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肝硬化腹水患者、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及癌性腹水患者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显示:肝硬化并发SBP及癌性腹水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较肝硬化腹水患者明显升高(P<0.05)。经抗生素治疗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下降(P<0.05)。提示:检测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可反映机体的感染状况、预测治疗的效果与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口服左旋氧氟沙星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方法 :8例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 ,单剂量口服左旋氧氟沙星片 30 0 mg后分别测定不同时间血和尿中左旋氧氟沙星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检测。药时数据用 3p87计算机程序拟合求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单剂量口服 30 0 mg左旋氧氟沙星片后的主要参数为 :Cmax 3.32± 0 .4 1μg/ ml,t1/ 2 5.58± 1.86h,Tmax 2 .17± 0 .69h,AUC0 -∞ 2 3.34± 3.0 9μg/ ( ml· h)。 2 4 h尿中累积排出量 2 4 9.8± 2 4 .2 1mg,占给药剂量的 83.3%。  结论 :左旋氧氟沙星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氧氟沙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肝硬化病人并发SBP的危险因素.本文通过37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与40例肝硬化腹水未并发SB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腹水蛋白量≤10g/L的肝硬化病人SBP发病率明显高于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腹水蛋白>10g/L的肝硬化病人,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高危病人宜口服肠道灭菌剂如氟哌酸预防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菌株种类、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对 336例住院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  2 5 3例 (75 75 % )患者多核粒细胞 (PMN)相对值≥0 5 0。 84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共分离细菌 4 2株 ,大肠埃希菌占 4 5 2 4 % ,腹水蛋白≤ 10g/L并发SBP患病率高于腹水蛋白 >10 g/L患者 ,两者差异显著 (χ2 =6 4 6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症状大多不典型 ,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比较可靠的参数。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腹水蛋白 <10 g/L患者应警惕SBP发生 ,应及早做腹水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腹水、尿中一氧化氮 (NO)水平的意义。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腹水、尿中NO水平的检测。结果 :肝炎肝硬化并发SBP者腹水与血清NO水平间有显著相关 ,但与单纯腹水型之间无差异性 ,而尿中NO浓度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性。SBP发生肾功能损伤病人尿中NO浓度显著升高 ,而血清和腹水中NO浓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肝硬化并发SBP和肾功能损伤并发SBP的病人尿中NO水平显著高于血清和腹水及肾功能正常的病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住院治疗1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住院期间并发SBP80例为研究组,未发生SBP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SBP史、肝炎后肝硬化、上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顽固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C-反应蛋白、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上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既往SBP史、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肝功能分级(Child-pugh)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SBP史、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分级(Child-pugh)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独立高危因素,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将住院治疗的17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SBP组和非SBP组,从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是否合并肝癌、ALT、AST、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等方面,分别采用单变量(t检验或x^2检验)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BP的发生率为24.4%(42/172);单变量分析显示SBP组与非SBP组之间在MELD评分、合并肝癌百分比、血清ALT和AST、血清白蛋白及腹水总蛋白6个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显示只有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及腹水总蛋白3个因素入选回归模型(P〈0.01)。结论较高的MELD评分、较低的血清白蛋白及腹水总蛋白浓度3者可能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马艳 《当代医学》2021,27(28):155-156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6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SBP分为SBP组(n=62)和非SBP组(n=100).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详细记录纳入患者各项资料,经多因素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SBP病史、合并消化道出血、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腹水总蛋白(AFTP)、血钠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影响因素(P<0.05);经多项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SBP病史、消化道出血、TBIL≥17.1μmol/L、ALB≥48 g/L、AFTP≥30 g/L、血钠≤120 mmol/L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SBP病史、消化道出血、TBIL≥17.1μmol/L、ALB≥48g/L、AFTP≥30g/L、血钠≤120mmol/L均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自发性腹膜炎(SBP)的高危因素,以减少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将SBP组与非SBP组的肝功能、腹水检查结果、门静脉宽度及腹水时间长短相比较.