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琍文 《中外医疗》2014,(25):162-163
目的研究全程心理干预对肺癌放疗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肺癌放疗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全程心理干预组(PHI组)和常规护理组(CON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放疗前、后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 PHI组和CON组研究对象放疗前焦虑、抑郁和恐惧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焦虑、抑郁和恐惧均显著降低(P〈0.05),PHI患者放疗后的焦虑、抑郁和恐惧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I组和CON组研究对象放疗前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和附加关注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I组研究对象放疗后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和附加关注的评分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社会/家庭状况和功能状况的评分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结论全程心里干预可显著改善肺癌放疗患者的焦虑、恐惧和抑郁心理状态,显著提高放疗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秀萍  张红 《河北医学》2014,(8):1373-137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及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及生存质量。结果:经过3个月的护理,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入组时均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肠易激综合征专用生存质量量表(IBS-QOL)各维度评分较入组时均提高(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12月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3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出院时焦虑白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情况,采用13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QOL-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并评价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27.5±5.1)分1和SDS评分[(25.4±2.8)分]均较治疗前的SAS评分[(66.3±10.6)分]和SDS评分[(53.1±6.4)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27.5±5.1)分]和SDS评分[(25.4±2.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SAS评分[(53.2±11.2)分1和SDS评分[(50.2±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以及GQOL-74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8%,对照组满意度为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缓解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进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施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放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2.17±4.34)分,对照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8.91±4.87)分,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7.37±5.76)分,对照组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53.64±6.38)分,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8.14±3.18)、(37.58±3.49)、(37.62±3.89)、(28.64±3.25)分,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2.84±3.27)、(31.43±3.21)、(34.52±3.27)、(24.38±3.66)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张口困难、口腔感染、鼻腔黏膜反应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为4.76%、2.38%、9.52%、7.14%,对照组发生率为28.57%、30.95%、45.24%、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鼻咽癌实施放疗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评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杨丽芬  黄燕文  钟巧诗  吴刚 《当代医学》2011,17(21):124-125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将社区产后抑郁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产后一般护理方法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组进行社区心理敢于的方法进行产后的护理;对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以及精神状态PSQI各因子的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护理前比较,行心理护理2周后,护理组和干预组除人际关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忧郁、焦虑等因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产后抑郁妇女的睡眠质量,降低产妇的精神抑郁。  相似文献   

6.
熊军英 《当代医学》2016,(18):111-11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7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患者采取舒适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9.26%,对照组为80.1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42.05±6.14)分vs(54.88±5.79)分]、[(42.05±6.14)分vs(69.18±5.38)分]、[(41.96±5.87)分vs(54.04±5.88)分]、[(41.96±5.87)分vs(68.33±5.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54.88±5.79)分vs(68.33±5.48)分]、[(54.04±5.88)分vs(68.48±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抑郁情况和焦虑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FD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并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39.2±6.4)分、(38.2±5.4)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FD生存质量评分为(80.2±5.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在FD患者中的应用可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黄烯  涂淑莲  张陈玉 《中外医疗》2023,(21):182-186
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耳鼻喉科扁桃体等离子切除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于南平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22例耳鼻喉科扁桃体等离子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效果、临床指标与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为(21.12±2.18)分、抑郁评分为(18.72±1.8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54±3.67)分、(29.14±2.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65、25.255,P<0.05);干预前,两组护理效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效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并对其生存质量进行分析。方法将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在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连续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分单双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IEF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前后SCL-90量表中躯体化[(2.56±0.74)、(1.41±0.56)分]、焦虑[(2.80±0.36)、(1.31±0.60)分]、抑郁[(2.36±0.46)、(1.52±0.61)分]、精神病性[(2.46±0.56)、(1.35±0.56)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1.76±0.73)、(1.71±0.59)分]、人际关系[(1.69±0.31)、(1.64±0.64)分]、敌对[(1.54±0.83)、(1.50±0.38)分]、恐怖[(1.51±0.35)、(1.37±0.61)分]、偏执[(1.56±0.61)、(1.36±0.48)分]稍有改善,但统计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躯体化[(1.41±0.56)、(2.54±0.66)分]、焦虑[(1.31±0.60)、(2.54±0.35)分]、抑郁[(1.52±0.61)、(2.28±0.54)分]、精神病性[(1.35±0.56)、(2.42±0.53)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强迫[(1.71±0.59)、(1.75±0.79)分]、人际关系[(1.64±0.64)、(1.65±0.36)分]、敌对[(1.50±0.38)、(1.50±0.68)分]、恐怖[(1.37±0.61)、(1.46±0.44)分]、偏执[(1.36±0.48)、(1.57±0.58)分]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后WHOQOL-BRIEF量表中各项因素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消极因素,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泌尿系结石肾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威海市中医院收治的86例泌尿系结石肾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43)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43)则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评分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6、12、24、48 h,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分别为(3.05±1.01)分、(2.86±0.74)分、(2.55±0.61)分、(2.23±0.55)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7、4.390、4.864、5.894,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泌尿系结石肾绞痛患者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临床综合护理对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40例肺结核合并艾滋病(AIDS)患者,根据人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两组分别给予普通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以问卷调查方式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心情指数(SAS)评分以及自尊评价(SES)评分,对比患者抑郁程度;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S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36.6+4.2)分]和SDS[(32.8±3.2)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2.3±4.3)、(39.4±3.9)分1,SES评分[(44.4±4.