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叶呈枫  张殷建 《河北中医》2012,34(8):1204-1205,1274
目的观察和营清热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102眼)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52眼)治以和营清热法,对照组30例(50眼)予羟苯磺酸钙治疗。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结束后以视力、眼底检查、中医证候改善等指标综合评价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视力及眼底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和营清热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王志勇  戚俊凯  罗顺利 《新中医》2023,55(14):82-87
目的:观察明目地黄丸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肝肾阴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明目地黄丸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定中医证候积分,检测视功能、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黄斑视网膜体积、眼底检查相关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观察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5.24%,对照组80.9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改善,黄斑视网膜体积、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视网膜体积、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值均低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止血化瘀汤加减治疗阴虚夹瘀证糖尿病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阴虚夹瘀证糖尿病眼底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和血明目片治疗,治疗组采用止血化瘀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40/45),对照组为73.80%(31/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止血化瘀汤加减治疗阴虚夹瘀证糖尿病眼底出血有较好的疗效,可进一步提高患者视力及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张风梅  李昊洋  孙明星 《中医杂志》2014,(19):1652-1655
目的观察补肾明目胶囊治疗肝肾阴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肾阴虚兼血瘀型D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补肾明目胶囊,每次3.0 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导升明胶囊,每次0.5 g,每日3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两组增殖型DR患者根据病情进行眼底激光治疗2~3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疗效及视力、眼底变化。结果中医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7.50%,视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5%,对照组为70.00%,眼底病变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70.00%,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补肾明目胶囊治疗肝肾阴虚兼血瘀型DR患者有较好效果,能提高视力,促进眼底出血及渗出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以浊瘀病机立法组方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8例2型糖尿病DR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8例应用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2组均治疗8周,治疗后比较2组眼底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眼底病变总有效率91.00%,视力改善总有效率83.00%;对照组眼底病变总有效率65.90%,视力改善总有效率57.95%。治疗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浊瘀病机立法组方治疗2型糖尿病DR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养阴通络明目汤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在糖尿病基础治疗上,对照组口服石斛夜光丸治疗;治疗组口采用养阴通络明目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镜、眼底荧光造影、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视力改善程度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统疗效为88.89%,对照组总统疗效为73.5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通络明目汤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确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固精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阴阳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补肾固精方口服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48%(22/27),对照组为64.00%(16/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UA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固精方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肾脏损害程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散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通脉利水散结之散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散血明目片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60例(61只眼)临床上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气滞血瘀证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散血明目片治疗组和血塞通对照组,每组30人。治疗30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每2周复诊1次,2个疗程后复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远视力、眼底表现、视网膜循环时间、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散血明目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5%,血塞通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总显效率为41.94%,对照组为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视网膜循环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眼底出血吸收以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散血明目片治疗组与血塞通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脉利水明目之散血明目片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尤其是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气滞血瘀证有较好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视网膜微循环,加速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从而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渴明目汤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DR患者74例,随机分为消渴明目汤组38例(74眼)及羟苯磺酸钙组36例(71眼),分别予消渴明目汤和羟苯磺酸钙治疗;2组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力和眼底变化,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结果消渴明目汤组及羟苯磺酸钙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和72.22%,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渴明目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同期羟苯磺酸钙组(P<0.05)。结论消渴明目汤能有效缓解DR患者眼底微循环障碍、血管及血流改变、出血、渗出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补肾明目胶囊对肝肾阴虚兼血瘀型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诊断为肝肾阴虚兼血瘀型NPDR为研究对象,依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受试者。纳入受试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依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原则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口服补肾明目胶囊,对照组予口服芪明颗粒。