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均不确切。目的:观察复方芥氨酰胺肠溶胶囊对腹泻为主型IBS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腹泻为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分别予复厅符氨酰胺肠溶胶囊(500mg,3次/天)和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500mg,3次/天),疗程2周。治疗7天和14天后询问并记录腹泻、腹痛和腹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组的总有效率为85.0%,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组为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腹泻的疗效优于二联活菌肠溶胶囊(92.5%对60.0%,P〈0.05),两组对腹痛、腹胀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均对腹泻为主型IBS有效,但前者治疗腹泻的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肠溶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HBsAg、HBeAg和HBcAb阳性、HBVDNA〉10^5copies/mL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普通保肝对症治疗,另一组在保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联合胸腺肽肠溶胶囊抗病毒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6月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10^3 copies/mL)、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转化率在治疗组分别为72.4%、44.8%、31.0%、13.8%,而对照组分别为33.3%、0%、3.7%、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患者比例是86.2%,显著高于对照组55.6%(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死亡、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4%、3.4%、0%、3.4%、0%,而对照组分别是16.7%,18.5%,7.4%,33.3%,16.7%,两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联合胸腺肽肠溶胶囊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脑脉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脑脉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脑脉泰胶囊口服,2彬次,3次/d。对照组服用脑复康0.8g,3次/d,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BBS积分、MMSE积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BS积分、MMSE积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BS积分、MMSE积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脂各指标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有助于改善高脂血症,能提高MMSE和BBS评分从而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乙肝解毒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乙肝解毒胶囊)及对照组(当飞利肝宁),每组30例,剂量为4粒/次,3次/d。共6个月,治疗期间检查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及HBV DNA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HBeAg、HBV DNA阴转率及HBeAg/HBeAb转换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0.01),治疗组HBV DNA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治疗组(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HBV DNA水平下降幅率〉2log10 copies/ml的比例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乙肝解毒胶囊为有效、安全的抗HBV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胃复春片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Hp+)慢性胃炎脾虚兼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Hph慢性胃炎脾虚兼热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40mg,2次/d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0.92g,3次/d加克拉霉素缓释胶囊0.5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胃复春片1.44g,3次/d。2组疗程均为14d,停药至少1个月以后复查,观察2组疗效及Hp根除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3.3%(P〈0.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90.0%,对照组为83.3%(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胃复春片联合西药治疗Hp+漫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Hp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并Ⅱ型糖尿病(NIDDM)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医介入溶栓治疗对改善纤溶受抑及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分正常对照组20例,治疗组分非糖尿病AMI组23例,非中医介入NIDDM+AMI组22例,中医介入NIDDM+AMI组24例。中医介入患者按证属与溶栓同步给与生脉或参附注射液,与抗凝治疗同步给于葛根素注射液。检测各组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D—dimer)的血浆水平并计算PAI-1/D—dimer百分比。观察中医介入溶栓治疗后纤溶的指标和临床预后。结果:Ⅱ型糖尿病AMI患者PAI-1显著高于对照组及非糖尿病AMI组P〈0.05,D—dimer上升幅值则显著低于非糖尿病AMI组P〈0.05,PAI-1/D-dimer比值百分数也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及非糖尿病AMI组P〈0.01。中医介入NIDDM+AMI组,中医介入溶栓后,PAI-1,D—dimer及PAI-1/D—dimer的纤溶及临床指标与非糖尿病AMI组比较无显箸差异,P〉0.05,非中医介入NIDDM+AMI组的纤溶及临床指标与非糖尿病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介入治疗可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纤溶受抑状态及临床预后。D—dimer及PAI-1/D-dimer百分比能反映Ⅱ型糖尿病AMI患者纤溶受抑状态及对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四逆散加减联合乌灵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研究中药四逆散加减方剂联合鸟灵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Bs)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治肠易激综合征病人93例,按2:1随机选择分组,62例为四逆散加减方剂联合乌灵胶囊治疗组,31例为谷维素、黄连素对照组,实验全程4周。结果中药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5.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0.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改善病人腹胀腹痛程度、减少腹痛天数及排便满意程度。生活干扰项目等的积分,治疗组优干对照组(P〈0.05)。结论四逆散加减方剂合用乌灵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干谷维素、黄连亲对照组,中药组服用4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乙肝泰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乙肝泰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倒。治疗组服用乙肝泰胶囊,对照组服用拉米夫定片,治疗12月,于治疗前后及停药12个月后检测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其中治疗组升高Alb、降低Glb水平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停药12个月后,治疗组在改善ALT、Alb、Glb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对照组DNA阴转率优于治疗组(P〈0.05)。停药12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DNA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反跳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乙肝泰胶囊可能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耶VDNA含量.改善肝功能。远期疗效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9.
