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敏  李智  魏琦  王璐 《检验医学》2014,(4):324-32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A组(HbA1c6.5%)、B组(6.5%≤HbA1c8.0%)和C组(HbA1c≥8.0%),以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4组骨代谢相关指标[包括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氨基端和中段骨钙素(NMID Osteocalcin)、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甲状旁腺素(PTH)、25-羟基维生素D(Vit 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钙、磷]水平并做比较,分析HbA1c与骨代谢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B、C 3组NMID Osteocalcin、Vit 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组β-CrossLap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组ALP、TP1NP及C组TP1NP、β-CrossLaps、PTH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B组ALP、N-MID Osteocalcin、β-CrossLaps、Vit D及C组N-MID Osteocalcin、TP1NP、β-CrossLaps、PTH、Vit D明显低于A组(P0.05);C组N-MID Osteocalcin、PTH明显低于B组(P0.05),而ALP则明显升高(P0.05);其余各项指标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与N-MID Osteocalcin、TP1NP、β-CrossLaps、PTH、Vit D呈负相关(rs值分别为-0.49、-0.29、-0.23、-0.21、-0.25,P均0.05)。结论 HbA1c对N-MID Osteocalcin、TP1NP、β-CrossLaps、PTH、Vit D有影响。血糖控制越差,骨代谢指标N-MID Osteocalcin、TP1NP、β-CrossLaps、PTH、Vit D水平越低。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严格控制血糖,纠正糖代谢紊乱,可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血清骨吸收指标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和骨形成指标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浓度变化。方法选择甲亢患者和体检健康者各40例,分别纳入甲亢组和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对象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标本后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β-Crosslaps、tPINP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亢组血清β-Crosslaps和tPINP浓度分别为(1.17±0.69)、(160.5±137.4)ng/mL,对照组血清β-Crosslaps和tPINP浓度分别为(0.61±0.20)ng/mL、(49.3±14.1)ng/mL。甲亢组血清β-Crosslaps和tPINP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亢患者因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导致骨代谢速度加快,骨转换过程呈活跃状态。  相似文献   

3.
骨代谢标志物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与骨代谢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单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绝经期妇女脚跟骨骨密度(BMD),并根据有无骨质疏松和骨折将108例绝经后妇女分为无骨质疏松(NOP)组,骨质疏松无骨折(OP1)组和骨质疏松伴骨折(OP2)组,测定各组受试者BMD和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N—MID),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P1NP)和口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水平。结果血清N—MID、PINP和β-Crosslaps水平:NOP组低于OP1组,OP1组低于OP2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质疏松及骨折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血清N—MID、P1NP和β-Crosslaps是诊断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代谢指标N端骨钙素(N-MID)、总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结合全身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全身骨显像将21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无骨转移组(45例)和骨转移组(165例),采用Soloway分级将骨转移组病例分为4级(0~Ⅲ级),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MID、TP1NP和β-CTx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肿瘤骨转移组血清N-MID、TP1NP和β-CTx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骨转移组中随着转移病灶数目的增加,血清N-MID、TP1NP、β-CTx水平逐步增高且与病情进展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MID诊断肿瘤骨转移截断值为17.59ng/mL,灵敏度70.3%,特异度88.9%,ROC曲线下面积0.831;血清TP1NP诊断肿瘤骨转移截断值为43.04ng/mL,灵敏度78.2%,特异度95.6%,ROC曲线下面积0.890;血清β-CTx诊断肿瘤骨转移的截断值为0.48ng/mL,灵敏度73.9%和特异度93.3%,ROC曲线下面积0.869。结论血清N-MID、TP1NP及β-CTx是反映恶性肿瘤骨转移骨代谢敏感、准确、简便的生化指标,检测其水平能明显提高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效率,可结合全身骨显像检查早期诊断肿瘤骨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及接受TNF-α拮抗剂治疗对AS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测定25名AS高活动(ASDAS>2.1)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炎症指标、血清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β胶原降解产物(?-Crosslaps)及总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水平,计算ASDAS,后经TNF-α拮抗剂治疗12周后复查上述骨代谢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AS治疗前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治疗前组血清?