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近几年自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开发以来,已逐渐被引用于临床.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是心脏性猝死常见的病因,约占心脏猝死的87%.植入ICD是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首先措施.临床资料表明,ICD降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病死率的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我科已成功为一名患者植入了埋藏式自动转复除颤器(ICD),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长QT综合征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QT综合征(LQTS)是指具有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T波异常,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性室速(TdP),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β阻滞剂可使约80%的病人获得长期疗效,但对药物无效者需考虑其他方法。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昂贵费用又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我们报道5例LOTS病人进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LCSD)后的即刻和短期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3.
围术期室性心律失常,是器质性心脏病人心电的表现形式或短暂的生理失衡,它有可能增加围术期心血管的危险性。为此作者评价了麻醉和手术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它们包括室性早搏(PVB)和心室的反复搏动(RFVB):二联律和(或)非持续性心动过速(VT),同时判定围术期室性异位心律是否增加心脏的不利转归。  相似文献   

4.
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病人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持续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是心脏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约占心脏性猝死的 87%。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mplantablecardiovert erdefibrillator ,ICD)是目前治疗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方法 ,临床资料表明 ,ICD降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总病死率的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1] 。随着ICD的逐步推广应用 ,植入ICD后病人的心理障碍日益受到关注。我院心内科自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 3月收治 7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 /或心室颤动并心源性晕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左心室心脏病患者行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防治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76例大左心室行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44例(室性心律失常组), 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132例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选择术前临床指标、心脏病类型、超声心动图(UCG)、心电图(ECG)和体外循环(CPB)等指标,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结果 年龄≥55 岁(OR=3.469)、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80 mm (OR=3.927)、射血分数(LVEF)≤55% (OR=2.967)、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OR=5.170)和主动脉阻断时间≥80 min(OR=4.501)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室性心律失常是大左心室患者行心脏直视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患者的年龄、左心室大小、心功能和体外循环等因素可影响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后的心律失常(230例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83年1月至1985年12月230例次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心律失常进行分析。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41.3%,引起心律失常的以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低钾血症、缺主手术损伤传导组织为主,与复杂性心脏畸形、术前心功能差、低温(25℃以下)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及体外循环时间过长亦有关。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之预后较差。小儿术后常有窦性心动过速,以致体表心电图难于作出判断,而食管电极心电图可确诊异位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
心胸术后房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胸术后常发生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使病人感觉不适,并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其原因与高龄,心房缺血,电生理异常及手术操作因素有关,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可有效地预防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治疗策略包括控制心室率,抗凝,心律转复及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8.
心胸术后房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胸术后常发生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使病人感觉不适,并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其原因与高龄、心房缺血、电生理异常及手术操作等因素有关,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可有效地预防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治疗策略包括控制心室率、抗凝、心律转复及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9.
鱼精蛋白严重毒性反应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男性,48岁,59kg,左房粘液瘤。时发晕厥,心功能Ⅱ~Ⅲ级,急诊在心肺转流下行左房粘液瘤摘除术。因瘤体大、瘤蒂宽,手术不顺利,右心房切口缝合困难。主动脉阻断时间146min。主动脉开放后心脏未能自动复跳,先后4次电击除颤,并辅以肾上腺素、多巴胺、利多卡因、氯化钙等复跳,非窦性心律。接心外膜起搏电极,起搏心率90次/分。  相似文献   

