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FibroScan、AST/ALT(AAR)、AST/PLT(APRI)、FIB-4及其联合应用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价。方法:回顾性分析406例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肝脏硬度(LS)、AAR、APRI及FIB-4指数,比较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两组患者LS、AAR、APRI及FIB-4指数的差异性,采用ROC曲线评价4项肝纤维化诊断指标鉴别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不同疾病阶段的能力,并分析LS、AAR、APRI、FIB-4对于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价相关性。结果:LS、AAR、FIB-4指数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价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与乙肝肝硬化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鉴别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的LS、AAR、APRI及FIB-4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6,0.772、0.632、0.885;鉴别诊断代偿期与失代偿乙肝肝硬化的LS、AAR、APRI及FIB-4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7、0.666、0.795、0.820;LS分别与AAR、APRI、FIB-4指数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313、0.265、0.156,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S、AAR、APRI及FIB-4指数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艮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6):1309-1313
目的评价GGT/Alb比值对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无创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经肝穿刺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资料。根据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将322例患者按照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1(183例)、S2(68例)、S3(35例)、S4(36例)。收集患者的血常规、病毒学、血生化等临床指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评估3种无创模型GGT/Alb比值、APRI评分和FIB-4指数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绘制GGT/Alb比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患者的Alb(F=7.351)、HBV DNA(χ~2=2.820)和PLT(F=6.182)逐渐降低,而年龄(χ~2=3.145)、GGT(χ~2=6.149)、GGT/Alb比值(χ~2=7.064)、APRI评分(χ~2=9.022)和FIB-4指数(χ~2=8.254)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得出,GGT/Alb比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396,P 0.01),其相关系数高于APRI评分(r=0.327,P 0.01)和FIB-4指数(r=0.370,P 0.01)。ROC曲线结果显示,在显著肝纤维化、严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中,GGT/Alb比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0、0.676、0.695)与APRI评分(AUC分别为0.692、0.698、0.728)和FIB-4指数(AUC分别为0.659、0.661、0.684)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GGT/Alb比值分别以0.435、0.465和0.465为截断值,其用于诊断显著肝纤维化、严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69.1%、66.2%和69.0%,特异度分别为65.4%、65.9%和67.0%。结论与APRI评分和FIB-4指数一样,GGT/Alb比值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可以对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程度的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血清学模型中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血小板比值(RPR)、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血小板比值指数(GPRI)、S指数、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标(FIB-4)、AST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对酒精性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26例,其中伴轻中度静脉曲张者20例(轻中度组)、重度静脉曲张者67例(重度组),无静脉曲张者39例(无曲张组)。收集各组血常规(RDW、PLT)、肝功能(ALT、AST、GGT、ALB)指标,计算RPR、GPRI、S指数、FIB-4、APR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4种指标对食管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组RPR、GPRI、S指数、FIB-4、APRI均高于轻中度组、无曲张组(P均<0.05)。而轻中度组与无曲张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PR、GPRI、S指数、FIB-4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2、0.828、0.960、0.883、0.799,预测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AUC分别为0.891、0.782、0.836、0.816、0.762。结论无创血清学模型中RPR、GPRI、S指数、FIB-4、APRI对预测酒精性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及其严重程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作为非侵入性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诊断慢性HBV感染者显著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6年10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接受肝活组织检查的493例慢性HBV感染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S0~S4级,S0级79例,S1级254例,S2级103例,S3级35例,S4级22例。常规检测TBil、ALT、AST、ALP、GGT、Alb、ADA等生化指标和血常规指标,计算AST/PLT比值指数(APRI)。比较不同分级患者各指标的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各指标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DA、APRI单独及多指标联合应用对显著肝纤维化(S≥2)的诊断价值。