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尤其老年人多见。虽然股骨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治疗不当易产生髋内翻,而高龄患者长期卧床易引起褥疮、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及结石、脑血管意外、肺梗塞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随着骨科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完善,动力髋螺钉(DHS)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手术方法之一。我院自2002年7月至2005年6月应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1例,术后随访8~36个月,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1例,男30例、…  相似文献   

2.
股骨粗隆问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由于患者通常高龄、基础疾病多,保守牵引治疗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因此,内固定和患者的早期活动已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标准治疗方法。目前内固定治疗方案可以分为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内固定治疗存在较大临床争议,众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就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多发于老年人的一种常见骨折类型,患者高龄多有明显的骨质疏松,愈后常遗有髋内翻、患肢外旋短缩畸形,保守治疗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现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法很多,其中髋动力螺钉(DHS)具有加压作用和坚强的力学性能,已广泛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我院自1998年5月开始,采用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7例,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亦随之升高。骨质疏松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重要原因,同时多伴有心脑血管、内分泌等内科疾病,保守治疗时,长期的卧床对老年人有很大危险性,可引起肺炎、压疮、泌尿系统感染和血管栓塞等并发症,严重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20世纪60年代报道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牵引治疗的病死率达34.6%。2005年9月-2008年9月我科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过围术期处理,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65岁以上高龄新鲜粗隆间骨折患者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19例,手术治疗133例,其中外固定架3例,伽马钉12例,DHS 49例,髋动力带锁钢板69例。手术治疗优良率为85.0%,保守治疗优良率为36.8%。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应根据年龄和骨折类型尽早采取手术治疗,其中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牢靠,疗效满意,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孙贵耀 《医学综述》2014,20(21):3894-3896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该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传统保守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外固定、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等,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骨折病的发生率仍较高。根据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和老年患者本身特点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对减少骨折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发生于高龄,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快,其发生率愈来愈高。高龄患者的特点为骨质结构强度较差,伴随疾病多,健康状况以及耐受力较差。一般的内固定方法难以达到稳定和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对于高龄患者施行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有其特殊性,应综合考虑其各个方面的特点,我们自1999年2月-2004年2月使用DHS治疗7例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术配合口服中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73岁,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术。结果:1例病人术后3天出现患肢深静脉血栓,经活血、溶栓治疗后恢复。2例因其他疾病死亡,43例骨折均全部愈合,已恢复原来生活能力,无内固定物松动及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术配合口服中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固定可靠、损伤小、出血少、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法[1]。  相似文献   

9.
彭伟华 《微创医学》2023,(6):738-742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卧床,容易产生诸多并发症,影响预后,因此手术治疗更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患者,老年人全身基础疾病多,对传统手术的耐受力差,易引发多种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康复。微创手术具有创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可以得到有效改善,且术后并发症少。本文就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微创手术治疗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科自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65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45例,随机采用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治疗。按照Evans分型方法进行骨折分型,分析两组病人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DHS组与锁定钢板组临床疗效的优良率分别为80.6%、81.4%,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失血量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但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失血量较DHS组有减少趋势。结论随着手术技术与技巧的改进,DHS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后者较前者在获得即刻稳定与远期并发症方面具有更好的优势,且在高龄骨质疏松患者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衡天锁 《中外医疗》2013,(24):83-8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08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用于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除采取牵引等保守治疗外,手术治疗可解决患者长期卧床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手术方式有多种,其中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效果可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1]。本院  相似文献   

13.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形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且甚易发生髋内翻。高龄病人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病死率为15%~20%。手术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传统内固定术后常因骨质疏松导致螺丝钉的松动、脱出和螺钉对股骨头颈骨质的切割而固定失败。随着各种内固定材料不断更新和发展,作为髓外固定系统的解剖锁定接骨板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以往大多用各种牵引治疗,由于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有较高的病死率,因而现在多主张对有条件的高龄患者尽早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内固定方法有动力髋(DHS)、Gammar钉、Riehards滑动加压螺钉板等。都能固定骨折端,有效地预防因保守治疗所致的并发症,尤其适合于稳定的粗隆煎骨折。但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粉碎性、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由于骨骼质量差,内固定不易获得有效稳定性,术后不能早期负重,卧床时间较长,易造成髋内翻及其他卧床并发症。我科自2002年以来开始尝试运用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5岁以上伴有骨质疏松症的粉碎性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老人常见骨折。我院自1999年-2004年应用动力髋(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4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厚前 《吉林医学》2010,31(27):4752-475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需施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病例均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手术遵循BO原则及相关临床医学手术操作规定,手术前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稳固处理,充分保护骨折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部位顺利愈合。总结与分析应用手术疗法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的实际效果,并提取相关临床医疗数据。结果:手术疗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对于患者的康复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与非手术疗法相比,手术治疗更加彻底和高效。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为现代临床医学中常见多发损伤之一,多为粉碎性骨折,治疗不当,易导致髋内翻畸形,现采用手术疗法能够快速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且利于患者的康复与护理。  相似文献   

17.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群中发生率很高的骨折,占髋部骨折的31%~51%,尤以老年女性多见,是直接威胁高龄人群生命的疾病之一[1,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日益增加,,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保守治疗因其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  相似文献   

18.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创伤骨科疾病,其发病的年龄比股骨颈骨折的发病年龄大,合并症多。过去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随着内固定技术及围手术期治疗技术的提高,多数学者倾向于手术治疗。我科自1998年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对老年粗隆间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共37例,结合术后的康复训练,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危人群。治疗措施在临床实践中被高度关注,主要包括保守和手术两种治疗方法。由于保守治疗周期较长,长时间卧床牵引可能引发各种全身性并发症,容易出现髋关节内旋内翻、肢体短缩、肌肉萎缩、畸形、关节僵硬挛缩等不良现象,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由于需要长期卧床休养,容易产生泌尿系统疾病、褥疮、肺炎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1],因此随着内固定器械的不断革新及手术技术的提高,越来越趋向于手术治疗,如果没有绝对手术禁忌证,手术是当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法。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我国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2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关节周围骨折的一种,临床常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该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保守治疗需长时间平卧,极易发生肺栓塞、肺炎等致死性并发症,因此治疗方法首选手术治疗。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以髓外固定、髓内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为主。本组统计我院2000—2010年先后采用3种方法即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针(PFN)、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BHR)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98例,并将3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