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人在原位平视时上睑复盖上方角膜2mm左右。如果在无额肌收缩或头向后倾斜的情况下,上睑部分或全部遮住视轴,临床上诊断为上睑下垂。上睑下垂大致可分为两种:先天性及后天性上睑下垂。  相似文献   

2.
耳廓软骨联合唇黏膜移植作上睑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于2004年对2例上睑睑板腺癌进行上睑大部切除,切除范围包括皮肤、部分眼轮匝肌、睑板腺及睑结膜并行上睑再造术,包括滑行皮瓣、下方唇黏膜移植和睑板替代,术后患者外形满意,上睑睁闭自如,耳廓无畸形。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错构瘤是因正常成熟组织比例和排列异常而导致的瘤样肿物。我院目前收治眼睑错构瘤两例 ,报告如下。病例 1 男  5 7岁 住院号 32 8195 左上睑长包块伴上睑下垂入院。左上睑肥厚、下垂。扪及柔软包块 ,大小 5× 4cm,边界不清 ,无压痛。无眼球突出。入院后在全麻下作左眼睑包块切除和提上脸肌缩短术。术中见包块呈灰白色网状、索条状 ,无包膜 ,无边界 ,并侵入眼眶深部。病理报告 :错构瘤。病例 2 女  76岁 住院号 32 9333 右上睑长包块、上睑下垂伴眼球突出 7年入院。右眼无光感。右上睑肥厚、下垂。扪及柔软包块 ,边界不清。眼球向下…  相似文献   

4.
刘××女16岁1981年12月3日就诊。主诉:左上睑肿14年。患者两岁时,发现左上睑呈青紫色肿起,各医院都诊断为血管瘤。因年龄小,发展不明显,故未治疗。因近日上睑胀感而来诊。既往无头痛及癫痫史。检查:除眼部外全身未发现畸形及血管瘤病。眼部检查:双眼视力均1.5。左上睑中央有一青色中等硬度肿物,压后退色,低头隆起稍有增加。眼球位置对称,无偏斜、突出及下陷,运功灵活。角膜,瞳孔及眼底未见异常。诊断,左上睑血管瘤。治疗:用2%奴夫卡因局麻下,水平切开上睑皮肤,长约12mm,钝性剥离,  相似文献   

5.
余奇 《实用防盲技术》2012,7(3):123-124
目的 探讨采用提上睑肌折叠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对30例(40眼)中(3mm)重度下垂(≥4mm)的先天性上睑下垂行提上睑肌折叠术.结果 本组30例(40眼),随访2个月-1年,除2只眼发生轻度回退外,无未矫正病例,无穹窿部结膜脱垂,无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提上睑肌折叠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熊×男58岁以右上睑新生物6m余收住院。6m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睑皮夫一黄豆大小的新生物,逐渐长大,未经特殊处理。近4m来,发现新生物迅速生长,表面溃烂,无其它不适,遂来我院就诊。右眼视力1.0,右上睑皮肤中外2/3可见新生物,大约5mm×4mm×3mm,溃疡表面呈菜花样,向四周浸润,表面充血,不能推动,无压痛。全身体检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头颅及胸腔CT无明显异常。次日于右上睑新生物外约3mm处行新生物切除及上睑成形术。术后常规给予抗炎,止血治疗后,转至肿瘤医院继续行局部放疗及化疗治疗。病理报告示:①右上眼睑:非霍奇金淋巴瘤、T小淋巴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冰试验等三种不同试验在区别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与非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的诊断作用。方法对21例患者(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10例、非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11例)分别应用冰试验、新斯的明试验、休息试验进行对比观察,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三种试验对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的改善及提高有效,对非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的有效改善和提高无作用。结论三种试验均可用于鉴别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与非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但冰试验更安全、快速、便利、有效。  相似文献   