-Crosslaps、N-MID和P1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经12周TNF-α治疗前后组间比较,AS治疗后组ASDAS评分、ESR和CRP指标均较AS治疗前组降低,TNF-α拮抗剂治疗后AS组在疾病活动度方面有明显改善;AS组治疗后?-Crosslaps显著降低(P>0.05), N-MID和P1N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拮抗剂治疗不仅可改善AS疾病活动度,同时对AS患者骨吸收骨破坏进行有效的阻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骨标志物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总骨I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ⅠNP)、骨钙素(N-MID)在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RA)与骨性关节炎(OA)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绝经后RA(RA组)、OA患者(OA组)各50例,分别测定血清骨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及骨密度,对比2组各指标差异,分析组内相关性。结果 RA组患者血清β-Crosslaps、CRP及ESR显著高于OA组(P0.05或P0.01),且β-Crosslaps与CRP、ESR呈显著正相关(P0.01),PⅠNP与N-MID之间仍保持良好的相关性(P0.01);CRP与ESR密切相关(P0.01)。OA组血清β-Crosslaps与PⅠNP、N-MID呈显著正相关(P0.01);骨密度与β-Crosslaps、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血清β-Crosslaps可能受RA骨质破坏影响,有望成为检测RA骨破坏程度并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TPⅠ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1,25-羟基维生素D(简称维生素D)、骨碱性磷酸酶(B-ALP)、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ⅠCTP)6项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诊断明确的肺癌骨转移患者101例、肺癌无转移患者115例,并以肺部良性疾病患者56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TPⅠNP、β-crosslaps、ⅠCTP、ALP、B-ALP和维生素D水平。结果肺癌骨转移组血清TPⅠNP、β-crosslaps、维生素D和ⅠCTP与肺良性疾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骨转移组血清TPⅠNP、ALP、B-ALP与肺癌无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无转移组血清ALP和维生素D与肺良性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ⅠNP、ALP和B-ALP对肺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而β-crosslaps、维生素D、ⅠCTP的预示和诊断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髋部骨折患者50例作为骨折组,同期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无髋部骨折患者50例作为无折组,检测两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折组β-CTX、P1NP水平明显高于无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预测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髋部骨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β-CTX以456pg/m为临界值时分别为80.00%,78.00%,79.00%,P1NP以44ng/m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82.00%,78.00%,80.00%,二者联合时分别为96.00%,94.00%,95.00%,二者联合时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变化与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髋部骨折的发生有关,检测其水平变化可作为其预测患者髋部骨折发生的重要指标,且二者联合时具有更佳的效能,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动态监测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股骨近端骨折正常愈合、延迟愈合老年患者各54例,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测定并比较两组骨折后24h,1、4、8、12周的血清骨生化代谢标志物[骨钙素(BGP)、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碱性磷酸酶(ALP)、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观察组骨折后8周血清BGP水平高于对照组,PⅠNP、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后12周BGP、PⅠNP、ALP、IGF-1与骨折后24h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12周BGP、PⅠNP、ALP等骨生化代谢标志物检测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延迟愈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OP)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水平与髋部骨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OP患者200例,依据有无髋部骨折分为髋折组(n=50)和无折组(n=150),同期选取体检健康人员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人员均检测血清β-CTX、P1NP水平,统计分析β-CTX、P1NP与老年OP患者髋部骨折的关系。结果老年OP组患者血清β-CTX、P1NP水平为(523. 66±52. 61) pg/ml、(53. 58±5. 66) 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25. 57±40. 23)pg/ml、(31. 14±3. 66)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髋折组患者血清β-CTX、P1NP水平为(584. 11±60. 22)pg/ml、(68. 32±7. 12) ng/ml,明显高于无折组的(513. 32±56. 25) pg/ml、(48. 28±5. 22)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ROC曲线分析显示,在评估老年OP患者髋部骨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中,β-CTX 548 pg/m时为80. 00%、86. 67%、85. 00%,P1NP 58 ng/ml时为84. 00%、90. 67%、89. 00%,β-CTX、P1NP联合检测时为96. 00%、97. 33%、97. 00%,β-CTX、P1NP联合检测明显高于β-CTX、P1NP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OP患者血清β-CTX、P1NP水平与髋部骨折发生有关,两者可作为预测髋部骨折危险性的重要指标,且两者联合检测时评估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11.