结果年龄、性别、TBil、ALT、AST、ALP、GGT、Alb、ADA和APRI在S0~S4级肝纤维化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41,χ~2值分别为14.45、15.08、28.27、48.22、48.65、80.53、17.03、57.89、73.20,P值均<0.05)。性别、年龄和血清ADA是显著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59、1.05、1.12,P值均<0.01)。ADA、APRI及多指标联合应用诊断显著肝纤维化均有一定价值(P值均<0.0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73和0.75。结论血清ADA对慢性HBV感染者显著肝纤维化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APRI和Forns指数对慢乙肝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验证APRI和Forns指数对诊断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172例慢性乙肝患者均接受肝组织病理检查,并同时检测肝功能、血常规和血脂,用ROC曲线评价APRI和Forns指数诊断慢乙肝肝纤维化的能力.结果 肝纤维化分期与APRI/Forns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312和0.315(P<0.01);肝纤维化S4的APRI和Forns指数均高于S0/S1/S2/S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PRI和Forns指数诊断显著肝纤维化(S2-S4)的AUC均小于0.7,诊断s4的AUC均大于0.7;APRI诊断S4的敏感性(SN)80%、特异性(SP)74%、阳性预测值(PPV)34.5%和阴性预测值(NPV)95.6%;Forns指数诊断S4的SN92%、SP63%、PPV29.9%和NPV97.9%.结论 APRI和Forns指数与肝纤维化分期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用于肝纤维化S4的诊断,但对肝纤维化S1、S2和S3的区分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予以瞬间弹性成像技术、血清学指标、肝组织活检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住院的142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行血清学指标、胃镜、瞬时弹性成像与肝组织活检,对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等检查指标进行分析,并探讨各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肝纤维化S2~S4期患者的AST、ALT、TBil、PLT、Glb、肝纤维化四项、APRI及FIB-4指数、LSM值与肝纤维化S0~S1期的患者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LSM值明显高于未合并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析显示,LSM值、HA及FIB-4指数、APRI指数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最高,而APRI指数、LSM值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预测效能最佳。经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A、LSM值是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APRI、LSM值是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清学指标与瞬间弹性成像技术对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常规指标中建立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建立基于常规实验室指标的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为传统的肝穿刺活检提供简便的非创伤性替代手段。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386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常规实验室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建立诊断模型。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等方法验证和比较该模型与Forns指数、APRI指数、Hepascore及SLFG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各指标组合模型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优于单项常规实验室指标,其中SLFG模型、S指数和Hepascore均具有较好的表现。由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PLT)和白蛋白(Alb)三个常规指标组成的S指数(S指数=1000×GGT/(PLT×Alb2))判断有无明显肝纤维化和有无早期肝硬化时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达到0.686和0.762。使用以下推荐界值,S指数〈0.1预测无明显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90.4%,S指数≥0.5预测存在明显肝纤维化的特异度为86.2%;S指数〈0.3预测无早期肝硬化的灵敏度为84.8%,S指数≥1.5预测存在早期肝硬化的特异度为97.7%。结论由常规实验室指标建立的简单组合S指数,能较准确而方便地区分存在明显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的慢性HBV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分级中的作用。方法将178例CHB合并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Ishak分期,同时检测患者AST和PLT,计算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比较患者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与APRI间的关系,通过APR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其预测显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准确率,并对CHB肝纤维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和APRI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PRI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比(P=0.001),APRI预测CHB进展为显著肝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而预测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P=0.003),APRI1.5和2分别为显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截断点,其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和7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4%和74%。CHB患者经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肝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其纤维化程度比治疗前明显减轻,而APRI也明显降低。结论 APRI可作为预测CHB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国际标准化比值/PLT比值指数(INPR)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并与AST/PLT比值指数(ARRI)和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10月—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PBC的患者。