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上皮组织,90%以上为尿路移行上皮癌。临床上,膀胱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可选用化疗药物进行术前、术后辅助治疗以防止肿瘤复发或转移。但临床观察发现,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行膀胱灌注化疗后复发率仍然较高,肌层浸润型膀胱癌或转移性膀胱癌患者全身化疗预后仍不佳。新近研究表明,微小RNA(microRNA)在肿瘤化疗耐受和恶性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对膀胱癌化疗耐药相关microRNA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膀胱癌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浅表性膀胱癌的灌注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表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包括经尿道切除 (TURBt)和术后的灌注治疗 ,灌注治疗药物包括免疫制剂和化疗药物。本文将就常用的免疫制剂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治疗时的用法、不良反应及免疫制剂和化疗药物各自的适应证、序联灌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物荧光体外肿瘤药敏检测技术(ATP—TCA)在浅表性膀胱癌肿瘤细胞药敏试验中的应用,探讨该技术在指导膀胱癌个体化治疗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浅表性膀胱癌标本进行肿瘤细胞分离,原代培养,应用ATP—TCA技术检测肿瘤标本对五种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率。试验组术后选用最敏感的化疗药物对患者常规行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选择丝裂霉素进行术后常规化疗。术后随访2年,评价两组膀胱癌复发情况。结果:40例标本中,吡柔比星(THP)、羟基喜树碱(HCPT)、丝裂霉素(MMC)、表柔比星(EPI)、吉西他滨(GEM)的敏感率分别为75.0%、10.0%、5.0%、37.5%、10.0%,肿瘤细胞对五种化疗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膀胱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术后随访2年,药敏组膀胱癌复发率为17.5%(7/40),对照组膀胱癌复发率为37.5%(15/40)。两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TP—TCA技术检测出的药敏结果能够反映个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可以作为选择灌注化疗用药的理论基础,指导临床用药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应用ATP—TCA技术指导临床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可显著降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主要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手术治疗.但由于膀胱恶性肿瘤具有多发性和侵袭性,单纯电切手术治疗术后膀胱癌复发率很高,通常采取术后定期膀胱灌注药物化疗或免疫治疗,以预防膀胱肿瘤的复发和进展,但总体疗效欠佳[1].近些年来开展的热灌注化疗,能充分发挥热疗和化疗的协同作用,提高对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我院于2013年引进体腔热灌注治疗机,对NMIBC患者行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结合膀胱热灌注化疗,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浅表性膀胱癌的灌注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浅表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包括经尿道切除(TURB1)和术后的灌注治疗,灌注治疗药物包括免疫制剂和化疗药物。本文将就常用的免疫制剂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治疗时的用法、不良反应及免疫制剂和化疗药物各自的适应证、序联灌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廇,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肿瘤发病率报告显示膀胱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它具有高发病率、易发性、难治性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目前,膀胱癌治疗以手术切除和放、化疗为主,但效果均不是很理想,近年来对膀胱癌基因治疗的研究广泛,其中小RNA介导的基因治疗是膀胱癌治疗中一项前沿的研究,现对其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几乎任何组织、器官、细胞均可发生癌变。现已证实化学治疗对许多肿瘤有效,如乳腺癌、结肠癌、膀胱癌、胃癌、白血病等,但是化学药物对正常细胞及骨髓的抑制作用限制了化疗的应用及疗效。耐药基因的研究及耐药基因治疗的出现有望解决这一难题,使化疗达到最满意的效果。现就近年来对耐药基因和耐药基因治疗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在我国泌尿外科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首位[1],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膀胱癌绝大多数(90%以上)来自移行上皮,多数以非浸润方式生长,复发非常普遍(50%~70%),在保留膀胱手术后多以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来控制,但仍有10%~15%的表浅性膀胱癌最终发展成浸润性膀胱癌或者发生转移[2],而晚期膀胱癌患者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寻找一种对浸润及术后复发有靶向基因治疗的方法一直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通常需进行膀胱灌注化疗,以减少术后肿瘤复发。本文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研究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RCTs)并进行 meta 分析,以评价膀胱灌注中使用的不同化学药物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极高,在我国也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治疗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的手术或化疗只有与基因治疗有机结合,才有可能提高治疗质量.本文就基因治疗对增强膀胱癌化疗敏感性的策略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多药耐药基因与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药耐药基因与膀胱癌吴长利,马腾骧肿瘤化疗是肿瘤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然而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的抗药性是癌症化疗失败的重要因素[1]。肿瘤细胞抗药类型较多,至少涉及以下几种抗药机制[2]:(1)多药耐药基因(MDRgene)的过度表达;(2)...  相似文献   

