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做声,咳吐痰液而言,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因多为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二者均可引起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咳。根据笔者多年经验,西医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可参照本病的护理。  相似文献   

2.
周敏  牛红月 《吉林中医药》2012,32(9):942-942
咳嗽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临床常缠绵难愈,治疗亦甚棘手.其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肺卫受邪,肺气壅遏,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咳[1].孔最穴属手太阴肺经,位于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为肺经的郄穴[1],具有调理肺气,清利咽喉作用.临床上对于咳嗽先用手循按该穴位处,如有刺痛感、麻木等阳性反应,不论是风热、风寒或风燥型,针刺或按摩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咳嗽虽是肺系疾患常见症候之一,是由外感或内伤原因,导致肺气上逆所致。一般的咳嗽从肺论治,皆能收到较好的疗效,但对一些顽固性咳嗽,笔者根据《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理论,认为一些顽固性咳疾,非肺系独病,乃是由于其它脏腑受邪,功能失...  相似文献   

4.
咳嗽上气,为《金匾》病名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病证有虚实之分,虚者或因肺胃津伤,虚火上炎,肺气上逆,或因肾气衰竭,气不归元所致;实者多因外感风寒,内停水饮,邪实气闭,肺气上逆而发,但也有与外邪无关者。从《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所述来看,病因以外邪内饮最为多见,故其证以实为主。  相似文献   

5.
正中医学认为咳嗽是由肺失宣肃,上逆作声,引起的以咳嗽或咳吐痰液为特征的一种肺系病证。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咳嗽既是一种独立疾病,又是多种肺系疾病的共有症状。主要病机为肺气上逆,病因分为外感或内伤。咳嗽病位在肺,然五脏六腑皆能作咳。1咳嗽与五脏六腑咳嗽病位在肺,肺是唯一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的脏器,五脏中最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素问·咳论》中记  相似文献   

6.
<正>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故中医学中将该病谓之咳嗽。其病因为外感、内伤引起的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西医对于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多采用止咳祛痰药,严重咳嗽者使用中枢镇咳药,但是用药即止,停药即发,而长期服药容易导致胃肠道和肝肾损害[1]。外感为六淫邪气犯肺,治疗当以祛邪利肺为主;内伤为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而咳,治疗当祛邪止咳,扶正补虚。现介绍1例西医治疗效果不  相似文献   

7.
徐富业教授治疗久咳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富业,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批准的第三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委员会学术顾问、全国中医肺系病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徐富业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内科疾病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被选为徐富业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在长年侍诊中,深感教授的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受益匪浅。咳嗽是肺系疾病主要的证候之一,从病因上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为六淫犯肺,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若能及时宣肺散邪,则邪去正安,咳则自愈;  相似文献   

8.
魏建中 《河南中医》2006,26(6):25-25
笔者在治咳过程中颇感咳者以寒为多,以寒为著,故在辨证咳嗽时,从寒入手,蠲其陈年冰伏,戳其病根,每每收到显效。咳嗽分外感内伤,六淫之邪外侵于肺,肺如钟,撞则鸣,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波及肺引起肺气上逆,失于清肃则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教科书上,外感分风寒、风热、暑湿  相似文献   

9.
咳嗽是肺部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是肺气失于宣肃,逆而作声,并伴有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无痰有声者为咳,无声有痰者为嗽,既有声又有痰为咳嗽。凡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均可发为咳嗽。  相似文献   

10.
<正>咳嗽是肺系常见证候之一。不论外感、内伤均可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至咳嗽的发生。古代医家将咳嗽分为三类:无痰有声称为咳,无声有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在临床上咳与嗽很难截然分开,故统称为咳嗽。近代医家对本症的辩证论治大多从内寒、内热、燥热、肝火犯肺、湿痰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总结洪敏俐教授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经验。洪师认为,感染后咳嗽是因外感六淫侵袭肺系,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临症时根据患者四诊信息,结合四时感邪、年龄、素体禀赋、宿疾等因素不同,进一步分析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2.
赵菊英 《光明中医》2014,29(12):2656-2657
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为之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咳嗽按病因分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多因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外邪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为冬春季节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年老体弱者及儿童多见.病位在肺,涉及脾、肾.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13.
正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诊断依据(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4)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相似文献   

14.
外感咳嗽是指感受外邪,邪犯肺脏,肺气血津液运行失调,从而导致肺气上逆为特征的病证。主要表现为咳逆有声、咽痒、咯痰清稀或黏稠等,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临床中常有外感久咳不愈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友章教授对外感久咳治疗有独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顽固性咳嗽是肺病科常见病。西医认为咳嗽主要是由气管、支气管黏膜等受到相关刺激引起的。如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顽固性咳嗽,比较难以诊断及治疗。中医认为咳嗽是肺气不清,肺失宣降,上逆作声引起的,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外感咳嗽是由外感六淫邪气引起;当机体内邪实与正虚并存时,伤及脏腑致咳,则为内伤咳嗽。现将1则民间疗法治疗风热犯肺型顽固性咳嗽分享如下。  相似文献   

16.
《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是论述咳嗽病机的最早记载,也是对咳嗽病机的完整概括。咳嗽主脏在肺,《素问·咳论》云:“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外感六淫或内伤所生的病邪,皆伤及于肺而致咳嗽,这是因为肺主气,其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肺最易受外感、内伤之邪,而肺又为娇脏,不耐邪侵,邪侵则肺气不清,失于肃降,迫气上逆而作咳。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旺,灼津为痰,肺失濡润,气逆作咳,或肺气亏虚,肃降无权,气不化津,津聚成痰,气逆于上,引起咳嗽。肺为五…  相似文献   

17.
<正>咳嗽系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既是肺系疾病主要症状之一,又是一个独立性的病症。本文主要讨论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证候的一类由体虚外感或内伤引起的咳嗽,或由于长期感冒咳嗽,迁延不愈,正气虚衰导致的哮  相似文献   

18.
刘紫凝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175-1176
咳嗽乃临床常见症状,常为外感或内伤引起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虽有"肺为咳"之说,但致咳之病因又是多方面的.<张氏医通>详细剖析了五脏皆令人咳的病因病理,指出:"盖咳嗽为病,有自外而入者,有自内而发者".本文试从中医有关理论及临床研究入手,结合各医家观点探讨咳嗽从肝论治的临床运用及基本辨证分型,对于拓展和指导咳嗽治疗的临床思路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1病因病机咳嗽是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多由风寒、风热、燥邪、痰热等邪客肺系,肺系肃降,肺气不宣所致,而内伤多由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如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在论述咳嗽的病理时说:“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火不炽,咳不甚,其大较也”。本文重点论述脾虚不生金而引起之咳嗽,脾虚湿停,乘肺而咳,《医碥·杂症·咳嗽》谓:“脾胃先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乘肺而嗽”,又有“初虽心火刑金,因服寒凉伤脾,脾虚而嗽”。上述理论充分说明,脾乃肺…  相似文献   

20.
《内经》咳嗽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建云  王东梅 《四川中医》2002,20(12):13-14
本文从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角度,对《内经》咳嗽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重点讨论内容:外感六淫伤肺致咳,五脏病变及于肺致咳,错误针刺伤肺致咳。明确指出内外病邪犯肺导致肺气上逆是其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