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PCT检测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100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进行分组对照,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细菌感染具有诊断价值,从而对临床更加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论综合考虑PCT水平和MP/CP的抗体检测来选择抗生素,不仅可以避免没有细菌感染的患儿使用抗生素,同时也为存在感染的患儿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感染与儿童哮喘发作的关系。方法对94例哮喘发作组患儿和50例无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进行血清CP-IgM的ELISA检测及咽拭子CP-D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发作组中,存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例(4.3%),急性支气管炎33例(35%),支气管肺炎55例(58.5%),绝大多数为下呼吸道感染。哮喘发作组中,CP急性感染者34例,阳性率为36.2%。对照组中,CP急性感染7例,阳性率为14%。结论哮喘发作多由下呼吸道感染诱发,与CP感染密切相关。哮喘急性发作时,应重视CP急性感染的检测,必要时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刘旭园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200-200
目的:支原体(MP)感染是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原因之一。方法:39例哮喘患儿当天检测MP—IgG抗体,确诊呼吸道感染原为MP后,抗生素改为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用药1~2d后体温下降,喘息发作亦均于48h内控制。结论:MP感染的哮喘患儿在使用了适当的抗MP药物后,哮喘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关系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关系及其在该疾病发生中作用。方法:采用MP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急性发作期102例哮喘发作儿童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以体检儿童44例为正常对照。哮喘发作儿童有MP-Ab阳性者随机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及常规治疗并对两种治疗效果分组比较。结果:哮喘患儿MP—Ab检出阳性46例,阳性率为45.10%;对照组检出阳性3例,阳性率为6.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MP—Ab阳性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31例,有效率为87.10%;常规治疗15例,有效率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感染是诱发儿童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常规行MP—Ab检测可明确患儿MP感染状况及患儿哮喘发作诱发因素,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MP治疗是该类疾病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研究组)和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儿嗜酸粒细胞、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免疫球蛋白E(IgE)及研究组患儿急性期肺功能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MP-IgM阳性检出率为42.35%,高于对照组的14.00%(P<0.05);研究组MP-IgM阳性患儿的嗜酸粒细胞、血清IgE水平均高于MP-IgM阴性患儿(P<0.05);研究组急性期患儿MP-IgM阳性率为60.87%,缓解期患儿的阳性率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儿MP-IgM阳性者的FEV1、FEV1%均低于阴性者(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儿的MP-IgM阳性表达与FEV1、FEV1%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2、-0.699,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多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针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疾病,研究该类疾病的急性发作诱因以及临床用药.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82例,全部患儿急性发作期经变应原皮肤试验、X线、血清IgE等检查分析患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诱因,立即去除诱因实施解痉、抗炎药物治疗.结果 82例患儿诱发因素检查为吸入性过敏39例,呼吸道感染23例,食物过敏11例,气候因素5例,运动诱发4例;喘乐宁雾化吸入对患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具有明显缓解作用,总有效率达97.6%.结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常见诱因有螨虫、花粉等吸入性过敏,呼吸道感染(尤其多见于支原体感染),食物(如鱼、虾)过敏以及气候骤变和运动等诱发因素;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以及抗炎药物为临床主要用药,雾化吸入为最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7.
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衣原体(MCP)和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病原学分布情况。方法:应用MCP复合PCR检测25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得,同时检测四种呼吸道病毒。结果:258例患者中有MP感染16例,其中11例有病毒混合感染(69%),8例CP感染,其中5全例有病毒混合感染(62%)。结论:MP、CP是成人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重要病原,其中混合感染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的病原学特点,为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合理诊疗提供病原学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61例肺炎合并胸腔积液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及痰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及博卡病毒(HBoV)、结核杆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鼻病毒(HRV)及偏肺病毒(hMPV),并进行细菌培养。入院24 h内及治疗7~10 d采集患儿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抗体IgG、IgM。结果:361例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总病原学检出率为82.83%,其中MP检出率67.59%,病毒检出率15.51%,细菌检出率19.39%,混合感染检出率20.50%,结核杆菌检出率2.22%。病毒检出以hBoV、HRV为主,细菌检出以肺炎链球菌(SP)、流感嗜血杆菌(HI)为主,混合感染以细菌+MP、病毒+MP混合感染为主。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病毒在1~3岁组检出率最高,>6岁组患儿病毒检出率最低(P<0.05),MP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1~3岁组、>3~6岁组患儿细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6岁组(P<0.05),1~3岁组患儿混合感染率最高(P<0.05)。MP夏季检出率最高,春季检出率最低(P<0.05),病毒夏季检出率相对较低,而细菌秋冬季节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MP为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最重要的病原体,尤其在夏秋季节,其次为SP,随着年龄增大MP检出率越高,混合感染及结核感染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196例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肺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肺功能改变,我们对196例5~13岁哮喘发作期患儿进行了肺功能测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哮喘组:1995年3月~1997年6月在本院住院及专科门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96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其中男147例,女49例。年龄5~13岁(平均8.10岁)。按年龄又分三组:I组5~7岁63例,火组8~10岁83例,皿组11~13岁50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平均4.21年)。正常对照组:健康儿童68例,男37例,女31例。年龄5~13岁(平均9.63岁)。二、方法:采用德国产B。SCh501肺功能仪对哮喘急性发作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及阿奇霉素的疗效。方法:选择哮喘发作患儿46例,肺炎患儿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MP—IgG、MP—IgM特异性抗体;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MP;对比两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并将哮喘患儿分为用阿奇霉素治疗组和肺炎对照组,动态观察两组喘息症状减轻及消失时间。