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后行微创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2015~2016年连续收治的新辅助治疗后行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男51例、女5例。将患者分为开放手术组[OE组,25例,年龄61(50~73)岁]和微创手术组[MIE组,31例,60(55~79)岁]两组。结果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28例,新辅助化疗28例。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p CR)率明显高于新辅助化疗患者(21.4%vs.10.7%,P0.05)。MIE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R2切除率及淋巴结清扫数量比OE组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和淋巴结转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E组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两组患者其它并发症、二次手术、再入ICU、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0 d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放化疗联合OE组1例患者因术后食管气管瘘胃液窒息而死亡。结论新辅助治疗联合MIE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癌安全可行且能够达到与OE相当的肿瘤学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探讨胰腺癌切除术中采用七氟醚维持麻醉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E选择素(E-selectin)的影响。选取拟胰腺癌切除手术的患者64例(2014年4月~2018年4月)作为研究对象,根据Excel2007编制的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术中采用七氟醚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异氟醚维持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学参数、血清VEGF、MMPs、E-selectin水平、术后苏醒情况。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在T0、T1、T2、T3时刻的HR、MAP测定值进行分析,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R、MAP测定值在T1、T2时刻较T0时刻有所降低(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VEGF、MMP-2、MMP-9、E-selecti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复查,观察组血清VEGF、MMP-2、MMP-9、E-select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切除术中采用七氟醚维持麻醉较异氟醚对血清VEGF、MMP-2、MMP-9、E-selectin水平影响更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运用ELISA法检测18例健康人、52例胃癌患者术前VEGF和MMP-3的含量.胃癌患者血清VEGF和MMP-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并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健康者血清VEGF和MMP-3含量没有相关性(P>0.05),但在胃癌患者血清中两者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VEGF、MMP-3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血清中VEGF、MMP-3的水平有助于胃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导向淋巴清扫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例术中行血管导向淋巴清扫术(观察组),42例行常规系统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均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组织激肽释放酶7(KLK7)和E-钙黏蛋白(E-cad)检测,以及通过外周血与腹腔冲洗液癌胚抗原(CEA)与细胞角蛋白19(CK-19)的mRNA检测血液与腹腔微转移。结果:两组术后淋巴结清扫数、切缘与肿瘤距离、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血清MMP-2、MMP-9、VEGF和KLK7均明显降低,E-cad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术后MMP-9、VEGF和KLK7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两组血液和腹腔微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观察组血液和腹腔微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的总复发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总生存期及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采用血管导向淋巴清扫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并能通过减少微转移风险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给予晚期肝癌患者索拉非尼联合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晚期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30,TACE治疗)和观察组(n=30,TACE+索拉非尼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56.67%)高于对照组(30.00%)(χ~2=4.343,P0.05);治疗后观察组Fasl、c-Met、端粒酶表达低于对照组,Fas、Caspas e-3表达高于对照组,HA、LN、Ⅳ-C含量均低于对照组,VEGFR-1、VEGF、HGF、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晚期肝癌患者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可有效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序贯手术对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8年8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食管癌病人共6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免疫联合化疗序贯手术病人作为观察组(29例),化疗序贯手术病人为对照组(31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R0切除28例,14例达到ORR;对照组R0切除29例,7例达到ORR。观察组ORR病人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R9例,对照组pCR2例,两组pCR病人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序贯手术对局部晚期食管癌病人安全可靠,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经尿道铥激光切除术联合五苓散及X线防护罩对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浅表膀胱肿瘤患者,按照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经尿道铥激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五苓散及X线防护罩,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预期,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可控的并发症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的尿路感染、尿道狭窄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随访1年均未出现失访病例,观察组复发率5.88%,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1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CEA及Cyfra21-1水平均低...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研究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可切除的局部晚期结肠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组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100例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结肠腺癌患者(T3/T4或N+),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研究组)及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手术、化疗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至2015年12月,研究组有2例失访,平均随访时间35.2个月;对照组3例失访,平均随访时间27.7个月。两组患者入院时临床T、N分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经新辅助化疗后T、N分期降期明显,PR38例(76%),SD11例(22%),PD1例(2%),新辅助化疗期间无3°以上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最常见的1°~2°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21例/42%)、粒细胞降低(4例/8%)及血小板降低(2例/4%)。