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围产保健措施和管理办法。方法:对2010年无锡市锡山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区人民医院按月上报的"锡山区孕产妇保健月报表"、"围产儿数月报表"及"围产儿死亡报告卡"以及同期由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反馈的辖区内管理,在外区分娩的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区围产儿死亡主要因素是畸形,早产,新生儿窒息,原因不明。结论:先天畸形是我市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开展婚前检查,常规做产前筛查,是降低先天畸形儿出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胎心率基线变异减少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窘迫是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及时诊断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对减少围产儿发病率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胎心率基线变异减少是胎儿慢性缺氧的表现,因不如其它急性缺氧罔形表现显著,所以临床上易被忽视。我们对85例胎心率基线变异减少病例进行了分析,以探讨此类图形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窒息与复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新生儿窒息与复苏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110021)樊世荣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则呼吸的缺氧状态,称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10%,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新生儿窒息常是胎儿窘迫的延续,...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的新生儿危象,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与妊娠期的保健、分娩时的产科及新生儿处理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围产期窒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围产期窒息李莪,翁梨驹窒息是造成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病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引起新生儿脑瘫及其后智力发育迟缓。窒息及其对器官的损伤可发生在产前及产时,新生儿窒息及并发症为宫内窒息的生后临床表现,因此,提出围产期窒,急(perinatalasphyxia)...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其培训存在问题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2000年全球<5岁儿童死亡1080万,其中<28d新生儿390万。42个发展中国家占全球<5岁死亡数的90%,33%(29%~369/5)为新生儿,在经济欠发达国家中新生儿窒息为新生儿死亡第一位原因,占29%。目前新生儿窒息仍是我国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产儿科进一步合作,产科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分析314001浙江嘉兴卫生学校石彩芳浙江嘉兴市妇女保健院蒋琰瑛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常见的新生儿危象,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与孕期保健、产科及新生几处理质量有密切关系。通过对174例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分析,以求找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132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32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李虹,冼伟东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的新生儿危象,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与妊娠期的保健、分娩时的产科及新生儿处理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收集我院1993年6月~1995年12月间分娩所发生的新生儿窒息共132例...  相似文献   

9.
分娩全程监护在降低围生儿病死率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分娩全程监护在降低围生儿病死率中的作用,方法:总结20年围生儿死亡情况,按5年为一个阶段并加以对照,结果:第四阶段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较前三个阶段均有明显下降;各阶段死产和早期新生儿死亡比呈逐阶段性下降,结论:分娩全程监护可有效地降低死产和早期新生儿死亡,从而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收集1993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在我院分娩的早产病例231例,其中自然早产136例(58.87%),有指征早产95例(41.12%)。分析早产的原因,早产儿的窒息,围产儿发病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胎膜早破、原因不明、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居前四位。新生儿窒息率为25.51%,有指征早产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自然早产(P<0.01)。围产儿死亡率243.0‰,有指征早产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自然早产。孕周<32周,体重<1500g,围产儿死亡率大于500‰。  相似文献   

