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高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是引起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宁华等[1]通过对中国五大行政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及骨折流行病学研究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总骨折患病率为26.16%,其中髋部骨折患病率为11.9%。由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导致老年髋部骨折的原因,为减少骨折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致伤因素、合并疾病等特点。结果老年髋部骨折女性较男性多见,主要高危因素为骨质疏松及跌倒等低能量损伤,合并疾病的存在也加大了骨折的风险。结论老年人应重视骨质疏松、跌倒等高危因素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正>老年人髋部骨折一般指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髋部骨折保守治疗需长时间卧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Davirson等[1]报道一组平均79岁老年人髋部骨折,非手术治疗1 a后病死率达26%。Haleem等[2]报道老年人髋部骨折保守治疗6个月的病死率为11%~23%,1 a的病死率为22%~29%。为此尽早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已成为骨科界的共识[3]。资料表明,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髋部骨折将成为未来30 a内一个突出的问题,其发生大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骨质疏松越来越被更多人重视,特别是老年人,而骨质疏松造成的髋部骨折的治疗越来越被广大骨科医生所关注。骨质疏松之所以危害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健康,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并发的骨折。骨质疏松骨折,多发于挠骨远端,脊柱和髋部,而髋部骨折的治疗费用、入院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远较其他部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高。故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评价骨折危险性,经济简便、有效地筛选高危人群,减少骨折的发生,意义重大,能及时正确有效地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就能更好地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和股骨颈抗压强度指数(CSI)的关系,为评估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老年病人30例(病例组)和其他非骨折老年病人42例(对照组),测定股膏颈骨密度(BMD)、股骨颈宽度(FNW)和体重,计算出股骨颈CSI;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股骨颈CSI与髋部骨折危险性的关系.结果:股骨颈CSI值越低,髋部骨折危险性越大;髋部骨折危险性大于10%时,男性髋部骨折股骨颈CSI阈值为0.035;危险性大于20%时,女性髋部骨折股骨颈CSI阈值为0.032.结论:老年人股骨颈CSI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危险性有关,可以作为预测髋部骨折发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老年人骨质疏松,髋部肌群退变,局部血运差,常因跌倒时臀部外侧着地而造成骨折,其发病率为老年人骨折总发病率的68%。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是临床上便秘发生的高危人群,骨折后由于疼痛、卧床、环境和排便姿势改变等原因极易引起便秘,其便秘发生率可高达80%以上,尤其在创伤后1~5天和术后1~5天便秘发生率最高。患者因此产生焦虑、腹胀、纳差、依从性差等相关症状,从  相似文献   

7.
引起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原因众多,主要与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和自我保护能力下降而易摔伤有关.在预防、治疗骨质疏松、提高骨的质量的同时,预防老年人摔伤是降低老年人骨折发生率的一个有效途径[1].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明显,老年髋部骨折发病率明显上升。据统计,到2050年世界范围内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将增加到每年六百多万人,髋部骨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1]。目前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有效方法,疗效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由于老年人各脏器机能衰退的特点,如何做好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我院2003—2005年收治髋部骨折患者76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6例中男34例,女42例;年龄60~97岁,平均76岁。股骨颈骨折4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4例。入院时并存呼吸系统疾病8例,心血管病20例,糖尿病14…  相似文献   

9.
董忠 《福建中医药》2010,41(5):35-35,40
<正>髋部骨折是指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部的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因老年人年老体弱,全身并存疾病多,骨折愈合能力低。因此正确掌握髋部骨折的治疗,对减少老年人痛苦,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恢复髋关节功能有着重要意义[1]。我科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对105例髋部骨折手术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法,获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老年髋部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一般采用手术治疗,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为更好地避免或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做好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手术前、后的相关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髋部骨折通常是指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首要原因[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手术,手术治疗可以使患者尽早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而对于百岁以上患者各脏器功能下降,基础病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骨质疏松脆弱,反应及应急能力差,行走时容易摔倒,轻微外力即可致髋部骨折。髋部骨折在老年人中较常见,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一大病因。由于疼痛刺激和丧失了行走功能,对老年人身心打击巨大,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对我院2008年以来收治老年髋部骨折38例患者,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实施护理,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主要是股骨颈骨折和转子下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并发症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死亡率,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全身性骨骼代谢疾病,它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至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0P可分为三型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90%以上是原发性骨折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骨折髋部骨折,椎体骨折,前臂骨折等。为此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临床检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展望7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常见病[1],占髋部骨折的31%~51%[2]。因老年人骨质疏松及反应能力低下,当下肢突然扭转或股骨粗隆处直接触地即可引起骨折。对年老体弱或伤前就有全身性疾病者,其医护更为棘手,常规手术和牵引均存在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等弊端,因此,良好的护理在治疗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84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4例,男102例,女82例;年龄50~94岁,平均68.5岁;左侧99例,右侧85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如同老人出现白头发一样,都是自然现象,无需担心。殊不知骨质疏松和高血压、高血脂一样,是老年人需关注的三大疾病,这三大疾病都是老年人健康的"杀手"。高血压如不及时有效控制,将会引发脑血管意外;高血脂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引发心肌梗死;同样,骨质疏松不加以控制,则会引起骨折,最常见的为椎体和髋部骨折。骨折一旦发生,对健康危害极  相似文献   

16.
水根会 《中医正骨》2011,23(6):79-80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因该类患者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等脏器的疾病,且骨折往往因骨质疏松而呈粉碎性,治疗起来比较棘手。由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二仙膏合基础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口服钙尔奇D、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二仙膏(由淫羊藿、仙茅、巴戟天、当归、黄柏、知母组成),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疼痛程度、提高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和改善骨转化血清指标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NP)水平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仙膏结合钙剂、阿法骨化醇治疗能明显减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骨质疏松患者疼痛症状,正向调控骨代谢与改善骨密度,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金翔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0):853-853
近几年 ,随着社会老龄化 ,股骨粗隆间骨折作为老年人常见的髋部损伤在不断增加 ,患者常伴有糖尿病 ,骨质疏松 ,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 ,治疗的关键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减少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本科多采用DHS内固定的手术方法配合活血化瘀的中药内服 ,效果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是骨外科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跌倒、摔伤后致股骨颈骨折.受伤后髋部疼痛,下肢短缩畸形,活动受限.在手术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精心的护理,使患者尽快康复,重新获得生活上的独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髋部骨折病人的发病因素,了解髋部骨折的发病趋势,为预防髋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对榆林市府谷县中医院1999年1月—2008年12月所有住院的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病历进行核实、整理,从中筛选出77例进行分析。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对77例髋部骨折病人髋部的骨密度进行测量。结果:50岁以上的患者髋部骨折时均有相应部位BMD下降最明显(P〈0.01)。而且以女性为主。说明髋部骨折与骨质疏松有很大关系,髋部BMD的测量对骨质疏松骨折的早期预测最具有价值。50岁以后,因轻微外力造成的骨折占67%,而50岁以前,轻微外力造成的骨折仅为8%左右。结论:髋部骨折主要发生在50岁以后的老年人,其骨生理老化加上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导致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