两组均治疗观察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中医证候积分、眼底体征及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振荡电位(OPs)变化,同期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80例(160只眼),观察组40例(80只眼),对照组40例(80只眼)。观察组的视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视力疗效总有效率92.50%72.50%,P=0.004;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7.50%62.50%,P=0.020),眼底体征疗效与对照组大致相当(总有效率82.50%80.00%,P=0.809)。治疗后,两组患者被观察眼的OPs子波振幅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子波时值较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的OP_1、OP_2振幅及各子波振幅总和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OP_1、OP_2时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尿糖水平控制良好。检测一般项目(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对照组在服药期间有5例患者出现腹痛、便溏等胃肠道不适,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补肾明目胶囊对肝肾阴虚兼血瘀型NPDR有较好疗效,可以提高患眼视力,减轻眼底病变,改善内层视网膜功能及患者的中医症状,但更为确切的结论有待更大样本的多中心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贾慧珍 《河北中医》2014,(12):1846-1848
目的探讨滋阴益气通络方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非增殖期DR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益气活血方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视力、视网膜出血、渗出物、微血管瘤等改善情况,以评价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及视网膜中央静脉收缩期高峰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及综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视力、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及视网膜中央静脉PSV、EDV、RI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滋阴益气通络方治疗非增殖期DR能明显改善患者视力及眼底微循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现代医学治疗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改善微循环等基础治疗方法为主,严重者采取激光光凝、手术或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医药辅助治疗在减少潜在致盲并发症的发生率,延缓病情进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魏子孝教授参考眼底检查抓住患者“主证”,运用中医药理论辨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主要针对非急性眼底出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上注重整体与眼部微观辨证相结合,以滋补肝肾、养血明目为基础,佐以化痰祛瘀、活血利水等祛邪通络之法;注意起居调护,如疏肝理气、润肠通便药物的应用,以避免眼底再次出血,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血益肾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以活血益肾方。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31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5.4%,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65.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益肾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安全性,寻找治疗初期糖尿病型视网膜病变的有效中医治疗手段。方法将64例初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9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眼底变化及视力变化等疗效性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72.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与中药联合治疗是一种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王志高 《河北中医》2012,34(9):1339-1341
目的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肾气虚兼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脾肾气虚兼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7例,分别予加味参苓白术散颗粒剂、金水宝胶囊口服治疗,2组均服药12周。在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微量白蛋白(MA)、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有25例、24例纳入分析,治疗结束时总有效率分别为92%、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MA均明显降低(P<0.01),而TC、TG、FPG、2 hPG、HbA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脾肾治疗脾胃气虚兼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李正秋 《河北中医》2009,31(7):980-981
目的探讨补肾化瘀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在维生素类药物口服基础上,治疗组32例予补肾化瘀方水煎服,对照组32例予护肝片口服,2组均以26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HA、PCⅢ与治疗前比较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ⅣC、LN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化瘀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有一定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曹向黎 《光明中医》2016,(9):1265-126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月经过多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气血亏虚型、肾阴不足型、肾阳亏虚型、血热内盛型、气滞血瘀型、肝郁化火型、脾虚肿满型)论治(以补气养血升提,滋肾养阴固冲,温肾助阳固冲,清热凉血固冲,活血化瘀止血,疏肝解郁清热止血,健脾利湿化气行水止血)为主,随症加减,治疗本病55例。结果总有效率96.4%。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气升提、滋肾养阴、温肾助阳、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清热、健脾化水,消肿止血的功效,达到安冲止血,使月经量减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方法以1991年1月至2013年8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以中医药为主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经过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的中药复方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进行聚类分析,探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药药物治疗使用最多的药物为生地黄、黄芪、丹参。聚类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用药可分为9类,包括活血化瘀止血类,补益肝肾类,补气类,养阴类,清热泻火凉血类等。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用药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的,其特点是全身辨证与眼局部辨证相结合。具体药物以补气、补阴、活血及清热类中药为主,因此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泻火凉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基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给予降糖、降脂和降压类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次/d,15粒/次口服,疗程为24周;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以及眼底镜行眼底检查、眼底照相、眼底造影等,以观察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眼底病变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微血管瘤、出血斑、渗出及黄斑水肿情况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更显著地减少DR患者眼底微血管瘤数目、眼底出血面积、眼底硬(软)性渗出和眼底黄斑水肿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