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减少氯米芬用量合用阿司匹林诱导排卵的结局及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30例不明原因排卵障碍的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剂量(50mg)氯米芬组(即CC组),小剂量(25mg)氯米芬加阿司匹林(Aspirin)组(CC加Aspirin组)各15例,观察两组排卵的结局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并与同期15例自然周期组进行对照。结果两组的排卵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CC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小于自然周期组,CC加Aspirin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CC组。结论减少氯米芬用量对诱导排卵无明显影响,而合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改善子宫内膜发育,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氯米芬(CC)联合他莫昔芬(tamoxifen)对CC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方法 将100例CC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患者在月经第3~7天口服CG 100 mg/d,同时在月经周期的第3~7天口服他莫昔芬40 mg/d;B组CC的应用同A组.月经第8 d开始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当有1个卵泡直径≥18 rmm或2个卵泡直径≥17 mm时,肌注hCG1 0 000 IU,36 h后性生活.观察两组注射hCG日成熟卵泡数和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天数、月经周期第22天孕酮水平、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 A组注射hCG日的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月经第21 d血清中孕酮水平以及排卵率和妊娠率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促排卵天数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C抵抗的PCOS患者,他莫昔芬可以促进排卵,改善CC对子宫内膜的抗雌激素效应,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河南医药信息》2010,(12):81-82
目的经阴道超声观察山莨菪碱合用氯米芬治疗无排卵性不孕患者时的子宫血流量和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研究山莨菪碱合用氯米芬治疗无排卵性不孕患者时提高妊娠率的价值。方法山莨菪碱合用氯米芬治疗无排卵性不育妇女16名,经阴道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发育情况、子宫动脉血流(RI),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跟踪其妊娠情况。结果山莨菪碱合用氯米芬能够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血流量,妊娠率41.67%,有效提高妊娠率。结论在氯米芬促排卵治疗中合用山莨菪碱能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血流量,改善氯米芬促排卵时所致子宫内膜发育不良的状况,是一种解决目前促排卵治疗中高排卵率、低妊娠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中药联合小剂量补佳乐,运用于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不孕症,研究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分为三组:A组中药联合补佳乐加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组;B组补佳乐加克罗米芬促排卵组;C组单用克罗米芬促排卵组.比较各组hCG日和hCG+9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内膜类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及各组hCG日测定≥15 mm 的卵泡个数、排卵率及妊娠率、流产率,判断子宫内膜的容受性.结果 A组、B组hCG日及hCG+ 9 日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C组;A组、B组A型子宫内膜比例明显高于C组,A组高于B组; A组PI值小于B、C组;A组hCG日测定≥15 mm 的卵泡个数多于B、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A、B组与C组相比妊娠率高流产率低,差异有极显著性,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A、B、C三组排卵率比较,A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添加补佳乐能减轻或消除克罗米芬的抗雌激素作用,加用中药"暖宫孕胎方",利于卵泡发育,促进内膜发育,改善子宫内膜局部微环境.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西医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进一步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23):3240-3243
目的:比较雷洛昔芬与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37例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雷洛昔芬组(70例)和氯米芬组(67例)。雷洛昔芬组患者于月经周期第5天口服盐酸雷洛昔芬片120 mg,qd,连服5 d;氯米芬组患者于月经周期第5天口服枸橼酸氯米芬胶囊100 mg,qd,连服5 d。两组患者均于月经周期第12天行B超检测卵泡直径及子宫内膜发育情况,当子宫内膜厚度≥7 mm、不少于1个卵泡直径≥18 mm时,于腹部皮下注射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0.1 mg诱发排卵,48 h后B超确认排卵;黄体功能不足者酌情口服地屈孕酮10 mg,q12 h,服用至排卵后15 d。比较两组患者醋酸曲普瑞林注射当日的子宫内膜厚度、直径≥18 mm的卵泡数、卵泡成熟时间,治疗前与醋酸曲普瑞林注射当日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排卵情况,随访期间的结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雷洛昔芬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氯米芬组,直径≥18 mm的卵泡数明显多于氯米芬组,卵泡成熟时间明显短于氯米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孕激素(P)、雌二醇(E2)、卵泡雌激素(FSH)和黄体生存素(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醋酸曲普瑞林注射当日,两组患者血清P、E2、FS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LH水平均明显降低,且雷洛昔芬组的LH水平明显低于氯米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洛昔芬组患者的排卵率明显高于氯米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妊娠率、流产率、继续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5.71%vs.8.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洛昔芬较氯米芬有更好的促排卵效应,可有效改善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不良反应较少,且与氯米芬的远期临床效应类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来曲唑和氯米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以下简称PCOS)的患者中促排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比较102例PCOS患者资料,共促排卵155周期,其中来曲唑组52例82周期,氯米芬组50例73周期。