术后T分期、N分期、阳性淋巴结数及TNM分期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瘘发生率及腹腔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31.5个月后(6~68个月),两组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44.9%及33.6%(P=0.041)。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51.0%及41.6%(P=0.033)。DFS及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局部晚期可切除的结肠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探讨腹腔热灌注与全身静脉联合化疗应用于晚期胃癌术后的临床效果。选取2010年3月—2013年8月于我院诊治的晚期胃癌术后患者8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全身静脉化疗,研究组加用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生活质量评分、药物毒性反应及治疗后1、2、3年的生存率和复发率。两组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均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总稳定率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62.79%,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2、3年生存率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且研究组3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晚期胃癌患者术后行腹腔热灌注与全身静脉联合化疗,不加重患者机体负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3年复发率低、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注射液及卡培他滨片与奥沙利铂注射液联合应用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化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01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8例、女4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8例,男32例、女26例,术后接受多西他赛注射液及卡培他滨片与奥沙利铂注射液联合化疗)和对照组(43例,男26例、女17例,采取多西他赛注射液和卡培他滨片治疗,连续4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化疗效果差异。结果化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癌坯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CEA、CA125、CA199、SCC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92.59%、2年生存率70.37%,与对照组的86.49%、54.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7.41%vs.32.43%,P0.05)。研究组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31个月vs.22个月,P=0.001)。结论多西他赛注射液及卡培他滨片联合奥沙利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术后患者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水平,对患者的远期生存有利,但应注意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塞来昔布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已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FOLFOX4方案化疗,21 d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观察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塞来昔布400 mg,2次/d.收集术前、术后3周(化疗前)及治疗6个周期后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VEGF和COX-2水平.结果:50例患者均按期完成治疗,两组患者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周(化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VEGF和COX-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周期后观察组血清VEGF和COX-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均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塞来昔布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效果较单用化疗方案好,能提高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及生活质量,且耐受性良好,能够降低血清VEGF和COX-2的表达水平,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有助于减少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2.
心理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免疫细胞功能是否存在积极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67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进行长春地辛(VDS)方案辅助化疗及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34例)仅进行VDS方案辅助化疗.测定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免疫细胞功能.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CD4 活性较化疗前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干预后CD3 、CD4 、CD4 /CD8 及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CD3 、CD4 、CD4 /CD8 及N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放化疗对微创食管切除术(MIE)手术质量及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符合入组条件的初治胸段局部晚期食管鳞癌6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33例行单纯MIE治疗,试验组30例行术前放化疗联合MIE治疗,遵循意向性处理原则,对其手术质量及围术期状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中转开胸率分别是6.1%与3.3%;R0切除率分别是97.0%与93.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除胸部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外(P=0.018),其余各项指标包括总手术时间、失血量、正常结构的暴露与保护、清扫淋巴结数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50.0%,较对照组(39.4%)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放化疗虽略增加了MIE的手术难度,但对原发灶及淋巴结的根治性切除影响不大,围术期并发症增加不明显,因此术前放化疗后MIE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TAC与T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经病理等检查确诊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257例,随机分为TAC组(130例)及TC组(127例),分别给予TAC方案、TC方案化疗4个周期.TAC组129例、TC组124例化疗结束2周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TAC组、TC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后TNM分期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TAC组优于TC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较新辅助化疗前降低(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及TC新辅助化疗方案对局部晚期乳腺癌均有效,TAC方案优于TC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与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食管胃吻合口漏的关系。方法 2015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病人425例,根据术后发生食管胃吻合口漏情况分为吻合口漏组(31例)和无吻合口漏组(394例)。检测血清VEGF、IGF-1水平,分析影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食管胃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VEGF、IGF-1预测术后食管胃吻合口漏发生的价值。结果 吻合口漏组术后血清VEGF、IGF-1水平降低,无吻合口漏组血清VEGF、IGF-1水平增高,吻合口漏组术前、术后1天、术后2天、术后3天血清VEGF、IGF-1水平均低于无吻合口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感染、低白蛋白、术后3天VEGF、术后3天IGF-1与术后食管胃吻合口漏有关(P<0.05)。术后3天VEGF、术后3天IGF-1水平预测术后食管胃吻合口漏的曲线下面积为0.675、0.655,联合两项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841,高于单独指标(Delong z=3.752、3.218,P<0.05)。