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132例护理专业大学生施以团体测验。结果:护生SCL-90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尤以护理本科学生严重。父母养育方式大部分因子与精神质和情绪稳定性显著相关;父母的过分干涉保护、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负性情感对护生SCL-90高分影响显著;护生的情绪稳定性和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对预测SCL-90总均分作用显著。结论: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健康的养育方式通过影响护理专业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应对方式,导致不良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高师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88名高师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高师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心理问题发生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 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针对高师学生人格特征.应提高其情绪稳定性水平;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功能,防止有心理病态倾向者产生心理问题:对胆汁质、胆汁一抑郁质气质类型高师学生,应实施入学时普查筛选、学途中定期咨询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临床实习护生心理焦虑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行设计调查表对112例临床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焦虑心理问题发生率20.5%,其中,本科生为10.9%、大专生为27.3%。抑郁心理问题发生率25.0%,其中,本科生为15.2%、大专生为31.8%。相对本科临床实习护生,专科实习护生焦虑抑郁状况更常见(P〈0.05)。焦虑、抑郁状况相关因素均与以下因素有关:生源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差,入学时非自己选择专业,不喜欢护理专业,对就业感到悲观,实习工作压力大,学习成绩不好,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时不喜欢向人倾诉等。结论:很多临床实习护生存在心理焦虑抑郁情绪。带教老师应在带教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关注她们的心理状况,及早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影响中职护生学习成绩的心理因素。方法采用SCL-90和EPQ量表对477名中职护生进行测试,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中职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青年常模,有18.13%的护生存在心理问题,以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和偏执为主。多因素回归分析,人格特征中的N和L维度与学习成绩无相关关系,而E和P维度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健全的人格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对护生进行专业技能知识教育的同时,还需注重他们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特点,为开展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应对方式问卷(CSQ)对医学院校贫困生128名、非贫困生252名进行测评调查,并进行双样本等方差假设分析。结果医学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中的一些因素以及应对方式的选择应用,与非贫困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医学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于非贫困生不容乐观,情绪不稳定程度颇为显著,面对困难多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校护生是一个性别单一、年龄一致的特殊学生群体,为确定她们的个性因素、性格、情绪、社会应激等因素及心理健康状况的水平与其学业成绩的内在联系,使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相应心理层面进行研究。方法 以整群抽样方式对在校二年级护生(4个班,187人)进行了艾森克人的格问卷、A型性格问卷、SAS量表、社会再适应量表、SCL-90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的测量,试图以定量的方法,着重在以下3方面考察上述因素之间及学习成绩间的关系;(1)对个性、A型性格、焦虑、社会再适应等因素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典型相关分析;(2)使用逐步Logistic回归考察个性、A型性格、焦虑、社会再适应等因素与学习成绩间的关系;(3)使用逐步Logistic回归考察心理健康水平与学习成绩间的关系。结果 (1)SCL-90中的症状自评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均与第一典型相关系数有较密切关系,系数绝对值>0.6,均为负值。这表明,神经质得分低、非A型性格、焦虑水平低者,在上述效标变量中得分较低,因而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好。(2)只有学生来源、内外向、神经质3个因子与学习成绩有关联,且内外向、神经质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为负相关,其余无相关性。(3)只有躯体化、强迫与学习成绩有关联,且它们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为负相关,其余无相关性。结论 (1)个性、性格、情绪等因素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其中以心理健康状况受个性、性格、情绪的影响为主。(2)个性、情绪等因素在学生的行为中是起作用的。(3)身体的不适与认知障碍中的某些行为征象与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不同学制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学制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袁(SCL-90)、应对方式问卷对290例不同学制的护生进行调查。结果:(1)290例不同学制的护生心理问题阳性发生率为68.7%,男性高于女性,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低的高于高的,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2)不同学制护生之间除了在SCL-90敌对因子上得分差别无显著性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3)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的抑郁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的9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应该为护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针对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因人而异的全程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高职护生学习动机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高职护生的学习动机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学习动机调查表对436名高职护生进行调查和测试。结果高职护生的学习动机中外在学习动机占主导(70.87%),外在动机组高职护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高。结论外在学习动机不利于高职护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教师应培养和激发高职护生的内在动机,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校中职护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测,并就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方法以某校中职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健康量表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角度,评定中职护生是否有心理问题及其严重程度,运用访谈法进行心理问题成因调查,对中职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结果部分中职护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敌对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结论中职护生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情绪管理能力不强,应进行正确引导,全面提高中职护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专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385名中专护生进行测量,并与常模组比较.结果 SCL-90量表中7个因子得分,护生组较常模组高,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护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为抑郁、强迫、人际关系敏感.调查显示.护生组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结论中专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加强应对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各类高校和社会的密切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比较复杂.通过调查分析,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成因与生活事件、应对 方式、人格特征和生活学习环境关系密切.即与生活事件总量、消极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当 中某些素质有关,与积极应对方式无关,并与心理健康关系比较密切的人格特征中情绪不稳定者有显著相关.另外心理问题成因与社会环境、学习环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个性特征以及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1309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达50.0%,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占6.0%,排在前4位的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其总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16PF的智慧性、忧虑性、紧张性因子分极显著低于男大学生,而兴奋性、敢为性、独立性因子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心理症状阴性的女大学生与心理症状阳性的女大学生在16PF的13个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培养其良好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实习后期护生的焦虑、抑郁状况,其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方式,为有针对性开展对实习护生的实习管理和心理疏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问卷调查法对266名实习后期护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习后期护生焦虑情绪检出率47.37%;抑郁情绪检出率43.99%;不同民族(汉族和少数民族)、是否恋爱、是否单亲家庭是导致实习后期护生焦虑、抑郁情绪产生的最主要因素;积极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正相关。结论:焦虑、抑郁情绪在实习后期护生中普遍存在,已经影响其正常的实习和生活,在实习护生中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学校对实习生进行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4.
