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云港市HIV/AIDS监测及感染者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艾滋病(AIDS)流行特征,据此提出防治策略。方法:对连云港市发现的4例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和1例AIDS病人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此5人均为中国本土人,其中3人本市籍,4人为性接触传播,另1人系血液传播(使用不洁注射器)。结论:全社会应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持同情和关怀态度,对高危人群扩大监测,开展行为干预,以有效控制其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艾滋病流行特征,据此提出防治策略。(方法)对连云港市发现的3例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携带者1例AIDS(艾滋病)病人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此4人均为中国本土人,其2只本市籍;3人为性接触传播,另1人系血液传播(使用不洁注射器)。(结论)全社会对HIV感染者和病人持同情和关怀,对高危人群扩大监测,开展防治AIDS宣传,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某市艾滋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某市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流行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及趋势,为制定AIDS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1995~2005年AIDS病人常规监测、高危人群哨点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199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至2005年底,累计报告发现HIV抗体阳性者40例,其中现存活艾滋病病人4例,死亡11例。HIV感染者/AIDS病例主要以90年代有偿献血人员和近几年来自艾滋病高发地区的外来HIV阳性妇女为主要高危人群,并已有造成夫妻间和母婴传播病例。结论艾滋病流行速度已明显加快,除在高危人群中发现的人数在增加外,在一般人群中也存在着流行的可能,要加大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防止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4.
连云港市HIV/AIDS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永林  王炳留 《职业与健康》2009,25(20):2193-2194
目的通过对连云港市1996--2008年艾滋病疫情流行情况分析,为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病例确证采用Westem Blot方法,对每例确证的HIV/AIDS个案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所得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1996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截止2008年底,全市共报告HIV/AIDS 71例,其中AIDS患者17例,死亡11例,分布在全市8个县(区);感染者中20~39岁的青壮年占74.65%;异性传播占50.70%。2007--2008年两年报告HIV/AIDS49例,占69.01%。结论连云港市近两年HIV/AIDS报告病例数上升较快,病例以性传播为主,青壮年比重较大,应该进一步加大艾滋病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1996—2014年艾滋病(AIDS)流行病学特征,为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6—2014年报告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自1996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报告HIV/AIDS病人298例,其中AIDS患者67例,HIV感染者231例,死亡47例,分布在全市7个县(区);感染者中20~39岁的青壮年占65.11%;男女比例3.89∶1;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6.58%),其中异性传播、同性传播分别占53.69%、32.89%,其次为注射毒品,占8.05%。结论连云港市艾滋病疫情呈持续上升趋势,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2010—2014年同性传播病例增幅明显,应重视艾滋病知识宣传,加强高危人群干预。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艾滋病流行状况与控制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广州市艾滋病流行和防治现状,探讨对策。方法:对1986-2000年广州市艾滋病监测结果和防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86年广州市报告首例国外输入的HIV感染者,1991年报告首例AIDS病人,至2000年底累计报告HIV感染者406例,在广州死亡29例,其中AIDS病人68例,在广州死亡25例。流行经历了传入期(1986-1989年)、扩散期(1990-1994)和快速增长期(1995-2000年),分别发现HIV感染者4例、24例和378例。流行特征是HIV感染者主要以男性(86.95%)、20-49岁中青年(91.87%)为主;传播途径主要以静脉吸毒为主,占57.64%,性传播途径占23.15%,尚未发现母婴传播。结论:广州市HIV广泛流行,形势严峻。今后防治对策应加强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继续加强艾滋病监测和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加紧实施以宣传教育为主的艾滋病综合性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大姚县艾滋病感染流行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我县艾滋病流行趋势,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1997~2007年HIV/AIDS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7~2007年底,大姚县累计发现HIV感染者/病人147例,其中AIDS病人21佣,死亡1例,艾滋病感染者127例,死亡10例;大姚县HIV/AIDS流行地区广泛,分布不均匀;HIV/AIDS 3种传播途径并存,2004年以前以吸毒传播为主,以后经性途径传播正迅速上升,超过吸毒传播.