结果 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者,SBP发病率高于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蛋白≤10g/L者,SBP发病率高于腹水蛋白>10g/L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静脉宽度>1.5cm者,SBP发病率高于门静脉宽度≤1.5cm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水病程>6个月者,SBP发病率高于腹水病程≤6个月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高胆红素、腹水低蛋白、宽门静脉.腹水病程长是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高危因素,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与SBP的并发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福多司坦的人体药代动力学。方法:36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600,400,200 mg 3个剂量组,每组12人,口服福多司坦片600,400,200 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中福多司坦浓度。结果:单次口服福多司坦高、中、低剂量组的cmax分别为(22.44±7.61),(12.91±2.93),(6.53±1.61)μg/mL;tmax分别为(0.52±0.37),(0.44±0.15),(0.40±0.21)h。中剂量组多次口服福多司坦后所测cmax和tmax分别为(13.64±4.39)μg/mL(、0.55±0.50)h,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为(3.67±0.95)μg/mL。低剂量组饮食后口服福多司坦后所测cmax和tmax分别为(3.37±0.68)μg/mL、(1.40±0.78)h。结论: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高、中、低3个剂量的福多司坦后,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Kt、1/2、MRT相近,cmax、AUC0-τ与剂量呈依赖性。对3个剂量的AUC0-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消除体重因素后,男性和女性健康受试者的AUC0-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次给药后福多司坦的人体药动学参数与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基本一致,饮食组与空腹组的cmax及tmax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人血浆和腹水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含量变化,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人血浆和腹水uPA和uPAR水平的变化及其uPA/uPAR比值与其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硬化并发SBP病人血浆和腹水23例及正常人30例血浆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结果①SBP病人血浆uPA和uPAR含量水平分别为(0.63±0.29)μg/L、(0.47±0.35)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O.05±0.01)μg/L、(0.08±0.009)μ/L,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②SBP病人腹水uPA和uPAR含量分别为(0.68±0.35)μg/L、(0.54±0.42)μg/L,均明显高于其血浆组,有显著差异(P〈0.05);③SBP病人血浆uPA/uPAR比值分别为(1.93±1.26)μg/L、(1.91±1.33)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63±0.07)μg/L,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但其血浆和腹水之间uPA/uPAR比值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SBP病人腹水中uPA及其受体uPAR含量水平高于其血浆中的水平,血浆和腹水uPA/uPAR比值在评估肝硬化病人的病情转归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血清癌抗原125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和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79例肝硬化患者和58例正常体检者血清CA125的浓度。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Child-Pugh A级、B级、C级三组。根据有无腹水将所有患者分为有腹水、无腹水二组。结果正常体检者血清CA125浓度为(18.12±11.45)U/ml,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浓度为(337.95±193.98)U/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9例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 A级23例、B级37例、C级19例,Child-Pugh评分分别为(3.57±1.59)、(8.35±0.86)、(10.89±1.05),血清CA125浓度分别为(148.65±89.59)、(324.84±105.85)、(592.63±127.38)U/ml。其中有腹水者41例,无腹水者38例,Child-Pugh评分分别为(9.88±1.89)、(5.08±2.28),血清CA125浓度分别为(491.07±132.55)U/ml、(172.74±79.46)U/ml。Child-Pugh B级患者血清CA125浓度较A级显著升高(P〈0.001),C级患者血清CA125浓度较B级显著升高(P〈0.001)。有腹水者血清CA125浓度较无腹水者显著升高(P〈0.001)。肝硬化组患者血清CA125浓度升高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相关(r=0.841,P〈0.01)。结论血清CA125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可作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铁及转铁蛋白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2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和60例体检正常者血清铁(Fe)、转铁蛋白(TF)浓度;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级、B级、C级3组,进行Child-Pugh评分,比较3组患者血清Fe及TF水平,分析血清Fe及TF水平变化与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肝硬化程度相关性.结果:体检正常者血清铁、转铁蛋白浓度分别为(34.07±13.74) μg/L、(2.74±0.68)ng/L,12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铁、转铁蛋白浓度分别为(317.28 ±98.42) μg/L、(1.87±0.54) ng/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A级、B级、C级,Child-Pugh评分分别为(4.31 ±1.21)分、(7.87±0.85)分、(11.57±1.23)分,血清铁、转铁蛋白浓度分别为(133.28±42.78) μg/L、(2.11 ±0.37) ng/L、(389.28±101.28) μg/L、(1.95 ±0.51) ng/L、(521.28 ± 112.63) μg/L、(1.67±0.28) ng/L; Child-Pugh B级Fe浓度较A组显著升高,TF浓度较A组显著降低(P<0.01),C级Fe浓度较B组显著升高,TF浓度较B组显著降低(P<0.01),乙肝肝硬化患者Fe与Child-Pugh分级相关(r=0.824,P<0.01),TF与Child-Pugh分级相关(r=-0.728,P<0.01).