分析比较两组排卵率、周期妊娠率、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添加天然雌激素的情况。结果在对PCOS的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时,在排卵率上来曲唑组略高于氯米芬组,在周期妊娠率上氯米芬组略高于来曲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泡发育方面,两组卵泡大小无显著差异,单卵泡发育率来曲唑组高于氯米芬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方面,来曲唑组内膜厚度大于氯米芬组,且需添加雌激素的周期数明显少于氯米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PCOS的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时,尤其是部分用氯米芬无效或内膜薄的患者,来曲唑可以作为另一种安全有效的促排卵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来曲唑与氯米芬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抚州市乐安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COS合并不孕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患者予以来曲唑治疗,B组予以氯米芬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子宫内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排卵率和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为(9±1)mm,大于B组的(7±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添加雌激素的周期率为12.5%,低于B组的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与氯米芬促排卵治疗PCOS的疗效相当,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小,弥补了氯米芬治疗的不足,可作为氯米芬的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小剂量雌激素对诱导排卵患者的排卵以及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方法分析2010年05月~2013年05月期间本科室80例无排卵性不孕妇女的临床资料。结果加用雌激素之后,妊娠率显著提高,达到了75.09%;观察组子宫内膜增生晚期厚度达到了(1.02±0.22)cm,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雌激素与氯米芬联合使用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生长,雌激素对排卵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剂量雌激素对于子宫内膜的影响,探讨小剂量雌激素在排卵障碍性不孕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5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氯米芬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小剂量雌激素治疗,跟踪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变化以及妊娠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相近,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为(1.03±0.16)cm厚于对照组(0.75±0.15)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率为73.68%高于对照组43.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雌激素能够对子宫内膜增生起促进作用,能够提高不孕患者妊娠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的晚卵泡期添加补佳乐对排卵率、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排卵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共5 d,月经第8天起阴道B超监测排卵,当出现直径≥14 mm卵泡时,观察组开始口服补佳乐,直至阴道B超检查显示卵泡成熟且排卵成功为止。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卵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子宫内膜厚度优于对照组,且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克罗米芬与补佳乐联合应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可起到协同作用,促排卵,提高受孕率,较单用克罗米芬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石少权  王建英  邹劲林  王峰 《中国医药》2010,5(11):1049-1050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氯米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促排卵治疗效果. 方法 46例PCOS不孕症患者中对照组27例单用氯米芬促排卵治疗,试验组19例用二甲双胍联合氯米芬促排卵.对照组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氯米芬,每次50 mg,1次/d,连服5 d,共3个周期.试验组先口服二甲双胍,每次500 mg,3次/d,连服3个月,随后从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的或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开始加用氯米芬,用法同对照组.监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殖激素水平,阴道B型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分析各组排卵率和妊娠率. 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各项生殖激素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睾酮、LH/FSH比值分别为[(0.54±0.28)μg/L、(1.27±0.32)],较治疗前[(1.02±0.86)μg/L、(1.93±0.7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妊娠12例(63.2%),优于对照组的7例(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二甲双胍能改善PCOS患者高雄激素状态,提高PCOS患者对氯米芬的敏感性;二甲双胍和氯米芬联用能获得更高的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97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接受氯米芬(CC)联合尿促性素(HMG)治疗,B组接受来曲唑(LE)联合HMG治疗,C组单纯应用HMG治疗。对于有肥胖、高雄、胰岛素抵抗者先给予预处理后再进入促排卵治疗。观察比较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子宫内膜厚度:B组与C组相似(P>0.05)与A组有明显差异(P<0.01);排卵率:A组与B组相似(P>0.05)与C组比较有差异(P<0.01);妊娠率:C组周期妊娠率高于A组及B组(P<0.01),而A组与B组妊娠率相似(P>0.05);并发症:A组与B组无多胎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C组有1例双胎1例轻度OHSS发生。结论 PCOS患者采用CC联合小剂量HMG或LE联合小剂量HMG促排卵治疗,HMG低剂量递增方案促排卵治疗,均可获较好的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调经促孕丸联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3月到商南县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枸橼酸氯米芬胶囊,5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调经促孕丸,5 g/次,2次/d。