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强 《广西医学》2014,(7):980-982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8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联合组40例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初始抗病毒治疗,单药组40例接受国产恩替卡韦单药抗病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水平、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分级(CTP)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时,联合组HBV-DNA转阴率低于单药组(P〈0.05),但在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时两组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各时间点的HBeAg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转氨酶(ALT)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及肝功能CT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内各个时间点ALB、TBil、ALT、PT水平及CTP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ALB水平呈上升趋势,而TBil、ALT水平呈下降趋势,PT明显缩短,CTP评分明显改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或国产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均能明显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国产恩替卡韦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高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分为恩替卡韦组与阿德福韦酯组,两组患者治疗前人口学特征、肝功能状况、病毒学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阿德福韦酯组40例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恩替卡韦组45例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ALT复常率及HBeAg转阴率比较(10.00%vs13.33%,72.50%vs7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恩替卡韦组TBIL、Child-Pugh评分、HBV DNA阴转率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及肾功能变化.结论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恩替卡韦对患者肝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恰当的药物治疗方案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纯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97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单纯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治疗周期为24个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HBV-DNA转阴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96%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DNA转阴率83.67%与对照组8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纯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均能获得良好疗效,但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崔玲   《中国医学工程》2014,(8):144-145
目的探讨和研究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1.1-2013.1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8周,且给予相同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但并无其他抗病毒药物应用,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24周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LT复常率分别为70.0%和56.0%,治疗48周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LT复常率分别为82.0%和74.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转阴率治疗24周时两组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8周时,观察组患者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均为临床常用的治疗乙肝药物,恩替卡韦相较于阿德福韦酯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1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6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恩替卡韦组和阿德福韦酯组,每组43例。恩替卡韦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酯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阿德福韦酯。治疗均持续48周,治疗开始后随访3年。采集治疗前后晨起空腹外周血,比较两组患者病毒学指标(HBV-DNA载量、HBV-DNA转阴率)、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随访期内不良结局(肝硬化失代偿、原发性肝癌、全因死亡)发生率。结果 治疗48周后,恩替卡韦组外周血中HBV-DNA的水平低于阿德福韦酯组,HBV-DNA转阴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血清中PCⅢ、Ⅳ-C、LN、HA的水平低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恩替卡韦组患者的肝硬化失代偿、原发性肝癌、全因死亡发生率均低于阿德福韦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阿德福韦酯相比,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用于在病毒学应答及纤维化进程抑制方面更具优势,且可积极降低远期不良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连晓明  覃舒扬  莫金荣 《海南医学》2013,24(22):3303-3305
目的 比较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恩替卡韦单独用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8周.治疗后8、12、24及48周检测血清HBV-DNA阴转率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HBV-DNA阴转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在各时间点的HBV-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TBIL、ALT、PTA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hild-Pugh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各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之间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可以弥补阿德福韦酯治疗后病毒学应答较慢的不足,也可弥补拉米夫定长期使用造成病毒耐药的不足,整体疗效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2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口服,疗程〉2年。选择同期接受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的3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代丁)1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2年。观察治疗时生化学应答、病毒学应答、免疫学应答的效果及肾功能、血液分析的变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周、48周、96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结论: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均有较好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但早期抗病毒活性恩替卡韦优于阿德福韦酯,可作为重症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应用核苷类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13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三组,拉米夫定组45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阿德福韦酯组45例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恩替卡韦组45例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之前三组患者的HBV DNA载量、ALT、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HBV DNA载量、ALT、Child-Pugh评分均得到有效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相比,恩替卡韦组患者的HBeAg阴转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应用核苷类药物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但相比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的HBeAg阴转率更高,临床价值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耐药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方法阿德福韦酯耐药乙肝肝硬化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纽32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每天1次顿服同时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天1次顿服,疗程2年;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0.5mg,每天1次顿服,疗程2年。结果治疗组用药1年和2年后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Child—Pugh评分分别与对照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程结束后Child—Push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疗程结束后Child-Pugh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ALT复常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治疗组ALT复常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或单用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酯耐药乙肝肝硬化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血清ALT水平为正常值上限(ULN)的1~2倍、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观察我院应用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的ALT水平为ULN的1~2倍、HBeAg阴性中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其中60例为恩替卡韦组,47例为阿德福韦酯组,剂量为恩替卡韦0.5 mg/d、阿德福韦酯10 mg/d,疗程至少96周.32例患者治疗前接受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过程中每3个月监测1次ALT、HBV DNA水平,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结果 失访6例,其中恩替卡韦组4例、阿德福韦酯组2例.