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节缝线的效果。方法将115例122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78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对照组44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实验组的眼压控制有效率、功能性滤过泡均高于对照组(P〈0.01),浅前房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可有效地控制眼压水平,减少巩膜瓣瘢痕及主动调节房水滤过量,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此术操作简便,易掌握,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整缝线的效果.方法 将68例71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37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联合巩膜瓣单条可调整缝线,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对照组34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 所有病例术前术后视力不变或增减一行,实验组的眼压控制有效率、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均较对照组高(P<0.05),浅前房的出现比例比对照组少,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无明显并发症,眼压控制良好.结论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MMC及可调整缝线可减少手术并发症,防止滤过道粘连阻塞,有效地控制眼压水平,提高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各种类型青光眼68例71眼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联合巩膜瓣单条可调整缝线的疗效及护理。结果68冽71眼眼压控制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Ⅰ型滤过泡39眼,Ⅱ型滤过泡28眼,Ⅲ型滤过泡4眼,Ⅳ型滤过泡0眼。功能性滤过泡67眼,占94.37%。结论采用丝裂霉素C及调整缝线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并加强相关护理,能有效控制眼压水平,防止滤过道粘连阻塞,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提高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联合丝裂霉素C与可调节缝线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青光眼52眼,均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1-2条,对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术后早期平均眼压为9~22mmHg,随访6个月眼压为11~23mmHg。术后第1天有38眼形成正常深前房,10眼术后发生浅前房。大多病例术后滤过泡形成良好,少数病例术后出现滤过过强、角膜水肿、眼压异常等并发症,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后恢复良好。结论: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与可调节缝线可有效控制眼压水平,减少巩膜瓣瘢痕及主动调节房水滤过量,促进功能性滤泡形成,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应用及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8例(180眼)青光眼随机分成三组;治疗1组56例(60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2组56例(58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应用,治疗3组56例(62眼)行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观察比较各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2组术后高眼压率低于治疗1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于治疗1组,早期低眼压、浅前房发生率高于治疗1组;治疗3组手术成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治疗1组,早期低眼压、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2组。结论: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并在术后合理控制巩膜瓣缝线的拆除数目及时间,可以明显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早期有效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6.
李毅宏  李柏坚 《西部医学》2006,18(6):701-702
目的观察巩膜调整缝线在应用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中对减少术后浅前房和控制眼压方面的作用。方法将43例(47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22例(24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 巩膜可调整缝线;对照组21例(23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其术后浅前房、滤过泡及眼压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对照组少,但差异无显著性(精确概率法,P=0.072),有待进一步观察;眼压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巩膜可调整缝线在应用了丝裂霉素c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房水滤过量,减少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可调整缝线、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应用可调整缝线、丝裂霉素C的临床疗效,寻求提高青光眼手术疗效的途径.方法将65例(68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35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MMC)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对照组33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前术后视力不变或增减一行,视野基本不变,实验组的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均较对照组高(P<0.05),浅前房的出现比例比对照组少,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无严重并发症,眼压控制良好.结论MMC可有效抑制术后成纤维细胞增生,只需1次用药,不引起眼内损害,联合使用可调整缝线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采用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低温保存的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9眼,术后对其眼压、前房、滤过泡、视力随访观察6~18个月。结果 随访期间27眼眼压由术前32~46mmHg降至术后6~21mmHg,两眼手术失败,眼压未控制;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有22眼,有功能性滤过泡25眼;术后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2眼)和浅前房(1眼)。结论 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的形成.有利于青光眼滤过通道的建立,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探讨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②方法 对117例(133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滤过泡情况.③结果 术后32眼(24.06%)视力提高,96眼(72.18%)视力无变化;术后6个月时眼压10~20mmHg;术后7眼(5.26%)发生浅前房;功能性滤过泡128眼(96.24%),非功能性滤过泡5眼(3.76%).④结论 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不仅能提高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而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64例(66只眼),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27只眼).对照组38例(39只眼)。观察组采用丝裂霉素C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单纯小粱切除术,66只眼均使用可调整缝线。并对手术疗效、手术并发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4例66只眼术后1~12个月的随访观察,眼压均有效控制。结论 对POAG或PACG采用丝裂霉素C小梁切除术的方法.可减少巩膜瓣瘢痕及主动调节房水滤过量,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杨志强 《中原医刊》2007,34(9):28-29
