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罕见畸胎1例     
孙才明  周艳  唐小冬 《四川医学》2009,30(7):1137-1137
孕妇,22岁,因妊娠38周破水4h,于2008年5月14日入院,B超诊断为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当天在硬麻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取出一活男婴,重2200g,Apgar评分9—10-10分,发育正常,胎盘自然剥离娩出后见官腔有一椭圆形畸胎,有羊膜包裹,畸胎与宫壁无粘连,表面为正常皮肤组织,重400g,大小约14cm×10cm×10cm,畸胎中部有一束状物(变形脐带);头端长有毛发,面积为4.0cm×3.0cm,毛细,长约1~2cm,毛发下方可见原始眼、鼻、口点状痕迹;畸胎另一端长有4cm×2cm×2cm的胎足,有两个脚趾,小腿长0.5cm,可扪及骨性组织;无肛门及生殖器。从背侧剖开见皮下脂肪厚约3cm,有上下相通的两个腔,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目前妇科很难早期诊断及不易彻底治疗的一种疾病,分为子宫肌腺病、盆腔及其它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因其临床症状及声像学缺乏典型特征,易误诊。为提高诊断水平,对105例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进行分析,报道如下:l资料与方法105例均为住院患者,年龄18-54岁,平均42岁,临床表现各异,有明确痛经史鹏例,多为继发性病经,伴进行性加重,经前经期及经后下腹胀痛,伴肛门坠感,多数病人有经血量增多,少数病人有不规律阴道流血,其中有人工流产史69例,2次以上人工流产史46例,弓I产5$J。2治疗结果本组病…  相似文献   

3.
1病历报告 患者,男,34岁,2007年3月自行将一枚钢丝由右腋中线第7、8肋间拍入(为保外就医),当时未及时就诊或处理。之后偶有创口疼痛及右上腹痛,约4个月后,患者自觉右上腹痛加剧送来我院就诊。查体可见右腋中线第7、8肋间直径约4mm创口瘢痕色素沉着,腹部未及腹膜炎体征。x线胸片未见异常,B超及CT检查诊断为肝右后叶异物,见图1~2。术中见肝右后叶金属异物末端有纤维膜包裹,并可见少许渗出液,顺利取出金属异物,见异物为钢丝,长约6cm,直径3mm,可见金属异物锈迹,肝脏创口内部有纤维包膜形成,并且无明确出血及胆漏,查腹膜及膈肌角处未见明确瘢痕。术后无并发症,1周后拆线出院。  相似文献   

4.
睫毛虱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睫毛虱一例报告许懿,张延凤(第一临床学院眼科)关键词寄生虫;阴虱患者女,4岁,因一个月前患儿频繁用手揉双眼,并有不适感而就诊。患儿双眼睑皮肤轻度红肿。双眼上睑睫毛上有棕褐色之寄生虫及白色虫卵,以睫毛根部为多,裂隙灯下检查见睑缘及睫毛根部有蠕动之虱,虱...  相似文献   

5.
16例胸膜间皮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例胸膜间皮瘤,其中1例有石棉接触史,占6.17%;>40岁者占81.5%。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气短、咳嗽、低热和胸腔积液,临床上易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肺癌胸膜转移等。胸部x线检查及胸部CT对该病的诊断有帮助,大都有特征性表现。确诊靠针刺胸膜活检及开胸活检。胸膜间皮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对于局限型治疗首选手术切除。肿瘤的良、恶性、疾病的分期及治疗与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深入了解平山病的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提高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中医院收治的2例平山病病例的特点,总结平山病的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结果 本文2例病例均为青年男性,2例均以单侧上肢肌无力及肌萎缩起病,1例有寒冷麻痹,1例有平举震颤,1例有前臂斜坡样萎缩,1例伴腱反射亢进,均无肌张力增高及明显肉跳感或肌束震颤,2例肌电图均有神经源性损害及屈颈位MRI有特征性改变即硬膜外腔内月牙形异常信号或流空血管影。结论 寒冷麻痹、平举震颤、前臂斜坡样肌萎缩是平山病的特征性临床特征,肌电图及屈颈位MRI对平山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恶性淋巴瘤原发于乳腺极少见,且术前几乎均误诊为乳腺癌等其他疾病。我们报告5例并探讨其临床及病理特征,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例年龄在27~62岁,原发乳腺包块位于左、右侧乳腺各2例,1例为双侧,肿块大小从4cm×3cm×2cm至9cm×7cm不等;有3例同侧腋窝可及黄豆或花生米大小淋巴结数枚。另2例来及肿大淋巴结。有4例误诊为乳腺癌,1例误诊为哺乳期乳腺炎;4例行乳痛改良根治术,1例行单饨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均为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同侧胞窝淋巴结有2例转移,5例中有2例为B细胞型,T细胞型,淋巴母细胞型各1例,局部放疗2例。有2例…  相似文献   

