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49例(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41例作为对照(开腹组)。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更长[(273.4±62.7)min vs(228.6±31.9)min],但手术切口更小[(5.3±1.7)cm vs(23.2±3.1)cm]、术中出血量更少[(143.5±94.6)ml vs(331.6±157.9)ml],术后肠道恢复功能更快[(2.9±1.3)d vs(4.2±1.5)d],住院时间更短[(8.9±4.2)d vs(11.3±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24.5±11.7)枚vs(26.0±11.3)枚]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9(6.12%)vs 6/41(14.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微创、可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的淋巴结清扫及肿瘤安全切缘,评估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的肿瘤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疾病诊疗中心363例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412例开腹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和肿瘤安全切缘距离以及围手术期资料.结果腹腔镜组与开放组在患者年龄、性别、BMI以及肿瘤T分期比例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手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23.5±8.4)枚,开腹手术组为(24.7±9.3)枚;腹腔镜手术组肿瘤近切缘距离(6.95±1.92)cm,远切缘距离(4.89±1.80)cm;开腹手术组肿瘤近切缘距离(7.28±2.01)cm,远切缘距离(4.05±1.77)cm;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肿瘤远近端切缘距离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开腹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10.6±35.2)ml和(420.5±112.2)ml,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组术后平均住院日为(9.5±2.6)d和(11.5±2.9)d,腹腔镜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能够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效果,安全可行,同时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接受完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40例(腹腔镜组)及接受开腹胃癌D2根治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36例(开腹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除数、肿瘤距远近切缘距离。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较开腹组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目及两组远、近切端距肿瘤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术的手术时间、手术创伤程度,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172例癌患者,其中行传统开腹手术80例,行腹腔镜手术92例。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患者疼痛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手术方式下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P<0.05),但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腹腔镜手术组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瘘、切口愈合等围手术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但肺部感染腹腔镜手术组明显好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比较,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术后疼痛耐受好,恢复快,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3D和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3D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优势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52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其中3D腹腔镜手术共22例,2D腹腔镜手术共30例.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理分期.结果 3D腹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2D腹腔镜手术组[(202.7±21.9)min vs.(258.0±56.3)min,P<0.001].3D腹腔镜手术组清除淋巴结数量多于2D腹腔镜手术组[(23.6±3.8)枚vs.(20.1±4.2)枚,P=0.02].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无明显差异[(146.8±35.6)m]vs.(148.8±82.4)ml,P=0.9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分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D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增加淋巴结清扫数量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50例远端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即单纯开腹手术组)和试验组(即腹腔镜下手术组),每组均为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止痛药的使用情况)、患者的住院天数、手术切口长度、清扫淋巴结数、手术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218.9±35.6)min长于对照组(168.1±23.9)min,但是术中出血量(129.3±56.1)ml少于对照组(180.0±23.1)ml。试验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排气时间为(2.2±0.8)dvs(3.3±1.2)d;进食时间为(4.2±1.3)dvs(7.1±0.9)d;下床时间为(5.6±1.1)dvs(8.3±1.4)d。试验组的住院天数少,同时伤口长度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方法对64例胃癌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腹腔镜组,n=33)和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开腹组,n=31)治疗,然后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肿瘤上切缘长度、肿瘤下切缘长度都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胃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止痛剂注射次数以及并发症等方面均显著好于开腹组患者(P〈0.05)。但是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创伤小、淋巴结清扫彻底、患者反应轻、术后恢复快,能达到肿瘤根治原则,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积累经验。方法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87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对照组73例患者采用开腹全胃切除胃癌D2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试验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121.5±63.2)min,清扫淋巴结(29±4)枚;对照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125.2±54.5)min,清扫淋巴结(28±3)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01.2±28.9)ml、肛门排气时间(2.9±.6)d、住院时间(7.2±5.3)d,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52.5±34.6)ml、肛门排气时间(4.1±1.1)d、住院时间(13.1±1.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20例(23.0%),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28例(38.