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美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3017-3018
目的:总结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经验,旨在减少化疗药物所引起的局部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月12月在我科进行肿瘤化疗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 PICC 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经验。结果79例患者中一次穿刺成功共77例,2例患者经第二次穿刺后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为15 d~190 d,平均留置时间为(90.5±2.8)d;其中30例患者因停止化疗而主动拔除留置管;留置导管后发生静脉炎4例、穿刺点感染2例和局部渗血1例。结论 PICC 置管可有效保护血管,防止静脉炎的发生,降低患者痛苦,而加强PICC 置管后的护理是长时间安全留置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21例肿瘤患者采用PICC置管,用于输入化疗药物、营养液及高黏度液体等。结果: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留置导管5~285天,发生Ⅰ级静脉炎1例,导管堵塞1例。结论:PICC置管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易掌握,保证肿瘤患者整个化疗周期的实施和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肿瘤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应用PICC置管进行化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98例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并给予精心置管前、置管后护理.结果 98例患者,7例置管后出现程度不同的静脉炎表现,1例碘伏过敏,经处理恢复正常,98例患者全部完成了化疗周期,拔管后伤口愈合较好.结论 PICC置管适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药物输注,可减少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及药物渗透性损伤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痛苦.操作方便,穿刺成功率高,创伤小,保留时间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经皮肘正中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适用于长时间经静脉滴注抗生素、刺激性药物、化疗药、控制疼痛、完全胃肠外营养、病情不稳定需要随时用药及测中心静脉压的病人[1].其穿刺成功率高,创伤小,避免了化疗药对外周浅静脉的破坏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在肿瘤化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对PICC在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影响置管成功的因素、置管后的护理、置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PICC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捕管的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优缺点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科27例患者,PICC的疗效及护理方法.结果 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后,得以良好治疗,活动正常.结论 PICC不限制患者活动,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利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常见合并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4年11月-2009年12月肿瘤内科300例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探讨相关的技术问题和并发症的处理.结果: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术穿刺成功率97.6%,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8.3%,其中局部血肿7例(2.3%),误穿动脉5例(1.7%),气胸3例(1.0%),心律失常10例(3.3%);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导管堵塞34例(11.3%),导管感染11例(3.7%),置管后右肩关节疼痛4例(1.3%).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肿瘤患者安全、可靠的静脉穿刺技术,虽然穿刺及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通过经验积累可以减少和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7.
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因其穿刺部位容易固定、不受肢体活动影响,留置时间长,便于置管后护理,为乳腺癌患者化疗用药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输液途径,减少了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与组织坏死,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化疗,临床上患者容易接受。传统的颈内静脉置管,常有误穿动脉、局部血肿、臂丛神经异感、甚至严重的气胸血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定位穿刺能解决上述难题。我院对4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患者行静脉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 可减少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并可确保化疗药物安全使用,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其可为患者提供长期的治疗途径[1].但是PICC 是侵入性操作,对伴有糖尿病肿瘤患者进行PICC 置管时应特别慎重[ 2].本文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旨在观察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PICC置管的效果并总结出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2010-2014年,我科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作为化疗患者的主要输液通路,减轻了因频繁穿刺外周血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化疗药物刺激外周局部血管所致静脉炎的危险性,临床效果较好.本文就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年娇  席曙桂 《右江医学》2002,30(3):270-270
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药物治疗过程中 ,常因长期输液 ,反复静脉穿刺及应用化疗药物 ,使皮肤静脉出现静脉炎 ,静脉萎缩、变细、脆性增加、弹性下降 ,浅静脉受到破坏 ,如操作不慎可使化疗药物外漏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能有效地避免了外周静脉保留时间短 ,不易固定 ,易损伤血管 ,输液速度慢以及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 ;同时锁骨下静脉血流快 ,化疗时药物迅速被稀释 ,明显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而且有利于危重病人抢救时能及时用药、抽血检验等 ,减轻了护理工作量。通过对 12 1例肿瘤病人化疗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收到了满意…  相似文献   

11.
深静脉置管术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静脉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需要大量补液、血液透析、肿瘤化疗和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常用的置管方式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股静脉穿刺置管及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因静脉留置时间长,其并发症时有发生,影响导管的留置时间及患者的治疗。如何通过护理措施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Picc置管的方法和护理。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实施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化疗时对其进行Picc置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总结Picc置管的方法和护理要点。结果通过对患者做好置管前、置管中以及置管后的全面护理,40例患者的置管成功率达到了100.0%,其中除了3例(7.5%)患者发生皮肤过敏现象之外,未发生感染、导管脱落、堵塞等情况。结论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通过做好置管前、中、后的全面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保证患者的安全,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通过观察肿瘤化疗患者进行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分析可能的原因,同时制定出更好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某肿瘤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130例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观察记录其并发症,并且分析并发症产生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结果:130例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发生穿刺点渗血5例,穿刺点感染4例,静脉炎4例,导管脱出2例。结论:PICC置管术对于传统的末端静脉血管置管对于肿瘤化疗患者具有较好的降低患者痛苦的作用,但是操作不当让然会有少量并发症的发生。运用较好的护理措施能够预防和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洪雅  洪云月 《当代医学》2011,17(24):111-112
静脉化疗是胸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主要治疗手段,而传统静脉化疗方法是经外周静脉穿刺注射,由于化疗药物刺激性强,容易引起静脉炎,药物外渗,局部硬肿等并发症。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避免了患者反复进行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因留置时间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自2009年以来我科开始对肿瘤患者术后化疗应用PICC置管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肿瘤患者当外周静脉条件较差或注射强制激化疗药物时,我科常选择股静脉置管化疗,在住院病人中90%以上病人都需要进行股静脉置管,在置管期间.部分患者穿刺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自2003年11月~2004年6月,我科对股静脉置管后穿刺局部疼痛的患者采用微波照射治疗,现将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对50例肿瘤患者用PICC导管,从上肢的浅静脉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进行化疗。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2%,导管末端46例位于上腔静脉内,4例插入右心房。置管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继发感染。结论:PICC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的深静脉置管术,并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病人血管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琼   《中国医学工程》2014,(4):186-186
目的总结对老年患者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老年患者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100例穿刺成功,感染4例,血栓1例,血肿3例,心律失常1例,无留后遗症病例。结论做好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护理,规范、熟练的置管操作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
对于长期接受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血管条件差难以穿刺以及需进行抢救的肿瘤患者,深静脉置管解除了因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和心理压力,而体现出重要价值。我科于2004年10月—2008年2月对156例患者施行了深静脉置管术,其中锁骨下静脉穿刺110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45例,股静脉穿刺1例,保证了临床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但其中有11例患者在置管后曾发生非正常拔管,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为肿瘤化疗患者建立深静脉通道,减轻其穿刺痛苦,以顺利度过化疗期。方法对36例肿瘤化疗患者采用PICC置管输入化疗药物。结果 PICC置管化疗全过程顺利进行。结论 PICC置管术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安全性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长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并提出预见性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长期PICC置管肿瘤化疗且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35例患者资料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本院长期PICC置管肿瘤化疗但未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67例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糖尿病、持续置管时间、穿刺血管、促血小板药物、预防性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有糖尿病、持续置管时间≥14d、穿刺血管为头静脉、使用促血小板药物、未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是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1)。结论 分析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性的护理对策利于降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保障化疗效果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