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期。根据肝穿刺病理结果将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显著肝纤维化(≥S2)、进展期肝纤维化(≥S3)和肝硬化(S4)。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肝功能、血常规、血凝等指标,利用公式计算血清学无创模型INPR、APRI及FIB-4。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无创模型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血清学无创模型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法。结果 共纳入143例PBC患者,其中肝纤维化S0、S1、S2、S3和S4期分别为4、50、46、26和17例。IN...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与经典的APRI评分和FIB-4指数2种无创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模型进行比较,探讨GUCI评分对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的慢性HBV感染者846例,分为显著肝纤维化组(≥S2期,n=396)、严重肝纤维化组(≥S3期,n=204)、肝硬化组(S4期,n=100例); 846例患者中ALT 2×ULN 491例,其中显著肝纤维化(≥S2期) 275例、严重肝纤维化(≥S3期) 143例、肝硬化(S4期) 73例; 846例患者中HBeAg阴性383例,其中显著肝纤维化(≥S2期) 218例、严重肝纤维化(≥S3期) 110例、肝硬化(S4期) 55例。所有患者均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同时检测穿刺当天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相关临床指标,根据检测的临床指标分别计算出GUCI评分、APRI评分和FIB-4指数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3种血清学模型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等级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利用ROC曲线分析3种肝纤维化血清学模型的诊断性能,ROC曲线下面积(AUC)间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 GUCI评分、APRI评分、FIB-4指数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 472、0. 435、0. 401,P值均0. 001; AST、PT-INR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 316和0. 401,P值均0. 001);PLT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r=-0. 353,P 0. 001)。GUCI评分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C均高于APRI评分和FIB-4指数的AUC (Z值分别为6. 291、3. 159,P值均0. 001); GUCI评分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AUC高于APRI评分的AUC (Z=5. 306,P 0. 000 1)。491例ALT 2×ULN患者中,GUCI评分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C高于APRI评分和FIB-4指数的AUC(Z值分别为5. 969、3. 089,P值均0. 01),GUCI评分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AUC也高于APRI评分和FIB-4指数(Z值分别为4. 455、3. 192,P值均0. 01)。383例HBeAg阴性患者中,GUCI评分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C均高于APRI评分和FIB-4指数的AUC(Z值分别为5. 725、2. 162,P值均0. 05); GUCI评分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AUC高于APRI评分的AUC (Z=4. 743,P 0. 001)。在ALT 2×ULN患者中,以0. 446分值为截断值,GUCI评分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61. 82%,特异度为82. 73%,阳性预测值为73. 14%,阴性预测值为74. 02,P 0. 001;以0. 492分值为截断值,GUCI评分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76. 92%,特异度为72. 30%,阳性预测值为44. 49%,阴性预测值为91. 56,P 0. 001;以0. 499分值为截断值,GUCI评分诊断肝硬化的敏感度为72. 00%,特异度为77. 90%,阳性预测值为29. 74%,阴性预测值为95. 54%,P 0. 001。结论 GUCI评分是一种简单且实用的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模型,特别是对于ALT 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GUCI评分的诊断显著肝纤维化、严重肝纤维化的价值高于APRI评分、FIB-4指数;对于诊断肝硬化,GUCI评分与APRI评分、FIB-4指数的诊断价值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肝硬度(LS)联合APRI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7例,按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分组,利用声脉冲辐射力技术(ARFI)检测LS,并化验肝功能及血常规计算APRI指数。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进行相关性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S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并比较LS、APRI及两者联合诊断S≥1(存在肝纤维化)及S≥12(显著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不同分组之间年龄、LS、AST、血小板(PLT)、APRI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及APRI与病理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s)分别为0.793,0.699(P〈0.05);病理分期与AST,PLT的rs分别为0.292,-0.230(P〈0.05)。单独LS、APRI、联合Ls与APRI评价S≥1及S≥2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0.818、0.909和0.916、0.846、0.943;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单独LS或APRI诊断(P〈0.05)。结论LS联合APRI有助于提高早期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评价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的诊断价值,为其在临床诊疗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31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进行肝活检的病理学分级、分期,并检测血清指标以计算S指数、SI,FG模型、Hepascore、Forns指数和APRI指数等诊断模型。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等方法验证和比较各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各指标组合模型对肝纤维化程度都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由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PI。T)和白蛋白(Alb)三个常规指标组成的s指数在验证组中表现最佳[S指数:1000×GGT/(PLT×Alb^2)]。