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全部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吸烟、饮酒、肿瘤大小和病理分型;试验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为吸烟、饮酒、肿瘤大小和吻合方式。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创伤小,具有明显微创优势。患者不良生活习惯、肿瘤状态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术后并发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朝辉  刘帅峰  王云帅  孙生安 《癌症进展》2021,19(14):1474-1476,148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治疗远端胃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n=76)采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n=74)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CEA、CA19-9、NSE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远端胃癌根治术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濮阳市惠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胃上部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采取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4.43±1.37)h vs.(3.85±1.3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但切口长度[(5.16±1.70)cm vs.(17.04±2.68)cm]、出血量[(155.36±12.58)mlvs.(307.26±14.55)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82±1.26)d vs.(4.40±1.45)d]、首次进食时间[(5.07±1.55)d vs.(5.83±1.72)d]及住院时间[(10.81±3.13)d vs.(12.75±3.79)d]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躯体症状、心理症状、生理症状及睡眠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77%vs. 17.31%,χ~2=6.523,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的生存率为96.15%(50/52),对照组的生存率为98.08%(51/52),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P0.05)。结论胃上部癌患者采取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可取得与传统开腹手术同样的根治效果,同时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利于病情快速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放D2胃癌根治术手术、病理与术后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02例胃癌患者。查阅电子病历系统,收集腹腔镜与开放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与术后恢复等相关指标。结果:与开放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90.63±78.66)vs (154.15±151.65)ml,P<0.001],淋巴结清扫数目相当[(21.4±10.5) vs (21.7±11.4)个,P=0.810],术后伤口脂肪液化发生少,术后通气时间早[(3.0±0.8)vs (3.5±1.0)天,P<0.001],术后进半流食时间早[(6.2±1.5)vs (6.8±2.3)天,P=0.028],术后住院时间短[(9.4±2.3)vs (11.3±3.0)天,P=0.022],仅手术时间稍长[(222±36)vs(205±62)min,P=0.021]。结论: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中,虽然腹腔镜手术时间略长于开放组,总体而言,腹腔镜组能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同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且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治疗胃上部癌的安全性、肿瘤根治性以及术后早期疗效。方法接受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腹腔镜手术组)的122例胃上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采用传统开腹全胃D2根治术(传统开腹组)的132例为对照。两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和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传统开腹组及腹腔镜手术组在手术时间[(235.78±31.56)min比(256.43±54.08)min]、出血量[(326.69±89.73)ml比(158.31±62.98)m1]、切口长度[(16.53±2.34)cm比(5.51±1.15)cm]、胃肠道恢复时间[(4.22±0.91)d比(3.31±0.83)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时间[(5.78±0.95)d比(5.56±0.78)d]和术后住院时间【(12.62±2.89)d比(11.18±1.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的淋巴结清除数目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全胃D2根治术可获得相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及良好的早期疗效,但较开腹手术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高鹏飞 《现代肿瘤医学》2017,(14):2265-2269
目的:回顾性研究腹腔镜根治术及传统开腹Dixon术在直肠癌中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124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组(68例)和传统手术组(56例).腹腔镜组患者首先置入腹腔镜,然后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肠段的切除和吻合;传统手术组首先在下腹部做切口,然后对游离出的直肠进行肠段的切除和吻合,并在术后进行5年随访.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以及5年累积生存率等.结果:与传统手术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71.33±38.41) min]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162.87±31.44) ml]及术后腹腔引流量[(140.57±42.33) ml]明显降低,肛门排气时间[(2.37±0.42) d]和住院时间[(10.16±2.27) d]缩短;在随访中发现,与传统手术组患者相比,腹腔镜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以及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而且腹腔镜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以及性、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传统手术组患者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累积生存率(77.9%)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相比传统开腹Dixon术,其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少,生存率更高,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采用中间入路法治疗结肠癌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50例结肠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研究组25例采用中间入路法进行腹腔镜辅助下结肠癌根治手术,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93.2±28.2)ml,明显低于对照组(128.3±32.8)ml;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132.8±32.8)min,明显少于对照组(167.9±38.2)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研究组淋巴结清扫(16.2±5.3)枚,标本切除长度(24.3±7.2)cm,对照组患者淋巴结清扫(15.4±3.2)枚,标本切除长度(22.8±7.6)cm,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2±0.3)天、(3.0±0.5)天和(9.8±2.2)天,均少于对照组的(4.2±0.6)天、(5.3±0.4)天和(15.5±3.6)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进行结肠癌根治手术可大大提高手术的效率,提高治疗安全性,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并可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于震  葛磊  王海江 《现代肿瘤医学》2018,(18):2878-2882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手术应用于胃癌治疗是否具有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716例确诊为胃癌且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1∶1配对设计,最终获得行腹腔镜辅助手术和开腹手术各116例纳入本研究。