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骨质异常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提高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骨质异常的CT诊断。方法 共收集56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骨质异常病例的X线和CT材料。结果 椎体后缘骨质异常包括以下几种,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突出的椎间盘钙化、后纵韧带钙化、椎体后缘撕脱性骨折。结论 此类骨质异常都是有一骨块突入椎管,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伴有椎间盘突出。结合X线、CT冠状、矢状重建图像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脱出所致椎体后缘骨质异常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腰椎体后缘骨质异常的CT表现,以求提供又一重要的诊断依据。方法:共收集9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骨质异常病例的CT材料,这些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骨质异常的发病率甚高,往往是骨缺损和硬化并存,位置较浅表,范围较局限,位于椎体终板处。结论:这类骨质异常可以作为诊断椎间盘突出,尤其是不甚确切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病变是指在青少年时期,髓核组织经破裂的椎体终板突入椎体后缘松质骨内,造成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的局限性骨缺损,骨突环破裂,与椎体后缘分离的骨块突入椎管,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导致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的一种病变。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常与椎间盘突出钙化,后纵韧带骨化,撕脱性骨折等相混淆,作者就近年来收集的16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在多层螺旋CT(MSCT)的表现及特点,提高对该病变的显示及诊断率。方法:25例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进行螺旋CT扫描、薄层重建后再进行轴位、矢状及冠状面重建,分析比较几种重建方法对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显示效果。结果:轴位重建清晰显示腰椎体后缘骨质缺损、游离骨块及合并相应水平椎间盘突出情况;矢状位重建是对轴位重建的良好补充,并可以较好显示相应水平硬膜囊受压情况;冠状位重建对显示椎体后缘骨缺损及游离骨块也有一定帮助。结论: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MPR)在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颈椎病是以椎间盘退变为基础,颈椎间盘突出、相邻椎节椎体后缘骨赘的形成、韧带的增生肥厚等原因,对脊髓及其附属结构、血管产生压迫,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路植骨融合术(ADF)与颈椎退行性改变的相互关系。方法对68例已行和68例未行颈椎ADF手术患者的手术前、后MRI和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DF前,骨融合平面椎间盘突出和椎体前、后缘骨赘发生率为手术组高于对照组,非骨融合平面椎间盘突出和椎体骨赘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ADF后,手术组骨融合平面椎体后缘骨赘再发生率和骨融合平面上方椎体前缘骨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融骨平面以上节段椎间盘突出发生率也有增高。结论ADF手术将会加速骨融合平面及其相邻节段颈椎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成人Klippel-Feil综合征的MRI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成人Klippel-Feil综合征病例,男10例,女17例,年龄22~57岁,平均36岁.分析其颈椎退变表现及脊髓损伤特点.结果 Ⅰ型4例,Ⅱ型20例,Ⅲ型3例,所有病例皆有颈椎间盘退变,19例伴椎间盘突出,7例椎体后缘骨赘形成.椎间盘突出和骨赘形成主要位于融合椎体上下方和/或跳跃性融合椎体之间的高运动节段.脊髓受压9例,伴脊髓损伤2例. 结论成人Klippel-Feil综合征常伴有严重的颈椎退变,易导致脊髓损伤,MRI检查可以为临床进一步处理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腰椎椎体软骨结节是由椎间盘内结构通过断裂的软骨板疝入到椎体而形成的,从广义上来分为椎体前缘软骨结节(椎缘骨),腰椎许莫尔结节;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由于CT的广泛应用,腰椎椎体软骨结节的发现率不断提高,据我院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间共879例临床初步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腰椎椎间盘扫描,其中共发现有腰椎椎体软骨结节87例,发现率约10%,可见腰椎椎体软骨结节不是少见病,由于腰椎椎体软骨结节的位置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越来越被临床重视。对87例腰椎椎体软骨结节的临床症状和CT表现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椎间盘后缘轮廓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可见椎间盘后缘轮廓征的DR腰椎平片,将其所见与MRI征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R腰椎平片示40例(200个椎间盘),65个椎间盘可见椎间盘后缘轮廓征,其中L2~312个,L3~430个,L4~521个,L5~S12个;根据突出软组织影形态将其分为:尖角形(12个)、下坠形(10个)、等宽形(27个)、窄基形(16个);轮廓最后缘至对应两椎体后缘连线垂直距离≤2 mm的5个、2 mm且≤3 mm的10个、3 mm且≤4 mm的11个、4 mm的39个。MRI扫描40例(200个椎间盘),72个突出、22个膨出;椎间盘T2信号减弱86个,其中明显减弱31个、减弱55个。DR平片椎间盘后缘轮廓征在腰椎间盘病变(突出及膨出)中的出现率为69%(65/94)、准确率为88%(57/65)。DR平片椎间盘后缘轮廓≤2 mm的5个椎间盘无一例发生椎间盘(膨)突出,2 mm且≤3 mm的10个椎间盘中6个椎间盘膨出,1个突出;3 mm且≤4 mm的11个椎间盘中6个膨出、5个突出;4 mm的39个椎间盘均突出。结论:椎间盘后缘轮廓征是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靠征象,正确认识此征象和提高此征象的平片显示率是提高其临床价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陈炜 《放射学实践》2007,22(5):509-510
目的:提高对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探讨相关的发病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CT、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病的3项主要CT表现为:①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②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③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可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结论:CT扫描对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具有首肯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