8.
成人小肠穿孔在临床上较少见,其临床表现为腹痛及腹膜炎体征,术前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有学者统计,误诊率83.3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1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好发于1~6岁的儿童(91.7%),其中又以1—3岁幼儿占多数(67.8%);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1.8:1;一般全年均有发生,夏季是高发期;好发人群为农村散居儿童(81.7%),48%的病例有明确接触史。患者都有疱疹,手、足、口部出现庖疹178例(43.4%)及臀部95例(23.2%);有发热229例(55.9%),合并症较多,极少数发展为重症。407例治愈,2例好转,死亡1例。结论今年手足口病处于高发势态,且以普通病例为主,有反复发病,只正规治疗,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夏季、农村及散居的1~6岁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而讲究卫生、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成人小肠穿孔在临床上较少见,其临床表现为腹痛及腹膜炎体征,术前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有学者统计,误诊率83.34%。  相似文献   

11.
微波治疗乳腺增生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治疗乳腺增生35例河北医学院第四医院理疗科段红光,王书云,郭运强35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0~49岁。均有疼痛及肿块,其中17例患者月经前后及经期疼痛明显。20例患者肿块位于一侧,15例双侧均有。7例为单发肿块,其余均为多发。肿块直径1cm~3....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出血症,临床以出血为主要表现,其重要原因是由于维生素K依赖因子的缺乏。提出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难产儿生后常现注射维生素K外,对足月及单纯母乳喂养、有腹泻及有肝功能损害的婴儿均应补充维生素K。  相似文献   

13.
胰管结石1例     
患者,女性,44岁,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束带状阵发性绞痛,向腰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寒战、高热、尿色赤黄及陶土样便、腹泻、便秘及便血等,既往有2型糖尿病,当地医院考虑为“胃炎”,给予抗炎及补液治疗,无明显缓解。当地腹部CT示主胰管结石,主胰管扩张。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0岁。因“双眼视物模糊1个月”于2010年11月21日来院就诊。近1年有脱发及听力下降的病史,门诊诊断为“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收入院治疗。患者否认有传染病史及过敏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体检中发现的15例腹主动脉斑块其颈动脉与脑血流改变及转归。方法:15例均进行颈动态内斑块及脑血流速度检查,1年以后复查。结果:15例颈动脉内无斑块4例,其余均有程度不同的软、硬及混合斑块,脑血流速度以减慢为主9例(60%),增快3例,1年以后复查,有2例发展为腔隙性梗塞,1例发展为心肌梗塞,经过治疗有2例腹主动脉及颈内动脉斑块缩小和数目减少;有3例脑血流速度减慢经短期治疗转为正常,结论:腹主动脉斑块者多伴有颈动脉及脑血流速度异常,做常规腹部采用超时应注意腹主动脉有无异常,一旦发现应高度重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早期治疗以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6.
乌头碱中毒2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头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据统计世界上有250多种,国内有150多种,大多数可供药用,有祛风除寒、温经止痛的功效。乌头主要成分为乌头碱,需炮制后方可服用,服用不当会致中毒。临床上服用乌头类中药中毒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心脏及神经、消化系统症状。我科对1998-2004年收治的25例乌头碱中毒患者进行了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海南琼山籍。患者自诉小腹隐痛伴明道出血4个月,发现腹部包块迅速增大,消瘦2月,查体见腹盆腔巨大包块,手术见肿瘤如孕6月大小,包块被大网膜覆盖,血管丰富,组织脆,子宫及在卵巢正常,石卵巢与肿瘤粘连不清,肿瘤与乙状结肠及腹膜后能窝粘连。肿物送病理检查,诊断为右卵巢原发性绒毛膜癌,伴有广泛出血坏死,右输卵管肌壁及大网膜见有癌浸润。清理检查:送植物为不整形组织一堆,总体积26X25X11cm,被覆有部分包膜,表面凹凸不平,切面暗红色,间有广泛出血坏死,并见有部分灰白色瘤决区,质软且脆,另有少…  相似文献   

18.
王丽娟 《中原医刊》2005,32(9):45-46
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与难产及感染有密切关系,其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为探讨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现将我院102例胎膜早破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阿奇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奇霉素为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革兰阴性需氧菌都有较好疗效。特别对呼吸道、消化道及由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有很好效果。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不良反应多为胃肠道反应,局部疼痛。皮肤瘙痒等。但近日却发现1例致过敏性休克病例。  相似文献   

20.
来永德  祁静 《上海医学》1997,20(5):F003-F003
胃角慢性巨大穿透性溃疡并不少见,临床上,病程较长,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失血,呈现贫血貌,并因向后穿透入胰腺疼痛剧烈,并引起穿透处及该处有炎性反应,随着时间更长,有炎性包块及广泛粘连形成,甚至临床可们及肿块,故常可误诊为肿瘤,特别是胃癌。甚至胃镜检查,亦可见到局部胃腔有不规则增生颗粒,胃壁硬,若见不到整齐的良性溃疡的整齐柔软的充血口部时常可误诊为胃癌。在X线钡餐检查方面,由于能显示溃疡的正确位置,特别是在胃腔内为恶性或在胃腔外则为良性溃疡的边缘,规则为良性、反之则为恶性,还有更重要的溃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