王立军  傅海平 《检验医学》2007,22(6):633-635
目的探讨血清中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测定血清β-CTx,并把健康人群325名作为对照组,对89例各种骨代谢疾病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标本在室温、4℃及-30℃保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变异系数(CV)〈5.43%,可测范围达3 680 ng/L以上。女性各组之间的结果有明显差异,女性绝经后含量明显升高;男性青年组结果高于其他各组(P〈0.01)。各类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ECLIA测定血清β-CTx具有简便、快速、稳定性好、精密度高的特点,能很好地反映骨转换的变化,是研究骨代谢疾病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中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测定血清β-CTx,并把健康人群325名作为对照组,对89例各种骨代谢疾病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标本在室温、4℃及-30℃保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变异系数(CV)<5.43%,可测范围达3 680 ng/L以上。女性各组之间的结果有明显差异,女性绝经后含量明显升高;男性青年组结果高于其他各组(P<0.01)。各类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ECLIA测定血清β-CTx具有简便、快速、稳定性好、精密度高的特点,能很好地反映骨转换的变化,是研究骨代谢疾病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然绝经后女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SHyper)对骨密度以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绝经后亚临床甲亢女性50例为研究组,健康体检人员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一般指标,年龄、体重、体质指数;甲状腺功能指标,TSH、FT3、FT4、T3、T4;骨代谢指标,Ca2+、P3+、PTH、β-CTX、P1NP、VD3、N-MID及正位腰椎的骨密度(DXA)情况。结果亚临床甲亢组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骨代谢指标β-CTX、P1NP、N-MID、DX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2+、P3+、PTH、VD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yper组TSH水平与P1NP、β-CTX、N-MID无明显相关性,与DXA呈高度负相关;FT3与β-CTX、P1NP、NMID、DXA无明显相关性;FT4与N-MID成低度负相关,与DXA成低度正相关,与β-CTX、P1NP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自然绝经后女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影响骨代谢功能,导致骨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患者骨硬化蛋白(sclerosteosis protein,SOST)与血管钙化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一医院进行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两组受试者入院时的SOST、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β胶联降解产物(beta crosslaps,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ropeptide of typeⅠprocollagen,PⅠNP)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和组间对比。并根据患者血管钙化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钙化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SOST、OC、β-CTX、PⅠNP等指标的组间差异性。采用Pearson检验对观察组患者的SOST与骨钙化程度、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SOST水平高于对照组,而OC、β-CTX、PⅠNP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受试者各项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内随着患者血管钙化程度加剧,SOST水平升高,而OC、β-CTX、PⅠNP依次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Pearson检验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SOST与血管钙化程度、OC、β-CTX、PⅠNP呈负相关。结论血液透析患体内的SOST呈现异常升高,且与患者血管钙化程度及骨代谢指标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骨硬化蛋白、血管钙化情况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和骨代谢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骨质疏松症(O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西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85例RA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6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OP发病率、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和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对比RA合并OP及单纯RA患者的TPⅠNP、β-CTx和N-MID、AOPP、SOD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组患者的OP发病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RA组患者的TPⅠNP、N-MID、SOD显著降低,β-CTx、AOPP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RA组对比,RA合并OP组患者的SOD水平显著降低,β-CTx和AOPP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OPP与SOD呈显著负相关(r=-0.503,P<0.01),与β-CTx及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314,P=0.01;r=0.52,P<0.01)。结论 RA患者OP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氧化应激反应与骨量减少存在显著相关性。检测氧化应激和骨代谢水平的变化对诊断和治疗RA合并OP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范斌  张萍  李晓玉 《临床荟萃》2012,27(24):2142-2144
