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目的:观察耳尖放血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耳尖放血联合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对照组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结果: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退时间、进食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尖放血结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天阳  肖铭澍 《新中医》2020,52(3):103-105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9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治疗组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观察2组总体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均更短,总体疗效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缩短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增加总疗效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比传统抗病毒治疗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江阴地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江阴地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组,观察组64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喷雾剂及对症治疗,观察组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联合开喉剑喷雾剂喷咽部患处,评估两组患儿综合疗效,统计两组发热、咽痛、疱疹等主症及拒食、精神差等次症改善情况,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75%和50.00%,两组治疗后发热、咽痛、疱疹及拒食、精神差均较治疗前好转,观察组各主要及次要症状积分和对照组相比减少。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常规组,每组41例。常规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试验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组均治疗3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G、IgM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56%,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2.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PCT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血清IL-6、PCT及CR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2组IgA、Ig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试验组IgA、IgG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2组IgM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IgM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相较于单一利巴韦林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马信祥  刘小群 《新中医》2023,55(4):117-120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湿热毒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疱疹性咽峡炎湿热毒蕴证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昔洛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5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检测2组免疫功能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G、IgM]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5.00%(P<0.05)。治疗组疱疹消退、退热、食欲恢复及流涎停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CRP、IL-6、PC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CRP、IL-6、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湿热毒蕴证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研究临床有效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方法。方法选取12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单磷酸阿糖腺苷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观察2组总有效率、疱疹消失时间、热退时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疱疹消失时间及热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分别为66.67%、40.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咽红肿总有效率分别为98.25%、84.21%,观察组、对照组咽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6.49%、85.96%,观察组的咽红肿总有效率、咽痛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型证侯患儿,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周国华  胡小红  陈迪  程德勇 《新中医》2018,50(4):124-126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2组均治疗5天。评估2组临床疗效,记录患儿退热时间及咳嗽、鼻塞、咽喉红肿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退热时间及咳嗽、鼻塞、咽喉红肿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9.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手足口病7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2组患儿发热及皮疹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可缩短病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26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依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30例。对照组接受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观察组接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研究两组的退热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高于对照组的7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31.93±4.65)h,对照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53.69±4.58)h,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5.56%,两组比较形成显著差异(P0.05)。结果: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临床研究方法,共纳入2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降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有明显的抗病毒及退热、改善食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能缩短病程,远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莲花清瘟颗粒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108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西药抗病毒治疗联合莲花清瘟颗粒)和对照组(接受西药抗病毒治疗),各54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莲花清瘟颗粒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肯定,能够明显改善小儿症状。  相似文献   

14.
郑海凡 《新中医》2016,48(7):188-189
目的:观察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影响。方法: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临床疗效、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IgG、IgA、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4.0%,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G、IgA、IgM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各上述各指标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为8.0%,对照组为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无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夹滞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治疗组加用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伴随症状消退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夹滞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潘云芳  胡晓红 《新中医》2016,48(6):159-160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普通型手足口病风热感冒夹滞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2例采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观察组74例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统计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治愈时间,并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2组患儿均未见呕吐、腹泻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风热感冒夹滞证患儿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张丽  周海燕 《新中医》2021,53(24):115-117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3 例流行性感冒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 例和观察组51 例。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5 d。比较2 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8.85%(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咽红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主症、次症积分及症状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主症、次症积分及症状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儿的发热、咽红等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8.
杨颖 《新中医》2018,50(10):127-129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18例罹患手足口病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常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维生素C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2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变化、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安全性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7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溃疡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 0.05)。2组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手足口病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通过协同抗病毒作用而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风热夹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夹滞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以利巴韦林联合布洛芬治疗,观察组54例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基础上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咽喉红肿消失、咳嗽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风热夹滞证)效果显著,可更快退热,促使患儿症状改善,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3 d,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均比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观察组2. 22%(1/45)与对照组6. 67%(3/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体温恢复,改善临床症状,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