10.
胺碘达隆是高效抗心律失常药,用于治疗顽固的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但有时可出现严重副作用,如肺毒作用.据报道胺碘达隆的肺毒反应(APT)的发生率约5~15%,致死率5~10%.发生这种肺毒作用的机理还不清楚,有人认为可能是该药促使肺内产生游离氧根,从而使细胞蛋白质、膜脂质和核酸发生氧化.而吸入氧分数(F_1O_2)过高则加速这种反应.有些已用胺碘达隆治疗的病人,仍连续或反复出现顽固性心律失常而需手术置入心内自动除颤器(AICD).作者报道两例病人在高FIO_2单肺通气下置入AICD发生了单侧肺水肿.例1 男,59岁,75kg.有长期冠心病史,三次心梗,两次冠脉搭桥术,因多次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所以置放AICD.两年前就服用胺碘达隆,每天600mg,入院当天未服药.静注硫喷妥钠325mg,泮库溴铵8mg,苏芬太尼0.1mg然后吸入0.5~1.5%异氟醚,吸O_2的FIO_2为0.6,左侧开胸,右肺单侧纯氧通气.置入AICD,检查无误关闭胸腔,FIO_20.6.术后注格隆溴铵(胃长宁)0.4mg和吡啶斯的明20mg逆转残存的肌松药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胸部钝挫伤往往伴有心肌损伤,常在术中引起心律失常和低血压,但术前判断心肌损伤并不容易。作者收集多伦多大学下属创伤治疗中心(每年接受多发创伤病人超过500例)两年中的201例胸部钝挫伤病人,按创伤严重程度(ISS)记分(包括肋骨单纯骨折或胸壁挫伤),伤后24h内行急诊手术者,但不包括孕妇、受伤超过6h才来院者或有心肌缺血性心脏病病人。入院立即做放射性核素造影(RNA)并记录左右室射血分数(EF)和室壁运动,如果异常,病人经抢救成活则6周后再重做一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C)治疗心脏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方法 对33例因心脏手术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使用IABC的病例进行分析,观察心律恢复情况、ST段转复情况、监测桡动脉和主动脉压力波形,记录血管活性药物用量。 结果 所有患者在应用IABC后1~2小时室性心律失常由原来的Ⅱ~Ⅴ级恢复到0~Ⅰ级(Lown分级)。ST段的抬高或降低在30分钟~1小时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应用IABC后,桡动脉压的基础收缩压均在早期有所下降,从90±19mmHg下降到78±21mmHg(P<0.05);基础舒张压从71±16mmHg上升到131±25mmHg(P<0.01);平均动脉压增加。多巴胺用量由8±2μg/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参脉注射液(SMI)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参脉组(SM组)和对照组(C组),SM组在心肺转流(CPB)前静脉给予SMI,C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多时点采血,比较两组心肌磷酸激酶(CK)、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中、术后各时点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观察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SM组血清CK、CK-MB、cTnI、MDA等指标均低于C组(P<0.05),而两组SOD活性均降低,但SM组明显高于C组(P<0.05)。SM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除颤次数及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SMI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近年来阜外医院改良扩大Morrow手术的麻醉处理经验和手术特点。方法139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男83例,女56例,年龄11~66岁。均根据患者不同病情特征,采取相应的外科处理[改良扩大Morrow、改良扩大Morrow加二尖瓣成形(置换)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等不同手术处理]。在静脉大剂量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输注、辅助低浓度七氟醚吸入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所有患者术中均行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或经心表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全组无住院死亡。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无室颤等恶性不良事件发生。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70例(50.4%),11例(7.9%)因暂时性房室传导阻滞需要使用临时起搏器。复跳后103例(74.1%)患者不需要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就可以顺利脱离心肺转流(CPB),其余36例(25.9%)的患者需要中小剂量多巴胺辅助或同时加用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体外循环时间(142±5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6±37)min。所有患者均采取血液保护措施,术中129例(92.8%)患者未输入血液制品。结论改良扩大Morrow是治疗HOCM的安全有效术式,要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需要有经验的团队密切协作。麻醉处理也有其特殊性,有效的术前药物治疗,合适的麻醉深度,足够的前、后负荷,控制心率(律)等是麻醉处理的关键。TEE监测是术中指导和评价手术效果的金标准。同时加强心、肺、脑和血液保护,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CoxⅣ)术后同步电复律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对223例AF患者行CoxⅣ治疗,其中13例患者(包括男4例,女9例;年龄41~69岁;风湿性心脏病7例,退行性心瓣膜病5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于出院后仍为AF而药物转复不佳,行同步电复律治疗。电复律后观察心率和心律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出院后继续口服胺碘酮200 mg,1次/天,定期门诊随访。结果 CoxⅣ手术后6个月内行同步电复律4例,即刻转复窦性心律3例;6个月以上行同步电复律9例,即刻转复窦性心律4例、AF 2例、交界性心律3例。CoxⅣ术后1年以上行电复律3例,转复窦性心律2例。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年。随访期间窦性心律8例(61.54%)、AF4例(30.77%)、交界性心律1例(7.69%)。7例电复律后即刻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患者中有1例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5.71%(6/7);6例即刻未转复为窦性心律患者中有2例转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患者复律后左心房内径(LAD)较复律前明显减小(39.00±5.15 mm vs.54.50±3.63 mm,t=6.958,P=0.000),而AF患者LAD在复律前后无明显改变(51.00±5.72 mm vs.48.00±5.89 mm,t=0.731,P=0.493)。结论 CoxⅣ手术后电复律治疗AF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是CoxⅣ术后控制AF的重要治疗手段。复律时机以术后6个月以内为宜,即刻转复窦性心律成功率较高,维持率也高。LAD明显缩小者电复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宽QRS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要点与处理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18例宽QRS心动过速的病例,重点讨论宽QRS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提出了鉴别诊断时需结合病人病史,年龄,临床诊断,发作时的症状,心电图主要表现综合分析,处理原则是:明确诊断者作相应处理,不能明确诊断者可先按室性心动过速处理,紧急情况下,若能排除洋地黄中毒所致者,应立即进行直流电击复律。  相似文献   