疏肝化脂胶囊治疗脂肪肝2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疏肝化脂胶囊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28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给予疏肝化脂胶囊(每粒含生药量0.5g)4粒/次,3次/d,对照组给予血脂康胶囊(每粒含血脂康药量0.3g),2粒/次,3次/d。总疗程18周,并测定血脂、血黏度、肝功能(ALT、γ-GT、ALP)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P、CIV)。[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5.0%(P〈0.01);疏肝化脂胶囊能显著降低血脂、血黏度,改善肝功能及降解肝纤维化指标(P〈0.05,〈0.01)[结论]疏肝化脂胶囊具有良好的保肝降脂功能及治疗脂肪肝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玄驹胶囊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效果。方法将95例A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予柳氮磺胺吡啶,0.25g/次,3次/d;甲氨蝶呤,7.5mg/次,每周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LI服胶囊复方玄驹化胶囊,1.26g/次,3次/d。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结果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3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5%(57/60),对照组分别为6、21、8例和77.1%(27/35),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BASDAI、BASFI降低(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ASDAI、BASFI降低(P均〈0.05)。结论复方玄驹胶囊辅助治疗AS疗效较好,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可能与其清除氧自由基、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天芪降糖胶囊预防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以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的IGT患者168例,其中男74例,女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天芪降糖胶囊治疗组94例,两组均进行相同的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予以安慰剂胶囊口服,1次5粒,3次/d;治疗组采用天芪降糖胶囊1次5粒,3次/d;每3个月作1次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同时测身高、体重,观察1年。结果天芪降糖胶囊治疗组糖尿病转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47%vs 40.00%,P〈0.05),而逆转为正常糖耐量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56% vs 24.29%,P〈0.05);天芪组HOMA-I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87±0.71 vs 2.20±0.71,P〈0.05)。结论天芪降糖胶囊可能通过改善IGT人群胰岛素抵抗,延缓其向2型糖尿病转化。  相似文献   

12.
将10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分为联合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联合组应用α-干扰素300万U,隔日1次肌注,连用6个月;苦参碱150mg静滴,1次/d,3个月。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1次/d,3个月后改为复方丹参片口服,3片/次,3次/d。连用3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联合组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BV—DNA转阴率(41.5%)高于对照组(2.1%),P〈0.001.肝功能指标、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认为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燕滨扶正胶囊通过调节人体免疫机能对乙型肝炎病毒学指标的疗效。探讨中药治疗乙型肝炎HBsAg、HBeAg滴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HB患者随机分为燕滨扶正胶囊组(治疗组,23例)和ADV组(对照组,21例)。治疗组单用燕滨扶正胶囊,1.5g/次,3次/d,不用任何保肝及抗肝纤维化药物;对照组服用ADV,10mg/次,1次/d,并根据病情需要加服复方牛胎肝等护肝药物。两组疗程均为48周。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BsAg、HBeA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单纯运用中药“燕滨扶正胶囊”可使HBsAg、HBeAg、HBVDNA载量下降,改善脾肿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抗Ⅱ型胶原(CU)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意义及口服鸡CⅡ对血清中抗CⅡ抗体的影响。方法以鸡CⅡ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0名健康献血者、113例活动期RA患者,其中病程≤1年的早期患者30例;同时检测19例患者在口服鸡CⅡ90μg,d治疗前和治疗12、24周后血清中的抗CⅡ抗体水平。结果①RA患者血清抗CⅡ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RA患者血清抗CⅡ抗体阳性率为37.2%(42/113),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2.9%(2/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早期RA患者抗CⅡ抗体阳性率73.3%(22130),而病程〉1年的RA患者抗CⅡ抗体阳性率为24.1%(20/8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比较抗CⅡ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其他相关指标:抗CⅡ抗体阳性组42例,阴性组71例,两组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分别为83.3%(35/42)和43.7%(31/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5%(38/42)和52.1%(3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抗CⅡ抗体阳性组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抗CⅡ抗体阴性组;两组在日常生活能力及骨质破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口服CⅡ治疗前和治疗12、24周后,RA患者血清抗CⅡ抗体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患者抗CⅡ抗体明显升高,尤其在早期RA患者有较高的阳性率:抗CⅡ抗体阳性患者RF、抗CC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同时ESR、CRP亦明显升高;口服CⅡ治疗后抗体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因此,抗CⅡ抗体在RA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判断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口服CⅡ对CⅡ抗体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内源性纤溶活性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冠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复方丹参滴丸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复方丹参滴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两组用药时间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活性及浓度。