8.
患者史某 男  15岁 自幼左眼上睑下垂 ,张口时上睑抬高 ,于 1997年 2月 2 8日入院。患者自生后即被发现左眼不睁 ,但张口时该眼上睑能随之抬高 ,闭口后恢复原状 ,歪嘴或吃饭时左上睑也抬高。未经诊治。患者足月顺产 ,父母 ,非近亲婚配 ,家族中无类似病例。体检发育正常 ,双侧面部对称 ,无畸形。右眼视力 1.0 ,左眼视力 0 .1(不能矫正 )。眼球外观及眼底均未见异常。眼裂长度及眼球突出度均正常。左上睑睑裂高度、下颌运动表现见表 1。观察患者张口或下颌向右运动时 ,  表 1 术前左上睑下颌运动表现、睑裂高度 (mm)眼别平视上视下视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进的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先天性上睑下垂108例(136眼)进行作者改进的上睑提肌缩短术,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3~18月,治愈129眼,占94.8%,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上睑提肌缩短术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5 0岁。因发现右上睑皮肤肿块生长一个半月入院。患者一个半月前发现右眼上睑有新生物生长 ,开始生长较快 ,至近半个月来生长速度减慢。无疼痛不适。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血尿、胸片及心电图等检查未见异常。右眼上睑皮肤可见一圆形淡红色肿块 ,约 1.0 cm× 1.0 cm× 0 .2 cm大小 ,略高于皮面 ,表面无色素溃疡 ,活动度较大。眼睑闭合不受影响。眼球及眼眶无异常。于 2 0 0 0年 8月 16日在局麻下行右眼上睑皮肤肿块切除术。术中完整切除肿块 ,可见肿块侵及皮肤全层 ,与皮下组织无粘连。本院病理组织学检查报告 :倾向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相似文献   

11.
提上睑肌短缩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证明提上睑肌短缩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可行性及疗效,并与其他手术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选择合理手术方法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 将32例已施行上睑下垂手术的病人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提上睑肌短缩术组24例、额肌瓣悬吊术组8例。通过上睑下垂矫正术后上睑缘位置、眼睑闭合程度、上睑迟滞现象及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情况,对病人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各组的手术疗效。结果 提上睑肌短缩术组治愈率与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其上睑迟滞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组(P<0.05)。结论 对于肌弹性15 mm以上的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短缩术效果优于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的手术方法,能达到既符合眼睑生理功能,又改善美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患儿,女,2岁。左上睑肿块1年余入院。出生2月后其家长发现左上睑一绿豆大小肿块。1年多来肿块渐长大。查体:左上睑外侧眶缘下见一花生米大小肿物,质韧、光滑、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局部无红肿,无上睑下垂。据病史及查体情况拟诊:左上睑畸胎瘤。于2004年4月11日在基础麻醉下行左上睑肿块切除术,顺重睑线切开皮肤1.2cm向四周剥离,分离出一完整带包膜的0.8cm×0.6cm之囊性组织。病理检查示:不成熟细胞畸胎瘤,镜下见不成熟神经纤维细胞和不成熟软骨,其中混有较多毛发。术后1年复查全身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屈光状态、弱视等情况,分析其与屈光不正及弱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患者187例(242眼)进行详尽的病史收集及眼科检查。筛选患者初诊年龄为(7.4±2.2)岁。根据上睑下垂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利用χ2检验及t检验分析患者的屈光不正及弱视状况,并比较不同程度上睑下垂患者之间的屈光状态和弱视差异。结果242只上睑下垂眼中,近视、远视及散光的所占比例分别为16.9%、62.8%和31.1%。弱视的所占比例为29.8%,其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眼弱视的所占比例要高于轻中度者(57.8% vs. 41.2%,χ2=4.046,P<0.05)。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屈光不正及弱视发生率均高于无上睑下垂人群的发生率。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有较高的弱视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患者 朱×× 男  5 0岁 住院号 42 936 因发现右上睑皮肤肿块生长一个半月入院。患者一个半月前发现右眼上睑有新生物生长 ,开始生长较快 ,至近半个月来生长速度减慢。无疼痛不适。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血尿、胸片及心电图等检查未见异常。右眼上睑皮肤可见一圆形淡红色肿块 ,约 1.0× 1.0× 0 .2 cm大小 ,略高于皮面 ,表面无色素溃疡 ,活动度较大。眼睑闭合不受影响。眼球及眼眶无异常。于 2 0 0 0年 8月 16日在局麻下行右眼上睑皮肤肿块切除术。术中完整切除肿块 ,可见肿块侵及皮肤全层 ,与皮下组织无粘连。本院病理组织学检查报告 ;…  相似文献   

