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虚证胃痛与胃窦粘膜G和D细胞关系(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对75例脾虚证胃痛和27例实证胃痛患者胃粘膜内胃泌素产生细胞(G 细胞)、生长抑素产生细胞(D 细胞)的数量变化进行观察,探讨它们与证及粘膜病变的关系,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对需做胃镜检查的102例胃痛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脾虚证组患者75例,其中男43例,女32例,按照分型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3(2):104.]再分成:脾气虚组35例,平均年龄40岁;脾虚气滞组40例,平均年龄39岁。寒邪、气滞、热郁、食停等实证胃痛患者27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31岁。二,病理资料:(1)取胃窦大,小弯距幽门3cm 处粘膜各一块,中性福尔马林缓冲液固定,常规  相似文献   

2.
我们应用锡类散与吗叮啉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6例,并与雷尼替丁组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72例病人全部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经胃镜证实为活动性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理证实为溃疡,均有不同程度的反酸、嗳气,上腹疼痛或胀满史。将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9例,女7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38.6岁;其中胃溃疡9例,十二指肠溃疡22例,复合性溃疡5例。对照组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40.1岁;其中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溃疡24例,复合性溃疡4例。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锡类…  相似文献   

3.
自1994年到1998年近5年时间,我们共收治56例下肢静脉炎合并溃疡患者,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24岁,平均年龄42岁;发病时间最长者36年,最短者6个月。单肢溃疡44例,双肢12例。溃疡面均分布于小腿,内外侧均有。其中湿热下注型26例,脾虚湿盛型10例,气滞血瘀型12例,肝  相似文献   

4.
笔者将七厘散外用治疗褥疮,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患者1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5例中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38岁;对照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40岁.两组患者均为瘫痪病人,均患Ⅲ期褥疮,局部组织有感染,浅部组织坏死,溃疡形成,创面有黄色渗出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三联疗法联合溃疡汤治疗脾虚湿盛型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脾虚湿盛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给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联合溃疡汤治疗的观察组60例和仅给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的对照组60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负面情绪、整体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有效率,胃镜治疗总有效率,腹胀、腹痛缓解率,每日嗳气次数,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营养、人际关系、应对压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溃疡面积,HAMA、HAMD、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联合溃疡汤治疗脾虚湿盛型十二指肠溃疡效果好,可促进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控制负面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浅谈糖尿病足溃疡的中医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3月~2002年6月,通过对收治的12位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3岁;疗程1~3月不等;溃疡面积最小为1.5cm×2.3cm,最大为5.2cm×7.3cm;治愈8例,好转3例,无效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观察中医中药治疗NSAIDs相关性溃疡愈合质量。方法 100例NSAIDs相关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对照组各50例,疗程8周,观察治疗后2组的临床疗效及溃疡愈合质量。结果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患者胃镜下观察,溃疡愈合质量指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中药治疗NSAIDs相关性溃疡可以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提高再生黏膜的成熟度,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采用自拟脾虚湿蕴湿疹方联合针刺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来院门诊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5±12.89岁;平均病程1.56±1.33年。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6±10.65岁;平均病程1.75±1.09年。两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辨证治疗和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45例肝脾不调型慢性胃炎与46例脾虚型慢性胃炎对照,两型均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上腹部胀痛、嗳气、食欲不振。病程长者20年,短者半年;男性47例,女性44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3.5岁。均经胃镜及病理证实为慢性胃炎,除6例合并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外,均无其它器质性疾病。治疗前采血样观察血中胃泌素、甘胆酸、乙酰胆碱、胆碱酯酶的指标,继之投药:“肝脾不调”用参芪粉、“脾虚”用健脾益气汤治疗。服药期间不兼服其它西药或中药(几乎所有病人都经  相似文献   

