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白虎汤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四药组成,主治气分热盛证。该方组方精细,配伍严谨,自古之医家在白虎汤的基础上衍化许多类方,例如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化斑汤、清暑益气汤以及白虎加桂枝汤、柴胡白虎汤和白虎加苍术汤,应用于现代临床实践中,获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仲景清热方剂中,除白虎汤外,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竹叶石膏汤等均用到粳米,取其保护脾胃、缓和药性、以助药力之效,最终达到"攻而不伤正,补而不留邪"的目的。甘平之粳米同大剂寒凉清热泻火之品如石膏、知母等相伍,以其益气调中、滋养胃液,使大寒之剂不致伤胃;粳米甘缓留中,使方中石膏、知母寒凉苦降之药力"不速下行"而"留连于胃",使药液质地黏稠,浓度增大,利于方中石膏、知母有效微细颗粒尽可能悬浮于药液中,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实际服入量,保证药力留驻中焦,延长其清热作用;利用粳米淡渗下行,除烦能利小便的作用,引热下行,使阳明内蕴之热随小便而出,更有效地去除内蕴之热。在临床使用白虎汤时医家应明确粳米品种和用量,告知患者煎煮方法,煎煮以汤液黏稠为标准。不可忽视粳米在白虎汤中有其他药物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以便更好指导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山东中医杂志》2016,(3):253-254
生石膏具有良好的清热功效,白虎汤和白虎加人参汤是临床常用的清热泻火方剂,张锡纯先生为近代应用生石膏及白虎汤类方治疗温热病的集大成者。通过对《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石膏及白虎汤的配伍用药规律进行整理归纳,张锡纯先生应用石膏常大量生用、配谷物、加人参、必要时研粉吞服、佐以轻清之品透热、辅以阿司匹林发汗等进行变通,使用白虎加人参汤时,常用玄参、白芍代知母,山药代粳米,多煎频服等。  相似文献   

4.
白虎加人参汤出自《伤寒论》,由石膏、知母、人参、粳米、甘草组成,具有清热生津益气之功,主治白虎汤证而见气津两伤者,常用于温热病的治疗。笔者变通运用此方治疗多种杂证,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竹叶石膏汤治疗妇科术后高热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第396条,为白虎加人参汤加减而成,方药由竹叶、石膏、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组成,治疗“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之余热未清、津气未复之证。笔者以竹叶石膏汤为基本方治疗妇科术后高热2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例1.1贺某25岁,工人,  相似文献   

6.
<正> 白虎汤乃清热祖剂,首见于《伤寒论》,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清代温病学派亦将其推为清气分热的主方。本方治疗热证奏效卓然,故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并多有阐发。《类证活人书》之白虎加苍术汤,《景岳全书》之玉女煎,《温热经纬》之羚羊白虎汤,以及《温病条辨》之化斑汤等,均是从其衍化而来。近年来,其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进一步深入,应用范围亦不断扩大,兹就其研究概况摘要综述如下。临床应用一、急性传染病(一)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临床以发热、抽风、昏迷为主症,属于祖国医学“暑温”的范畴。叶天士云:“夏暑发自阳明,古人以白虎汤为主方。”据先贤之论,五十年代始,本方就用于乙脑患者,取得显著疗效。有报道用以重剂石膏为主的白虎汤与清瘟败毒饮等(普  相似文献   

7.
白虎汤化裁应用体会武进市中医医院(213161)陈耀兴关键词热证白虎汤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四味药组成,是治疗阳明病经证之主方。笔者临床用之退热,功效显著,兹整理偶得如下。1表邪化热,白虎与解表药同用临证发现热病表邪化热传入阳明甚为多见,其治...  相似文献   

8.
白虎汤在高热急症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此方主要是治疗阳明经证四大证的主方,亦为后世温病学家治疗气分热证的代表方。《温病条辨》称白虎汤是辛凉重剂,具有清热除烦、止渴生津之功效。现代临床广泛运用于急性传染病或非传染性急  相似文献   

9.
对白虎汤清热原理及知母退热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虎汤是《伤寒论》经典方之一,是中医清气热的代表方剂。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四药组成。具清气热、泻胃火、生津止渴作用,对外感热病、气分热盛的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证,有独到的疗效。故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此方。《伤寒论》把它列为阳明经证主方,温病学把它作为清气分热的代表方。中医许多清热剂都以它为基础方而加减,如“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苍术汤”和“白虎桂枝汤”等。1700多年来,白虎汤仍不失为临床上清热剂的重要基础方。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虎汤确具解热作用,对乙脑、流感也有较好疗效。为进一步阐明白虎汤解热及其作用原理,我们结合中医理论进行了实验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白虎汤中石膏粳米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邓生 《中医研究》1995,8(4):22-23
白虎汤中石膏粳米新解河南461000许昌卫生学校陈邓生主题词白虎汤/治疗应用,石膏,粳米,工艺学,药学白虎汤是临床常用的方剂之一,原方由石膏30克知母12克甘草3克粳米12克组成 ̄[1]。笔者对该方中石膏和粳米分别采用不同用量,知母和甘草仍用原方用量...  相似文献   