治疗前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的35例患者中,30例(86%)有明显的肝组织炎症(≥G2)或肝纤维化(≥S2).96周时,ALT复常率阿德福韦酯组和恩替卡韦组分别为67%(30/45)、95%(53/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3,P<0.01);HBV DNA水平低于检测值下限率阿德福韦酯组和恩替卡韦组分别为78%(35/45)、100%(56/56)(x2=13.81,P<0.01).恩替卡韦组未发现耐药病例,阿德福韦酯组耐药率4% (2/4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与恩替卡韦及阿德福韦酯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ALT水平为ULN的1~2倍、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有较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本院慢性乙肝患者70例,依据治疗用药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接受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单一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Be Ag转阴率、Hbe Ag/抗-Hbe转换率分别为45.71%、31.43%,对照组20.00%、14.29%,P0.05;观察组治疗后12、24周ALT复常率(51.43%、65.71%)与对照组(48.57%、68.57%)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较单一用药效果更明显,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抗病毒疗效。方法: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78例;治疗组以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以恩替卡韦治疗,2组均治疗12个月后行疗效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病毒学指标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TP、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ALT、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HBeAg、HBV-DNA及AF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HBeAg、AF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HBV-DN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间HBV-DNA转阴率、HBeAg转换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期间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及肾功能受损发生。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可显著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病毒学指标,抗病毒疗效明显优于恩替卡韦单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使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使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两组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TBIL、ALT水平显著下降,PTA、ALB水平上升,治疗前后组间对比(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HBV-DNA转阴率对比(P0.05)。结论临床中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使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其疗效与单纯恩替卡韦治疗相当,且对患者肝功能改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不同阶段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及HBV前基因组RNA(HBV pgRNA)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就诊的60例慢性乙肝患者,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n=30)和阿德福韦酯治疗组(n=30),并根据治疗不同阶段分为0周、12周、24周、36周、48周,对不同病况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DNA、HBV pgRNA检测,比较抗病毒不同阶段HBV DNA、HBV pgRNA浓度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0周、12周、24周、36周、48周血清HBV DNA、HBV pgRNA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恩替卡韦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阿德福韦酯治疗组(P<0.05);治疗0周、48周时,恩替卡韦治疗组、阿德福韦酯治疗组的HBV DNA、HBV pgRN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周、24周、36周时,恩替卡韦治疗组HBV DNA、HBV pgRNA低于阿德福韦酯治疗组(P<0.05)。结论 HBV DNA、 HBV pgR...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肝病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和恩替卡韦组,每组各45例.阿德福韦酯组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恩替卡韦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周、48周后血清HBV-DNA和ALT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后HBV-DNA、ALT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2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48周后HBV-DNA、ALT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组治疗24周、48周后HBV-DNA、ALT明显低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阿德福韦酯相比,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可作为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理想药物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恩替卡韦0.5 mg/d,疗程1年。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HBV DNA、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P、Ⅳ-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P、Ⅳ-C)、肝功能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12周后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HBV DNA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是一种有效、安全且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替比夫定联用阿德福韦酯与单纯应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于博爱县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3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接受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TBIL、ALT均降低,ALB、PTA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TBIL、ALT、ALB、P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前后HBV-DNA转阴率及HBe Ag血清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替比夫定联用阿德福韦酯与单纯应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荐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和单独用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酯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3例阿德福韦酯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组(联合用药组)32例和恩替卡韦组(单药组)31例。联合用药组给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口服;单药组给予恩替卡韦口服。治疗后分别在24、48周检测患者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肝功能变化及病毒学突破等情况,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24、48周时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48周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2组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出现1例病毒学突破,单药组未发生病毒学突破。2组均未发生肾损伤等不良事件。结论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加用拉米夫定或换用恩替卡韦均可有效促使HBV—DNA转阴,改善肝功能,部分患者可实现HBeAg的血清学转换,但联合用药可能具有相对高的耐药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和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耐药后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挽救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68例拉米夫定耐药后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随机分为TDF单药治疗组(300 mg/d)40例和恩替卡韦(0.5 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组28例,在换用治疗方案后12、24、48周分别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s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肾功能、血钙、血磷。2组患者在换用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的差异。 结果在治疗12、24、48周时,TDF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5%、70%、93%,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组分别为43%、57%、86%,2组在治疗不同时间检测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耐受性均较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拉米夫定耐药后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换用TDF作为挽救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对阿德福韦酯疗效欠佳的慢乙肝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2月-2011年6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阿德福韦酯疗效欠佳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分为两组: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组(A组,46例)和单用阿德福韦酯组(B组,31例)。完成12周和24周治疗时,检测HBVDNA水平、ALT水平、HBeAg与HBsAg的血清转化率及ADV耐药株。结果治疗第12周时,HBVDNA〈103copies/ml的患者,A组占56.5%,B组占9.66%,χ2=21.58,P〈0.001;第24周时,HBVDNA〈300copies/ml的患者,A组占65%,B组占12.9%,χ2=20.55,P〈0.001。治疗24周时,A和B两组的血清学转阴率分别为32.6%和9.6%,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6%和9.6%,生化学应答率76%和29%,ADV耐药率分别为12.5%和32%。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阿德福韦酯疗效欠佳的慢乙肝患者,可在病毒学及生物学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