其判断有无明显肝纤维化、有无重度肝纤维化和有无早期肝硬化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达0.797、0.880和0.881。以S指数〈0.1预测无明显肝纤维化,S指数≥0.5预测存在明显肝纤维化,验证组中40.5%病例可被正确预测。以S指数〈0.3预测无早期肝硬化,S指数≥1.5预测存在早期肝硬化,验证组中68.7%病例可被正确预测。结论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能较好地区分存在明显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以S指数最为简便有效,它的应用可以减少一部分慢性HBV感染患者肝活检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ST/PLT和GGT/PLT比值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慢乙肝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同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的慢乙肝病例组间血常规、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常规四项指标(HA、CⅣ、PCⅢ和LN)的差异。结果不同程度的S1~4和G1~4的AST/PLT、GGT/PLT、HA、CⅣ、PCⅢ和LN 6项指标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1)。AST/PLT和GGT/PLT比值的阳性率在不同程度的S和G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肝纤维化常规四项指标中阳性率以HA为佳,与前两比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AST/PLT和GGT/PLT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AST、GGT增高和PLT(血小板计数)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GT/PLT比值(GPR)预测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行肝活组织检查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501例,其中HBe Ag阳性335例,HBe Ag阴性166例。分析比较GPR、GGT、AST/PLT指数(APRI)及FIB-4对肝纤维化分期(F1~F4)的预测价值。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诊断模型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各模型对肝纤维化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肝活组织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F1~F4期患者分别为141、183、139、38例。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e Ag阳性和HBe Ag阴性患者GGT、GPR、APRI和FIB-4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9、0.526、0.320、0.470、0.272、0.366、0.288、0.388,P值均0.001),PLT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3、-0.349,P值均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PR对于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及早期肝硬化(F4)的预测价值优于GGT和APRI(P值均0.05),而与FIB-4的预测价值相近(P值均0.05);GPR对于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F2)的预测价值优于GGT和APRI(P值均0.05),对进展期肝纤维化(≥F3)的预测价值优于GGT(P0.05),而对早期肝硬化(F4)的预测价值与GGT、APRI、FIB-4相近(P值均0.05)。结论 GPR可以作为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无创生化预测指标,尤其是对于HBe Ag阳性患者,其预测价值与FIB-4相近,亦不亚于APRI。  相似文献   

15.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567-1571
目的评价AST/PLT比值指数(APRI)、纤维化评分(FIB-4)、GGT与PLT比值(GPR)、哥德堡大学肝硬化指数(GUCI)评分和King’s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胆内科住院期间接受肝组织活检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的CHB患者612例。依据Scheuer方法进行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并依据临床指标分别计算APRI、FIB-4、GPR、GUCI评分和King’s评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变量间相关性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诊断性能。结果 GPR、APRI、FIB-4、King’s评分和GUCI评分在S1~2与S3~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8.683、7.372、6.294、7.204和7.795,P值均0.001)。GPR、APRI、FIB-4、King’s评分和GUCI评分与肝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是0.54、0.48、0.44、0.48、0.49,P值均0.001)。GPR诊断≥S2、≥S3和S4的AUC分别为0.76、0.80和0.82; APRI诊断≥S2、≥S3和S4的AUC分别为0.75、0.75和0.74; FIB-4诊断≥S2、≥S3和S4的AUC分别为0.70、0.75和0.78; King’s评分诊断≥S2、≥S3和S4的AUC分别为0.74、0.76和0.77; GUCI评分诊断≥S2、≥S3和S4的AUC分别为0.75、0.76和0.76。结论相较于APRI、FIB-4、GUCI评分和King’s评分,GPR对CHB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脏纤维化指数模型(FIB-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计数模型(APRI)两种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在肝癌介入治疗后急性肝功能恶化(ALFD)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168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按照TACE术后是否存在ALFD风险,将其分为观察组(伴ALFD风险,31例)和对照组(不伴ALFD风险,137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分析两组术前实验室指标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小板计数(PLT)、FIB-4、APRI及Child-Pugh评分,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前Child-Pugh评分、FIB-4、APRI对TACE术后ALFD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术前Alb、PLT、Child-Pug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Bil、AST、FIB-4、APR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LT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处理,结果显示术前Child-Pugh评分、FIB-4、APRI预测肝癌患者TACE术后ALF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0.818、0.789。