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农村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介绍了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的不同时期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通过对2003年3月~2004年2月及运用心理护理程序后的2004年3月~2005年2月的两个时间段中,各随机抽取无明显剖宫产指征的农村产妇150例为对照组的产程比较分析,提示心理护理可缩短产程,降低难产率,避免产时并发症,从而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2.
800例剖宫产手术指征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合理地应用剖宫产术 ,提高产科质量 ,对我院80 0例采用剖宫产术结束分娩产妇的手术指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分娩产妇共 3 0 74例 ,其中行剖宫产术 80 0例 ,剖宫产率为2 6.0 2 %。1.2 方法 设计调查表 ,查阅病历 ,由专人进行资料登记 ,剖宫产指征以第 1位指征进行分类。用FOXPRO建立数据库 ,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 结 果2 .1 剖宫产的主要指征分析 见表 1。表 1 剖宫产的主要指征顺位指征n构成比 (% )1胎儿窘迫 1662 0 .752相…  相似文献   

3.
影响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92,自引:0,他引:92  
目的:剖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1989年至2001年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产科住院产妇的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产钳率呈逐年下降趋势;②剖宫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增高,同期产钳助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下降;③2000年以前居于前四位的剖宫产手术指征是:相对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臀位、胎膜早破;1999年起珍贵儿指征已出现,2000年及2001年已跃居第二位;④2000年与2001年脐带绕颈作为剖宫产指征居于第五位和第六位;⑤因单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增加,而因多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下降。结论:现今,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来自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21年初产妇剖宫产率及适应证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初产妇剖宫产率和适应证的变化中,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方法 抽样选择1984-2004年21年初产妇剖宫产病例671例,比较及分析其剖宫产率及适应证的变化。结果 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产钳率呈逐年下降趋势;②剖宫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增高,同期产钳助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下降;③2000年以前居于前4位的剖宫产手术指征是:相对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胎位异常、胎膜早破;1999年起珍贵儿指征已出现,2004年已跃居第2位;④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增加和产妇年龄的增大也是影响初产妇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结论 初产妇增多并不是引起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孕产期保健,鼓励产妇阴道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5.
对比分析正常产妇在不同分娩过程中的心功能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妇安渡分娩期及确保母儿健康,是当今最为关注的产科问题。作者应用超声心动图(UCG)对49名正常健康产妇分别在无镇痛阴道分娩、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的剖宫产分娩和镇痛阴道分娩三种不同的分娩过程中,进行心功能指标的系列观察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方式分娩对产妇心功能影响的差异。一、材料与方法1-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分娩的健康、单胎产妇49名(初产占97-5%),其中经阴道顺产22名,依产科指征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分娩12名,镇痛分娩15名。三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体重及孕周方面无差异。2-方法:采用美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陪伴分娩在整个产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2002年12月-2003年12月住院分娩的足月妊娠,无难产指征的529例初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进行陪伴分娩,观察剖宫产、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陪伴分娩组阴道分娩率升高,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新生儿窒息率降低。结论陪伴分娩是妇产科中的一项爱母及爱婴行动,这一新的产时服务模式对大部分产妇是适宜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瘢痕子宫再次分娩1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指征的放宽,剖宫产率有所上升,但围产儿死亡率并未明显下降,而产妇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而反复剖宫产率增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一个原因。首次剖宫产后经阴道分娩(VBAC)已成为妇产科学界试图降低剖宫产率的焦点问题。本文对我院近5年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分娩1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如何正确处理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分娩的43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恢复性分析总结。结果:43例产妇中13例行择期剖宫产,30例产妇行阴道试产,其中13例产妇经阴道分娩成功,阴道试产失败17例患者行剖宫产;行剖宫产的产妇出血量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两种分娩方式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程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应把握好阴道分娩指征,倡导行阴道试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分析自然分娩的风险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436例的资料,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172例、瘢痕子宫剖宫产组264例,比较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按1:1比例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172例及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264例,分析瘢痕与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瘢痕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对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1)436例瘢痕子宫产妇,208例行阴道试产,172例试产成功行阴道分娩,成功率为78.6%,228例患者行剖宫产分娩;(2)瘢痕子宫剖宫产组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发热、新生儿窒息、住院时间明显多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P0.05);(3)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潜伏期、活跃期、总产程、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瘢痕子宫剖宫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切口愈合不良、产褥感染、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剖宫产会明显增加母婴并发症,临床应尽量避免瘢痕子宫无指征剖宫产,排除禁忌证的情况下,鼓励阴道试产,加强产程管理,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娩阵痛对产妇心理因素及分娩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分娩的225例产妇,用自行设计的基于患者对产科优质护理指征问卷进行调查,对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产妇满意度比较。结果:提供支持减轻疼痛方面,剖宫产产妇的满意程度显著低于自然分娩产妇(Z=2.110,P=0.0035),对于助产服务的其他方面的满意度评价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产妇提供更多的支持、减轻分娩疼痛,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003~2004年末我院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方法对709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47.3%。脐带绕颈、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头位难产、臀位、羊水少为前六位主要指征。结论必须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使之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并应提供有效的陪伴分娩和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降低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及保障产妇安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825名已产妇女进行间卷调查,其中选择剖宫产的有295例,顺产的有530例,比较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妇的影响。结果疼痛时间7天以上的剖宫产产妇14.64%和顺产6.42%;阴道流血持续2周以上的剖宫产妇23.94%和顺产17.07%;五天以后开乳剖宫产妇17.86%和顺产4.04%;年龄<=35岁的女性选择剖宫产有196例(59.39%),选择顺产的有134例(40.61%)。在年龄>35岁的女性选择剖宫产的有84例(16.96%),顺产的有411例(83.04%)。结论剖宫产妇女产后疼痛时间、出血时间都比顺产长,开乳时间比顺产晚。产妇没有达到剖宫产的医学指征,建议选择顺产。  相似文献   

