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对照分析增强磁共振肺灌注扫描(MRPP)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技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为肺动脉栓塞且均行MRPP及DSA检查的病例,对比肺野内感兴趣区的信号强度.结果 8例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患者MRPP共发现55个肺灌注异常区,DSA显示66处灌注异常区.MRPP中,正常灌注与灌注缺损区及低灌注区的峰值信号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叉(P<0.01).结论 MRPP能够显示肺栓塞的灌注缺损区和低灌注区,对肺动脉栓塞诊断准确率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造影剂强化后磁共振肺灌注成像诊断周围型肺栓塞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造影剂强化磁共振肺灌注成像(CE-MRPP)对周围型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肺栓塞于CE-MRPP表现的认识。方法 8只犬于DSA下经导管将直径2-4mm,长1cm左右的明胶海绵条注入单侧肺动脉后制成周围型肺栓塞动物模型,然后进行CE-MRPP检查,以DSA发现为标准,分析栓塞低灌注区于CE-MRPP的表现形式和CE-MRPP的诊断敏感性及栓塞低灌注区与正常灌注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特点。结果 DSA共发现了26支肺段有以下水平的栓塞肺动脉,CE-MRPP共发现了15个低灌注区,界限清楚,诊断敏感性为57.7%,特异性为100%。栓塞低灌注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平直而不规则,无明显峰值出现,正常肺实质则明显强化,于注入造影剂后6.8s达峰值,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规则。结论 CE-MRPP是诊断周围型肺栓塞的可靠方法,可以通过显示栓塞低灌注区的存在对肺栓塞作出间接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肺通气联合肺灌注磁共振功能成像对犬肺栓塞的诊断作用. 方法选择 4只犬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下经导管将吸收性明胶海绵条注入左下肺动脉后复制肺栓塞动物模型.犬于栓塞前分别吸入室内空气( 21% O2)和高浓度氧( 99.5% O2)及栓塞后再次吸入高浓度氧行肺通气 MRI扫描,分别测出左下肺信号强度,观察反映肺通气的信号强度的变化.犬于栓塞前和栓塞后分别行肺灌注 MRI扫描观察左下肺的灌注情况. 结果肺通气 MRI扫描时,左下肺栓塞前吸入 99.5% O2后较吸入室内空气时的肺实质信号强度明显增加,栓塞后吸入 99.5% O2肺实质信号强度亦明显增加,同未栓塞的右下肺相同步骤时的信号强度增加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t=3.685, P >0.05),说明左下肺栓塞后肺通气未受影响.肺灌注 MRI扫描时注入造影剂后,右下肺未栓塞区的信号强度迅速上升,于第 6.8秒达灌注峰值期,而左下肺栓塞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低平,始终未出现明显的灌注峰值期. 结论 MRI肺通气氧功能成像联合灌注成像为肺栓塞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手段,对肺栓塞的诊断是可行的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与核素肺灌注显像诊断实验性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方法 24只家兔,20只采用股静脉入路注射明胶海绵制成急性肺栓塞模型,另外4只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栓塞后2 h行DEPI及核素肺灌注平面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肺叶基础上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准确性.比较增强DEPI图像上栓塞区与正常肺实质的CT值和强化值(Overlay值).结果 对照组DEPI图像表现为大致均匀的黄红色伪彩,栓塞后栓塞区肺灌注图像表现为灌注缺损,核素肺灌注显示栓塞区放射性稀疏或缺损;DEPI和肺灌注平面显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7.50%、95.24%、100%;67.50%、81.25%、64.29%、83.33%.增强后栓塞区和非栓塞区CT值及强化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核素肺灌注显像相比,DEPI诊断实验性急性肺栓塞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5.
肺动脉栓塞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26例PE病例,估测肺动脉压.结果:1例直接检出左肺动脉起始部团块状栓子,溶栓治疗20天后消失;18例具有右心负荷过重表现,核素肺灌注/通气扫描及CT均提示为一侧大面积栓塞或双肺多发栓塞.7例无明显异常,核素肺灌注/通气扫描提示为肺段栓塞.结论:超声心动图能直接发现肺动脉及分支内栓子,观察右心室负荷情况,尤其在急诊床旁检查,对PE是一个有价值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肺通气氧功能成像对区域性肺通气信息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肺通气联合肺灌注磁共振功能成像对犬肺栓塞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4只犬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ction angiography,DSA)下经导管将吸收性明胶海绵条注入左下肺动脉后复制肺栓塞动物模型。犬于栓塞前分别吸入室内空气(21%O2)和高浓度氧(99.5%O2)及栓塞后再次吸人高浓度氧行肺通气MRI扫描,分别测出左下肺信号强度,观察反映肺通气的信号强度的变化。犬于栓塞前和栓塞后分别行肺灌注MRI扫描观察左下肺的灌注情况。结果:肺通气MRI扫描时,左下肺栓塞前吸人99.5%O2后较吸人室内空气时的肺实质信号强度明显增加,栓塞后吸入99.5%O2肺实质信号强度亦明显增加,同未栓塞的右下肺相同步骤时的信号强度增加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3.685,P&;gt;0.05),说明左下肺栓塞后肺通气未受影响。肺灌注MRI扫描时注入造影剂后,右下肺未栓塞区的信号强度迅速上升,于第6.8秒达灌注峰值期,而左下肺栓塞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低平,始终未出现明显的灌注峰值期。