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韦凤娣 《淮海医药》2006,24(1):47-47
目的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方法用双对比造影诊断早期食管癌2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早期平坦型的表现是结节、泡沫状影;早期凹陷型的表现是斑状龛影或管壁局限增厚凹陷;早期隆起型的表现是环状、半环状或半盘状隆起. 结论双对比造影是早期食管癌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徐向红  庄一平  王海彦  顾慷 《江苏医药》2003,29(12):917-918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气钡双对比造影X线表现与病理所见对照观察,以提高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了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结果 糜烂型、乳头型和斑块型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可见浅表充盈缺损及浅表溃疡龛影、钡斑以及粘膜皱襞增粗、紊乱、破坏等改变,检出率高。平坦型X线表现轻微,需仔细多轴位观察,一般结合食管镜能作出诊断。原位癌检出率低,易造成漏诊,粘膜癌及粘膜下层癌检出率高。结论 食管气钡双对比造影,多轴位、多角度观察可以发现早期浸润癌的局限性管壁浅凹、粘膜微细颗粒等轻微改变,是诊断早期食管癌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X线双对比造影对十二指肠腺癌诊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X线双对比造影诊断十二指肠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进进行X线造影,其中8例经手术切除,3例经纤维内镜活检证实.结果 X线双对比造影发现病变率100%,定性诊断72.7%.结论 X线双对比造影是发现十二指肠癌的首选方法,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对早期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7年6月~2010年6月采用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诊断出早期贲门癌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采取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做出的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28例患者中后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贲门癌26例,其中隆起型12例,溃疡型8例,平坦型6例。误诊2例(1例为胃底静脉曲张,1例为炎性息肉)。结论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因为经济、方便、无创,它是早期贲门癌最直接、有效的检查方法,如果结合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向阳 《黑龙江医药》2007,20(1):84-84
食管双对比造影是食管癌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本院1999年5月~2005年11月用双对比造影法早期诊断食管癌5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本文50例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7岁。病变部位:食管上段9例,中段30例,下段11例。病变范围:长径5~10mm11例,10~30mm21例,30~42mm15例, 45mm以上5例,最长1例110mm,最小1例5mm。组织病理学:原位癌8例,粘膜内癌19例,粘膜下癌24例,鳞癌43例,腺癌6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钡双对比造影和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对比效果。方法对经组织病理确诊的40例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30例,无转移10例)的临床螺旋CT与气钡双对比造影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气钡双对比造影的符合率达到了90.0%,其诊断阳性为36例;CT诊断阳性的符合率达到了95.0%,其诊断阳性为38例。虽然CT的诊断符合率高于消化道造影,但是他们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气钡双对比造影的特异性和敏感度为96.6%和6.67%,而CT转移诊断的为81.8%和26.3%,CT转移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比气钡双对比造影诊断要高得多,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由于气钡双对比造影在于对胃癌的诊断方面取得的诊断效果和螺旋CT取得的效果差不多,对晚期胃癌具有比较可靠的诊断方面的价值,所以,值得推广到临床方面。但对胃癌转移、胃壁浸润、腔外情况几乎没有什么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伟 《中国基层医药》2001,8(3):236-236
192 3年 ,德国外科医生Fischer首先在结肠造影中用双对比方法进行检查。国内大部分医院从 80年代初中期开始运用该方法进行检查。本文就我院 1991~ 1998年来进行的结肠双对比造影检查中 ,资料比较完整的 62例 67处结肠癌的双对比造影检查X线征象进行分析 ,以期提高对结肠癌的诊断水平。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2例 ,男 3 6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 77岁 ,2 0~ 2 9岁 4例 ,3 0~ 3 9岁 7例 ,40~ 49岁 11例 ,5 0~ 5 9岁 18例 ,60~ 69岁 15例 ,70岁以上 7例。1 2 方法 肠道准备 :造影检查前 1天吃软质易…  相似文献   

8.
