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持性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的急性胰腺炎(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PD)和血液透析(HD)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AP)的可能原因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0年1月期间我院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中发生9例AP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血清淀粉酶均达正常上限值的3.5倍以上,B超和CT检查对确诊AP起了一定作用。经保守治疗后8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重症胰腺炎治疗无效而死亡。结论 维持性腹膜或血液透析患者具有多种潜在发生AP的危险因素。血清淀粉酶的检测是明确诊断的重要依据,透析治疗是治愈AP不可缺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情绪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家庭支持Apgar问卷时36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发生率为53.87%.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抑郁情绪的发生与患者透析时间、性格、经济状况、自理能力及家庭支持状况密切相关(均P〈0.0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及早进行心理护理能减少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自从荷兰医生Willem Kolff在1945年运用血液透析器成功救治急性肾衰竭患者以来,血液净化技术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尿毒症患者长期存活已成为可能。但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仍然是死亡的高危人群。根据美国肾脏病数据系统(USRDS)2006年的数据,美国透析患者的年病死率约为23%,心源性猝死占29.7%,这也是突然死亡的首要病因。预防血液透析患者的突然死亡,特别是心源性猝死,是我们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低钙透析联合1,25(OH)2D3及碳酸钙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主要研究低钙透析联合1,25(OH)2D3及碳酸钙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测定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和SOD水平,并与正常人比较,分析C反应蛋白、动脉粥样硬化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增高,与C反应蛋白、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明显相关,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及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透析患者血清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有动脉硬化并发症者升高更明显。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能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高龄肾衰竭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82例高龄肾衰竭患者(高龄组)行血液透析治疗前基线情况,包括血压、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同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56例非高龄患者设为对照组,定期监测2组患者透析阶段一般治疗情况、透析充分性、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血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甲状旁腺素、C反应蛋白、心功能测定、营养状况等,透析中合并症和治疗阶段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分析高龄透析患者临床治疗特点.通过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分析,总结影响高龄患者透析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 高龄组与对照组相比,病因以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为主、整个透析阶段Alb和SGA低于对照组(P<0.05),Kt/V值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中并发症发生率(40.8%)高于对照组(29.3%),死亡原因1年内主要为脑血管意外及心血管疾病,超过1年的死亡原因主要为脑血管意外、感染、心血管疾病及严重营养不良,比较不同生存时间(3年以内和超过3年)的临床特征,影响高龄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是糖尿病、低血压、透析前SCr水平高,Kt/V值不达标,贫血,营养不良.增加透析频次,联合采用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组合治疗有助于延长透析存活时间.结论 高龄MHD患者营养不良较为普遍,并伴随贫血程度重,心功能差,易感染,从而导致了患者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率增加,生存时间减少,通过改善营养、纠正贫血、采取个体化的透析方案,组合治疗,可以减少高龄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我院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6个月后观察其改善患者肾性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及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是慢性肾衰竭患者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而血透患者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和其它小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方法53例尿毒症患者做单次HP联合HD治疗,并与单次HD做交叉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对各种毒素的清除情况及相关的症状。结果HP联合HD治疗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由(681.98±530.96)ng/ml下降到(289.45±299.73)ng/ml(P〈0.01);两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磷(P^3-)减少,血钙(Ca^2+)均有增加。结论HP联合HD治疗既优于HD可清除小分子物质,又可以显著清除HD无法清除的中分子物质PTH,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左卡尼汀组和对照组,检测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血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和血肌酐(SCr)值,计算Kt/V值。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左卡尼汀组患者治疗后CRP水平下降,Alb、H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CRP、Alb、Hb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组患者治疗前后SCr、Kt/V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1.
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肾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血液透析(HD)是目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可靠方法之一。尽管如此,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并发症(如肾眭骨病、顽固性高血压、透析相关淀粉样变、神经肌肉病变等),  相似文献   

12.
高通量透析对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FHD)对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13例患者随机分为HFHD组(n=7)及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组(n=6),进行为期3月的研究,测定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比较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的高通量透析(HFHD)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HFHD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改变,而MHD组较前降低,两组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FHD对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周围神经病变进展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6月~2014年2月期间,选择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228例 CRF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被确诊为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对与医院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228例 CRF 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78例(34.2%),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51.3%)、败血症(26.9%)和泌尿系统感染(24.4%)为主。(1)单因素分析:年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合并糖尿病、Hb、ALT 和 Cr 与医院感染有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OR =1.03,P =0.035)、住院时间(OR =1.04,P =0.046)、气管插管(OR =11.94,P 〈0.001)和泌尿道插管(OR =2.65,P =0.048)是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 CRF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 Hb 则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OR =0.96,P =0.002)。结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 CRF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感染、败血症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和泌尿道插管可以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而 Hb可以降低其风险。  相似文献   

14.
获得性急性肾衰竭病因及血液透析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获得性急性肾衰竭(HAHARF)的易患因素及血液透析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以提高HA-ARF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诊治的82例HA-ARF患者,与同期的社区获得性ARF(CA-ARF)患者进行对比。结果82例HA-ARF患者中,药物所致45例(54.9%)、肾脏低灌注12例(14.6%)、感染11例(13.4%)、手术后10例(12.2%)、肾后梗阻3例(3.7%)、产后1例(1.2%)。经血液透析及原发病治疗,31例肾功能完全恢复(37.8%),95例CA-ARF患者肾功能完全恢复(49.7%),HA-ARF组中行血液透析治疗比未行血液透析治疗治愈率高(P〈0.05)。结论HA-ARF以药物所致为主,病情重、变化快;与CA-ARF组比较,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差,治愈率低(P〈0.01);治疗上应以预防为主,早期积极血液透析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和贫血,而炎症反应是重要影响因素。C-反应蛋白(CRP)则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可作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反应的标志物。本文讨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RP与感染、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营养不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相当常见,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有关,也是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后果、判断指标、影响因素及其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替代疗法之一,终末期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靠维持性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除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外,常因家庭自护不当引起透析意外,或情绪激动、疲劳引起脑血管意外,便秘时用力排便引起脑出血、透析后未及时放松止血的绷带引起内瘘堵塞、未注意控制饮食、体重增加过多引起急性左心衰竭等。  相似文献   

18.
肺部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很多资料显示感染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二位病因(约占25%),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约占50%)^[1];而肺部感染又是感染的主要原因。为了解肺部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早作出正确的诊断,从而有效的控制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9.
血管通路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生命线,对透析效果和患者的长期存活有重要影响。一般分为两类:即临时性血管通路和长期性血管通路。前者多为紧急血液透析或短时血液透析(包括其他的血液净化项目)所用,后者多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必要通路。我院从1993年~2006年13年间,共对1151例患者进行血液透析,采用了多种血管通路,现就其在血液透析中的运用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常观察到肌钙蛋白T(cTnT)升高,且同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明确cTnI的升高是否有同样的临床意义。方法:我们研究了9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这些患者没有明显的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表现。血透前检测患者的cTnI,每3个月检测1次,一共检测5次。随访时间1年,监测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片,心脏超声心动图。设定cTnI≥0.15ng/ml为阳性,而〈0.15ng/ml为阴性。结果:97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cTnI升高,9例(69%)在1年的随访期间出现了急性心血管事件。而在69例cTnI正常的患者中仅有7例(10.1%)患者出现急性心血管事件。在另外15例患者中,cTnI在正常值上下波动,有3例(20%)出现急性心血管事件。结论: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无症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TnI是一个有很强心血管病预测价值的血清标记物。cTnI持续升高提示患者早期进行全面的心血管病检测和治疗,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并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