对比两种手术方式在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为(115.8±58.2) ml,开腹组为(185.9±165.4) ml;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腹腔镜组为(2.4±0.7)天,开腹组为(3.3±1.1)天;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镜组为(3.8±1.5)天,开腹组为(4.4±1.7 )天;术后流质饮食时间腹腔镜组为(3.9±1.5)天,开腹组为(4.7±2.3)天,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平均清扫淋巴结(24.7±12.1)枚,开腹组为(24.3±10.2)枚;术中淋巴结清扫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临床疗效显示,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3年的累积生存率腔镜组与开腹组为79.0% vs 7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结论:对于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方式近期疗效优于开放手术,且该手术方法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两者远期临床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减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选择8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给予减孔(2孔)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比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病理学指标、2组中转开腹比例、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年无病存活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但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距肛门距离、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转开腹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年无病存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孔腹腔镜手术与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远期疗效相当,但减孔腹腔镜手术可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经腹膜外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改良VIP根治术与经腹膜外腹腔镜下前列腺癌常规根治性切除术经腹膜外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60例,其中30例经腹膜外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常规根治性切除术(常规组),30例经腹膜外腹腔镜下行前列腺癌改良VIP根治术(改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尿控、性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改良组的手术时间小于常规组[(119.0±22.6)min vs. (159.7±44.4)min],改良组的住院时间均小于常规组[(9.0±3.4)d vs. (13.9±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3个月的尿控满意率分别为66.7%、86.7%,高于常规组的20.0%、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性功能正常率分别为60.0%、80.0%,优于常规组的23.1%、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术前尿控、性功能正常的T1~T2期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经腹膜外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改良VIP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和开放D2根治术治疗胃癌的围术期情况和远期疗效.方法 105例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55例和开放组50例.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等围术期指标和术后3年的复发率、存活率.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切口长度短于开放组,且P均<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放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开放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放组的复发率和术后3年存活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术后3年存活率两者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对比其与开腹手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结肠及中上段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腹手术120例,腹腔镜下手术7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围手术期情况及近远期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大于开腹组,分别为(226.28±61.09)min和(193.50±53.79)min;术中失血量腹腔镜组小于开腹组,分别为(84.00±28.41)ml和(187.60±37.27)ml;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小于开腹组,分别为(7.55±2.04)d和(8.40±3.39)d。两组患者肠管近端及远端切缘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以及术后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腹组与腹腔镜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8%、65.7%和76.6%、71.2%(P>0.05);Duke’s A、B、C各期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安全可行,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肿瘤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近远期疗效不亚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20.
詹宜  王炜  李震寰  赵松 《癌症进展》2021,19(2):178-18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手术方式将279例早期胃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142)和开腹组(n=137),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开腹组患者接受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血清学指标[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生活质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患者,切口长度、首次进食时间、首次通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天,两组患者血清CEA、CA19-9、CRP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血清IL-6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腹腔镜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均低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患者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量表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腹腔镜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评分均高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63%,低于开腹组患者的1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相当,但腹腔镜手术更具微创性,有利于促进胃癌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术后炎性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