11.
产时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新生儿脑损伤的重要原因。积极处理产时胎儿窘迫、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是提高产科质量的关键。故临床一直在积极探索各种治疗方法。笔者采取内给氧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围产儿死亡监测与干预研究(1988~1997年)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北京市围产儿死亡变化规律及干预措施成效。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988 至1997 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连续监测,进行动态数列分析。 结果 1988 年围产儿死亡率15 .73 ‰,1997 年10 .93 ‰,下降显著。下降速度大约每隔3 年下降10% 。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畸形、新生儿疾病、胎儿因素、脐带因素等。死胎死产主要死因为脐带缠绕、胎儿窘迫、胎盘早剥等,早期新生儿主要死因为早产、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前后五年主要死因死亡专率有明显下降,如神经管畸形、早产、窒息、吸入性肺炎、胎儿窘迫。死亡评审结果:可避免及创造条件可避免城市占25 % ,农村占41% 。 结论 十年来北京市采取的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各项干预措施是科学的、有效的,2000 年实现NPA 目标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10年手术产率及新生儿情况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手术产率、剖宫产适应症的变化及手术产儿的情况。结果:剖宫产率及其适应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阴道助产率无明显改变,手术产新生儿的死亡率及窒息率均明显下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与手术技术不断提高,对母儿比较安全,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围产儿的死亡比, 但围产儿死亡比的下降不能仅靠增加剖宫产率, 应着重于围产医学的发展及产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窒息(neonatalasphyxia,NA)是围产儿死亡(perinataldeath,PD)的主要原因,也是低智儿、病残儿的主要病因。积极防、治NA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有重要意义。现通过96例NA的临床分析,将防、治NA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胎儿脐带绕颈产时连续胎心监护132例体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超声提示胎儿脐带绕颈孕妇临产后连续胎心监护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12月至2005年4月辽宁盘锦市第四人民医院产前诊断脐带绕颈的132例孕妇,入产房后,常规采用外监测法进行连续性产时胎心监护。结果 132例超声提示脐带绕颈孕妇中发现重度变异减速及频发晚期减速不祥图形30例(占22.7%),发生在潜伏期者6例(占20%),活跃期21例(占70%),第2产程3例(10%),均及时改行急诊剖宫产。无重度新生儿窒息,轻度新生儿窒息3例,全部复苏成功,无围生儿死亡。结论 对产前超声提示脐带绕颈孕妇进行全产程胎心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并及早处理,可有效避免新生儿重度窒息和围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脐带螺旋指数(umbilical coiling index,UCI)与脐动脉血流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D)比值(S/D比值)及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分娩妊娠37~40周的孕产妇720例,计算UCI值,分析UCI与脐动脉血流S/D比值及胎儿窘迫、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羊水指数、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UCI正常组与UCI不足组之间脐动脉血流S/D比值及羊水指数、产后出血、剖宫产率无显著差异,UCI不足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发生率显著高于UCI正常组。UCI过高组的脐动脉血流S/D比值、羊水过少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UCI不足组,两组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发生率无显著差异。UCI过高组脐动脉血流S/D比值、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羊水过少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UCI正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CI异常可能与脐动脉血流S/D比值及妊娠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17.
67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围产儿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目的探讨67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围产儿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10年3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妇产科妊娠28~33+6周分娩的67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围产儿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71例(双胎4例)围产儿中胎死宫内13例,治疗性引产过程中死产5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8例,1例出生后4d因ARDS死亡,围产儿总死亡率380‰(27/71);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70%(5/71)。45例存活的新生儿中失访11例,34例新生儿随访1个月~6年,1例产后10d死亡,1例产后1+个月发现脑瘫,31例新生儿后期发育未见明显异常。影响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新生儿出生体重(P=0.000)、分娩孕周(P=0.001)、规律产检(P=0.03)、期待治疗的天数(P=0.04);与胎死宫内明显相关的因素为胎盘早剥(P=0.037)、严重FGR(P=0.001)。与围产儿死亡不相关的因素:孕妇年龄、产次、体重指数、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围产儿死亡率较高,母体严重并发症和孕周是影响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治并发症、适时终止妊娠可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胎心入室试验和胎儿声响振动刺激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胎心入室试验和胎儿声响振动刺激试验吴连方随着围产医学的进展,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了改变。据1992年我国17个城市的调查,围产儿死亡的首位原因是窒息[1]。因此,产前和产时胎儿监测的重点应放在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胎儿宫内窘迫,以减少围产儿窒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院1986年5月至1989年12月间分娩的98例重度妊高征的围产儿预后分析,探讨重度妊高征终止妊娠的时间及方式。结果表明胎龄达36孕周的围产儿无1例死亡及重度窒息,仅2例轻度窒息,预后良好;36孕周组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率均代于<36孕周组和≥37孕周组。以重度妊高征为剖宫产指征者43例(43.88%),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对产前子痫患者药物控制抽搐后行剖宫产结束分娩,可防止再抽搐,故认为:重度妊高征达36孕周对围产儿影响最小,应考虑终止妊娠,避免病情恶化;剖宫产是重症患者终止妊娠的主要措施,但并非唯一措施。  相似文献   

20.
胎儿监测的应用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胎儿监测的应用刘庸胎儿监测是围产医学的重要课题。1992年对我国17城市进行调查,围产儿死亡率为4.97‰~18.00‰,死亡原因依次为窒息、早产、胎儿生长迟缓(IUGR)和先天性畸形。据1993年全国儿科新生儿学术会议资料报道,新生儿窒息率在省、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