目的总结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至2004年本院27例(27眼)的各种类型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MMC)和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的病例作为治疗组,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对照组34例(34眼)常规行小梁切除术。结果两组所有病例术前术后视力、视野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的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均较对照组高,浅前房的出现比例比对照组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和可调整缝线能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可调节缝线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青光眼102眼,均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片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1~2条、.结果同手术前比,术后82眼远视力提高,20眼远视力无变化。术后早期24眼眼压15—20 mm Hg,78眼眼压10—14 mm Hg,随访1~2年眼压平均为15.5 mm Hg。根据滤过泡Kronfeld分类标准Ⅰ、Ⅱ型滤过泡92眼,占90%,Ⅲ、Ⅳ型滤过泡10眼,占10%。结论可调节缝线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可有效控制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及丝裂霉素C(MMC)联合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8例(10眼)难治性青光眼均采用瑞济冷冻干燥羊膜移植联合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术中于巩膜瓣和结膜瓣下放置0.3mg/mLMMC2min.术后1周、1月及1年,检查记录术眼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情况。结果术后1周无浅前房出现,术后早期持续性低眼压1例,术后1年除1眼眼压23.78mmHg需用药物控制外,其余9眼眼压在7~18mmHg之间,均保持功能性滤过泡及良好的前房深度。结论羊膜移植及MMC联合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可减少滤过道疤痕的形成,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王丽丽 《中外医疗》2014,(16):124-125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寻求提高青光眼手术疗效的途径。方法选取该院100例青光眼患者,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同样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并在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前术后视力不变或增减1行,视野基本不变,观察组的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浅前房的出现比例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严重并发症,眼压控制良好。结论将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应用在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生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杨涛  肖庆  杨霓 《四川医学》2013,(4):539-541
目的观察可调节缝线联合丝裂霉素在小梁切除术中常规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患者共509例(638眼),术中应用丝裂霉素(0.4mg/ml)1~4min,可调节缝线1条,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8~12个月,术后视力不变约446眼,下降1~2行者约192眼,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术后维持功能性滤过泡者约513眼,术后发生浅前房者约82眼。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可提高其术后滤过水平,建立功能性滤过泡;再联合可调节缝线技术可有效控制滤过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的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青光眼40眼,均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1~2条。结果同手术前比,术后4眼远视力提高,36眼远视力无变化,术后早期6眼眼压15~20mmHg,34眼眼压9~14mmHg,随访2年眼压平均为16.5mmHg。术后40眼前房立即形成,其中Ⅰ度浅前房5眼,正常深前房35眼,术后随诊2年根据滤过泡Kronfeld分类标准Ⅰ、Ⅱ型滤过泡36眼,占90%,Ⅲ、Ⅳ型滤过泡4眼,占10%。结论丝裂霉素C可提高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率,联合可调整缝线,可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有或无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结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验证方法,将150例(150眼)青光眼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等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显微小梁切除联合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不仅能通过调控缝线来控制滤过量,而且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抗青光眼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评价应用可调缝线减少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性。方法将36例(59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可调缝线组34眼,应用可调缝线缝合巩膜瓣;对照组25眼,采用常规间断缝合法缝合巩膜瓣。术后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视力等情况。结果可调缝线组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的发生率低,并形成有效滤过泡。结论巩膜瓣可调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可有效地调节术后早期滤过泡水平,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及生物羊膜移植可调整缝线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将接受小梁切除术的各类型难治性青光眼38例(44眼)分为3组,A组为治疗组(16眼),巩膜瓣下行羊膜移植术(AMT)联合应用MMC;B组为MMC组(14眼),巩膜瓣下联合应用MMC;C组为对照组(14眼),常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3组病例均留置可调整缝线。术后1周、2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记录术眼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情况及并发症治疗组、MMC组均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治疗组少,主要有术后浅前房;MMC组主要有薄壁滤过泡、滤过泡渗漏等。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及生物羊膜移植可调整缝线是治疗难治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羊膜植入不仅有抗新生血管和抗瘢痕形成的作用,而且早期还有机械引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2008年本院66例(76眼)的各种类型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MMC)和巩膜可调整缝线的病例,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术后眼压控制较好,功能性滤过形成良好,前房形成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和可调整缝线能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