12.
膀胱癌术后是否进行化疗是影响其复发的主要因素,之前的研究表明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是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肿瘤抑制基因。吡柔比星(THP)术后灌注为膀胱癌的主要化疗手段之一,激活 TRPV1对 THP 是否有协同作用有待确定。  相似文献   

13.
膀胱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泌尿系统肿瘤中位居第一,多发、难治和术后复发率高是膀胱癌的特点,目前以手术切除为主、放化疗为辅的治疗方案效果均不理想.膀胱癌的复发和转移率仍然很高,特别是对于晚期肿瘤、表浅膀胱癌以及有耐药性的原位膀胱癌.鉴于这种现状,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的出现.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膀胱癌基因治疗是目前关注最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人膀胱痛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更加有效的药物治疗,建立膀胱癌动物模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与科研意义.应用化学致癌剂、细胞或组织块移植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建立的鼠膀胱癌原位模型与人类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生物学行为有诸多类似之处,是开发新型膀胱腔内抗肿瘤生物免疫制剂、抗癌药物临床前期研究与评价的重要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明确临床膀胱癌的发病机理带来帮助.本文就鼠膀胱癌原位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其对人膀胱肿瘤研究和治疗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膀胱癌是泌尿系的常见恶性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肿瘤发生与基因的改变,特别是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密切关系,在血或尿中出现的各种基因蛋白产物,常能反映膀胱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检测和鉴定这些癌基因和相关的肿瘤标记物,对研究肿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确定诊断、判断预后及开展基因治疗,均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报道较多的与膀胱肿瘤有关的癌基因、抑癌基因和肿瘤标记物有:1癌基因:根据编码蛋白作用的不同,与膀胱癌相关的有ras基因、c-myc基因和c-erb-B2基因。其中ras基因家族中,Ha-ras癌基因占优势。新鲜膀…  相似文献   

16.
近 2 0年来肿瘤基因治疗发展迅速 ,并在膀胱癌的治疗中初见成效 ,本文就基因转移的方法及膀胱癌基因治疗的策略作一综述 ,期望对从事膀胱癌基因治疗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灌注化疗药物对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乃至进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我科对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术前早期(1h内)灌注化疗药物,与同期50例采用常规灌注化疗药物患者相比,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可耐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肿瘤基因治疗发展迅速,并在膀胱癌的治疗中初见成效,本文就基因转移的方法及膀胱癌基因治疗的策略作一综述,期望对从事膀胱癌基因治疗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膀胱癌在泌尿系肿瘤中发病率很高,病理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治疗方案基本相同,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及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为主,术后复发进展较为常见。现普遍认为肿瘤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对癌细胞靶向杀伤且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有可能降低复发进展率。本文对重组卡介苗、基因疗法、肿瘤细胞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单克隆抗体等免疫治疗手段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在膀胱癌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基础实验研究提供新思路,为其在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膀胱癌多药耐药基因产物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产物P-糖蛋白(P-GP)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化技术研究25例初发膀胱癌及16例复发膀胱癌的P-GP阳性表达。结果初发膀胱癌P-GP阳性表达率48%,复发膀胱癌P-GP阳性表达率87.5%,复发性膀胱癌P-G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初发肿瘤(P<0.05)。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的P-GP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膀胱癌的P-GP阳性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复发性膀胱癌有较高的P-GP表达是由于肿瘤接触化疗药物后,mdr-1基因扩增所致。P-GP的过度表达可能是膀胱癌腔内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