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中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体系。其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构成了"治未病"理论的基本内容。而作为中医防治疾病基本原则的"治未病"理论,其上述三方面内容贯穿于预防、治疗、康复的整个过程中,成为确立和采取各种保健措施和防治疾病方法的指导原则。随着我国康复医学学科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学与康复医学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据中医学中"治未病"的理论与康复医学的预防体系及目标的高度统一性,初步探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在康复医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丛葳 《光明中医》2016,(23):3395-3396
基于"治未病"理论体系的研究,以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点为依据,探究糖尿病防治应用。提出应依照"治未病"基本内容"未病养生,防病于先""已病早治,防其传变"辨证论治,以适应自然,调和阴阳;调摄精神,怡情养性;适量运动,增强体质;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为原则,将"治未病"理论贯穿糖尿病防治始终。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未病”理论索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医预防治疗学中"治未病"的概念内涵出发,阐述了"治未病"的基本原则有四:未病先防、将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而"治未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养护正气类调治方法和祛邪于未发、未传类调治方法。当前"治未病"理论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展中医未病临床诊疗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开展体质及其调理与"治未病"理论的相关性研究,开展亚健康状态及其调治与"治未病"理论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医针灸"治未病"思想体现了中医治疗与预防学的精髓。文章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运用创新型健康服务管理模式,建立以针灸为主要特色的"治未病"医疗服务主要管理体系,提出了"治未病"管理的"五基本"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黄帝内经》中提出来的防病养生思想,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医疗卫生界所遵循的预防医学原则。治未病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即"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以及治其未变"。[1]中医处"治未病"具有健康指导和保健治疗两个基本服务功能,专科医生通过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识测试后,结合传统的望、闻、问、切等诊断方式,开出处方。此"处方"并不是传统的"药方",而是针对患者的体质、工作和生活性质等制定的一套保健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为中医学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学说的重要准则和理论基础。非酒精性脂肪肝已严重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及正常工作,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角度入手,探讨精神调养、饮食调节、合理运动及防止疾病传变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治未病”理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文献的挖掘与整理、临床循证医学的验证、借助现代医学手段等方法,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提出“治未病”理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江琪  王国玮 《北京中医药》2011,30(2):123-124
中医"治未病"理论内容丰富和完整,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五个原则.无病阶段的指导原则是防止发病,有病阶段的指导原则是防止疾病发作、加重和传变,病愈阶段的指导原则是防止疾病复发.目前恶性肿瘤发病率高、病程复杂、治疗方法多、预后不理想,在肿瘤防治的各个阶段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很强...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之一,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方教授将中医"治未病"思想用于指导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综合防治,将糖耐量异常归属"消渴病"范畴,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制定一套综合干预措施,从而防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即"未病先防";方教授特别重视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认为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在糖尿病的早期,应着手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即"既病防变",并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文中分析了<内经>"治未病"理论的内涵,认为"治未病"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治未病"是指治疗疾病的早期状态.广义"治未病"主要包括治其未生.防患未然;治其未成,防微杜渐;治其未传,防护于先;治其未发,把握时机;瘥后调摄,防其复发;用药精当,勿使过用."亚健康"同狭义"未病"相类似.就"治未病"理论对亚健康防治的指导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未病"理论贯穿于原发性肝癌防治全过程,可概括为"3个阶段5个原则"。在无病阶段的指导原则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肝癌发病率",在有病阶段的指导原则为"防止肝癌发作、加重、转移",在病愈阶段的指导原则为"防止肝癌复发"。"治未病"理论可为中医临床研究提供思路,帮助中医制定治疗目标,与西医结合进一步提高疗效,方便医疗各方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2.
霍新华 《河南中医》2010,30(8):824-825
通过应用"治未病"的指导原则,对哮喘患者实施"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护理措施,配合治疗,提高治愈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治未病——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中医防治疾病思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弥漫 《新中医》2007,39(5):1-3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构成了“治未病”理论的基本内容。作为中医防治疾病基本原则的“治未病”理论,包括了这三方面内容而贯穿于养生保健和预防、治疗、康复疾病的整个过程中,成为确立和采取各种养生保健措施和防治疾病方法的指导原则,体现了中医“以人为本”的学术理念。  相似文献   

14.
《内经》"治未病"思想的核心——先机扶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经>"治未病"原则,是在中国古代趋吉避凶的防患观念指导下产生的,它构成中医预防学的理论基础.对<内经>"治未病"概念进行解析,即是对中医预防学理论体系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5.
"治未病"作为一种医学理论,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代。《黄帝内经》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框架,为后世"治未病"理论的丰富和中医养生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难经》进一步阐发了治未病的含义,将《黄帝内经》的"治未病"原则具体化。《伤寒论》将"治未病"理论传承并将其发展和完善,强调了"未病先防"的思想。华佗首先继承了《吕氏春秋》提出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治未病"养生观点,从理论上进一步阐释了动形养生之理。张从正提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观点,张氏治病的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总以恢复人体阴阳平衡为要。补虚同时不应忘记通流,应补而不滞,使人体阴阳气血流畅。另外,还应注意补其不足,促使人体脏腑经络平和。  相似文献   

16.
从甲型H1N1流感中医预防的理念出发探讨治未病,其基本原则有养生保全,先病而治,已病早治,病后防病4个方面。治未病的思想指导我们要增强人体正气,防止病邪侵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在《内经》时代对治未病即有较为系统的阐述,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金匮要略》治未病加以研讨,剖析相关原文,归纳治未病的原则及具体方法,指导临床辨证与治疗。  相似文献   

18.
<正>"未病先防"的理念,是我国中医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较为完善的预防医学思维体系和有效的防病原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思想,"治未病"是历代医家不断完善而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是医学界和为医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治未病"的实质就是继承先人思想提前预防控制,以"治  相似文献   

19.
刘语涵  李莉 《新中医》2017,49(3):157-158
<正>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第一次系统地讲述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其中蕴涵了丰富的"治未病"思想,堪称中国第一养生宝典。治未病理论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一直指导着其临床实践。张景岳在继承这一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提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对于疾病防治原则的高度概括,对于指导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重症医学的临床实践中,对精细化诊治管理、诊治呼吸衰竭、抗感染治疗和预防感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西医理论和方式有不同,但对疾病的"防""治"思想和理念相一致,殊途同归,均体现了"治未病"思想,也将为医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医学理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