15.
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重度上睑下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肌力<4mm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对肌力在4mm以下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58例84眼行提上睑肌缩短术,观察并分析术后上睑的高度,睑裂宽度,上睑的弧度及重睑形态。结果:本组病例中,正矫64眼(76.2%);轻度欠矫(上睑缘位于上方瞳孔缘或上方瞳孔缘下1mm)18眼(21.4%),复发(上睑缘高度较术前无提高)2眼(2.4%)。欠矫的病例中有6例伴外侧1/3重睑沟变浅。无过矫病例,无暴露性角膜炎病例。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肌力<4mm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在手术的最低年龄及探求少部分失败病例的原因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  72岁 浙江平湖人 因左上睑长肿物 18个月 ,右下睑长色素性新生物 12个月 ,于 1999年 10月 2 4日住当地医院行右下睑新生物切除、左上睑活检术。病理报告 :右下睑基底细胞癌 ,左上睑基底细胞癌 ?10天后就诊于我院。发病初起在左眼上睑内侧扪及一小结节 ,无痛 ,质较硬 ,揉眼后常有出血现象。半年后 ,右眼下睑又发现一黑色素痣样结节。两肿块逐渐增大 ,1年后就医。患者无长期日晒史 ,无皮肤病家族史。右眼视力 0 .7,左眼 0 .9。右下睑睑缘内侧有一 5 mm长切口疤痕 ,左上睑内侧明显隆起 ,表面无溃烂 ,色泽无异常 ,扪及肿物 1.2 cm× …  相似文献   

17.
姜虹  王振常  鲜军舫  满凤媛  艾立坤 《眼科》2009,18(5):311-314
目的探讨提上睑肌MRI改变与Graves眶病上睑迟落的相关性。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例(20眼)正常志愿者,8例(10眼)Graves眶病无上睑迟落患者,7例(10眼)上睑迟落患者。方法受检者应用眼表面线圈,于前视眼位、上视眼位及下视眼位行斜冠状面、斜矢状面T1WI扫描。主要指标各眼位提上睑肌横截面积、厚度,腱膜上方脂肪厚度,提上睑肌收缩率、舒张率。结果正常者提上睑肌各眼位横截面积、厚度、腱膜上方脂肪厚度、收缩率、舒张率在侧别、性别及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上睑肌在上视眼位横截面积(17.93±4.48)mm2,厚度(2.21±0.22)mm较前视眼位增加,下视眼位横截面积(5.48±1.32)mm2、厚度(1.11±1.15)mm较前视眼位减小(p均〈0.05)。Graves眶病患者各眼位提上睑肌横截面积、厚度及腱膜上方脂肪厚度较正常者均增加,提上睑肌收缩率、舒张率均减小(P均〈0.05)。迟落征患者较无迟落征患者,下视眼位提上睑肌厚度(2.74±0.71)mm及腱膜上方脂肪厚度(1.94±0.54)mm明显增加,面积舒张率0.12±0.14和厚度舒张率0.11±0.08明显减小(P均〈0.05)。结论Graves眶病患者下视眼位提上睑肌厚度、舒张率及腱膜上方脂肪厚度的变化与上睑迟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异体巩膜悬吊矫正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21例复发性和重度上睑下垂采取同种异体巩膜条将额肌与睑板相连接,利用额肌的力量提高上睑。结果 21例术后双眼基本对称,双重睑美观。无复发病例及感染。结论 异体巩膜悬吊矫正上睑下垂临床取材方便,手术时间短,无排斥反应,特别对复发性的重度睑下垂术后粘连明显、解剖不清的病例尤为适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改进的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方法对35例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采用改进的额肌瓣悬吊术。术后观察3~6月。结果眼睑高度正常,上睑弧度自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型额肌瓣悬吊术适用于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其效果优于上睑提肌缩短术及传统额肌瓣悬吊术,能达到矫正畸形及改善外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不同程度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缩短术的疗效及手术时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2例(26只眼)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病例均采用经皮入路提上睑肌缩短术,手术年龄3~16岁,其中19例(20只眼)为3~6岁,重症病例9例,轻中症13例。结果本组22例术后矫正满意20例(23只眼)、过矫1例、欠矫2例,随访3个月~3年,1例过矫患者术后1周上睑缘轻度回缩,余无明显上睑缘回缩,无暴露性角膜炎、倒睫及结膜脱垂。结论经皮入路提上睑肌缩短术对于不同程度上睑下垂,手术均能达到满意效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对幼儿疗效确切,手术符合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