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临床与病理学确诊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检测空腹血糖与胰岛素、甘油三酯、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与HBV DNA,计数体重指数与胰岛素抵抗指数,观察其病理特征。结果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其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甘油三酯、胆固醇均显著高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转氨酶水平、HBV DNA载量低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病理学改变以脂肪变性为主,汇管区及界面性炎较轻,肝细胞脂肪变主要在腺泡带、呈弥漫分布。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细胞脂肪变的发生主要由患者的代谢因素所致,选择性对存在代谢因素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活检,有助于早期明确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2008—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治疗组予派罗欣治疗;对照组予核甘酸类似物恩替卡韦治疗;疗程48周,治疗后检测乙肝患者ALT、AST、HBeAg、HBV—DNA变化。结果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获得持久免疫控制。结论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获得的持久免疫控制优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护理干预。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对照组遵循常规护理,实验组落实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满意水平;重组人干扰素α-2b用药认知、慢性乙型肝炎认知、治疗依从性;护理前后患者肝功能;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用药认知、慢性乙型肝炎认知、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肝功能相似,P> 0.05;护理后实验组肝功能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对疾病以及用药的认知,提高依从性和改善肝功能,患者满意水平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HBV-DNA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慢性乙型肝炎肝炎患者106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29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57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2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和正常体检者为30例(对照组)。检测TSH、FT_3、TT_3、FT_4、TT_4和乙型肝炎五项指标和HBV-DNA,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 (1)TT_3、FT_4、TT_4在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01);TSH、FT_3无明显变化(P>0.05)。(2)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的TSH、FT_3、TT_3、FT4、TT4水平与HBV-DNA无相关性(P>0.05)。(3)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TSH、TT4水平与DNA的水平呈现正相关(r=0.3178;6.9454,P<0.05)。(4)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FT_3水平与HBV-DNA负相关性(r=-2.177,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甲状腺指标水平与HBV-DNA无规律的相关性。但是当肝炎患者病情长期迁延不愈转化为肝硬化、肝癌后,甲状腺激素改变更为明显,应引起临床的关注和患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方法比较慢性乙型肝炎伴糖代谢异常、乙型肝炎肝硬化伴糖代谢异常以及无肝病糖代谢异常"三多一少"症状的出现率,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空腹C肽水平(FCP)、葡萄糖负荷后胰岛素释放水平(PINS)及C肽分泌水平(PCP)。结果无肝病糖代谢异常患者"三多一少"出现率为52.4%,慢性肝病患者则无"三多一少"症状;与无肝病糖代谢异常患者相比,慢性乙型肝炎伴糖代谢异常患者FPG、PPG显著较低(P<0.05),FINS、FCP、PINS、PCP显著较高(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伴糖代谢异常患者FPG、PPG无显著差异(P>0.05),FINS、FCP、PINS、PCP显著较高(P<0.05),但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伴糖代谢异常患者水平(P<0.05)。结论慢性肝病伴糖代谢异常患者无典型糖尿病表现,而慢性乙型肝炎伴糖代谢异常患者胰岛功能增强,而乙型肝炎肝硬化伴糖代谢异常患者胰岛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入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护理组用常规护理,心理失衡护理组用心理失衡护理。比较两组满意程度;慢性乙型肝炎认知水平、依从状态;护理前后心理状态量表SCL-90分值;医疗纠纷事件。结果心理失衡护理组满意程度、心理状态量表SCL-90分值、慢性乙型肝炎认知水平、依从状态、医疗纠纷事件方面相比常规护理组更有优势,P <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心理失衡护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C3水平与各型乙型肝炎的临床关系。方法 对87 例乙型肝炎(其中急性乙型肝炎33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29例,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13例,重症乙型肝炎12例) 与健康对照组41 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补体C3。结果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初期(l~2周)补体C3水平较对照组高,2~3周补体C3水平恢复正常直至痊愈;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重症乙型肝炎的C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尤其是重症乙型肝炎下降最为明显, 而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和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检测血清补体C3 含量有助于鉴别诊断乙型肝炎类型、判断病情与愈后转归、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 (TBA)对乙型肝炎病人的诊断意义及预后判断。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 2 5 5例乙型肝炎病人空腹 TBA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患者的 TB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血清 TBA测定值及异常率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呈递增趋势 ,即慢性乙型肝炎 (轻度 ) <慢性乙型肝炎 (中、重度 ) <肝炎后肝硬化 <慢性重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 (重度 )及慢性重型肝炎组的 TBA异常率为 10 0 %和 AL T相一致 ,而慢性乙型肝炎轻度和中度病人的 TBA异常率和对照组的 AL T相比 ,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血清 TBA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呈显著相关 ,动态观察 TBA的变化对了解病情发展和评价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NO含量。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组 2 5例 ,肝硬化组 2 1例 ,对照组 31例 ,测定三组患者血清中NO水平。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及肝硬化组患者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0 .0 1)。结论 :NO可能影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宣教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入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90例慢性乙型肝炎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试验组用护理宣教干预。比较两组满意程度;恩替卡韦抗病毒机制的认知、慢性乙型肝炎疾病发病机制的认知、抗病毒治疗依从行为;护理前后肝功能状态相关指标值、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满意程度、肝功能状态相关指标值、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恩替卡韦抗病毒机制的认知、慢性乙型肝炎疾病发病机制的认知、抗病毒治疗依从行为、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对照组更有优势,P <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宣教干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流行区。