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在过敏性紫癜(AP)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双夹心酶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94例AP患儿尿NAG、β2-MG水平。结果94例AP患儿中15例尿NAG异常,12例尿β2微球蛋白异常,5例尿NAG、β2微球蛋白均异常,尿NAG异常阳性率为15.96%(15/94),尿β2微球蛋白异常阳性率为12.78%(12/94);尿NAG及尿β2-MG异常的联合阳性率为28.72%(27/94),以上阳性率间两两比较:尿NAG与尿β2-MG阳性率无差异(X2=0.39P>0.05),而两者联合阳性率高于尿NAG(X2=4.41P<0.05),也高于尿β2-MG(X2=7.28P<0.05)。结论尿NAG及尿β2-MG均可作为早期诊断AP肾损害的尿标志性蛋白;应用两者联合指标,可提高其早期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患儿脂质紊乱与尿β2-微球蛋白(β2-MG)间的关系,探讨高脂血症对PNS患儿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方法检测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儿科1997年1月至2004年11月就诊的132例PNS患儿血脂及尿β2-MG水平。并将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服血脂康降脂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血脂与尿β2-MG的水平变化。 结果(1)132例PNS患儿尿β2-MG质量浓度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呈正相关(P<0.05)。(2)降脂治疗4周后,治疗组血脂与尿β2-M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治疗组的PNS患儿尿β2-MG随血脂下降而下降,治疗前后尿β2-M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PNS患儿脂质紊乱与尿β2-MG关系密切,肾病综合征患儿高脂血症是损害肾小管功能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血、尿β_2-MG及尿NAG测定与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新生儿窒息可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该文通过观察窒息新生儿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的变化以评价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的改变。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对硝基酚比色法对28例窒息新生儿(又分为重度窒息组13例和轻度窒息组15例)和16例正常新生儿血、尿β2-MG及尿NAG同时进行检测。结果:窒息组血、尿β2-MG及尿NAG值[(4.46±1.42) mg/L,(2.69±1.80) mg/L,(13.68±2.01) U/mmol.Cr]明显高于正常组[(2.97±1.24) mg/L,(0.96±0.82) mg/L,(6.12±1.16) U/mmol.Cr](P<0.01)。重度窒息组血、尿β2-MG及尿NAG值[(4.99±1.28) mg/L,(3.86±1.14) mg/L,(13.94±3.82) U/mmol.Cr]高于轻度窒息组[(4.30±1.21) mg/L,(2.93±0.87) mg/L,(9.68±1.27) U/mmol.Cr](P<0.05)。窒息新生儿尿β2-MG较血β2-MG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血、尿β2-MG及尿NAG测定对早期评价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损害,尤其是对肾小球或肾小管的损害定位、预测损伤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β_2微球蛋白(β_2m)是1968年由瑞典Berggard等首先从肾小管病变患者尿中分离而得。β_2m为小分子蛋白(分子量11800),经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再经肾小管重吸收并分解为氨基酸。尿β_2m增加可较特异地反映肾小管功能,在肾小管性酸中  相似文献   

5.
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早期肾损伤敏感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0年12月至2001年11月广州市儿童医院儿科病房45例SIRS患儿及30名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尿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CLEIA)测定,尿微量IgG、血、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比色法(ELISA)测定,尿N-α-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采用比色法测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尿ALB、β2-MG、RBP、NAG、血β2-MG、血RBP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尿ALB、β2-MG、RBP、NAG、血β2-MG、血RBP为SIRS患儿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SIRS患儿早期机体反应较轻时已存在早期肾损害并且病变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  相似文献   

6.