11.
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在医学界流传较广 ,对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锡纯一生从事临床及中西汇通工作 ,在辨证论治、选药立方上 ,注重实践 ,讲求疗效。综观全书 ,发现其对石膏的妙用有其独特疗效 ,现归纳如下 :1 用 量在不同的方剂中石膏的用量随其用药目的不同而不同 ,然而在治疗外感实热或实热炽盛时多重用 ,少者二三两 ,多则五六两 ,甚则七八两。如治伤寒方中的馏水石膏饮用石膏二两 ,治伤寒温病同用方的仙露汤用生石膏三两、震逆白虎汤三两、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三两等等。张氏在书中多次提到退热应该重用…  相似文献   

12.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一书,方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为阳明经证主方,温病学家把它作为清气分热的代表方,后世医家通过大量临床实践,丰富和发展了本方的应用范围。对此笔者对近年来白虎汤临床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白虎汤最早载于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用以治疗“太阳中热”、“阳明经证”、“三阳合病”、“温疟”。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发现白虎汤的疗效极佳,治病范围甚广。在《伤寒杂病论》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变为白虎地黄汤、白虎苍术汤、犀角地黄合白虎汤、清暑益气汤、化斑汤。如用之得当,对温热等病,确能收到卓效。早在50年代,全国各地采用本方治疗乙脑、流脑等急性传染病。近年来,随着中医治疗急诊的进展,临床运用更广,取得一定成绩。但对白虎汤证极少讨论,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提出探讨。白虎汤是治疗阳明经证主方。从白虎汤中的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四药的组成看,应属于清气泄热、除烦生津的方剂。方中石膏辛  相似文献   

14.
有问必答     
1.广东省潮州市星路水晶巷7号罗明辉问: 粳米在白虎汤中的作用? 《伤寒来苏集》:“粳米气味温和,秉容平之德,稼穑作甘,得此为佐,阴寒之物,庶无伤损脾胃之虑也。煮汤入胃,输脾归肺,水精四布,大颊大渴可除矣。”《本草蒙筌》:“白虎汤入手太阴, (粳米)亦同甘草用者,取甘以缓之使不速于下尔。”说明粳米在白虎汤中具有健脾和胃,制约石膏、知母寒凉药损伤脾胃的作用,并协助石膏,知母以止烦渴,属于佐使药。 (361005 厦门大学海外函授学院中医部主长荣) 2.江西省安福县大光山职工医院彭新才问: “苔腻”在书上讲苔质致密、颗粒细腻,应怎样理解,与正常苔又怎样区别?  相似文献   

15.
石膏类经方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王裕颐 《山西中医》2009,25(1):31-32
导师王裕颐在临床中善用经方治疗各种内科杂病,笔者侍诊而获益匪浅,现将导师运用石膏类经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的临床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白虎汤的临床运用余军呼市中蒙医医院(010030)吴海生乌盟铁路医院(022000)1994年8月12日收稿白虎汤见于《伤寒论》,是治阳明经证的主方,方中石膏清热除烦为良药,知母清热养阴为臣药,甘草、粳米和胃养阴为须药。药虽四味,却具有清热除烦养阴之...  相似文献   

17.
孙玉齐 《国医论坛》2006,21(1):50-51
药粥疗法在我国流行了两千多年,我国最早医著<内经>中说:"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药粥正是以药治病,以粥扶正的一种治疗方法.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临床上对药粥的应用颇多阐发,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诚如<本草蒙筌>称赞曰:"粳米,伤寒方中,亦多加入,各有取义,未尝一拘.少阴证,桃花汤每加,取甘以扶正气也;竹叶石膏汤频用,取甘以益不足焉;白虎汤入手太阴,亦同甘草用者,取甘以缓之,使不速于下尔."仲景善用粳米,且多妙义,实为使用药粥之先躯.  相似文献   

18.
白虎汤为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之方 ,用治阳明经证。其证以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有力为辨证要点。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 4味药物组成。石膏为君 ,大清胃热 ,并能除烦止渴 ;知母为臣 ,助石膏以清热生津 ,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 ,加强清热生津之功 ;佐以粳米、炙甘草和中益胃 ,并可防君臣药大寒伤中之弊 ,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诸药配伍 ,对阳明经无形之燥热来说 ,是为正治之法 ,亦为正治之方。由于患者感邪的轻重以及体质的强弱各有不同 ,在治疗上或者用药不当 ,难免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兼夹证 ,因此又必须针对患者的…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中谈到用粥的有33条7方(其中桂枝汤18条,白虎汤4条,白虎加入参汤5条,竹叶石膏汤1条,十枣汤1条,三物小白散1条,理中丸3条),为中医食品作药用的特殊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一、用粥方法先用与后用:《伤寒论》中直接用粥作为治疗药物的有白虎汤、白虎加入参汤、竹叶石膏汤三方。此三方均用粥养胃和中。具体方法,如26条:“白虎加入参汤,……知母、石膏、石膏、甘草、粳米、人参、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就是将其他药与米放在一起煮熟,去渣后温服。三方用粥法基本相同,是先用粥法。后用法有理中丸(汤),桂枝汤、三物小白散、十枣汤四方。其中理中丸(汤)用粥法是“服(理中丸)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386条)。所谓“食顷”,是指服理中丸(汤)后极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白虎汤药效及现代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虎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阳明病>篇,由石膏、知母、ⅱ甘草、粳米四味药物组成,具有清热泻火、除烦生津的功能,是治疗阳明热证的主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