曹建琴  贾淑斌 《中外医疗》2009,28(32):124-124
目的探讨护生人格特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对1100名护生进行心理测评和问卷调查,测量工具包括社交焦虑量表(IA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高社交焦虑者占总体样本的25.9%;女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逐步回归结果表明,人格特征中的内外向、神经质两个变量为社交焦虑的预测因素,联合解释变异量为18.9%。结论人格特征、性别是护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实习护生的亚健康状态调查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亚健康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运用自编亚健康自测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66名在我市中心医院实习的中专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约30%的护生已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精神压力大、睡眠质量差、心身疲惫、情绪变化等。亚健康表现主要与强精神质(EPQ-P高分)、内向(EPQ-E低分)和情绪不稳定(EPQ-N高分)等人格特征有关。结论 实习护生的亚健康问题目益严重,并与个体的某些心理特征有关,必须引起学校、教学医院、教师和护生本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心理健康与人格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其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方法 以110名老年人大学老人为研究对象,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为研究工具进行测验调查。结果 老年大学老人SCL-90的总分、总均分、阳性数目、阳性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各项得分均与艾森克人格问卷的N分(神经质维度)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表明N分是影响SCL-90分数的主要人格因素,消极应对(NC)与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数目及因子分敏感,抑郁,偏执,其他显著相关。结论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的情绪稳定性维度,消极应对方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护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态与知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研实习前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知识和能力缺乏的相关性,分析影响实习前护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知识和能力等相关因素。方法通过焦虑状态-特质问卷量表(STAI)和BECK抑郁自评问卷量表(BID)检测实习前护生的焦虑和抑郁状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检测实习前护生知识和能力缺乏状况,对100名即将参加临床实习的护理本科生进行测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实习前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知识能力缺乏的相关性。结果实习前护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分析表明,实习前护生的焦虑和抑郁状态主要与自测量表一级指标中的职业知识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担心的法律知识不足与病人发生医疗纠纷,学校教学与临床实际发生差距的问题,角色转变的适应能力慢等是影响护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实习前护生焦虑、抑郁状态与知识和能力缺乏呈正相关,应加强实习前护生该方面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某高校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高校护理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设调查问卷对某高校护理系本、专科男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本、专科男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均显著低于常模(P<0.05),但本、专科男护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本科男护生在强迫症状、恐怖因子上得分高于专科男护生(P<0.05).结论 男护生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关注男护生心理健康,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亟需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非透析患者的情绪、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等心理因素及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58例慢性肾脏疾病非透析患者按美国K/DOQI指南的诊断标准进行肾功能分期,健康对照组31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一般资料调查、肾功能评定,以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表(SDS)分别评定抑郁和焦虑症状程度;以症状自评量表(SCL 90)测试被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特质应对问卷测试被试者应对方式;以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 RSC)测试患者的人格状况,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慢性肾脏疾病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和消极应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人格类型稳定性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心理健康状况相比,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分、总均分、阳性数、阳性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指标与被试变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与抑郁(SDS)、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受教育程度与焦虑(SAS)、抑郁(SDS)呈负相关(P<0.05);血清白蛋白(Alb)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而性别、职业、肾功能、血红蛋白(Hb)与焦虑抑郁情绪、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总分、总均分、阳性数无相关性。结论:慢性肾脏疾病非透析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与焦虑情绪,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正常人,年龄、受教育程度与焦虑抑郁情绪、应对方式有一定相关性,但肾功能与焦虑抑郁情绪、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临床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进行健康指导.方法 2010年9月-11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武汉三甲医院120名本科护理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临床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正常青年人群水平,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强迫和抑郁.结论 护理本科生在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这与学生从社会关系较为简单的学校环境向关系复杂的社会环境过渡有关,同时也与实习生面对的择业压力等有关.根据临床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