10.
HP(幽门螺旋杆菌 )已被证明为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1 997年至 1 999年 ,笔者选用对 HP敏感的中药组成溃宁散配合奥美拉唑治疗 HP相关的消化性溃疡 6 0例 ,并与用庆大霉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 40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文 1 0 0例患者 ,均经胃镜、尿素酶试验及病理确诊为感染了 HP的消化性溃疡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组 6 0例中 ,男 41例 ,女 1 9例 ;年龄 2 0~ 70岁 ,平均为 35 .0岁 ;十二指肠溃疡 5 2例 ,胃溃疡 8例 ;病程小于 1年者 2 6例 ,1年以上者 34例。对照组 40例中 ,男 2 7例 ,女 1 3例 ;年龄…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与临床分期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意  贺希 《中医药导报》2010,16(5):39-40
目的:观察慢重肝患者中医证候与病情分期的相关性.方法:以黄疸为病名,湿热脾虚血瘀为基本证型,以湿热证、脾虚证、血瘀证各自中医证候及症状量化表为标准,观察31例患者湿热证候积分、脾虚证候积分、血瘀证候积分及三者总证候积分的差异与慢重肝病情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经多元相关分析,慢重肝中医湿热证候积分与疾病分期之间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候积分与疾病分期之间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重肝早期患者以湿热证候为主,中晚期患者以血瘀、脾虚证候为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属于脾虚证有无相关性。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确诊为神经病变的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原则,结合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四诊资料分为两组,脾虚型组与非脾虚型组,两组均安排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其中检出下肢神经进行比较(包括腓总神经、胫神经和腓肠神经)。结果: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脾虚证有一定相关性,脾虚证患者神经病变较重,其中胫神经最能反映脾虚证患者神经病变程度,与非脾虚证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胃愈疡颗粒对HP阳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组织IFN-γ、caspase-3表达的影响,揭示其抗溃疡复发的部分分子学机制。方法将60例胃镜下确诊的HP阳性胃溃疡(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另设胃镜示无胃黏膜病变者10例为正常组。治疗组予健胃愈疡颗粒,对照组予洛赛克等西药;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于胃镜示在溃疡边缘取胃黏膜组织作HP尿素酶酚红试验、光镜检测及免疫组化检测IFN-γ、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健胃愈疡颗粒能减低HP阳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组织IFN-γ、caspase-3表达。结论减低HP阳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组织IFN-γ、caspase-3的表达水平,从而阻断由HP间接介导的胃黏膜细胞凋亡,是健胃愈疡颗粒抗胃溃疡复发作用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超声介导下中药经穴渗透疗法与5-氟尿嘧啶(5-FU)相关脾虚湿阻型腹泻肠道菌群结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浙江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就诊的5-FU致脾虚湿阻型腹泻的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超声介导下中药经穴渗透疗法。利用16srDNA V3-V4区测序及分析技术对各组粪便样本进行测序并分析肠道菌群的改变,使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量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能力变化。结果:两组均无失访病例,两组患者在干预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FU相关脾虚湿阻型腹泻患者的肠道菌群经超声介导中药渗透治疗后结构发生改变,表现为AlPha多样性、Morganella菌属、主坐标分析法(PCoA)、heatmaP聚类图、总体有效率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超声介导下中药经穴渗透疗法可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结构修复肠道屏障,从而改善5-FU相关脾虚湿阻型腹泻,降低5-FU相关脾虚湿阻型腹泻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1996~ 1999年笔者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 130例 ,分别采用三钾二橼络合铋 (商品名 :得乐 )和甲氰咪胍治疗 ,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0例患者均经纤维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将其随机分成 A,B两组。得乐治疗组 ( A组 ) 66例 ,年龄 31~ 53岁 ;胃溃疡 2 8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8例 ;甲氰咪胍治疗组 ( B组 ) 64例 ,年龄 33~ 57岁 ;胃溃疡 34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30例。两组大便隐血试验均为阴性 ,溃疡直径为 3~ 2 0 mm,两组病程、溃疡面积、吸烟及饮食等习惯均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A组每日三餐前…  相似文献   

16.
胃十二指肠溃疡约有 2 0 %的患者可并发不同程度的出血。临床上又有约 10 %左右的患者需紧急外科处理[1] 。笔者就 1975年 1月~ 1997年 12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紧急外科处理的 86例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1 性别、年龄 :本组男 74例 ,女 12例 ;男与女之比为 6.1∶ 1。大于一般报道的 2~ 5∶ 1。年龄分布 :小于 4 0岁 15例 ,4 1~ 50岁 34例 ,51~ 60岁 2 4例 ,61岁以上 13例。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76例 ,平均年龄 4 6岁。1.1.2 病变部位 :高位小弯溃疡 5例 ,小弯溃疡 2 3例 ,窦部溃疡 7例 ,球后溃疡 17例 ,…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1986年7月~1989年2月,应用黄连素结合甲氰咪胍治疗消化性溃疡142例,并与单独服用甲氰咪胍治疗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例总数3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2例,对照组192例。男性252例,女性82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8岁,平均37岁。所有病例均经纤维胃镜确诊,选择溃疡直径在0.5cm 以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弯曲菌试验阳性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黄连素0.3g,每日3次,甲氰咪胍0.2g,每日3次及0.4g 晚服,4周为1疗程。对照组只服用甲氰咪胍,剂量、疗程均同治疗组。所用幽门弯曲菌试验试剂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分部科  相似文献   

18.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为7%~10%,反复出血的患者病死率较高[1].因此,研究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药物治疗仍有较大的意义.本研究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溃疡伴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0年4月间,选本院治疗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共5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和X线钡餐造影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且均为中度出血,出血量介于800~1000ml.将入选的50例病例,按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中男19例,女6例,性别为3.16∶1;年龄介于23~60岁,平均年龄35.42±7.23岁;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1例,胃溃疡4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4例,性别比为5.25:1;年龄介于22~57岁,平均年龄33.67±9.03;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例,胃溃疡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薛雪 《四川中医》1999,17(10):15-16
慢性胃炎常以胃院痛、腹胀、暖气、反酸为主要症状,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据统计,慢性胃炎患者中,中医辨证属脾虚肝郁型者占551%[’]。因此,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薛氏益胃汤(该方系在祖传治疗脾胃病经验方基础上总结而成)治疗脾虚肝郁型慢性胃炎,疗效满意。现将资料较为完整的ide例归纳总结后,报道如下。亚临床资料本组ide例全部为门诊患者。foe例中男59例,女47例;年龄在3O-74岁之间,其中,刀一39岁25例,40-49岁38例,50-59岁25例,to-69岁14例,70岁以上4例,平均年龄44.8岁,以的一49岁年龄组稍多;病程最短半年,最长近4…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临床受蒲黄止血而伤口愈合快的启示,用此药随机分组观察(全部病例经乙状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癌变性溃疡未列入内)治疗溃疡性直肠炎56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32岁。溃疡最大面积4cm×2cm,最小0.5cm×0.5cm。病程最长3年4个月,最短16天。34例用西药治疗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6岁。溃疡最大4cm×3cm,最小为0.6cm×0.3cm。病程最长3年2个月,最短22天。对照组用庆大霉素16万单位、654—2 10mg,生理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