结论:MRI肺通气氧功能成像联合灌注成像为肺栓塞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手段,对肺栓塞的诊断是可行的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肺灌注成像评估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血管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5例无肺动脉栓塞患者分别行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比分析其图像质量;20例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低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同时获得肺动脉CTA(CTPA)及肺灌注图像。用CTPA轴位及三维重建图像分析肺动脉内有无血栓以及血栓的部位、数量、形态特征。用双能量肺灌注分析软件判断有无灌注缺损及缺损的部位、范围。统计肺动脉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间的关系。结果: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20例患者中,13例肺灌注图像中出现102个肺叶、肺段或亚段灌注缺损,4例共6个灌注缺损无明确血栓。11例患者CTPA轴位及三维重建图像显示43个血栓,2例CTPA显示5个血栓的患者肺内无灌注缺损。9例同时出现血栓与灌注缺损,肺内75个灌注缺损与栓塞肺动脉供血范围一致,21个灌注缺损(8个肺段、13个亚段)与肺动脉供血范围无关。结论:肺动脉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不一定匹配,综合分析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双能量肺灌注图像与CTPA,可以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MR 灌注成像联合MR 血管造影诊断实验性急性肺栓塞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磁共振肺灌注成像(MRPP)联合GdDTPA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诊断急性肺栓塞(APE)的可行性及其作用。方法 对10只犬肺栓塞模型,利用2D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2DFSPGR)和3D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FSPGR)行MRPP和增强MRA检查,以肺X线血管造影和肺血管解剖为对照,计算MRPP和MRA诊断急性肺栓塞的敏感度,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 MRPP和MRA图像质量良好,MRPP显示较大面积灌注不良效果良好,敏感度为652%,MRA诊断外周肺动脉血栓的准确率较高,敏感度达826%。结论 MRPP联合MRA扫描是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可行方法,有待于进一步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肺血栓栓塞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加深对肺血栓栓塞症所致肺损害的认识,进而提高诊断意识。方法对确诊的26例肺血栓栓塞症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血栓栓塞症缺乏临床特异性,易漏诊、误诊;血气分析有呼吸衰竭者占29.9%,D-dimer大于500μg/dl者占96.2%;UCG呈典型改变者占46.2%,CTPA示肺动脉内有大小面积不等的充盈缺损占100%;放射性核素扫描提示至少一个肺段灌注缺损并与通气不匹配者占23.1%。结论肺血栓栓塞症所致肺损害较常见,CTPA和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可作为PTE确诊的一线检查手段。早期抗凝和溶栓治疗可提高此类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对急性肺动脉栓塞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16例确诊为 APE患者的 TTE表现 ,与肺动脉造影、肺核素扫描及计算机体层摄影对照。结果 超声直接检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主干近段血栓者 6例 ,均被 CT或肺动脉造影证实 ,其中超声还直接检出右室内血栓 3例、右房内血栓 1例 ;本组资料具有右心负荷过重超声征象者 12例 (其中包括超声直接检出血栓的 6例 ) ,CT或核素肺灌注 /通气扫描提示为双肺多发性大面积栓塞 ;TTE检查大致正常者 4例 ,但核素肺灌注 /通气扫描或者 CT均提示为肺段或亚段栓塞。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发现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干内血栓直接提示肺动脉栓塞 ,或根据右心负荷过重表现并结合临床表现间接提示肺栓塞的可能 ,但对肺段或亚段栓塞者超声不能作出或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灌注/通气显像对评价肺栓塞溶栓治疗的价值. 方法 43例肺栓塞患者在溶栓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及3个月进行肺灌注/通气显像,评价溶栓治疗效果. 结果 43例患者共观察到421个受损肺段.溶栓治疗后1周复查,199(47.3%)个受损肺段恢复正常;3个月后复查231(54.9%)个受损肺段恢复正常(P<0.05).溶栓前病程≤1周组受损肺段恢复正常数高于病程>1周组(P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P)比值显像在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确诊的PTE患者V/P显像,并行定量分析。结果:10例患者共43个肺段经临床确认为肺血栓栓塞,常规目测读片诊断肺血栓栓塞46个,其中符合临床37个,灵敏度86.05%,特异性93.43%。V/P比值显像诊断肺血栓栓塞41个,与临床符合39个。灵敏度90.70%,特异性98.54%。结论:V/P比值显像可明显提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肺通气/灌注显像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疗中常被用为一线影像学检查,随着多种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从显像技术到放射性药物方面均有较大进步。