目的 探讨非那雄胺对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住院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服用非那雄胺分为非那雄胺组及未服用非那雄胺组(对照组).其中非那雄胺组168例,对照组176例.采集两组患者下述临床资料: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血清钙(Ca),血清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3(25(OH) VD3),骨代谢指标包括:总骨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 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骨钙素(OC).骨密度(g/cm2)包括:腰椎(L1~4),股骨颈,股骨大粗隆,股骨全部.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非那雄胺组在骨代谢指标,骨密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非那雄胺组中,按年龄分组,各亚组中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非那雄胺组中,按应用非那雄胺时间分组,各亚组中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那雄胺对于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高龄患者及长期服用非那雄胺对骨代谢及骨密度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骨转换标志物β-异构化的C-端肽I型胶原片段(β-CrossLaps,β-CTx)、N-MID骨钙素(NMID osteocalcin,Osteocalcin)、总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otal procollagen type 1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TP1NP)在骨髓瘤骨病(myeloma bone disease,MB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55例MBD患者(MBD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的β-CTx、Osteocalcin、TP1NP浓度;并通过影像学技术(MRI或CT)判断MBD患者是否有骨质破坏及其破坏范围。结果:计量资料根据数据分布特征,以中位数(P25,P75)表示。结果表明,β-CTx在MBD患者和对照组血清中的浓度分别为0.72(0.48,1.28) ng/ml和0.53(0.34,0.61) ng/ml,MBD组β-CTx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2);β-CTx与TP1NP比值(%)在MBD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1.50(1.05,3.36)和1.25(0.86,1.35),MBD组的β-CTx与TP1NP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7)。β-CTx在局限型和广泛型骨质破坏的MBD组患者中的浓度分别为0.41(0.31,0.66) ng/ml、1.14(0.72,1.81) ng/ml,广泛型骨质破坏的MBD患者血清中β-CTx的浓度显著高于局限型的患者(P 0.001);β-CTx与TP1NP比值(%)在局限型和广泛型MBD患者中分别为1.30(0.90,2.49)和1.98(1.18,3.76),骨质破坏广泛型MBD组患者的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局限型患者(P=0.019); Osteocalcin在局限型和广泛型MBD组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分别为14.31(8.82,19.39) ng/ml和21.52(14.42,47.76) ng/ml,广泛型骨损伤MBD组患者显著性高于局限型MBD患者(P=0.008)。β-CTx在广泛型骨损伤MBD患者诊断中的AUC=0.88(95%CI:0.78-0.98,P 0.001),cut-off值在0.69 ng/ml时,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0.65%、83.33%。结论:MBD患者存在骨吸收亢进和高骨转换率;血清骨转换志物中的β-CTx、osteocalcin可有效地反映MBD患者的骨损伤程度,尤其是β-CTx对广泛型骨损伤MBD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这些骨转换标志物与MM的疾病进展无必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质疏松常导致胸腰段椎体变形,鉴于骨代谢指标可灵敏的反映个体骨转换过程,结合骨密度可减少漏诊,预测骨折风险,提前干预可降低重度椎体畸形的发生率.目的:分析骨代谢指标在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变形中的意义.方法:将157例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按是否存在椎体变形分为椎体变形组和椎体形态正常组,椎体变形组中根据骨密度的不同分为骨密度正常和骨密度减低亚组,进行骨密度和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β胶原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骨代谢指标进行检测,比较了2组间及椎体变形组内骨密度正常和骨密度减低亚组间各骨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结论:椎体变形组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β胶原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水平较椎体形态正常组增高(P<0.05);骨密度正常亚组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与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较骨密度减低亚组增高(P<0.05),N端骨钙素在2亚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患者中椎体变形者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β胶原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的骨代谢水平高于无椎体变形者,在存在椎体变形的患者中,骨密度正常者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β胶原特殊序列的骨代谢水平高于骨密度降低者,骨代谢水平增高结合骨密度及椎体变形可用于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椎体脆性骨折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关系。方法根据制定的标准,纳入56例RA患者及40例健康者(对照组),检测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以及股骨颈、ward区、腰椎L1-L4正位骨密度。比较不同关节功能分级组患者与健康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的诊断效能。结果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rossLaps)、骨钙素(N-MID)、25羟基维生素D(25-OHVD)水平,以及股骨颈、ward区、腰椎L1-L4正位骨密度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Ⅱ、Ⅲ、Ⅳ级组P1NP、β-CrossLaps、N-MID、25-OHV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NP、β-CrossLaps、N-MID、25-OHV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2、0.764、0.766、0.868,大于股骨颈、ward区、腰椎L1-L4正位骨密度的ROC曲线下面积(0.647、0.644、0.646)。结论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在RA患者关节功能及骨代谢水平评价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老年患者骨折愈合期骨代谢标志物变化特征。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0例,分别在骨折初期与术后愈合期进行骨代谢生化指标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片段中断(N-MID)检测,并对不同性别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骨折愈合期血β-CTX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升高程度方面,男性不如女性;在第7周愈合时,男性呈现降低趋势;在第1周的愈合时,男性的血N-MID水平呈下降趋势,后逐渐升高,而女性先升高,后下降,再逐渐升高,术后1周不同性别患者N-MI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别的髋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期的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