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肝素预防肾损害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将5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以肝素治疗及常规治疗。对两治疗组患儿追踪检测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ALB)。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尿β2-MG和尿ALB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尿β2-MG和尿AL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肝素可有效地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胱抑素(Cys C)对围生期HIE新生儿肾小管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HIE新生儿47例为HIE组,按照HIE诊断标准又将其分为轻度HIE组(25例)和中重度HIE组(22例).选取无肾功能损害诱因及HIE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非HIE新生儿23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新生儿日龄3 d内的尿Cys C及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等尿酶系列,并计算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应用Kolmogorov-Smimov法分析各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HIE组尿Cys C、RBP及FENa%较对照组显著增高,中重度HIE组尿Cys C升高更加明显(Pa<0.05).β2-MG、NAG在对照组、轻度HIE组、中重度HIE组间呈逐渐上升,但除中重度HIE组β2-MG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外,其他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尿Cys C、RBP、β2-MG、NAG与FENa%均呈显著正相关(r=0.572,0.648,0.402,0.368 Pa<0.05).结论 尿Cys C可作为反映肾小管损伤的诊断指标之一,其诊断性能优于β2-MG,而与尿RBP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患儿脂质紊乱与尿β2-微球蛋白(β2-MG)间的关系,探讨高脂血症对PNS患儿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儿科1997年1月至2004年11月就诊的132例PNS患儿血脂及尿β2-MG水平.并将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服血脂康降脂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血脂与尿β2-MG的水平变化.结果 (1)132例PNS患儿尿β2-MG质量浓度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呈正相关(P<0.05).(2)降脂治疗4周后,治疗组血脂与尿β2-M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治疗组的PNS患儿尿β2-MG随血脂下降而下降,治疗前后尿β2-M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PNS患儿脂质紊乱与尿β2-MG关系密切,肾病综合征患儿高脂血症是损害肾小管功能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小儿肾小球疾病时尿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尿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半乳糖苷酶(GAL)、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等尿系列酶的变化,作为评价小儿肾小球疾病时肾小管功能的指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母乳性黄疸对肾功能的影响及其早期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BMJ)患儿肾功能变化及早期干预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50例BMJ患儿入院后12 h内血清胆红素和尿β2-徽球蛋白(β2-MG)、α1-MG、清蛋白(Alb)、IgG及出院前尿β2-MG、α1-MG、Alb、IgG,与20例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疽(对照组)对比。结果BMJ患儿随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尿微量蛋白有升高趋势,血清胆红素205.2-256.5 μmol/ L时尿β2-M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胆红素>256.6-342.O μmol/L,β2-MG、α1-MG显著升高(P均<0.01),Alb 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出院前尿β2-MG、α1-MG、Alb恢复正常。结论BMJ可引起暂时肾功能损害,予早期干预治疗后肾功能很快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尿中TNF-α与Apgar评分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新生儿尿中TNF-α与Apgar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28例新生儿,生后Apgar评分1 min<3分者18例,4~6分者10例;评分正常组9例。采用ELISA法检测新生儿尿中TNF-α水平,并同时测定尿中反应肾损伤的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结果:尿TNF-α,β2-MG正常对照组为(25.35±5.76) pg/ml,(0.09±0.01) mg/L;在生后Apgar评分1 min 4~6分者为(32.50±6.55) pg/ml,(3.67±2.00) mg/L;Apgar评分1 min<3分者为(44.03±12.41) pg/ml,(4.66±1.85) mg/L。评分低者与正常组比较,尿TNF-α和β2-MG均显著升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尿中TNF-α和β2-M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1,P<0.05)。结论:尿中TNF-α水平与生后Apgar评分高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64例感染新生儿尿β_2微球蛋白(β_2M)、白蛋白(Alb)和免疫球蛋白(IgG)的检测,并与正常新生几和非感染新生儿的检测结果作比较,随访观察15例感染新生儿尿β_2M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新生儿尿β_2M、Alb和IgG均明显增高,提示新生儿感染时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均受损,感染新生儿受损的肾功能在感染控制后可随之恢复。检测新生儿尿β_2M、Alb和IgG可同时观察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和肾小球功能受损程度,具有取材方便、无损伤、结果特异可靠的优点,很适于对新生儿肾功能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氟哌啶醇治疗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血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方法 对34例用氟哌啶醇治疗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其血和尿的β2-MG,同时常规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氟哌啶醇治疗前、后血β2-MG浓度分别为(1.56±0.52)μg/ml、(3.19±1.30)μg/ml(P<0.001);尿β2-MG浓度治疗前、后分别为(39.16±18.82)ng/ml、(88.35±39.89)ng/ml(P<0.001);血Cr浓度治疗前、后分别为(41.51±8.18)μmoI/L、(40.43±8.03)μmol/L(P>0.05);血BUN浓度治疗前、后分别为(4.02±1.70)mmol/L、(3.60±0.93)mmol/L(P>0.05).结论 应用氟哌啶醇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时对小儿的血和尿β2-MG有一定的影响,加强治疗期间血和尿β2-MG动态检测有助于了解肾脏早期损害及监控治疗药物反应.  相似文献   

14.