[结论]大姚县HIV感染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防治的重点是高危人群和外出务工人群;彝族特殊的生活习俗可能会加速艾滋病的传播,应加强对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河北省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哎滋病(HIV/AIDS)流行现状、特征及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河北省艾滋病疫情流行比较严重的廊坊市进行回顾性调查,对自1995年以来的AIDS常规监测、高危人群哨点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廊坊市自1995年发现首例AIDS至2004年,累计报告HIV感染者252例。HIV感染者传播途径以经血液传播为主要途径(占97.2%),同时已出现经性途径和母婴垂直传播的病例。HIV感染者年龄分布主要以30~49岁的中青年人为主,占87.26%(137/157),男女性别比为1:1.1,农民占97.6%。结论河北省廊坊市AIDS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应加大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监测力度,完善综合防治措施,遏止AIDS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连云港市1996-2005年HIV/AIDS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云港市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1996-2005年发现的22例HIV/AIDS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HIV/AIDS诊断按GB16000—1995国家标准。结果22例HIV/AIDS感染者(病人),1例为外籍希腊船员,余均为中国本土人,其中本市籍17人(77.3%);年龄除外籍船员52岁,中国人均在21-46岁,AIDS发病最小年龄21岁(女);HIV携带者最长已达11a;性传播是本市HIV/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86.4%),其中配偶间传播2对;HIV/AIDS发现途径有义务献血(3例),性病门诊(5例),注射吸毒者(5例),术前筛查(2例),AIDS早期症状(4例),归国体检(1例)。结论改变HIV/AIDS感染者(病人)以及具有感染HIV危险行为人群的高危险行为,是控制AIDS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淅川县艾滋病流行现状、特征及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淅川县1996-2006年HIV/AIDS病人流行病学资料。结果自1996年首次发现艾滋病病人至2006年底,累计报告HIV/AIDS病人256例,其中HIV感染者71例,艾滋病病人113例,死亡72例。传播途径以有偿供血感染为主,异性性传播比例逐年增高,并已出现母婴传播病例。结论淅川县艾滋病流行速度快速增长,疫情明显上升,流行地区广泛,3种传播途径共存,应加强HIV/AIDS病人的管理、高危人群的干预和监测,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有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王文明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85-1586
目的 分析昆山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病人(AIDS)流行特征,提出HIV/AIDS防治对策.方法 对昆山市1994-2011年HIV/AIDS常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994-2011年昆山市累计报告HIV/AIDS共172例,AIDS 33例,死亡11例.2006年以来,HIV/AIDS报告例数明显增多;20~49岁年龄组占85.47%、15~19岁组占5.81%.男女性别比为3.9:1.各区镇均有报告病例,以玉山镇最高达55.81%.三种传播途径共存,传播途径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占78.49%.近年,男男性行为人群增加明显. 结论 昆山市近年艾滋病疫情发展迅速,开展疫情监测的同时,加强对男男性行为高危人群、农村流动人口及青少年等弱势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应作为以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李纲 《中国校医》2013,(12):909-909,911
目的分析徐州市铜山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AI DS)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对铜山区1998年至2011年上报的HIV和AIDS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铜山区1988—2011年累计报告HIV和AIDS 270例,感染途径以采供血为主,占56.67%,其次是性途径传播,占36.30%,母婴垂直传播13例,占4.81%,途径不详5例,占1.85%。疫情从2004年进入增长期,2006年达到高峰,最近几年疫情在谷峰波动。结论铜山区是苏北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早期以受血感染为主,近2年逐步转变为以家庭夫妻2代传播和非婚性行为传播为主。存在疫情向一般人群蔓延的危险。加强监测和在重点人群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工作,应是本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长汀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疫情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全国艾滋病防治综合防治信息网下载1997-2011年间长汀县上报的HIV/AIDS个案流行病学资料,用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共报告HIV/AIDS 38例,其中HIV 26例、AIDS 12例;男25例、女13例;已婚占73.7%、未婚占10.5%、离异或丧偶占15.8%;年龄以40~59岁为主(68.4%);职业以农民与农民工为主(71.1%);初中以下学历为主(89.5%);传播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92.1%);病例覆盖了全县55.6%乡镇;发现方式以就诊者和术前检查为主(63.2%).结论 长汀县HIV/AIDS疫情报告例数近2年来增长迅猛,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博罗县艾滋病疫情流行现状和特征,探讨艾滋病防治对策.