结论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xth factor,VEGF)、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水平对股骨颈患者延迟愈合的影响,评价各指标对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期间,完成治疗与术后随访的189份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以术后6个月为研究时间点,纳入其中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股骨颈骨折术后延迟愈合患者作为延迟愈合组,40例愈合良好的患者作为无延迟愈合组;回顾抽取同期医院接受常规体检并证实为健康人的40例健康人群资料,作为健康对照组。全部入组者均于入院时接受常规检查、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且检查结果资料完整,主要记录三组入院时血清VEGF、VCAM-1水平检测结果,记录两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4、8、12周血清VEGF、VCAM-1水平检测结果。分析术后各时点血清指标间的相关性,围手术期各血清水平的变化对股骨颈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绘制操作者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检验各时点、各血清指标对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时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W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延迟愈合组术后各时点VEGF水平低于无延迟愈合组,VCAM-1水平高于无延迟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4周、8周的血清VEGF、VCAM-1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0.513,P0.05),且以术后4周相关性最强;术后12周,二者间无相关性;经线性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围手术期血清VEGF、VCAM-1水平变化可能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延迟愈合影响因素(P0.05);术后各时点,血清VEGF、VCAM-1水平对股骨颈骨折术后延迟愈合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P0.05],且以术后8周预测价值最高,对应的AUC分别为0.766、0.781。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血清VEGF与VCAM-1间可相互作用,与术后延迟愈合密切相关,可能是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动态监测患者术后各时点血清VEGF与VCAM-1水平的变化,可以很好的预测骨折延迟愈合的风险,指导临床合理防治,减少延迟愈合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血清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且病理检查确诊为NMIBC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膀胱灌注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将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的6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的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血清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72±4.61)个月vs.(14.68±5.94)个月,P0.05];治疗后0.5、1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3%vs.4.84%,6.45%vs.11.29%,P0.05);治疗后1.5、2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06%vs.20.97%,16.13%vs.30.65%,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后2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KPS评分较治疗后1年均明显升高,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及治疗后2年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VEGF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2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VEGF较治疗后1年明显降低,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年血清VEG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NMIBC患者,患者耐受性好,可以有效减少肿瘤的复发与进展,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血清VEGF,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陈滢  王晶  杨赛花  童明 《骨科》2015,34(3):344
目的评价年轻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动脉、静脉不同途径新辅助化学治疗(化疗)对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确诊为局部晚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并行宫颈癌根治术且术中保留双侧卵巢的年轻(手术年龄<45岁)女患者38例,按照新辅助化疗途径分为A组(动脉介入栓塞化疗)20例,B组(静脉化疗)18例,每例均进行一疗程TP方案化疗[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135~175 mg·(m2)-1,顺铂50 mg·(m2)-1],术后行3个周期BOMP化疗。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 变化以评估卵巢功能。分别比较两组化疗前、化疗后2~3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E2、FSH及LH水平。结果A组化疗后2~3周(术前)及术后1个月E2水平较化疗前下降,FS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激素在不同时点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LH在不同时点及两组术后6个月与化疗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术前E2水平明显低于B组,其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中,无一例因卵巢转移复发。结论年轻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是短暂、可逆的,术前静脉化疗对卵巢功能几无影响,宫颈癌根治术中保留双侧卵巢是保护年轻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内分泌功能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氟尿嘧啶缓释颗粒瘤床植入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疗效和预后影响。 方法 纳入2009年1~12月期间重庆三峡中心医院6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按其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男24例、女6例,年龄(62.00±7.70)岁;对照组男23例、女7例,年龄(60.20±8.20)岁。试验组患者术中在瘤床植入氟尿嘧啶缓释颗粒300 mg,对照组不植入任何物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果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复发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试验组术后复发病灶大小及复发病灶的个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患者2年及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位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29.2±1.9)月 vs. (23.4±1.4)月,P<0.05] 。 结论 食管癌术中瘤床植入氟尿嘧啶缓释颗粒能延缓肿瘤复发时间、提高食管癌患者2年及3年生存率,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胸腔镜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aophagectomy,MIE)及开放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open esophagectomy,OE)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判胸腔镜是否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间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接受三切口食管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MIE患者153例(MIE组),OE患者178例(O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与OE组相比,MIE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123±38)ml vs(346±89)ml,P=0.000],清扫淋巴结数目增多[(29.2±6.3)枚vs(25.5±5.8)枚,P=0.032],术后并发症总体减少(55.6%vs 86.5%,P=0.000),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8.4%vs 20.2%,P=0.003)。结论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胸腔镜较开放手术而言,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在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