其它     
911623 庆大霉素治疗中测定尿β_2-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鲍仁孝∥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1,6(2)。-71~72 庆大霉素(GM)治疗35例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0天测定血、尿β_2-微球蛋白( β_2-MG)、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等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新生儿感染患儿尿大分子碱性磷酸酶 (HMAP)的变化 ,为肾功能损害提供早期敏感的诊断方法。方法 利用抗HMAP的单克隆抗体 ,ELISA方法检测尿HMAP在感染组 (5 1例 )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在对照组 (3 6例 )的水平 ,并测定两组的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MG)和血清尿素氮 (BUN)、肌酐 (Cr)水平。结果 感染组治疗前尿HMAP、β2 MG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 (P =0 0 0 0 1) ,感染组尿HMAP、β2 MG呈直线正相关(P <0 0 0 1) ,二者的异常发生率 (5 8 82 %和 74 5 1% )高于血清BUN、Cr(2 3 5 3 %和 3 3 3 3 % ) (P <0 0 1)。结论 感染新生儿常存在肾功能损害 ,尿HMAP可作为监测感染新生儿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和尿酶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伤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2004-10—2005-10在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科和皮肤科住院的HSP患儿共43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酶法测定患儿尿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胺酶(NAG)的水平,同时检测尿常规和血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结果HSP患儿尿4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4项指标异常率79.07%(34/43),尿常规异常率13.95%(6/43);37例尿常规正常者4项指标异常率达70.57%(28/37),且4项指标较单项指标异常发生率高。结论尿4项指标联合检测是诊断HSP早期肾损伤的灵敏指标,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以降低肾损伤程度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表皮生长因子(EGF)、尿微量清蛋白(MA)及β2-微球蛋白(β2-MG)与过敏性紫癜(HSP)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的关系与相关性;探寻HSP早期肾损伤敏感的实验室指标。方法HSP患儿73例,分为HSP组(皮肤型组、混合型组、HSPN型组);健康对照组;治疗前组、治疗后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ABC-ELISA)测定各组尿EGF,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尿MA及β2-MG水平。结果1.HSPN型组尿EGF水平为(173.90±112.53)μg/L,高于皮肤型组(89.22±40.21)μg/L和混合型组(132.96±56.41)μg/L;HSPN型组尿MA水平为(46.34±18.49)mg/L,高于皮肤型组(12.30±6.73)mg/L和混合型组(24.31±12.66)mg/L;HSPN型组尿β2-MG水平为(0.52±0.39)mg/L,高于皮肤型组(0.26±0.18)mg/L及混合型组(0.35±0.25)mg/L,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2.尿EGF水平治疗前组[(122.16±63.71)μg/L]高于治疗后组[(59.13±11.60)μg/L]及健康对照组[(24.74±8.75)μg/L];MA水平治疗前组[(43.09±10.46)mg/L]高于治疗后组[(12.94±5.73)mg/L]及健康对照组[(6.12±3.91)mg/L];尿β2-MG水平治疗前组[(0.45±0.25)mg/L]高于治疗后组[(0.29±0.16)mg/L]及健康对照组[(0.19±0.12)mg/L](Pa<0.05),且治疗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SP患儿肾损害中BUN/Cr阳性13例(阳性率17.81%),尿检阳性22例(阳性率30.14%),BUN/Cr加尿检阳性35例(阳性率47.95%),β2-MG阳性49例(阳性率67.12%),MA阳性53例(阳性率72.60%),EGF阳性67例(阳性率91.78%)。EGF、MA和β2-MG分别与BUN/Cr、尿检、BUN/Cr加尿检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4.尿EGF与尿MA和β2-MG水平均呈正相关(r=0.444,0.426Pa<0.05)。结论EGF参与了HSPN的发病过程,尿EGF、MA及β2-MG可作为反映早期HSP患儿肾损伤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尿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胱抑素C(Cys C)、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探讨尿NGAL、Cys C在检测HSP患儿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HSP的患儿60例.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将患儿分为尿检末见异常组(A组,20例)、尿检轻度异常组(B组,20例)、尿检重度异常组(C组,20例)、治疗后病情好转组(D组,15例,均为C组治疗后患儿).选取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榆健康儿章20例为健康对照组.其中15例患儿(B组5例,C组10例)行肾脏病理检查,并对肾小管间质进行病理评分.30例患儿(B组10例,C组20例)行尿蛋白电泳检查.设立尿NGAL、Cys C、β<,2>-MG的正常参考值上限,高于此值者视为异常,并计算异常率.结果 1.A、B、C组尿NGAL及Cys C水平升高,且呈递增趋势;D组尿NGAL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尿Cys C水平较B组降低,但高于健康对照组.2.B组尿NGAL的异常率高于尿β<,2>-MG,尿Cys C的异常率与尿β<,2>-MG比较无明显差异;D组尿β<,2>-MG的异常率高于尿NGAL.3.尿NGAL、Cys C、β<,2>-MG水平与肾小管间质病理评分、尿蛋白电泳结果均呈正相关(r=0.638、0.471;0.661、0.321;0.405、0.342,P<,a><0.05).C组患儿小管间质病例评分、尿蛋白电泳(小管性)结果均高于 B组(P<,a><0.05).结论 尿NGAL、Cys C可作为监测HSP患儿早期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传统指标尿β<,2>-MG.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尿β_2微球蛋白(β_2M)的测定研究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的近肾曲管功能。方法:66例新生儿分两组。正常组31例监测生后第一、三天两次尿19例,留第一天一次尿10例和只留第三天尿2例,而35例羊水胎粪污染组(简称污染组)分别为14、12和9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尿细胞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内皮素ET-1、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检测在判定小儿肾积水病肾损害程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1例小儿肾积水病肾尿IGF-1、ET-1、TGF-β1>及MCP-1水平,并以健肾尿作对照.41例同时行病肾组织学检查分级,并与病肾尿IGF-1、ET-1、TGF-β1>及MCP-1水平作相关分析.结果 ①病肾尿IGF-1明显降低为(186.69±24.63)pg/ml,健肾测值为(279.45±31.5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病肾尿ET-1、TGF-β1、MCP-1明显升高,分别为(49.81±9.08)、(395.91±83.52)、(486.59±89.72)pg/ml,健肾相应测值为(13.21±2.91)、(232.57±32.68)、(328.54±36.8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肾尿IGF-1与病理分级密切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39,P<0.01);ET-1、TGF-β1及MCP-1水平与病理分级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肾积水病肾尿IGF-1水平是从尿细胞因子检测中判定病肾损害程度的理想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