结果:哮喘急性发作及肺炎患儿血清MP—IgG、MP—IgM检测:哮喘组用PCR法或IgM法检测MP阳性率高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P—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治疗哮.喘患儿,其症状减轻和消失时间均比肺炎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P急性感染可能是哮喘发作的病原之一,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和消除肺炎支原体感染。阿奇霉素有类激素作用,治疗哮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2﹑IL-4﹑IL-13和IgE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2、IL-4、IL-13和IgE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空腹静脉血2ml,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L-4、IL-13和IgE的含量。结果:急性发作组和缓解组中IL-4、IL-13、IgE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发作组IL-4、IL-13、IgE高于缓解组,IL-2的含量低于缓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2、IL-4、IL-13和IgE水平的变化与支气管哮喘发病进程及临床诊治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陈海华  陈正 《中国药房》2013,(48):4565-4566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溴化异丙托品及3%氯化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80例哮喘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入选患儿均给予抗炎、吸氧、吸痰、镇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紊乱、补液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溴化异丙托品及3%氯化钠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溴化异丙托品及3%氯化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细菌溶解产物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菌溶解产物(泛福舒)联合孟鲁司特口服对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3例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7例,用孟鲁司特咀嚼片口服12个月,前3个月同时服用细菌溶解产物;对照组86例,仅给予孟鲁司特咀嚼片口服12个月。两组均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患儿临床表现、血液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73例中有156例(实验组76例,对照组80例)完成随访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哮喘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热天数、咳嗽天数与抗生素使用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实验组CD3^+%、CD4^+%、CD4^+/CD8^+比值、血清IgA和唾液sIgA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D8^+%、IgG、IgM和I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856,P〉0.05)。结论: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联合使用细菌溶解产物和孟鲁司特口服可显著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孟鲁司特,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徐伟  金勇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30-31
目的:探讨胸腺肽注射液对小儿难治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激素、氨茶碱及沙丁胺醇和吸氧等治疗。治疗组加用胸腺肽针20mg肌内注射,隔日1次,对照组不加用胸腺肽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73.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治疗小儿难治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住院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肺炎支原体及其他病原检测情况。结果:(1)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检出率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33.27%)、肺炎支原体(15.21%)、人类偏肺病毒(11.37%)、人类博卡病毒(4.92%)、副流感病毒-3(4.34%);(2)支气管肺炎的病原检出率依次为肺炎支原体(26.05%)、肺炎链球菌(14.72%)、呼吸道合胞病毒(8.32%)、流感嗜血杆菌(5.81%)、人类偏肺病毒(5.77%);(3)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的病原检出率依次为肺炎支原体(52.25%)、肺炎链球菌(12.72%)、人类博卡病毒(5.87%)、人类偏肺病毒(4.70%)、呼吸道合胞病毒(2.94%);(4)间质性肺炎的病原检出率依次为肺炎支原体(39.15%)、呼吸道合胞病毒(23.64%)、腺病毒(6.98%)、人类博卡病毒(3.49%)、肺炎链球菌(3.49%);(5)哮喘急性发作病原检出率依次是肺炎支原体(30.81%)、肺炎链球菌(15.01%)、呼吸道合胞病毒(13.15%)、人类偏肺病毒(10.09%)、流感嗜血杆菌(5.71%)、人类博卡病毒(3.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分别是引起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单一病原,也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急性发作仅次于病毒的第二常见病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NF—α及CRP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在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患儿血清中TNF—α及CRP的水平。结果喘患儿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血清中TNFα和CRP的含量明显高于将健康儿童;急性发作期血清TNFα(2.35±0.45)ng/ml、CRP(3.89±0.86)mg/L明显高于哮喘缓解期,且急性发作期喘血清中CRP的水平和TNFα的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128、P〈0.05)。结论TNFα和CRP含量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于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慧 《中国药房》2009,(29):2293-2295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13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70例给予甲泼尼龙(3d)和多索茶碱(10d)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地塞米松(3d)和二羟丙茶碱注射液(10d)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分别为92.9%、45.7%,均高于对照组的77.4%、27.4%(P=0.019,P=0.0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多索茶碱能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社区医务人员对哮喘规范化治疗的认识和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资料完整的200例哮喘患者(敷贴组65例,敷贴+中药组65例和对照组7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和资料分析。结果 (1)调查显示80%社区医务工作者对哮喘患者的长期治疗认识不足。(2)缓解期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ICS)作长期治疗者仅39例(19.5%);患者初次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和儿童为最多见,分别为53.0%和23.5%,因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中诱发因素以气候变化、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哮喘急性发作采用速效β2激动剂口服或吸入治疗(61.0%、53.0%)及茶碱类药物口服或静脉给药治疗(51.0%、26.5%)。(3)缓解期患者敷贴组和敷贴加中药组有效率(81.5%和83.1%)均高于对照组的28.6%(P<0.01)。结论 (1)应加强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提高对哮喘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2)应利用社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对哮喘患者进行组织管理和哮喘病知识教育;(3)中药辅治控制哮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7.53%,总有效率为94.80%,对照组显效率为44.16%,总有效率为83.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记录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量(P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可显著增加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