结论:血清Fe及TF与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肝硬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肌钙蛋白Ⅰ(cTnⅠ)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对72例老年UAP患者、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22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血清cTnⅠ测定,并观察住院1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UAP组血清cTnⅠ值为(1.96±0.61)μg/L,明显高于sAP组的(0.68±0.19)μg/L及对照组的(0.46±0.10)μg/L(P均〈0.01)。UAP组内,随着Braunwald临床分级增高,Ⅰ~Ⅲ级血清cTnⅠ值相应增高[分别为(1.25±0.38)μg/L、(2.12±0.34)μg/L及(3.06±0.72)μg/L](P〈0.05)。对照组、SAP组及BraunwaldⅠ级UAP患者无一例发生心脏事件;18例Ⅱ级患者中,1例(其血清cTnⅠ≥1.5μg/L)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MI);33例Ⅲ级UAP患者中,21例血清cTnⅠ≥1.5μg/L患者中的9例发生心脏事件(6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3例心脏猝死),总心脏事件发生率16.7%;16例血清cTnⅠ〈1.5μg/L者仅1例发生非致命性MI,其总心脏事件发生率6.3%。血清cTnⅠ≥1.5μg/L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cTnⅠ〈1.5μg/L者(P〈0.05),比数比(OR)为2.05(16.7%/6.3%),95%可信限为1.02~9.78。血清cTnⅠ≥1.5μg/L时判断心脏事件的阳性预测值为44.3%,阴性预测值为84.8%。结论血清cTnⅠ检测对老年UAP患者危险分层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前期口服给药的实验结果,分析在静脉、口服两种不同给药途径中,左氧氟沙星在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药动学的差异。方法将60只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44 mg/kg),分别于给药后1、3、7.5、15、30、60、120、240、480、720 min采集动物前列腺标本并制作成组织匀浆。HPLC法测定各组织中左氧氟沙星浓度,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其结果与前期口服给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静脉给药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t1/2β(2.1±0.7)h、tmax(0.6±0.2)h、Cmax(72.3±23.3)μg/g及AUC0-12(253.7±91.7)μg/(h.g)。与前期口服给药相比,t1/2β、tmax、Cmax及AUC0-12在两种不同给药途径下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给药能够明显提高左氧氟沙星在前列腺炎组织中的药物分布浓度,而口服给药能够显著延长其在前列腺炎组织中的半衰期。  相似文献   

16.
吴玲霞  向谦  蒲红 《中外医疗》2013,(25):50-51,53
目的观察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及治疗中的变化情况,探讨PCT对于SBP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有无自发性腹膜炎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50例无自发性腹膜炎(非SBP),动态观察患者体温、腹部体征、腹水检查、血常规、PCT,了解PCT变化与SBP的关系。结果 SBP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SBP组,PCT水平与SBP预后正相关,P〈0.05。结论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PCT对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PCT值高低与病情呈正相关,早期检测PCT对及早使用抗生素,改善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巨化集团公司制药厂生产的布洛芬泡腾片为参比制剂,评价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布洛芬软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按两制剂两周期的交叉试验设计口服单剂量400mg的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布洛芬的浓度,使用DAS1.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统计分析。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50.45±7.08)和(45.18±8.01)μg/ml;tmax分别为(0.48±0.21)和(0.68±0.31)h;AUC0-10h分别为(135.26±20.9)和(140.26±21.72)μg.ml-1.h-1;AUC0-∞分别为(139.85±21.45)和(145.46±23.93)mg.ml-1.h-1;t1/2分别为(2.06±0.26)和(2.04±0.25)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98±10.52)%(AUC0-16h,A/AUC0-10h,R×100%)。结论: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鉴别肝硬化失代偿及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肝硬化及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选择4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总胆汁酸水平。结果:肝硬化失代偿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总胆汁酸(30.75±28.70)μmol/L,显著高于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4.80±3.87)μmol/L及正常对照组的(4.50±3.60)μmol/L(P<0.01)。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可作为鉴别肝硬化及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简单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果糖联合培菲康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血清及腹水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60)和联合治疗组(n=60),另外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口服糖分子探针乳果糖、甘露醇,采用高压液相色谱示差法测定尿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测定治疗前后血清及腹水TNF-α、IL-6水平,并统计患者的病死率。结果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尿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血清及腹水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尿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血清及腹水TNF-α、IL-6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8.33%vs 18.33%,P<0.05)。结论乳果糖联合培菲康可以降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及腹水TNF-α、IL-6水平,提高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