方法 依据博罗县2008-2013年累计报告的HIV/AIDS病例人口分布、传播途径及样本来源等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博罗县2008-2013年累计报告HIV/AIDS 146例,死亡28例,疫情呈增长趋势,报告病例以20~44岁青壮年为主,共102例(69.86%);地区分布广泛,以本县户籍人居多,共88例(60.27%),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其中异性接触123例(84.25%),其他就诊者检测报告44例(30.14%).结论 博罗县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主要与人员流动相关.因此,必须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加强对流动人口监管和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同时积极开展治疗,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当阳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病人(AIDS)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对当阳市1995-2012年上报的HIV/AIDS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市累计报告HIV/AIDS 67例,其中既往有偿供血人员11例,性接触感染51例,母婴传播2例,静脉吸毒传播3例,死亡16例。结论当阳市近几年经性传播比例逐年上升,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存在HIV向一般人群蔓延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广西柳州市艾滋病流行特征与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分析柳州市艾滋病(AIDS)流行趋势,为制定AIDS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柳州市1997-2005年HIV/AIDS常规监测、哨点监测及专题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5年柳州市累计检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3562例,AIDS病人366例,检出的HIV/AIDS逐年增多,死亡65例;病例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性别比为3.16:1。三种传播途径共存,传播途径以吸毒为主,吸毒传播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7年的93.75%降至2005年的30.92%。性传播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997年的0.00%上升到2005年的20.44%。流行涉及全市6县4城区,具有明显的地域聚集性。结论柳州市近年艾滋病疫情发展迅速,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进入快速增长期,需加大防制力度,遏制艾滋病蔓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HIV/AIDS流行特征,为制订AIDS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泰州市2000~2006年HIV/AIDS常规监测、哨点监测及专题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6年泰州市累计发现HIV病毒感染者36例,AIDS病人4例,死亡3例;病例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性别比为3∶1;3种传播途径共存,以性传播为主,占63.89%.结论:泰州市HIV疫情虽处于低流行状态,但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应迅速采取综合有效的防制措施,遏制艾滋病传播和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钟山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患者(AIDS)流行病学特征与相关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7~2012年钟山县报告的HIV/AID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钟山县1997~2012年共报告HIV/AIDS病例982例,其中HIV感染者551例,AIDS患者431例,死亡386例。年龄以20—49岁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6.09%(649/982);男女性别比为2.7:1(715/267);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77.90%(765/982),其次为注射毒品传播,占17.82%(175/982)。结论钟山县艾滋病流行呈明显上升趋势,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武汉市汉阳区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流行情况,为指导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汉阳区2004-2007年HIV/AIDS监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共监测各类人群24 735人,检出HIV抗体阳性者35例,阳性率0.14%。其中,HIV感染者32例,AIDS病人3例,至2007年底死亡2例。男性25例,女性10例。职业以无业者为主,占51.43%(18/35);其次是劳教人员,占25.71%(9/35)。77.14%经吸毒途径感染,8.57%经性途径感染。[结论]汉阳区现阶段虽然处于低感染阶段,但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在规范采供血(浆)行为后,打击静脉吸毒仍将是今后控制HIV传播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艾滋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目的 分析广东省艾滋病(AIDS)流行现状,为政府提出本省的控制策略,方法 分析全省的AIDS常规,哨点,行为监测资料。结果 截至2001年底,广东省累计共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2610例,AIDS病人110例,死亡42例,广东省自1986年首次发现HIV感染以来,其主要传播途径已发生了明显变化。2001年有94.7%的HIV感染由静脉吸毒引起,多性伴人群的HIV流行率在逐年增高,但HIV尚未在一般人群中立足稳定。结论 广东省HIV主要在吸毒人群中迅速传播,因此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是要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预防HIV从吸毒人群向暗娼以及一般人群传播,除加强宣传教育等综合措施外,应尽快开展以减少危害为主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