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8.5±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QOLI评分方面,观察组躯体功能[(51.37±7.99)分]、心理功能[(58.14±7.84)分]、社会功能[(57.82±6.81)分]、物质生活状态[(12.64±3.19)分]与总体生活质量因子评分[(15.57±2.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5.21±7.47)、(46.34±6.14)、(47.15±7.43)、(12.15±3.11)、(13.01±2.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100.0%,对照组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AIDS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同此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产科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根据患者生存质量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护理后生存质量,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患者SAS、SDS得分分别为(37.22±11.29)分、(38.08±11.92)分,观察组分别为(30.45±10.11)分、(31.14±9.99)分,二者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生存质量评分对照组为(111±7)分,观察组为(132±8)分,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产科护理过程中,其效果显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该在产科临床护理之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临产妇共148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4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7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过程各项评分情况、各产程时间及分娩前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等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评分为(1.47±1.04)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为(9.47±0.5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4.52±0.36)、(5.23±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产程为(8.86±1.02)h,显著少于对照组[(13.87±1.6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后SDS、SAS、HAMD分别为(41.28±1.37)、(40.06±2.24)、(4.35±0.0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0.61±1.87)、(51.75±5.49)、(8.65±1.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产妇分娩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紧张、恐惧情绪,同时降低分娩中危险情况的发生率,保障分娩顺利进行,提升分娩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157-16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慢阻肺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2周睡眠质量、生存质量以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睡眠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在生理、心理、环境以及社会关系维度均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干预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睡眠质量以及焦虑抑郁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4):151-15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心理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分别为(52.1±11.3)分、(51.3±15.2)分,干预后SAS、SDS评分分别为(32.5±11.5)分、(33.6±12.7)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分别为(53.2±12.7)分、(52.5±11.6)分,干预后SAS、SDS评分分别为(42.3±12.5)分、(41.3±13.8)分;干预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QO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QOL评分显著增加,与干预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尤其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翟小荣  王艳 《当代医学》2016,(14):87-88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影响,总结心理护理经验。方法选取18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足叶乙苷加顺铂方案化疗联合常规护理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情况,化疗疗效情况和急性毒性反应情况以评价心理护理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治疗前2组患者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41±4.83)分vs(58.95±5.04)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1.40±3.41)分vs(63.87±4.48)分](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59.41±4.83)分vs(41.40±3.41)分](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8.95±5.04)分vs(63.87±4.48)分](P<0.01);治疗前2组患者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50±4.81)分vs (59.24±4.75)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4.67±4.02)分vs(65.23±4.08)分](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58.50±4.81)分vs(44.67±4.02)分](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9.24±4.75)分vs(65.23±4.08)分](P<0.01);观察组患者化疗后评分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化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P=0.04);观察组患者化疗急性毒性反应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P=0.04)。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化疗疗效,降低化疗毒性反应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CA)观察患者围术期自我护理能力;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①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47.3±9.4)分]、自我概念[(21.5±5.6)分]、自护责任感[(16.8±4.4)分]、自我护理技能[(27.7±7.1)分]及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113.3±21.5)分]均高于对照组[(43.2±8.2)、(16.9±5.1)、(13.2±3.8)、(23.8±6.8)、(97.1±1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HAMA[(6.8±1.4)分]、HAMD[(6.3±1.7)分]、SAS[(41.2±9.4)分]、SDS[(40.8±10.5)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9.7±2.9)、(9.3±3.1)、(50.3±12.1)、(51.8±1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75.1±11.3)分]、心理功能[(65.3±9.3)分]、社会功能[(71.8±11.3)分]、认知功能[(62.8±7.7)分]及生活总质量评分[(88.84±8.3)分]均高于对照组[(68.4±9.1)、(59.8±7.3)、(63.3±9.4)、(56.3±8.9)、(81.31±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自我护理能力,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尊严疗法对晚期肺癌患者自尊状况和负状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晚期肺癌患者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干预组接受个体化的尊严疗法,干预组访谈提纲借鉴国外的标准框架设置,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干预后1个月晚期肺癌患者自尊状况和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患者的自尊总分为(61.2±4.6)分,焦虑、抑郁得分分别为(52.2±6.8)分和(51.1±7.9)分;对照组患者的自尊总分为(52.6±4.1)分,焦虑、抑郁得分分别为(64.6±9.3)分和(66.2±8.7)分.干预前后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尊严疗法能显著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自尊状况,降低焦虑抑郁得分,从而提高患者最后的生命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聚焦解决模式对癌症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于北京肿瘤医院癌症化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和癌因性疲乏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1.8±6.2)分]和Zung抑郁自评(SDS)评分[(47.2±6.6)分]显著低于干预前[(53.3±5.9)、(59.1±8.3)分]以及对照组干预后[(50.1±7.4)、(54.7±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癌因性疲乏未显著的加重(P〉0.05),而对照组较干预前显著加重(P〈0.05),并且显著重于研究组(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强调鼓励激发患者自身的积极性,利用自身的资源,解决问题,从而树立希望和信心,其能够显著改善癌症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癌因性疲乏,使患者的康复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房佩  刘珍珍 《中外医疗》2023,(25):139-142+147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肺癌免疫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肺癌免疫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4)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n=34)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43.26±3.85)分、抑郁评分(40.87±6.7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0.74±4.77)分、(46.89±7.05)分,生活质量评分(101.45±6.89)分,高于对照组的(95.78±5.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15、3.589、3.64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0,P<0.05)。结论 对肺癌免疫治疗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