例肿块向双侧生长;18例为多结节融合性肿块,其中17例肿块伴坏死,2例为密实肿块.(2)病理类型:霍奇金淋巴瘤1例,T细胞型淋巴瘤4例,大B细胞型淋巴瘤13例(弥漫性5例、间变性7例、富于T细胞性1例),滤泡细胞性淋巴瘤1例,边缘区B细胞型淋巴瘤1例.(3)继发改变:11例侵犯上腔静脉、5例侵犯右肺、5例侵犯心包并心包积液、8例合并胸腔积液、1例侵犯胸骨.结论 前纵隔不同病理类型的淋巴瘤CT表现也有所不同,仔细分析有助于定性并与前纵隔其他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卵巢非上皮性肿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提高对卵巢非上皮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非上皮肿瘤患者34例,分析其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畸胎瘤13例,卵巢颗粒细胞瘤6例,卵巢纤维瘤6例,卵泡膜细胞瘤5例,无性细胞瘤2例,卵巢内胚窦瘤2例;各种卵巢非上皮性肿瘤各有其影像及临床特征.结论 卵巢非上皮性肿瘤CT及MR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及生化检查,可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