在众多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中,社会上出现一些错误的认识。这些错误认识,如果发生在我们的医师身上,那就是及其不应该的,对于那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说,走出慢性乙型肝炎的诸多误区,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15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70例、中度60例、重度20例)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采用荧光标记(Ampli Sensor)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患者HBV DNA含量(105.58±1.92、106.27±2.05)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HBV DNA含量(105.73±1.90)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的TBil、ALT、AST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HBV DNA基因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同时血清HBV DNA含量与TBil、ALT、AST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苦参乌梅汤抗乙肝病毒60例临床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复制,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控制HBV在体内的复制,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临床定量检测HBV-DNA的载量,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疗效的预测因子。本院肝病科在前辈岳美中、关茂会、尚尔寿等先生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用苦参乌梅汤抗乙肝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满意疗效。为进一步观察苦参乌梅汤对乙型肝炎患者HBV标志物HBeAg、HBV-DNA的干预作用,笔者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按照2005年1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按《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诊断为肝郁脾虚湿热证;临床检测HBV-DNA>105;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不超过2倍;年龄在18~60岁之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患者。1.2一般资料共观察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门诊患者,按随机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0~60岁,平均(34·3±7·7)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MCV、RDW和PLT、MPV等参数与其病程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MCV、RDW和PLT、MPV水平。数据均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结果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组、慢性轻型乙型肝炎组、慢性中/重型乙型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CV、RDW和PLT、MPV等参数的改变与乙型肝炎病情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医学普遍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迁延不愈与其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而Th1/Th2平衡失调是其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表现之一。近年研究发现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的高组胺血症与Th1/Th2平衡失调密切相关,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1,2]。我们选择了45例慢性中度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组胺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两对半的检验结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70例患者应用乙肝两对半检验,统计分析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 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乙肝两对半检验结果,有28例为大三阳,占40%,有16例为小三阳,占22.9%;检测HBsAg与HBcAb阳性2例,占2.9%;检测HBsAb与HBcAb阳性4例,占5.7%;检测HBeAb与HBcAb阳性4例,占5.7%;检测HBeAb与HBcAb、HBsAb阳性12例,占17.1%;经HBV-DNA检测阳性43例,占61.4%。结论应用乙肝两对半检验慢性乙型肝炎可以及早发现大三阳和小三阳,可以使患者及早接受临床治疗,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对103例HBeAg阳性和81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穿刺活检,进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分期,同期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103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r=0.125,P>0.05;r=0.164,P>0.05)。81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r=0.326,P<0.01;r=0.267,P<0.05)。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能反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可作为抗病毒药物选择和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补体C3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水平与各型乙型肝炎的临床关系.方法对87例乙型肝炎(其中急性乙型肝炎33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29例,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13例,重症乙型肝炎12例)与健康对照组41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补体C3.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初期(1~2周)补体C3水平较对照组高,2~3周补体C3水平恢复正常直至痊愈;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重症乙型肝炎的C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重症乙型肝炎下降最为明显,而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和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检测血清补体C 3含量有助于鉴别诊断乙型肝炎类型、判断病情与愈后转归、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和同期5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普遍存在着焦虑及抑郁症状。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后乙型肝炎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心理干预前(P<0.05),说明乙型肝炎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症状得到改善。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及抑郁,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缓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干扰素α2b(anferon,安福隆)的长短程疗法抗慢性乙型肝炎(CHB)病毒疗效。方法治疗短疗程组21例,长疗程组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检测血清HBVDNA、HBV血清学标志、血常规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安福隆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长疗程组HBVDNA明显高于短疗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复常率明显高于短疗程组(P<0.05)。结论安福隆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长疗程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短疗程组,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