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神经刺激器定位实施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单侧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3例病人,通过神经刺激器分别定位阻滞患侧腰丛和坐骨神经,观察麻醉效果.结果1例因坐骨神经阻滞效果差改为硬腰联合麻醉,其余52例阻滞效果完善,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未见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膝关节置换术中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神经刺激器定位实施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单侧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3例病人,通过神经刺激器分别定位阻滞患侧腰丛和坐骨神经,观察麻醉效果。结果:1例因坐骨神经阻滞效果差改为硬腰联合麻醉,其余52例阻滞效果完善,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未见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膝关节置换术中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两种神经阻滞方法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的差异.方法 65岁以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A组)和硬膜外神经阻滞组(B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正确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后分别给予0.375%的罗哌卡因20~25 ml和0.5%罗哌卡因15~20 ml.B组:取L2~3为穿刺点行硬膜外神经阻滞.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麻醉后15、30 min的SBP、DB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B组(P<0.05或P<0.01),B组麻醉后30 min的SBP及麻醉后15、30、60 min的DBP低于麻醉前(P<0.05);术中B组麻黄碱使用率及术中输液量高于A组(P<0.05或P<0.01);A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长于B组(P<0.05);B组患者术后48 h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阻滞效果好,术后镇痛时间长,未发现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以硬膜外麻醉作对照,观察其对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术后的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NER)和硬膜外麻醉(EPI)。记录麻醉前,麻醉开始后15、30、45、60min,术后1h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效果。结果麻醉开始后15min。EPI组病人DBP降低明显,随后30、45、60min及术后1hEPI组病人的SBP、DBP均明显低于NER组;NER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小于EPI组,恢复时间明显长于EPI组。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起效迅速,镇痛时间长,是老年病人进行单侧下肢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徐杰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4):554-556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中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效果。方法 60例ASA2~3级拟行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30)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n=30)。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丛:0.5%罗哌卡因25ml和1%利多卡因15ml;坐骨神经:0.5%罗哌卡因10ml和1%利多卡因10ml。B组行硬膜外麻醉,给予0.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10~18ml。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阻滞起效,持续时间及穿刺操作时间、麻醉费用、效果。结果 A组在手术过程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B组平稳,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有显著差异(P〈0.05),A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问明显长于B组(P〈0.05);两组穿刺时间、麻醉费用、药物剂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侧股骨粗隆骨折不仅可满足手术需要,而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阻滞维持时间长,麻醉费用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高龄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2006年7月~2007年10月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下行股骨上段骨折手术的高龄老年患者47例,ASAⅡ或Ⅲ级,年龄75~103岁,分为股骨头置换组(Ⅰ组,n=35)和动力髋螺钉系统术组(DHS)(Ⅱ组,n=12),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或肺部疾患。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腰丛阻滞注射0.3%罗哌卡因25~30ml,坐骨神经阻滞注射0.3%罗哌卡因15~30ml。结果97%的患者阻滞效果完善,Ⅰ组患者需喉罩辅助,Ⅱ组患者单纯应用神经阻滞即可满足手术要求;手术开始时Ⅰ组患者的HR增快,SBP及DBP明显下降(P<0.05),手术开始后5min仍下降明显(P<0.05),而Ⅱ组患者手术前后HR及BP无明显变化;术中、术后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适合于高龄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  相似文献   