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排卵率、妊娠率、妊娠早期流产率、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排卵率分别为71%、92%,妊娠率分别为69%、91%,妊娠早期流产率分别为10%、2%,两组排卵率、妊娠率、妊娠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LH/FSH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减少,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经促孕丸联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FSH、LH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降低妊娠早期流产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用来曲唑和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和生殖激素的变化。方法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PCOS不孕症患者口服来曲唑每日2.5 mg或克罗米芬每日50 mg,共5 d。排卵日同房或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结果来曲唑组和克罗米芬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无明显差异。来曲唑组的成熟卵泡数显著少于克罗米芬组,子宫内膜厚度较大于克罗米芬组;但雌激素水平低于克罗米芬组。月经周期第8 d,来曲唑组的雄烯二酮水平显著高于克罗米芬组。结论来曲唑用于促排卵有效,且可能有助于减少多胎妊娠的发生;但来曲唑所诱导的雄激素变化,可能对子宫内膜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了PCOS患者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姜益红 《中国药业》2013,22(7):75-76
目的研究戊酸雌二醇(补佳乐)配合克罗米芬促排卵及对子宫内膜、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有排卵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克罗米芬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佳乐,观察两组患者排卵及子宫内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排卵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HCG日A型子宫内膜比例,排卵后7 d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可有效改善克罗米芬促排卵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促排卵中药调周汤联合氯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疗效。方法:将11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调周汤联合氯米芬组(治疗组)60例,氯米芬组(对照组)52例,治疗2个疗程后用B超监测排卵及子宫内膜厚度和受孕情况,停药后继续随访3个月再统计2组受孕情况。结果:治疗组优势卵泡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排卵期子宫内膜较治疗前明显增厚(P<0.05),对照组子宫内膜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2个疗程及随访3个月妊娠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调周汤联合氯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优于单纯用氯米芬。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常规口服氯米芬促排卵失败的扫女,服避孕药达英-35配合延长氯米芬服用时间,促排卵的治疗效果.方法115例患者在采用传统方法促排卵连续3个周期无排卵后,改服达英-35三个周期以上。从停药后月经第5天服用氯米芬(50mg/d)促排卵,阴道B超(TVS)监测排卵经过以及子宫内膜厚度,至致出现优势卵泡停服.结果115例患者在服用氯米芬5d后,有38例出现优势卵泡,36例成功排卵,3例出现卵泡黄素化未破裂综合症(LUFS);延长服药时间后又有35例成功排卵,18例出现LUFS.14例有卵泡形成,但未达到优势卵泡即闭镇,9例无卵泡生长。结论延长氯米芬用药时间并口服达英-35治疗耐氯米芬的无排卵患者,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促排卵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来曲唑在不孕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患者56例,常规检查确诊为女性排卵障碍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日口服来曲唑2.5 mg;B组于月经周期第3天始隔日肌内注射促性腺激素(HMG)75U.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当最大卵泡的平均直径≥18 mm时,肌内注射HCG 10000IU诱发排卵.观察排卵率、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及生殖激素的变化.结果 来曲唑组血清中雌激素水平明显较低,HCG注射日子宫内膜较厚.直径>17 mm卵泡数组间无差异,临床妊娠率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来曲唑用于排卵障碍的不孕症妇女,具有良好的排卵率,可以有效减少促排卵时间,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风险,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耐氯米芬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8例P-COS耐氯米芬不孕症患者分为3组,A组38例,口服二甲双胍片,500mg/次,3次/d,连服3个月;B组36例,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第5天口服氯米芬50mg/d,共服5d;C组34例,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第3天开始口服二甲双胍500mg/次,3次/d,连续服至下一次月经来潮。同时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第5天加用氯米芬50mg/d,共服5d。观察月经情况及基础体温,于停氯米芬后7~9d开始B型超声波监测卵泡,若基础体温上升,于月经黄体中期测定孕酮水平。有排卵者,继续服用氯米芬50mg/d,无排卵者氯米芬逐渐加量至100、150mg/d。观察各组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睾酮,胰岛素,月经,排卵情况。结果二甲双胍治疗后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睾酮、胰岛素明显下降,A组34例月经恢复,32例排卵,8例妊娠;B组31例月经恢复,20例排卵,8例妊娠;C组32例月经恢复,30例排卵,28例妊娠。结论二甲双胍可改善PCOS患者的生殖内分泌激素、糖代谢、月经失调、排卵等,增加耐氯米芬的患者对氯米芬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LE组(43例)和CC组(47例),月经周期第3~7天,LE组服用来曲唑片(5mg/d),CC组服用枸橼酸氯米芬胶囊(100mg/d),观察2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HCG日优势卵泡数、成熟卵泡数、排卵率、妊娠率、OHSS发生率、LUFS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LE组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明显优于CC组,HCG日优势卵泡数及成熟卵泡数均明显少于CC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LE组排卵率、妊娠率均优于C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LE组明显倾向于单卵泡发育(P<0.01)。LE组LUFS发生率低于C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组没有OHSS的发生,而CC组有2例。2组均无多胎妊娠的发生。结论对于PCOS不孕患者,来曲唑具有良好的促排卵作用,且不良影响比氯米芬小,对治疗PCOS并发不孕的患者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