结果复方丹参滴丸治疗4周后,患者血浆PAI-1活性及浓度下降(P〈0.05),t—PA活性及浓度含量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t-PA和PAI-1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地调控改善冠心病患者内源性纤溶活性及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纤溶酶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溶酶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设对照组32例应用尼莫地平40mg,每日3次,脑复康0.8g,每日3次。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纤溶酶100u,每日1次。每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7例,总有效率90.6%;对照组痊愈5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11例,总有效率75.0%。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纤溶酶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健脾理肠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9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健脾理肠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用自拟健脾理肠汤(治疗组)治疗96例,并与西药(对照组)治疗90例对照,治疗4周结束时记录症状变化;随访6个月,记录随访期的病情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87%,优于对照组82.22%(P〈0.05),治疗组缓解腹痛和便秘症状亦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优于对照组(7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理肠汤是治疗便秘型IBS的有效中药复方。  相似文献   

18.
背景:长期以来,因预防或治疗需要而长期服用小剂量肠溶型阿司匹林的安全性一直受到关注。目的:观察长期服用小剂量(≤100mg/d)肠溶型阿司匹林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情况。方法:纳入5年中服用小剂量肠溶型阿司匹林超过3个月且既往无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史、胃镜检查前2周未服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NSAID)、抑酸剂、抗生素、铋剂等药物、未接受过幽门螺杆菌(H.pytori)根除治疗而具有上消化道症状者行内镜检查。结果:92例人选患者中,40例(43.5%)发现轻度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但无一例形成黏膜溃疡。黏膜损害组和无黏膜损害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阿司匹林日平均用量和常见消化不良症状均无显著差异(P〉0.05)。黏膜损害组的H.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无黏膜损害组(P〈0.05)。尽管吸烟、年龄的分层分析未能证实H.pytori感染在黏膜损害中的重要作用,但H.pylori的感染程度与黏膜损害程度呈正相关(rs=0.308,P〈0.05)。结论:长期服用小剂量肠溶型阿司匹林可引起轻度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H.pytori感染、吸烟和年龄均是危险因素,但H.pytori感染的危险性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9.
李玉魁 《山东医药》2006,46(11):47-48
将37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为观察Ⅰ组(出血坏死型,17例)、观察Ⅱ组(水肿型,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两组入院当天及综合治疗1周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15例)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时观察Ⅰ组、Ⅱ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观察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1);治疗后观察Ⅰ组PCT水平明显高于Ⅱ组及对照组(P均〈0.01),而观察Ⅱ组PCT水平接近正常,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提示血清PCT可以作为AP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与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应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0.5 mg/d,服用12个月;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4粒/次,3次/天,服用12个月。待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进行复查,并观察患者2组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和病毒学指标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超声影像学指标、不良反应。结果(1)肝功能生化指标:2组患者治疗后 ALT 和 Alb 及 PTA 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 <0.05);(2)血清肝纤维化指标: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3)B 超影像学指标:2组患者 B 超影像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 <0.05),观察组门脉主干内径和脾厚度及门脉最大流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病毒学指标:2组患者于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HBV DNA 阴转率比较(P <0.05);(5)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41%(2/37)明显低于对照组18.92%(7/37)(P <0.05)。结论与单纯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相比,采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疗效更为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