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抑郁症是一种低识别率、高发病率、高自杀率的精神疾病,因其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很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抑郁症的防治已成为现今精神卫生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研究表明,40%~90%的抑郁症患者同时伴发失眠[1]。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3年调查研究报告中提到,有40%的中国老年人患有程度不等的抑郁症[2]。失眠症是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  相似文献   

2.
黄燕  杨波 《河北医药》2013,35(10):1580-1581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抑郁症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1]。有研究显示,住院抑郁症患者中自杀问题严重,其中76.3%有过自杀意念[2]。自杀意念是指具有自杀的想法或倾向,不涉及自杀行为,当自杀意念较强时可导致自杀行为[3]。因此,应予以积极的评估及采取有效措施干预。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不失为预防抑郁症自杀的措施之一[4]。为探讨心理护理对抑郁症疗效及自杀意念的影响,作者对102例抑郁症伴自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社会多种原因,老年期抑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了一定的刺激,很容易思维迟钝、兴趣减退、情感低落,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1]。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高,病死率同样很高,患者经常伴有各种各样的心理情绪问题,严重困扰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老年期抑郁症在临床治疗中有很多种药物,度洛西汀和氟西汀是常见的抑郁症药物。我院在进行老年抑郁症治疗的时候,将2个药物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许丽霞  周策  周远  韩玉浩 《河北医药》2011,33(6):942-943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致残率和社会负担沉重等特点[1]。患者家属是患者最主要的照顾者和社会支持者,在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老年抑郁症是一组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且直接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抑郁在老年冠心病中发病率高、危害大,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冠心病可以引起或加重抑郁。近年来研究表明,抑郁症可能是冠心病发展与预后独立危险因素。Shapiro[1]发现,16%~22%的患者在心梗死后出现重症抑郁症。而抑郁症的存在也显著增加了患者的短期及长期病死率,另一方面,抑郁症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也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流行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1]。时间护理是护理人员利用机体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对患者心理因素、用药时间、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的一门新兴学科[2]。时间因素在抑郁症患者生理病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因为紧张、激动、压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引起体内某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这些激素升高会引起糖尿病病情反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治疗和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就是从整体观念出发,观察病情,进行身心护理,是以患者情绪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护理方法。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其太过则为病。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某…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1]。这种不愉快的心境体验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高发病率、高自杀率、低治疗率等特点,尤其在女性及老年男性中较为高发[2-3]。虽然抑郁症表现复杂,病因、病理机制迄今尚未明确,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及神经递质假说和受体假说的提出,目前抑郁症在涉及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等单胺类递质系统的功能紊  相似文献   

9.
<正>大量的研究表明,大肠癌是一个多因素疾病,绝非单一因素所致。其中,心理社会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本文将探讨C型行为作为一种心理因素,与细胞免疫功能是否密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糖尿病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通过对糖尿病的大量观察研究,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如躯体或情绪应激常常是初次发病的因素,焦虑和紧张往往造成病情波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抑郁症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明  裴林 《华北国防医药》2004,16(3):210-211
据美国ECA流行病学调查,抑郁症已经成为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在全球普通疾病前10位调查中,就有抑郁症,而其10 %~15 %的高自杀率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 。现将中医对抑郁症的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现状作一简介。1 诊断和分型1 1 诊断 现代医学认为抑郁症的病因可能与遗传、生化和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抑郁症属于癫狂中癫的范畴,在中医脑病中属郁症范畴,其发病总与内为七情所伤、外感六淫之邪、脏腑气血阴阳平衡失调有关。凡具有外感邪气而内著血脉,或情志怫郁而内着脏腑,以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  相似文献   

12.
<正>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经济负担的特点,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1]。而伴有躯体不适的抑郁症更具有难治性,此类患者具有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和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却无相应的躯体疾病可以解释[2]。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抑郁症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文拉法辛是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SNRI),具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其缓释剂的  相似文献   

13.
刘永云 《华夏医药》2008,3(2):127-129
产後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其表现为无法克制的长期起哭、孤僻、悲观厌世、失眠或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疲乏及食欲不振、自杀及残害婴儿倾向等^[2]。严重影响了产妇的心里健康及婴儿的健康成长,同时给家庭、婚姻乃至社会带来负面影响。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开始了产後抑郁症的研究,以後受到国际上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4.
<正>抑郁症是以持续情绪低落,且伴有晨重夜轻或自伤自杀等特征的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1,2]。马辛等[2]对北京市抑郁症的患病率调查发现,抑郁症的时点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3.3%和6.9%。据Mathers和Loncar[3]研究报道,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中第二大经济负担的疾病。而且抑郁症患者在抑症状、睡眠障碍、负性生活事件和酒精依赖等因素影响下,常伴有高的复发风险[1]。因此,抑郁症患者需长期服用抗抑郁症药物。舍曲林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抗抑郁药的评价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大脑生化改变所致的疾病,属精神疾病的范畴。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主要为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和/或5-羟色胺(5-HT,Serotonin)、多巴胺(Dopamine,DA)这些特定的神经递质含量过低及其受体功能下降。当然,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与发育因素也为抑郁症的初发增加了危险。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近来倍受关注的问题,抑郁症的治疗目的是回归社会,有建议将生活质量作为临床试验的终点[1].对生活质量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所用工具、研究标准不尽相同.WHOQOL-100是在近15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经数年的通力协作研制而成的,并已在37个地区中心进行了考核,在中国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测量中国人的生活质量[2].  相似文献   

17.
陈豫鹛 《河北医药》2013,35(7):1086-1087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境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情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重症患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肝胆肿瘤患者术后多数存在抑郁状态,文献报道该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因素密切相关[2]。社会支持因素是基于社会网络机构之上的以自身为中心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客观所产生的影响力[3]。本研究通过对肝胆肿瘤患者术后抑郁发生情况及社会支持因素进  相似文献   

18.
<正>抑郁症是一种普遍、严重及致命性的疾病,影响个人、家庭、社会的各个方面,全世界估计有3.5亿人受到抑郁症的折磨,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残疾的主要原因[1,2]。许多研究者一致认为,高水平的自信是抑郁的保护因素,能促进积极的社交和目标指向的行为,并对与抑郁有关的无价值感和绝望感可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有利于健康的心理和人际[3]。而抑郁症患者大多数缺乏自信,自信心明显偏低[4],与抑郁关  相似文献   

19.
郑宁 《中国乡村医药》2012,19(10):41-42
脑卒中具有进展迅速、发病突然、后果严重的特点。部分患者会遗留种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后遗症,其中心理方面常并发抑郁症,对患者的全面康复产生不利影响[1]。与单纯的抑郁症患者相比,由于脑卒中患者多合并脑血管方面的损伤或栓塞,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全身气血的运行。目前中药应  相似文献   

20.
焦虑与抑郁症患者社会支持及心理防御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艳梅  史彦彦 《河北医药》2009,31(15):1993-1994
防御方式与精神疾病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是两种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心理防御方式和社会支持在其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对焦虑症和抑郁症的社会支持、心理防御方式进行比较,为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