本文针对肺通气/灌注显像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Recent advances in MR pulmonary angiography and MR perfusion imaging are reviewed, focusing on two principal areas of technical development: (1) the availability of MR scanners equipped with enhanced gradient systems; and (2) new trends in MR angiography using gadolinium contrast agents or labeling of blood with an inversion recovery radiofrequency pulse in place of the more traditional methods using naturally flowing spins as the source of intravascular signal. Thes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MR have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clinical imaging of the pulmonary vasculature, particularly for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 and are now opening windows to functional MR imaging of the lung.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光谱CT肺动脉成像(SCTPA)定性诊断肺动脉栓塞(PE)和定量评估肺组织灌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临床诊断PE患者的CTPA资料,观察常规CTPA及SCTPA后处理图像,后者包括40 keV虚拟单能量图(VMI40 keV)、碘密度图(IDI)与有效原子序数(Z-eff)图的融合图及电子密度图(EDI);记录2种图像中肺段动脉、肺亚段及以下动脉内的栓子数量和位置,对比其中相应肺灌注缺损区与对侧相应正常肺实质区常规CT值、碘密度(ID)、Z-eff及电子密度(ED)的差异;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sCTPA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区分PE肺灌注缺损区与正常肺实质的效能。结果 37例中,仅以常规CTPA检出37个栓子,其中26个位于肺段动脉、11 个位于肺亚段及以下动脉;之后结合SCTPA后处理图像额外检出1个肺段动脉和2个肺亚段以下动脉内栓子。全部40个栓子对应肺灌注缺损区常规CT值高于、ID及Z-eff均低于对侧正常肺实质区(P均<0.01),而ED与正常肺实质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以常规CT值区分肺灌注缺损区与正常肺实质区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42.50%及87.50%,以ID及Z-eff区分的敏感度分别为95.00%、97.50%,特异度均为100%。ID及Z-eff的AUC均为0.99,均高于常规CT值(0.65,Z=5.56、5.53,P均<0.01),而 ID与Z-eff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1,P=0.48)。结论 利用SCTPA可提高PE检出率及定量评估肺组织灌注;根据ID及Z-eff可有效区分肺灌注缺损区与正常肺实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核素肺吸入、灌注显像对鉴别貌似炎症的急性肺栓塞及真正肺部炎症的价值。消除由于误诊耽误最佳溶栓时机的危险。方法对14例伴有胸痛、咳嗽或发热的急性肺栓塞及10例肺部炎症患者进行核素肺吸入灌注显像。以其损伤肺段当量数占被检肺段的百分比及其形态学改变对两种疾病在两种显像中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并与X线胸片进行对比。结果急性肺动脉栓塞肺灌注显像示以肺段分布的异常放射性缺损区,损伤肺段当量数占被检肺段的27%;吸入显像基本正常,仅占04%。反之,肺部炎症则示吸入损伤明显,按或不按肺段分布,占被检肺段的40%;灌注显像占24%,部位与吸入像匹配,多为放射性减低。急性肺栓塞的X线胸片为正常、血管纹理减少或非特异改变;而肺部炎症则改变明显。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尤其貌似炎症者核素显像诊断价值较高。肺部炎症动态观察X线胸片诊断价值较高。但核素显像亦有能区别于栓塞的特点。肺栓塞合并炎症者,核素显像、特别是动态观察具有独特价值。灌注显像损伤范围可大于吸入影像损伤范围,病变呈以肺段形态分布的放射性缺损。而单纯炎症吸入影像损伤范围大于灌注,且灌注像可为不按肺段分布的放射性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肺灌注的灌注缺陷对肺栓塞诊断及危险分层。  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157例临床疑诊为肺栓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最终120例患者确诊肺栓塞,所有患者均行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DEPI)及肺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CTPA),根据临床生物学标志及影像学改变,将患者分为肺栓塞低危组(n=30)、中危组(n=35)、高危组(n=55)。比较患者肺栓塞数量,肺动脉灌注缺失面积分数、右/左心室短轴最大径比值及心脏生物学标志物。所有患者随访3月并记录结局。  结果  DEPI与CTPA对肺栓塞的诊断相符,诊断符合率为86.1%; CTPA和DEPI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5,特异性为89.20%,敏感度为95.80%,Youden指数为0.85,较CTPA和DEPI单独诊断肺栓塞更好。肺栓塞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灌注缺损面积、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及右/左心室短轴最大径比值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DEPI可作为CTPA的诊断肺栓塞的补充,并通过肺动脉灌注缺失面积分数危险分层,是一种新的临床诊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显像(肺V/Q显像)对创伤及术后患者肺栓塞(PE)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创伤及术后患者进行肺V/Q显像,其中36例患者在平面显像基础上进行了肺V/Q断层显像;34例患者同时行核素下肢深静脉显像。结果肺V/Q显像结合临床综合评估共诊断PE患者31例(42.5%),其中肺段性PE 19例,亚肺段及以下PE 12例。4例患者在平面显像上未发现肺段性灌注缺损,经断层显像诊断为亚肺段PE,且断层显像较平面显像发现更多亚肺段缺损。超声及核素下肢深静脉显像诊断16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1.9%)。PE组与非PE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卧床时间、是否以骨折为基础病以及D-二聚体升高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PE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非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肺V/Q显像可作为创伤及术后患者进行PE筛查的常规手段,肺V/Q断层显像可降低不确定的PE的比率,提高亚肺段PE的检出率,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