7.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是下肢手术麻醉和镇痛的常用方法,目前多采用解剖学定位和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下进行穿刺,而肥胖患者或外伤致体表标志辨认不清时,常导致操作困难.国外研究明确了腰丛和坐骨神经的超声影像学特点~([1]),超声引导腰丛阻滞已经开始用于临床,且效果较好~([2]).本研究拟评价下肢手术患者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一定剂量的罗比卡因配成不同浓度溶液用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40例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均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腰丛神经和坐骨神经处均分别注入罗比卡因150 mg.A组将150 mg罗比卡因稀释到20 ml使用,即浓度为0.75%;B组稀释到30 ml,即浓度为0.5%.观察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以及麻醉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A组比B组明显缩短(P<0.05),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A组明显延长(P<0.05),麻醉满意度B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A组麻醉比B组起效快,但只运动阻滞时间明显延长,且麻醉满意度较差.所以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用0.5%的罗比卡因比用0.75%的罗比卡因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更适合于膝关节镜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双点腰丛定位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年龄在65岁以上、ASA2~3、行单侧下肢手术病人86例,随机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43)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n=43)。腰丛:每点注入0.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10±2)ml,坐骨神经:注入0.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20±5)ml,B组用0.5%的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10±2)ml行硬膜外穿刺麻醉。比较两组麻醉的效果、操作时间、麻醉药总剂量、麻醉费用,观察两组患者神经阻滞的起效、完善时间、持续时间,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痛觉消失快,痛觉恢复持续时间长,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慢,强度低,持续时间短与B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的SBP,DBP,HR在T3,T4,T5期与麻醉前相比存在显著改变(P〈0.05),B组患者的SBP,DBP,HR在T2,T3,T4,T5期与A组相比也存在显著改变(P〈0.05)。B组的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局部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双点腰丛定位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下肢手术,不仅麻醉效果相当,而且血液动力学平稳,相对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多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病变,动脉栓塞后所致的血液动力学紊乱和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动脉取栓术时,术中及术后需抗凝治疗,这些给麻醉的选择与管理带来一定困难。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具有定位准确、效果确切、对全身影响小和术后镇痛好的特点。本研究拟评价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40例60岁以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正确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后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20~25ml和0.5%罗哌卡因15~20ml;B组选择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给予0.75%罗哌卡因10~15ml。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B组麻醉15min后各时点的SBP、DB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及A组(P<0.05或P<0.01);A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B组(P<0.05),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B组(P<0.05);B组术中使用麻黄碱的例数及输液量高于A组(P<0.05);B组患者围术期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镇痛时间长,并发症少,适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4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P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E)组使用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麻醉首次成功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补液量、不良反应、术后镇痛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等。结果:P组MAP在麻醉后各个时点均高于E组(P0.05),术中输液量也低于E组(P0.05)。P组镇痛时间明显长于E组[(37.8±2.2)hvs(6.3±0.8)h],P组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发生率明显少于E组(1%vs 14%,P0.05),进食时间明显早于E组(P均0.05)。两组麻醉镇痛效果均满意,未发生神经损伤、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具有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镇痛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临床研究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合并肺部疾病患者髋部手术的安全有效性。方法患者均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药物采用0.4%盐酸罗哌卡因,手术开始前常规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观察麻醉效果及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监测神经阻滞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10、20、30 min时SBP、DBP、HR、SPO2值。结果各时间点BP、HR、SPO2无显著变化,麻醉满意度100%,无一例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有效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降低麻醉风险,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腰骶丛联合T12/L1椎旁神经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61例,所有病人均采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联合T12/L1椎旁神经阻滞,记录病人围术期情况、注药后30分钟感觉阻滞平面、阻滞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麻醉效果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注药后30分钟,T12~S3支配皮区针刺感觉阻滞成功率为87.0%~100%。阻滞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与阻滞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手术麻醉优良率为97.0%,61例病人发生1例双侧阻滞。结论超声引导下腰骶丛联合T12/L1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血流动力学平稳,镇痛效果确切,阻滞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9月~2004年4月自愿要求行单侧下肢阻滞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00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15~76岁,采用德国贝朗公司StimuplexR HNS11神经刺激器行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并使用新型长效局麻药罗哌卡因.手术主要包括半月板切除、韧带重建、关节清理、滑膜切除等.结果:神经阻滞成功率高,麻醉效果佳;阻滞范围局限,对机体影响小,血液动力学状态稳定;术后镇痛好,恢复快.结论:膝关节镜手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和效果良好的麻醉方法.更适合老年人和椎管内麻醉穿刺困难者.  相似文献   

16.
下肢手术病人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广泛用于下肢手术,其效果取决于准确的神经定位和局麻药的均匀扩散,临床常规采用异感法进行神经定位,但此方法易引起神经损伤、局麻药误入血管或硬膜外腔等并发症[1].虽然神经刺激器有助于神经定位,但难于确保局麻药均匀扩散,仍有一定的失败率.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本研究拟评价下肢手术病人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坐骨神经单独或联合腰丛、股神经阻滞广泛用于下肢手术或足部手术,临床根据手术种类、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穿刺入路,其中股骨中点侧入路定位简单,是较常用的穿刺入路之一,神经刺激仪虽然为坐骨神经定位提供了客观指标,但是阻滞效果欠佳,且在穿刺时易误伤神经[1].  相似文献   

18.
曹雪芹  梅伟  陈明兵  刘九红 《骨科》2016,7(6):425-428
目的 探讨改良的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3~6月于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4例老年患者,予腰丛-骶丛神经阻滞麻醉,术前运用针刺法测试麻醉平面,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评估麻醉效果.结果 臀上神经支配的阔筋膜张肌区域、臀下神经支配的臀大肌区域、股神经支配的股四头肌区域及坐骨神经支配的大腿后肌群区域皮肤痛觉消失.患者麻醉前即刻和切皮时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SBP、DBP和HR最大变化率分别为13.9%±6.2%、15.8%±7.8%和14.1%±4.8%,均在20%以内.所有患者均在单纯神经阻滞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追加阿片类药物.术中未出现局部麻醉药物中毒、血流动力学大幅波动、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术者满意度评分均为10分.结论 本研究显示腰丛-骶丛神经阻滞麻醉可安全有效运用于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受限于样本量,我们仍将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更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9月~2004年4月自愿要求行单侧下肢阻滞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00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15~76岁,采用德国贝朗公司Stimuplex HNS11神经刺激器行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并使用新型长效局麻药罗哌卡因。手术主要包括半月板切除、韧带重建、关节清理、滑膜切除等。结果:神经阻滞成功率高,麻醉效果佳;阻滞范围局限,对机体影响小,血液动力学状态稳定;术后镇痛好,恢复快。结沦:膝关节镜手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从和坐骨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和效果良好的麻醉方法。更适合老年人和椎管内麻醉穿刺困难者。  相似文献   

20.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神经阻滞如果定位准确、麻醉效果确切,对患者有全身影响小和术后镇痛时间长等优点。近年在穿刺方法和临床应用方面有较大的改进,就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应用解剖、神经定位方法特别是神经刺激器的使用、临床适应证、操作方法及术后镇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