13.
我国部分地区剖宫产率影响因素和指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国目前高剖宫产率的现状,以及不同地区剖宫产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6年全国24家城市医院产科分娩的4281例产妇各分娩方式(顺产、助产、有指征剖宫产及无指征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和常见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比,并比较近期母婴预后。结果:①总剖宫产率为57.84%,其中无医学指征者36.23%;顺产率39.99%,阴道助产率2.17%。②各地区分娩方式构成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以华南地区剖宫产率最高,西南地区剖宫产率最低;职业劳动量小、文化教育水平高的人群剖宫产率高(P<0.01);≥35岁的高龄产妇有医学指征剖宫产率高于<35岁者(P<0.01)。③有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因素主要为头盆不称(11.51%)、胎儿窘迫(11.31%)、胎位异常(臀位或横位)(6.99%)、巨大儿(5.25%)、妊娠并发症(6.06%)、骨产道狭窄(3.51%)等。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由多种因素导致。对手术指征的把握依地区医疗水平、群众生活背景、产妇职业、年龄、围生期发病率的不同而不同。不必要的剖宫产术并未减少产后出血率、新生儿发病率。医护人员应提高助产技术水平,合理掌握手术指征,加强医患沟...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新产程标准的实施,阴道分娩率增加,首次剖宫产率降低,但以胎儿窘迫、产程中发热为指征的产程中转剖宫产增加,产程中转剖宫产导致母儿并发症的风险增加。阴道分娩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在影响分娩的各个因素中,孕妇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孕周、引产方式、胎膜早破和分娩镇痛等都是预测产程中转剖宫产的有价值的指标,单一某因素的异常不一定会导致产程中转剖宫产,但多种影响因素叠加时,产妇虽无剖宫产指征,产程中发生中转剖宫产的概率明显增加。因此,在产程中识别和关注中转剖宫产的高危因素,把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十分重要。现对新产程标准下产程中转剖宫产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构建产程中转剖宫产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率增高的有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在哪些方面增加,应用是否合理。方法:对1994~1997年剖宫产564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在各方面大大放宽,社会因素、臀位、胎儿窘迫、羊水过少、脐绕颈、相对头盆不称、高龄初产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加强孕产期监护,医患配合的条件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648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最近1年剖宫产原因,应用是否合理。方法 对2003年10月~2004年9月64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指征在各方面大大放宽,社会因素、臀位、羊水过少、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成为剖宫产主要指征,尤以社会因素为著。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孕期宣教,提高孕妇对分娩的认识,提高产科医师的技术水平,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四川省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现状及影响因素,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随机抽取全省5个市进行调查,每个市随机抽取2个市级、2个县级、2个乡级助产服务机构进行数据收集,每个机构收集100份剖宫产病例,共对2824份有效问卷的剖宫产手术指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占剖宫产总数的46.03%;不能忍受自然分娩疼痛、认为剖宫产安全、对自然分娩感到恐惧是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低龄、初产妇、无妊娠并发症、入院至分娩时间≥24小时组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高(P<0.01),脑力劳动组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高于体力劳动组(P<0.05)。结论: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增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加强自然分娩的健康教育、推广应用分娩镇痛技术和处置难产技术以及政策支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再孕剖宫产术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孕的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进行阴道试产,成功19例,再次剖宫产71例,分析两组的母婴结局。结果: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再出血率、出血量、产褥感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可适当采取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9.
影响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可降低高危孕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近年来,剖宫产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对剖宫产率升高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以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两院产  相似文献   

20.
巨大儿产科处理合理性探讨-附1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多,使很多产科医生在决定巨大胎儿分娩方式时,由于担心阴道分娩发生新生儿副损伤,从而大大放宽了剖宫产指征,甚至有的将产前估计可能为巨大胎儿,作为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本文对我院190例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巨大胎儿处理的合理性,以减少因处理不当对母婴产生的不良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我院共分娩1750例,巨大儿(体重>4000 g)190例(10.86%),其中体重≥4500 g 4例。产妇年龄22~36岁,初产妇154例,经产妇36例。190例巨大儿产妇骨盆外测量均在正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