1939年,Gershon-Cohen首先介绍了小肠双对比造影。1967年,Bilbao与Dotter设计了带导丝的“B-D管”。1981年,吉冈宽康等提出钡气灌注后静脉注射副交感神经阻断剂行小肠双对比检查,获得满意效果。国内1983年张铁梁首次报告70例小肠双对比造影。1986年8月至1988年8月,我院运用国产导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气钡双对比造影加饮水冲洗法在食管细小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总结了近几年来误食鱼刺患者178例的食管气钡双对比造影加饮水冲洗法的检查结果。结果食管气钡双对比造影发现异物45例,饮水冲洗后发现异物84例;未见异物的94例未作特殊处理,在回访1~7d后临床症状消失。结论食管气钡双对比造影加饮水冲洗法不仅能确定食管有无异物,并能明确食管异物的大小、位置及刺入方向,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是食管细小异物有效、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张双对比造影对胃癌前病变的诊断及病变的影像特征。方法应用低张药物行胃双对比造影,辅以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13C尿素呼气试验;选取45例疑有胃癌前病变患者再行胃镜及镜下取样病理活检;并将造影所见与胃镜及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1)造影结果与胃镜及病理结果大部分相符,经证实41例(符合率约91%)。(2)其主要的X线表现为病变区胃小区的不规则增大、隆起、变形,胃小沟增宽、宽窄不均和粘膜下结节样增生,胃舒张性减低等征象。结论(1)清晰显示胃小区的改变是诊断的关键。(2)辅以HP检测能明显提高诊断率。(3)胃癌前病变的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良好的双对比造影可对大多数病变作出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在慢性阑尾炎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慢性阑尾炎的患者,采用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诊断慢性阑尾炎,分析显像清晰度、分辨率及病变检出率.结果 阑尾未显影3例;17例有管腔粗细不均、边缘毛糙、分节样改变;13例有程度不等的充盈缺损;15例压痛点可随阑尾位置改变而变化,12例压痛点固定;9例阑尾呈形态扭曲;4例阑尾异位.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阑尾显影时间30 min~5.2 h,平均1.4 h.本组30例慢性阑尾炎影像学图像清晰,分辨率高,所有确诊病例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慢性阑尾炎,检出率高.显著提高图像清晰度、分辨率、病变检出率,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 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诊断慢性阑尾炎简单、方便、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小肠无管法动力位双对比造影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勤  陈忠  陆坤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2):160-161
目的 介绍一种简易的小肠双对比造影法———小肠动力位无管法双对比造影。方法 口服钡剂进入小肠后再服产气粉 ,通过改变体位及配合促胃肠蠕动药物的使用 ,使气体进入小肠形成双对比相。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结果 试验组小肠疾病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小肠动力位无管法双对比造影是小肠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板数字与普通数字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10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按照前来就诊时机器型号的不同将10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均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检查医师完成所有患者数字化成像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工作,研究组给予平板数字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对照组给予普通数字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记录两组胃肠道疾病患者数字化成像造影术检查结果,将图像质量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经平板数字化成像造影所得甲级图像率为56.00%,丁级图像率为0.00%,对照组经普通数字造影甲级图像率为20.00%,丁级图像率为10.00%。两组胃肠道疾病患者经不同方法检查后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不符合率(P<0.05);研究组造影检查与病理检查符合率高达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病理检查符合率(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胃肠道疾病患者给予平板数字化成像胃肠道造影检查可显著提高其疾病检出率,有效降低误诊、漏诊概率,有利于患者获得积极的治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对比X线造影检查对胃溃疡和胃癌的X线征象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胃溃疡和胃癌,用双对比造影检查48例的X线征象,包括胃壁变化,充盈缺损特征,溃疡龛影,黏膜皱襞改变,溃疡周围黏膜面及胃小区的变化。结果:双对比造影检查对胃溃疡和胃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8%和94.9%。结论:双对比X线造影检查对胃溃疡和胃癌的诊断符合率高,鉴别诊断意义重要。且操作简单,无创伤,可实用于基层医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慢性阑尾炎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慢性阑尾炎的结肠双对比造影X线表现.结果:阑尾不显影8例,阑尾充盈不全16例,阑尾粘连固定10例,盲肠阑尾根部炎性浸润或痉挛14例,检查过程中右下腹麦氏点压痛12例.结论: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在慢性阑尾炎诊断中,影像表现明确,具有一定特征性,特别是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慢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钎维内窥镜的问世,且在临床普遍应用以来,一些胃肠道早期病变被发现,使传统的单对比X线造影检查受到挑战。迫使新的努力创造了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法,使X线造影检查仍然是临床实用有效的主要诊断手段。本文回顾分析笔者采用胃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飞行人员200例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数字胃肠机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应用数字X线机行食管双对比造影检查并经胃镜、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结果 33例患者病变主要表现为局部黏膜粗细不均、扭曲及中断,不规则小龛影和充盈缺损,即食管柔软度及舒张度减低,甚至消失。结论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可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且安全有效,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及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胃贲门区是癌肿好发部位,由于贲门局部解剖毗邻关系较复杂、结构特殊等原因,早期贲门癌(T1期)诊断较难.对于中晚期贲门癌(癌浸润深达肌层及肌层以下,即进展期癌,T2~4期),虽然发现病灶不难,但是临床在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探查方面,则要求准确的术前分期诊断.X线双对比造影结合CT扫描,对此有较大价值.本文收集我院1997~2005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晚期贲门癌150例的X线双对比造影(简称双对比造影)和CT扫描的相关资料,评价各自在本病诊断中的意义,分析可能造成误诊的原因,并探讨避免误诊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堃 《淮海医药》2008,26(6):523-523
1933年,Palueyay首先研究食道双对比造影。1953年日本学者白壁彦夫用导管注气注钡观察到胃黏膜的微细结构-胃小区、胃小沟获得成功。后经改进,采用口服产气粉的方法并与内窥镜活检,脱落细胞学相结合在早期胃癌诊断上取得显著突破。七十年代欧美及我国逐渐开展此检查,经过几代人努力、探索,技术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X线及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111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均行X线钡餐造影检查和CT扫描,44例为早期患者,67例为中、晚期患者,并得病理证实。结果早期食管癌44例中,X线钡餐造影的诊断阳性率为68.2%,CT影像诊断的阳性率为6.82%;中、晚期食管癌67例中,X线钡餐造影的诊断阳率为98.5%,CT影像诊断的阳性率为100%。结论 X线钡餐造影与CT在早、中晚期食管癌分期诊断有劣势和优势,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应结合其他检查如食管镜、食管拉网脱落细胞等检查,有利于提高食管癌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