结论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模型FIB-4、APRI对肝癌介入治疗后ALFD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单独应用及GP73分别联合肝脏硬度(LSM)、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诊断不同病因所致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诊断性试验。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行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68例, 检测患者血清GP73水平, 应用iLivTouch检测肝脏硬度(LSM);收集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和外周血小板(PLT)计数, 分析GP73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 并计算APRI、FIB4。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评估GP73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 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肝硬度、APRI、FIB4诊断显著纤维化的效能差异。结果经肝穿刺活组织学检查, 诊断为肝纤维化分期S0~1期13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LT计数及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标(FIB-4)、AST/PLT比值指数(APRI)在预测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EV)发生及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的163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入院1周内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依据PLT计数将入选患者分为4组,PLT≤50×10~9/L组27例,50×10~9/L至≤100×10~9/L组84例,100×10~9/L至≤150×10~9/L组26例,PLT计数150×10~9/L组26例;并记录ChildPugh评分及FIB-4、APRI,分析PLT计数及FIB-4、APRI与EV的关系。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Bonferroni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不满足χ~2检验条件者,则用Fisher确切检验;PLT计数及FIB-4、APRI与EV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PLT计数及FIB-4、APRI对EV的诊断价值。结果 163例肝硬化患者中,发生EV共114例,无EV患者49例。不同PLT计数的肝硬化患者EV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6,P0.001)。PLT150×10~9/L的肝硬化患者发生EV及重度EV的比例明显低于PLT计数≤150×10~9/L的患者(34.6%vs 76.6%;46.7%vs 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不同PLT计数的患者FIB-4、AP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2.58和57.02,P值均0.001)。PLT计数与EV程度呈负相关(r=-0.491,P0.001),FIB-4、APRI与EV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0、0.325,P值均0.001)。PLT计数及FIB-4、APRI预测有无EV的AUC和准确度分别为0.739、75.4%,0.732、71.2%及0.651、72.4%。PLT及FIB-4、APRI预测有无重度EV的AUC和准确度分别为0.763、69.3%,0.742、67.5%及0.676、66.3%。结论 PLT计数150×10~9/L的肝硬化患者发生EV及重度EV的风险大大降低,PLT计数及FIB-4、APRI与肝硬化患者EV相关,但PLT计数及FIB-4、APRI尚不足以替代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血小板miRNA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7-06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HBV感染基因型分为B型组28例,C型组52例。以同期健康体检且未携带HBV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所有受试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PLT)、HBeAg、HBV-DNA、miR-122检测结果。对比3组的ALT、AST、Alb、GGT、PLT、HBeAg、HBV-DNA、miR-122指标差异,分析血清miR-122相对表达量与ALT、AST、Alb、GGT、PLT、HBeAg、HBV-DNA指标的相关性。根据2年的随访,分析血清miR-122相对表达量在预测乙肝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B型组和C型组的ALT、AST、Alb、GGT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LT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型组和C型组血清miR-122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型组的血清miR-122相对表达量较B型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2相对表达量与乙肝患者血清ALT、HBeAg、HBV-DNA呈正相关(P0.05);血清miR-122相对表达量与乙肝患者血清AST、Alb、GGT、PLT呈负相关(P0.05);血清miR-122相对表达量在预测乙肝患者预后的的AUC曲线面积为0.783,以最大约登指数计算得出miR-122指标相应参数截止值为3.876(敏感度=81.40%,特异性=88.60%)。结论:乙肝患者血清miR-122呈高表达,当患者血清miR-122相对表达量越高,可提示患者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在临床管理中,检测乙肝患者血清miR-122的相对表达量,对乙肝病情早期诊断、预后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分析血清色氨酸(Trp)联合血氨检测提高急诊科肝性脑病早期诊断灵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ICU接受治疗的85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患有肝性脑病将其分为观察组(肝性脑病)45例,对照组(非肝性脑病)40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第一时间肘静脉血血氨、血清游离色氨酸(FT)、总色氨酸(TT)水平以及2 h内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ALT、AST,TP、Alb、TBil、DBil、GGT、ALP)水平。结果观察组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ALT、AST,TP、Alb、TBil、DBil、GGT、ALP)、血氨、FT及TT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氨、血清FT及TT联合检测其敏感度、符合率以及正确诊断指数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且漏诊率显著降低(P0.05),其特异度与三者单独测定的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Trp(FTTT)联合血氨检测ROC曲线AUC高于单独测定的血氨AUC、血FT的AUC以及TT的AUC(P0.05)。结论血清Trp联合血氨检测能够提高急诊科肝性脑病引发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肝性脑病的灵敏度、符合率和诊断指数,且具有较低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