17.
227例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了解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类型、主要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系统回顾了我院自1996年至2006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2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6例,发生率为20.2%。心律失常类型有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患者中年龄≥60岁者118例,发生率为31.3%(37/118例);而<60岁者109例,发生率为8.2%(9/109例)。术后血钾<4.0 mmol/L者61例,发生心律失常的为37.3%(23/61例);而≥4.0 mmol/L者,心律失常发生率13.8%(23/166例)。术前心电图异常68例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8.2%(26/68例),心电图正常的发生率为12.6%(20/159例)。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术后心律失常为47.6%(10/21例),而无合并其他疾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17.4%(36/206例)。结论年龄≥60岁,术前血钾<4.0 mmo/L,术前心电图异常及合并其他疾患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高。术前、术后增强心肺功能,减少疼痛刺激,补足血容量及电解质,能有效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 2 0 0 0年 4月进行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 (标准术式 ) ,术后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FK5 0 6、骁悉 (MMF)和强的松三联免疫治疗。现报告如下。病人 女 ,43岁 ,体重 45kg。严重心悸、气促伴室性心律失常 5年。查体 :心界向左扩大 ,心率 10 2次 /min ,律不齐。心电图示多源性室性心律失常。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0 72 ,左上肺陈旧性肺结核。超声心动图示左室明显扩大 ,左室射血分数 0 31。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 ,心功能IV级(NYHA)。经利尿、强心、扩血管及支持治疗 3个月后 ,于 2 0 0 0年 4月 5日采用标准术式行同种异体…  相似文献   

19.
围术期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醉和手术的病人常发生心律失常,而目前常用麻醉药和操作引起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尚不十分清楚,因此麻醉中ECG监测是必不可少的,用Holter(连续)监测可发现60%以上的病人在麻醉手术时显示心律失常。围术期发生的心律失常多数并不严重,但当损害心肌功能,进一步影响心肌供氧平衡或转变为潜在威胁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则相当严重。检查和诊断导联选择麻醉时可选用标准双极导联、加压单极导联或单极胸前导联。现常用两个改进双极标准肢体导联来监测心律失常,即:(1)  相似文献   

20.
心电图QT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的变异程度,其产生与心肌细胞除极后复极不均匀有关。QTd延长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将其作为心脏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冠脉搭桥病人术中因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复跳后的心脏经历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除极后复极过程延长,往往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